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2021-11-07 11:19:2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

  教科书88页和89页

  教学目标:

  (1)探究梯形面积计算,理解公式的推 导过程,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3)进一步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用多媒体课出示:王大爷家有一块果园地(梯形地上底300米,下底200米,高100米),如果每棵桃树占地10平方米,那么王大爷家这块果园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树?

  问:同学们这块地是什么图形啊?

  生1:这是一个梯形。

  问:要想求果园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树,必须先知道什么呢?

  生2:必须先知道梯形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板书)。

  二、探究新知。

  (1)、铺垫孕伏。

  组织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及过程,

  重点突出旋转、平移、割补的数学思想。

  (2)、协作研讨,探求方法

  1、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至6名学生,每个小组发给若干张梯形纸(上底3厘米,下底5厘米,高4厘米)。

  师: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梯形?

  生3:这个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

  师:下面我们各小组利用手中的工具来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哪个小组协作能力最强!

  2、教师用课件出示探究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师注意合作方法的指导,要求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合作,把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小组汇报给同学听,把计算过程写在本子上,最后推荐代表进行汇报。每一次汇报,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小结。)

  生4: (3+5)42=16(平方厘米)

  生5: 542+342=16(平方厘米)

  生6: (5+3)42=16(平方厘米)

  生7: (5-3)42+34=16(平方厘米)

  生8: (5+3)(42)=16(平方厘米)

  生9: (3+5)24=16(平方厘米)

  生10: 34+(5-3)42=16(平方厘米)

  师生交流、点评……

  3、总结规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师: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生11:结果都是16平方厘米。

  生12:每种方法的计算过程中都用到3、4、5、2这几个数字。

  师:这几个数字和梯形有什么关系吗?

  生13: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

  师:现在谁能猜一猜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生14: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师:如果用字母S表示梯形的面积,a表示梯形的上底,b表示梯形的下底,h表示梯形的高,那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生15:S=(a+b)h2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回到课堂初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帮王大爷计算果园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树。

  生16:(300+200)100210=2500(棵)

  2、学生完成基础变式练习:“做一做”和练习十八的1~3题。

  3、提高能力练习:共同探讨练习十八的第四题。

  四、知识小结,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反思: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梯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这节课上完以后我觉得有成功,也有一些不足:

  一、动手操作,培养探索能力

  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学习经验,动手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并让学生通过找图形之间的联系,自主从不同的途径探索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首先让学生说说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什么图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图形,然后学生思考讨论:想想转化的图形与原梯形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主动操作、讨论,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达成了教学目的。

  二、发散验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说促思,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互相交流,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拼、剪、说”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散,在活动中发展,学得主动、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拼一拼、剪一剪以及推理归纳的学习过程中,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缺少学生之间的互动。数学课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个活动不仅仅表现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上,更重要的还应该表现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上。反思本课的教学,在学生向全班汇报了转化过程及计算方法后,急于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同学与老师展开了一对一的交流,老师忽视了对其他学生的关注。这样不利于培养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提问题的能力与意识,不利于形成了生生交流的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再有这节课在把梯形转化成各种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方法很多,学生的很多想法出乎我的预设,问题就是在黑板上展示多种方案中,从原先的设计中,是将重点放在“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案上,并让学生多多互动交流;然而,从试教的实际效果上看,学生还是最喜欢的并不是这种方案。那么,到底将学生全员参与的活动安排在哪里呢?

  我觉得课堂中反问和追问的艺术很值得研究,从教学语言可以窥出一个教师调控课堂有效展开的功力,然而,我却发现现在的我却在教学语言上显得贫瘠繁琐,尤其是这些空间图形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展开往往会成为评定一堂课是否精彩的重要筹码。纵观整堂课,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活动探究得更加有效?活动的时间如何控制?这些还是我要亟待改造的地方。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2

  1、通过教学,让我更加明白:

  要充分相信学生。新课程理念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出发,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很多时候要计算梯形的面积,从而引发学生探究梯形面积的学习欲望。在这种内驱动力之下,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出了很多种方法,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节课就能培养起来的。

  这节课学生能够想出那么多种方法,要以前几节课的探究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为基础,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经过一定量的积累,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如果长期这样得到训练,学生探究所需要的时间就会越来越短,创新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3、本节课的设计考虑到了一个首尾照应的艺术原则。

  课的导入部分以优美的音乐伴随引入生活中的问题,课的结尾同样以伴乐欣赏生活中的梯形。在轻松的氛围中让知识得到延伸,又遵循了“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4、这节课还经过研究提炼,让我认识到:

  在学生探究各种方法的时候,不必马上让学生统一到梯形的面积计算的规则公式中来。有套用模式之嫌。可以在最后让大家一起观察,把各种方法进行沟通,理解,在统一。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3

  教材中对于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只给出了常规的推导方法。如何给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进行探索,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思维因素,注意沟通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推导过程上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给学生的探索、思维提供了一个比较适合的台阶,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会到了探索过程的艰辛。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这一教学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归纳整理。学生在原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动手剪拼,利用等积变形把梯形面积转化成了各种不同的平面图形,然后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种多角度的思考方法,既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活动,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与精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十分注重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机渗透。在这节课中,我较多地运用了“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利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学生对这种方法也有很深刻的体验。相信,经常这样有机渗透、恰当孕伏,学生一定会得到更多的锻炼,今后的'学习、工作也会受到较好的影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与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的问题自然生成,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从已有知识出发进行探索,当学生在操作、探索、表述等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只应加以适当指导与点拨,而不是直接给予。但对于自主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除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同学的合作学习之外,教师也可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也能学有所得。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4

  《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讨论、交流,学生充发展示自己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发展。在此过程中,我只是组织者、指导者,起到了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理念。

  考虑到学生已有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的经验,本节课在教学思路上是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种“猜想”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凭借已有经验大胆猜想,进而是实践检验猜想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使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探究学习成为可能。这比起盲目的乱猜来,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学生的思维更有深度。

  2、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实现生生互动。

  本节课力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概括梯形的面积公式。使学生在分析,对比中归纳选优;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让学生动手操作,分组合作探究,初步概括出梯形的面积公式。这样,通过“拼、说”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活动中体验,活动中发散,活动中发展。同时,又由于各项活动的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3、使学生的自主探索在时间上给以保证

  本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为了学生充足地用眼看,用手做,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尽情的表现,发展自己,每一位学生都在亲自实践中认识理解了新知。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者,参与者的作用。当学生受现有知识的制约,推导概括公式思维停滞时,教师实施点拨诱导,促其思维顺畅,变通,最后使学生明确,尽管拼摆的方法不同,但都达到验证了梯形的面积公式。将发散与收敛,直觉和逻辑这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有机的融为主体动态式的思维结构,从而最大限度的扩展其具有张力的思维空间。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5

  在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通过复习,让学生明白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方法与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相似,都是把不熟悉的平面图形转化为熟悉的平面图形来计算。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想办法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与平行四边行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梯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这环节我是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的,通过交流,学生很容易得出梯形上底和下底的和,同平行四边行的底相等,梯形的高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性面积的一半。

  最后是让学生尝试练习求出梯形的面积,并概括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去探索梯形的面积公式,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但也有一些不足,学生在探索中,对个别学生辅导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加到探究的过程中,真正让学生在动中学。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以及梯形的图形特征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能够通过拼摆独立推导出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领悟了图形转化的数学思想。

  成功之处:

  多种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拼摆,独立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然后让学生思考能不能根据一个梯形进行面积公式的推导呢?从而得出以下几种方法:

  (1)把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

  (2)把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学生在探索梯形面积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理解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问题解决策略意识的形成。

  不足之处:

  由于用多种方法探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导致基本方法中出现部分学生不会叙述。

  再教设计:

  突出基本方法的教学,注意其它方法的时间分配。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7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现就以五年级第九册教材中的《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公式》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片断]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那你能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推导出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生1: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吧。

  生2:也可能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生3:也许三角形呢?

  ……

  师:那好,就请你们利用准备好的学具,小组内先议一议,然后剪一剪、拼一拼,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合作讨论,然后动手操作)

  师: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大家有什么发现吗?

  生1:我们组发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S=(a+b)·h÷2

  生2:我们组还发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S=(a+b)·h÷2

  生3:我们是沿着一条对角线剪开,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S=a·b÷2+b·h÷2=(a+b)·h÷2

  生4:如果是等腰梯形,沿上下底的中点的连线剪开,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S=(a+b)·h÷2

  ……

  (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这种精神。

  [反思]

  一、还学习的主动权于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热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儿童的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学生一旦在自己的活动中无意间发现了新的知识,就触动了他的这种需要。他就会有一种探究的欲望,此时的教师应适时地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给学生一个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真正做一个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有时教师要舍得“放”,说不定学生会给你更多的惊喜。

  二、让学生亲历知识的获取过程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把自主探索的机会、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问题的存在,从而引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不是说教者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吗?这个案例中正是注重了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以一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那你能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来推导面积的计算公式吗?”把学生的思维拉到“转化”的思想上来,又给予了多元的方法提示(可以议一议、剪一剪、拼一拼),让学生的思维有了更多的活动空间与形式,从而生成了更多的新知识,这才是真正的“授之以渔”啊!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8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先复习梯形的有关知识,然后引导学生想,怎样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其中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以旧促新,探究新知

  1、出示梯形请学生找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然后请学生想一想:我们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时候,都用到了什么方法?带领学生回顾以前知识,(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进行割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明确都用到了转化的方法。然后教师启发:我们能否也用转化的方法来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探讨。本环节的设计,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思想方法的类比迁移,用循序渐进的启发性提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为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的探究、研讨,促进知识方法的有效迁移创造条件。

  2、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时,我先课件显示操作提纲:1、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动手拼一拼。2、你拼成了什么图形?怎样拼的?3、你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边思考,一边动手,防止出现学生不知道做什么的现象。然后学生示范拼图,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由于学生操作的两个完全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因此未出现异常现象,学生都兴奋地说拼成了平行四边形。为了加深学生对书本图示的理解,我故意剪了两个完全相等的任意梯形,结果问题就出现了,一名学生没有按照书本上的拼法,结果自然没有拼成平行四边形,学生都感到惊讶。我见时机成熟,叫学生再打开书本,仔细观察书上的拼法,使学生明确拼的步骤:即先要重合,再向左旋转,最后沿着梯形的一条边向上平移,直至两条底成一条直线,才能拼成。学生这才明白过来。通过动手操作,同学们都明确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接下来根据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请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找关系,先找出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底之间的关系,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底是梯形上底和下底之和,再找出梯形的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关系,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梯形的高,然后得出梯形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即梯形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最后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字母公式。

  本环节的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了相应的填空题,使研究的要求清楚,目的明确,有利于学生有效、有序地进行思维。

  (二)学以致用。

  在例题的教学中,由于有前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因此我没有花很多的精力,而是先出示例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练习的设计中,我也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学生中有可能出现错误的列式,让学生选择正确答案,从而杜绝错误现象。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吃得饱,我又布置了一些拓展题,。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得出梯形面积的推导公式。(用一个梯形拼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总之,本堂课能以全体学生为本,从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有了较大的更新。通过让学生操作、思考、观察、讨论、说理、计算、看书和概括等多种形式,注意了变 "教师讲授"为"研究交流",变"灌输"为"引导",较好地处理了"主体"和"主导"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良好素质。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9

  本课内容:课本第14页至第15页例题6、例7及“试一试”、“练一练”

  本课设计: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索、获得新知三、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关于第二个环节的反思。

  课前我让学生先将课本第117页四组梯形剪下,并且逐一标上数字,课堂上做这道题时我直接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图形,分组动手操作并填写表格,然后讨论表格后的讨论题。设计教案时,本以为图形已经标号分组,学生操作分析时应该不会有问题,但实际操作时,仍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有:1.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操作比较生疏;2.仍然有学生填写顺序出现错误;3.转化后的梯形数据分析有误;4.小组活动秩序混乱。5.回答讨论题时仍有困难。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备课时能够预想到这些情况,那么课堂上这些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我可以在讲授例题6时,借助事先准备好的图形,向学生演示怎样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转化成一个梯形,并让学生模仿操作,而不是仅仅让学生观看课件里的动画演示。在学生操作例题7时,我可以先向学生分别展示各组图形以便学生对号入座,而不是全完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在解决讨论题时,我可以带领学生结合图形来分析数据,回答问题。如果我能这样安排的话,课堂纪律应该更好一些,教学效果也可以更好。

  当然本节课的教学,还存在着其他方面的不足,例如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说的过多,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以后我将积极去听师傅董雯雯老师的课,多听多问多请教,多多吸取前辈的宝贵经验。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10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我先出示了一个梯形,引导学生简要复习梯形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然后直接抛出探究任务: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呢?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吗?

  学生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还是有很高的兴趣的,所以马上就自发组合成探究小组。

  二、注重合作,促进交流

  学生在前面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最容易想到的是模仿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进行转化,所以很快从书上的129页找到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开始做起来。

  这时,我提醒他们:小组的同学可以相互配合呀!每人做一组,然后一起讨论:梯形的上底、下底、高与拼成的图形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样就容易发现梯形的面积公式了!

  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探究任务,自豪写在脸上。因为是自己探究完成得出的结论,所以他们有话可说,我就让学生充分交流,让他们多说,并引导他们说准确,说具体,还建议他们利用学具进行演示,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感受着成功。

  三、思维拓展,能力提升

  新课的探究活动进行到这里,似乎该结束了,可我却抓住这时学生探究的热情继续拓展:你们能试着用其他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吗?

  开始时,学生显得毫无头绪,我偶然发现一个学生在折手中的梯形,就不失时机地提醒他:你看你把梯形分成两个部分了,你能分别表示出两个部分的面积吗?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就表示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即:上底高2 、 下底高2,于是引导学生把两个算式加起来,从而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便成为可能,因为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学过类似的乘法分配率的知识,所以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还是理解了。

  很多学生是理解了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来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而受此启发,又有学生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此时,教室里自发地形成讨论小组作进一步的推理论证,教学活动到这时达到一个高潮。

  由于这节课花了较多的时间带领学生们探究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特别是从不同的视角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探究机会,使教学活动不局限于课本,不拘泥于教材,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拓展空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升,但教学中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巩固练习了。遗憾吗?不,我觉得这样经常把探究活动更深入地开展下去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为我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比结果应该更重要一些。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11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四年级数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四年级数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今天上了《梯形的面积计算》这节课,反思整堂课的教学,自我感觉较为满意的是,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现了探究性教学的特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的教学应该说较好地落实了这一理念: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用学具剪剪拼拼,进行了自主探索,并在形式上响应地组织了小组合作交流。体现了探究性教学的特点。具体在教学中的体现如下:

  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学习经验,动手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并让学生通过找图形之间的联系,自主从不同的途径探索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主动操作、讨论,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达成了教学目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出现了多种操作方法,如:一部分学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旋转、平移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一部分学生用一个梯形沿中位线剪开,翻转180度,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公式;还有一部分学生用一个梯形沿梯形的右上角到对腰的中点剪下,翻转180度,拼成一个三角形,推导出面积公式。这样的教学正好落实了《标准》提出的数学教学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下学习的理念。尤其突出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实实在在地给了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值得指出的是:这当中还蕴含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把陌生的知识自主地转化为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现了迁移、转化思想。经过课堂小结的点拨,使得这一教学效果尤其明显。

  二、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首先,在导课时,创设了请学生帮老师计算电脑桌侧面梯形板的面积多少的问题情境,不仅有效提出了数学问题的,同时还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愿望。其次,创设应用探索出来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主要是通过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梯形的面积来实现的。课堂上我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了《标准》对于情景的创设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要求。在这一前提下让学生进行探究,是水到渠成,显示了学习的自主性。在获取了知识后马上让学生运用新知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切实并切身地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思想。

  三、体现练习的层次性

  练习的设计体现由简到难的梯度性,关注后进生,也兼顾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

  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小组合作的成效性不高。

  这可以从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地方看出来:一是在学生进行独立探究时,学生基本上已经有了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这两种转化方法,但是小组代表上来向全班交流时却只说了一种转化方法(另一种是另外的同学补充的)。难道他们组就这一种?还是他只说了自己的方法,而没有交流到本组其他同学的方法?第二点是在小组操作交流时,总有个别学生,自己玩自己的,不愿与人合作交流,可能是小组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合作的欲望未被调动起来。这么看来,显然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交流的成效性是相当不理想的!那么如何进行改进呢?我想主要在课堂上教师还是应该进行更多地巡视,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在学生思维停滞住时适时的加以点拨,鼓励所有学生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充分体现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缺少学生之间的互动。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个活动不仅仅表现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上,更重要的还应该表现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上。这也符合交流应该多元化的现代教学观。说到这里,不由想起了许多名师的课,互动性强在他们的课堂上是多么地突出!反思本课的教学,就这方面来说还是存在明显不足的。课例中,在学生向全班汇报了转化过程及计算方法后,教师就说:老师请教你,为什么后面还要除以2呢?其实这里老师操之过急了,同时也是大可不必为之的。老师完全可以问学生:听了他的汇报演讲,你们有没有问题请教他?或者考考他呢?让学生来问这个问题,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与意识,给了学生一个发展思维水平的良机,而且很自然地形成了生生交流的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多好!

  三、放手的度不够

  虽然本堂课的教学与以前传统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改进。但还不够精彩的一个主要原因,我想是放得还不够。主要体现在:

  小组合作操作、填写实验报告单时,报告单的设计最后一栏,若能不暗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课堂将更多生成的东西。会使整堂课更加的精彩。说到底,在教学理念上,我们接受了课程改革新思想的洗礼,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很难做到,总有这样那样的顾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放,放的度如何把握,这是我们将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12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小学生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中的一节内容。它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起作为结束直线型面积的计算,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的基础,成为本册教学内容一个重点。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中向高年级过渡时期,其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亦正处于进一步发展和日趋成熟的时期,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学生对图形特征及各种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同时可促使他们的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本节的设计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加强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既发展了空间观念,又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

  2、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验证、推导、小结,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探索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转化的数学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所研究的图形与已学过的图形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如何把要学的图形转化为已学的图形,从而使学生自己探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理解更为深刻,思维能力亦得到发展。

  4、渗透数学中的变换思想,在转化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平面图形的旋转和平移,认识了解旋转和平移的含义及方法,以及其对图形位置变化的影响,进一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但在这节课当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只要是学生在与老师的配合上还有待改进,其中部分学生的讨论不够积极,有个别学生不会参与讨论,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气氛也有待改提高,不过学生对动手操作、推导公式倒是很感兴趣。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13

  《梯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 这节课的教学,紧紧抓住“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教学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归纳整理。通过学生的剪拼,转化,利用等积变形把梯形面积转化成了其他的平面图形,进而归纳、概括出梯形的计算方法。这种多角度的思考,既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本节课要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即在求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动手剪拼,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然后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说促思,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互相交流,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拼、剪、说”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散,在活动中发展,学得主动、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拼一拼、剪一剪以及推理归纳的学习过程中,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这节课中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猜想-验证”来展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活动,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14

  我上了《梯形面积计算》一课,下面结合自己上课的感受以及学生作业的反馈情况,谈谈对这节课的认识。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运用了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来探索、研究新知识,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魅力。

  第一、注重知识间的紧密联系

  。在学习《梯形面积》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两节课的内容,并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因此,梯形面积的学习虽然是一个新的内容,但是在方法上是有法可依的,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据此为学生搭建学习的脚手架,密切联系之前的学习内容;而在研究过程中,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开展研究,表述结论,从而经历比较完整的研究过程。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本节课上也设计了相应的复习,主要是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复习。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复习公式的同时,将推导的有关过程进行一些整理,那么对学生研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无疑具有较强的正确迁移。

  第二、强化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

  从这部分内容的教材编排来看,突出体现了重研究过程的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结论不重要。在上课前,我让每个学生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在研究过程中,我有意引导学生由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去探索梯形面积公式,学生很容易想到这一点

  。当学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面积有什么关系,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观察,我对教材上提供的实验素材和内容进行了处理和利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出示了教材中的讨论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并进行实验结论的总结性概括。最后在探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关系的基础上,再进行公式的推导和相关计算练习。

  第三、从练习反馈中全面反思本节课的有效性

  从练习题反馈上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能够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面积。但是在练习第2题时,同学们读题后都是通过计算出面积判断哪些梯形的面积是相等的,从表面上看这道题的作用仅限于此。

  但是如果我能进一步引导观察,学生还会发现这些梯形的高都是相等的,得出了在高相等的情况下,如果梯形的上下底的和也相等,那面积也是相等的结论。另外通过这道题学生还领悟到了面积相等的两个梯形,形状是不一定相同的。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3.故事的教学反思

4.倍的教学反思

5.《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6.《夕阳真美》的教学反思

7.《溶液的形成》教学反思

8.《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