浅谈导游词

时间:2022-06-15 11:19:49 导游词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浅谈导游词

  作为一名乐于为游客排忧解难的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那么一遍条理清晰的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浅谈导游词

浅谈导游词1

  (一)分段讲解法

  对比较小的、次要的景点可采用平铺直叙法进行导游讲解,但对规模大的重要景点就不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地介绍,而应采用分段讲解的方法。所谓分段讲解法,就是将一处大景点分为前后衔接的若干部分来分段讲解。

  (二)突出重点法

  所谓突出重点法,就是在导游讲解时避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某一方面的讲解方法。

  1、突出大景点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观例去秦俑馆游览,要突出对一号坑和二号坑的讲解。

  2、突出景点的特征及与众不同之处。

  3、突出旅游者感兴趣的内容。

  4、突出……之最。面对某一景点,导游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介绍这是世界(中国、某省、某市、某地)最大(最长、最古老、最高,甚至可以说是最小)的……,因为这也是说景点的特征,很能引起旅游者的兴致。

  (三)触景生情法

  触景生情法就是见物生情、借题发挥的"导游讲解方法。触景生情贵在发挥,要自然、正确、切题地发挥。

  (四)虚实结合法

  虚实结合法就是在导游讲解中将典故、传说与景物介绍有机结合,即编织故事情节的导游手法。就是说,导游讲解要故事化,以求产生艺术感染力,努力避免平淡的、枯燥乏味的、就事论事的讲解方法。

  (五)问答法

  问答法就是在导游讲解时,导游人员向旅游者提问题或启发他们提问题的导游方法。问答法有多种形式,主要有:

  1、自问自答法(为了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2、我问客答法(诱导旅游者回答);

  3、客问我答法(满足旅游者的好奇心)。

  (六)制造悬念法

  导游人员在导游讲解时提出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但故意引而不发,激起游客急于知道答案的欲望,使其产生悬念的方法即为制造悬念法,俗称吊胃口、卖关子。

  (七)类比法

  所谓类比法,就是以熟喻生,达到类比旁通效果导游手法。

  1、同类相似类比,将相似的两物进行比较,便于旅游者理解并使其产生亲切感。

  2、同类相异类比,将两种风物比出规模、质量、风格、水平、价值等方面的不同。

  3、时代之比,可将处于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的帝王作类比,也可将年号、帝号纪年转换为公元纪年。

  (八)画龙点睛法

  用凝炼的词句概括所游览景点的独特之处,并给旅游者留下突出印象的导游手法称为画龙点睛法。旅游团游览西安后,导游人员可用早(历史年代早)、长(建都时间长)、全(文物门类全)、高(艺术水平高)、大(气势规模大)这五个字来总结陕西文化的基本特征。

  除上述八种导游方法外,我国的导游人员还总结出简述法、详述法、引而不发法、引人入胜法、由此及彼法、联想法等,这里不再一一介绍。导游方法很多,然而,在具体工作中,各种导游方法和技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互相联系的。导游人员在学习众家之长的同时,必须结合自己的特点融会贯通,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导游风格和导游方法,并视具体的时空条件和对象,灵活、熟练地运用,这样,才能获得不同凡响的导游效果。

浅谈导游词2

  人们常说,导游员是一个城市的窗口、是城市代言人,是旅游服务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可见,导游工作在对外宣传方面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事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历史名胜,都需要导游员去阐释它的形成、特点、沿革以及传说,这样,才能赋予“静物”以活力。

  那么,导游员怎样才能完美地诠释景点的内涵和价值?这里面是有一些方法和技巧的。在此笔者想着重谈谈导游词的创作和导游语言两方面的问题。

  好的导游词,应该能够超越单纯地背诵地理或历史知识,而把旅游与地理、历史、人文等各方面的知识结合在一起,与导游员自身的情感融为一体,让静物“动”起来,让历史“活”起来。因此,在导游词的创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有文化含量

  提高导游词的文化含量,必须要多读书。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我们常说的“给出虽只一碗水,但须备有一桶水”,都是这个道理。有了知识储备,写起文章来才能言之有物。

  二、要有针对性

  导游词创作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针对性。要针对所接待团队不同的旅游目的、不同的职业背景来创作导游词。带的是专项研究学者团、是学生团、是政府接待、或是散客旅游,讲解语言和讲解深度是不一样的.,导游词也应该是不同的。

  三、要善于借题

  如果就事论事、泛泛而谈,其潜在价值就不可能充分发掘出来。相反,立足选题,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文化内涵,这样的“借题”才有意义。如游览市容,行至泰安市泰山广场时,可结合时代发展线谈谈招商引资,谈谈泰安市近几年的经济建设,用市民消费构成的变化等来揭示泰安人民生活的改善。将市情介绍融入讲解,借题发挥,使游客感到这位导游员是个有心人。

  四、要善于借景

  自然景色再美,如果缺少“借景”来发掘其文化内涵,游览价值也将大大缩小。泰山五岳独尊,但如果仅仅停留在泰山地质构造、自然景观的介绍上,还远远不够。倒可以从印在2019年发行的5元人民币背面的泰山风光图案谈起,从古代文人的名言名句谈起,谈泰山的历史文化内涵,泰山成为炎黄子孙的精神家园、精神象征的原因,泰山的过去与如今的开发、保护、建设等等。这样“借景”发挥,其文化的“含金量”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五、要善于说文

  “说文”体现的是导游词创作中的选材角度。泰山是一座集自然景色与历史文化于一身的世界级景观。如停留在一般的介绍自然景观方面,则不能讲出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中国宗教与泰山有着很深的渊源。导游员可以从道教的角度来“说文”:封禅体现了道教“信天命”的思想与修仙长生的愿望;殿、楼、宫、阁的取名,尤其是中天门到玉皇顶各个景点的取名,都浸透了道教色彩;登泰山观景是十足的“道教式”赏景:返朴自然、苦中求乐、返本还元。换一个角度来讲泰山,游客得到的将是一堂活生生的“道教文化课”。

  六、要有技巧

  在写作导游词时,导游员应注意不同技巧的运用,除了常规的叙述式讲解外,还可使用对比式:选取与所讲景点有相似之处的其他景点进行对比,如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岱庙天贶殿与故宫太和殿、孔庙大成殿的创建年代比较、建筑风格的异与同等。延伸式:把与所介绍内容中某些相关的内容一起讲解,如泰山被评为世界双遗产,中国还有哪些名胜入选双遗产名录等等。这些技巧简单而实用,既能充实导游词,又可显示出导游员的知识丰富,可谓一举两得。

  导游词的创作,除了以上几方面外,在语言上,还应注意讲解人的个性。简单说,把自己的个性,通过讲解充分展示出来,就形成了导游员的个人风格。建议导游员多动笔,自己创作导游词。只有写出来,才能发现不足,不断进步。盲目照搬别人的导游词,只适用于刚刚入门的新导游。

  有了好的导游词,还要有贴切的语言来进行讲解。语言是导游员与客人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它显示了一位导游员的思想和品位。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学习优秀的语言,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而言,导游语言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语言要规范

  讲解语言要合乎语法和日常习惯,要亲切自然、贴近生活,切忌死板呆滞。用词要正确、是褒是贬,要容易识别。事实要清楚正确,不要张冠李戴,更不能随意杜撰,信口开河。

  二、语言要清楚

  所谓清楚,即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语速不快不慢,音量适中,使第一位游客与最后一位游客同样清晰可闻。语言纯正,注意抑扬顿挫和讲解内容的关系。

  三、语言要有逻辑

  英国的弗·培根说,“逻辑与修辞使人能言善辩。”导游员的解说一定要有逻辑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游客最想了解的东西介绍给他们。这里要避免一个误区,就是以为导游员讲得越多越好,什么都讲,但往往什么都讲不深、讲不透,甚至讲了一些游客根本不感兴趣的东西,结果把自己和游客都搞得很疲累,吃力不讨好。优秀的导游员一定要善于观察游客的情绪变化,根据游客的兴趣点随时调整自己的讲解,使讲解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四、语言要新

  这个“新”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的新鲜幽默。全国优秀导游员王飞曾在介绍岱庙天贶殿的由来时有这样一段话:因为封禅泰山,是要有吉祥征兆的出现才可以封天禅地,所以宋真宗为了达到目的,不惜抛开世上最宝贵的“诚信”两个字,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编造出三块绸缎为三封“天书”的谎言,为自己打造着所谓的祥瑞。由于这场闹剧的总导演是被称为“北宋五鼠”之一的王钦若,又启用了当朝皇上这么一个超级巨星,哪怕情节再荒唐,也不由得天下人不入戏中。王钦若这人,放到今天不当导演算是白瞎了。

  这样的讲解,用现代感十足的语言去介绍古代的事情,简洁明了,给人一种新鲜感。

  语言的“新”还包括知识的更新。导游员要关心国家大事,保持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性。要紧跟新形势,把握新信息,及时充实和更新讲解内容。只有这样,讲解起来才能游刃有余。

【浅谈导游词】相关文章: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03-04

虎跳峡导游词06-12

金山导游词06-11

长春导游词06-09

古城导游词06-09

湖南导游词06-09

旅游的导游词06-07

家乡导游词06-06

西山导游词06-06

湿地导游词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