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修身活动个人总结

时间:2024-07-16 13:21:43 活动总结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文明修身活动个人总结

  • 相关推荐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明修身活动个人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明修身活动个人总结

文明修身活动个人总结1

  一.活动回顾—活动流程

  1.由班委团委进行活动场地的相关布置。

  2.由班长进行开场白,宣布总结会正式开始。3.由班长(即班级督察)对“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实践课”开展俩周以来我班的整体情况(优缺点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4.由6班督察对我班“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实践课”开展以来的整体情况(优缺点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5.由班上同学自由发言,就我班“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实践课”开展以来自己的主观和客观的看法和观点发表演讲,总结会上大家积极踊跃的发言,各抒己见,会场气氛活跃。

  6.最后请校学生会自律委的代表发表讲话,针对我班“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实践课”开展俩周期间作出详细的评价,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7.班长对这次活动进行总结。

  7.总结班会结束,清理教室。

  二.总结班会总结的相关内容

  (一)做好相关宣传,做到全员参与

  为了使总结班会能够顺利进行,班委团委在班上进行了大量宣传工作,使全班同学了解这次总结班会的重要性,以及开展本次总结班会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二)准备相关材料并进行说明

  使全班同学深刻了解到本班同学自“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实践课”开展俩周以来的具体详细情况,并邀请校学生会自律委代表和6班督察发表总结讲话,确保学生对俩周情况有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由本班同学自由上台发言,谈谈对这实践课的看法以及自身感受。

  (三)总结班会取得圆满成功

  在校学生会自律委员会的高度重视和我班全体同学的积极参与下,这次总结班会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活动实践课的认识。

  三.活动自我评估

  总体来说,这次总结班会的各个阶段都比较成功,成功的原因我们总结为以下几点:

  1.材料计划等准备较充分

  “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正是因为有了详实的考虑,周全的计划以及充分的准备,这次班会才有了成功开展的前提。如我们在开展之前就写了详细的`活动策划书以及活动部署,并提前准备好了上台发言的演讲稿。

  2.全体同学的密切配合

  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是保证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如校学生会自律委代表和6班督察的协助;在自由发言的阶段,同学们的积极发言,使的现场形成比较活跃的气氛,让同学们在轻松的环境中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在一种较为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开展和互相学习。

  3.活动影响较大

  在同学们的自由发言阶段,他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观点,包括自己的经历和感想等,这次总结班会过后,同学们普遍反映较好,感觉学到了很多并且都有更多的信心去迎接下周的“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实践课”。

  在成功的背后我们也反思了不足之处:

  在同学自由发言阶段出现了短时间的冷场情况,使得同学一度处于尴尬的氛围中,这是没有考虑到的一个方面。下次一定要从多方面考虑,做出更完善的计划书,不让这种情况再发生。

  经过这次活动,我觉的:

  我们举行这次总结班会实际就是为了找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为下周的文明修身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也是为了让同学们进行反思,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

文明修身活动个人总结2

  一、加强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意义

  (一)通过文明修身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

  修身既包括“修智”,也包括“修德”。“修智”强调的是“做学问”,“修德”强调的是“做人”。对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就是要化智为德,以善统真。文明修身教育作为一种他教与自律自教相结合的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自觉,使大学生明确“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这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文明的举止、深厚的道德涵养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构建大学生美好的精神家园,使大学生发展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人。

  (二)通过文明修身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现代社会转型和价值观念的转化,引起人们生活观念转变,这种转变既会激发个体自我意识的新的感受和领悟、新的期待和追求,也会引发个体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新的困惑与迷茫。文明修身作为人类社会的自觉思想和行为,对大学生的巨大价值就在于使他们对社会不良现象和思潮进行反思与批判,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引导。它能够培养大学生深刻、坚定而持久的社会主义思想信念,把个体的发展扎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遵守公共生活规范的自觉性,使大学生自觉地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知识技能、聪明才智,达到实现自身的价值与服务社会的统一。

  (三)通过文明修身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构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表面上看,现代文明修身是一种个体行为,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内化,但文明修身又不可避免地要外化为行为方式。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的发展,总是离不开社会与他人,而个体修身的结果总是通过社会化的形式自觉显示出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也必须处理好人与人的融洽整合与协调发展。大学生群体固然有其共性,但处在成长过程中的青年大学生因为心理品质、社会经验、成长环境、性格特征不同呈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性。大学生文明修身就要求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激发学生“人人为我、我应为人人”的责任心,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自我心理的平衡与和谐,使心灵获得道德的满足和人格的统一。

  二、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特性

  (一)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要立足“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我国社会转型,使中国思想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冲撞、大综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学生树立相应的人格精神。文明修身教育就是要使大学生在思想文化的冲突中形成理想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观念,使大学生个体的发展既不脱离世界文明大道,又适合中国的国情。当然,必须根据社会的变化和个人的成长要求适时地调整文明修身的目标、模式和价值追求,在中国式新型的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关系中促进个体潜能的开发与主体性的涵养。因此,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在中国特色的文化语境中加以探索。

  (二)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要突出时代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同时,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转型的冲击使一部分大学生形成了功利主义的价值态度和工具主义的思维方式。而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等。高校就是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挺立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潮头,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文化建设,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新文化、新思想、新观念、新发明的创造者和实践者。进行文明修身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反思现代生活,在追求自己合理利益的同时,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精神家园的建构,寻求生命价值的最大化。

  (三)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要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修身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是古代德育思想的核心命题。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而修身是基础和起点。中华文化中认为只有通过个人的修身,达到自我完善,才能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进而治国济世。传统修身思想中的一些观点对人格的养成和塑造有积极的作用,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如“仁、义、礼、智、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等。当然,在封建宗法社会土壤中形成的修身理论,有些容易借理性主义之名压抑人的个性与情感,需要批判和剔除。所以对传统修身理念和价值有必要进行归纳分析和再认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把传统个人修身观中的精髓与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思想相结合,形成和谐有机的统一体,才能够做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自觉与自信,形成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文明修身理论。

  (四)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要强调主体性

  道德规范与伦理原则首先是指向自我而非针对他人的,修身历来都注重主体的自觉与自律。每一名大学生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都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文明修身十分强调个体自身的作用,因为道德从本质上讲是人内心对自我的自觉要求。主体性要求我们在进行文明修身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受教育者,采取多种形式唤醒和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觉意识,使文明修身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文化知识,在政治倾向、民族观念、公德修养等方面的主流是好的,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文明修身教育要针对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调动和激发大学生自律和自教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形成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主要渠道

  一方面,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文明修身教育的主阵地。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通过解读、宣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在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一门直接针对道德认知,进行道德教育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要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育者主导地位,使大学生提高对文明修身的认知水平,自我建构和内化升华人格素养,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是进行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有益补充。通识教育是一种“去功利主义”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人。通识教育中如涉及人类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人文历史等方面的课程,对于大学生自我了解、沟通表达、批判思考、社交礼仪、艺术涵养和多元视角观察社会等方面素质的培养都有积极作用。

  (二)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有效载体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文明修身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是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富有文化底蕴、格调雅洁的校园物质文化有利于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体现学校理想和人文精神。可以将学校所倡导的价值、理想等蕴涵于其中,启迪和激发大学生良好的道德认知和自觉追求美的道德情感。校园制度文化既是自觉纪律和法制教育的结果,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手段。校园制度文化通过学校制度化建设与学生自我管理的紧密联系,可以使学生对外在的集体要求和对内在的自我认识通过调节和控制达到和谐统一。校园精神文化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消除学生个体内在形式与学校外部世界的紧张对立状态,同时极具有渗透力地给学生注入丰富的教育理念和道德信念,唤起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三)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重要平台

  良好的道德结构是知、情、意、行的完整统一。不论道德认知,还是道德情感,其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外化为道德行为,这也是大学生修身教育的实践性所要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恰恰是引导大学生由道德认知到道德实践,进而内化为道德品质的桥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三下乡”活动、社会调研活动等,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点不断的判断和实践,能够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和认同。通过对祖国和社会发展变化的了解,能够激发大学生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服务社会,可以培养大学生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协作精神;通过深入基层和接触人民群众,可以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总之,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可以了解自我、实现自我,进而提升自我,达到文明修身的目的。

  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大学生道德与人格不断进步,日趋完善,这要求教育者要把文明修身教育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同时,也要求大学生能够自觉、自律、自教,进而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文明修身活动个人总结】相关文章:

文明服务活动总结05-29

网络文明活动总结11-28

文明餐桌活动总结06-20

文明礼仪活动总结09-26

文明修身演讲稿06-16

文明礼仪主题的活动总结03-01

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活动总结08-27

个人军训活动总结08-23

军训活动个人总结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