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声音》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15 11:22:4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听听声音》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5篇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

  本单元都是以“秋天”为主题来组织的,《听听,秋的声音》是本单元中一篇和秋天有关的现代诗,而且是一篇略读课文。

  在讲这一课时,我是按照以下思路开始授课的。

  一、创设情境,发挥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在上课伊始,我就播放了一组有关秋天的图片,使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初步感受到秋天的各种景色,感受到秋天的美,并鼓励学生仔细看图,想象画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朗读欣赏,感受诗情

  这首诗的前三小节结构一样,先让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说说都写了秋天的哪些声音,哪些是具体描写秋天声音的拟声词。在学生读到“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时,我问:“如果你就是大树你准备怎么同黄叶道别?”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移情入境,体会诗境,使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产生情感共鸣。而第二、三小节,我放手让学生去自由度,并和小伙伴合作,演一演蟋蟀和阳台、大雁和人们是怎样道别。这样既让学生在合作中训练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又激发了学生情感,因而朗读指导不用花什么力气就水到渠成了。

  教完这课以后,我的收获颇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语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开辟各种途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感觉不足的地方是前三小节是一个整体,让学生放在一起读要好的多,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是一节一节的读,这样浪费了时间,最后的配乐听读课文没有时间进行。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2

  一入秋,阳光就变得金黄金黄,秋风也给我们送来了阵阵凉爽,桂花香味弥漫着大街小巷,在这样的金秋时节,我恰巧要教《听听,秋的声音》。为此,在上下班中,我寻找着秋天的声音,反复的琢磨着。这是我阔别语文课堂近大半年时间来的第一堂课,心里还真的有点紧张。课后师傅对我这堂课进行了深入的点评,我也对这堂课进行了反思。

  首先说说我这堂课比较好的地方:

  1、在新课的导入中,我设计了游戏环节,意为让我和学生的第一次课堂在愉快的开始中进行。我设计了“猜猜我是谁?”的游戏,我分别选取了具有春、夏、冬季节有代表性的声音青蛙、知了和北风呼啸声,然后要学生说说谁还没有和我们见面?学生立刻说出是“秋天”,在学生“秋姑娘”的呼唤声中出示秋天美丽的图片,配上了动听的音乐,学生此时沉浸在秋天的美景中,时不时发出“哇哇……”的声音,我顺势问了“秋姑娘美吗?”学生多喊着“美”。紧接着我以“秋姑娘不仅有美丽的衣裳,还有美妙的声音,你们听到过吗?”逐渐引入课文的学习。在导入环节衔接比较自然,从视觉和听觉上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秋天的氛围,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理解“叮咛”一词时我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让学生说说每天早上父母、爷爷奶奶送你来上课的时候经常说什么?感受家人“叮咛”对孩子包含的深深情意,再以观察词语,“叮咛”有两个“口”,顾名思义就是嘴巴一遍一遍地说,再三的叮嘱就叫“叮咛”,加深学生对该词印象。再让学生演一演深情大雁,对自己的好朋友“叮咛”一下,学生便会说出“再见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感冒了!”“再见了,我会想你的!”等话语,在这段的理解中比较顺利,如果我对学生的评价在提升一个阶梯效果可能会更好。

  下面我说说在这堂课中我还需要进行改善的地方:

  1、经验甚少的我缺乏对课堂中生成的应变能力。我的教案好比是一个剧本,而我又不仅仅限于“导演”,不能完全按照我的预设进行。而这对于一个新手的我来说,在面对课堂中生成的知识时显得比较迟钝,一时间不知所措。例如在导入环节中有这么一个小插曲:当我讲到“秋天不仅有美丽的衣裳……”还没等我讲完学生就喊着“还有好吃的水果”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回答”我顿住了,不知该说什么,那时的我果断的选择了继续讲我的,没有理会该生的一那份热情参与的激情。其实回想过来,正如师傅说的,我是否可以顺势让学生秋天呢还有哪些?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更体现以生为本,衔接过渡会更加自然。我要慢慢学会课堂上适时的放手。

  2、缺乏追问的勇气。在讲到“大雁的情深”时,哪个词语最吸引你的眼睛时,学生讲到了“一排排”,我的预设是学生会说“叮咛”,面对这个情景,我只是以“你看到了一排排大雁,大雁一排排的,真多!”过去了,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追问,错过了和学生对话的时机。

  3、课堂评价中缺乏魅力,比较单一。在学生出现好的回答时,我总是以“你读的真好”等简单的话带过,有时候还犯了重复学生回答的错误。当学生回答有误,出现冷场的时候,我没有很好的运用教学机智,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评价语言贫乏,这将是我下一阶段努力的目标。

  4、教学内容安排上过度的“大刀阔斧”,我着重讲了秋天的几种声音,而对第4、5、6小节只是轻轻的朗读带过,而没有去深刻的理解,缺少了对文本的感悟。例如:我将第5小节放在了学生练习仿写秋的声音之后读过,其实放在仿写之前让学生说,再以图片和声音展示秋天的声音效果会更加。第6小节可深度的挖掘:感悟“匆匆”,要学生理解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姑娘的脚步是飞快的,她还要去别的地方,为他们带去丰收,感受秋天的美好。这样一来,整个的教学才够完整,教学目标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

  5、部分小节朗读教学过于“蜻蜓点水”,在讲到黄叶的道别时,体会黄叶离别时的心情后没有指导学生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此时是否可以教师泛读,也许那样学生再读时会情深意切些。而不是以“舍不得的时候读得会慢一点”一句带过。

  6、文本各小节之间缺乏联系,我本想放手让学生读一读你喜欢的秋的声音,可是这样一来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学生一开始就讲到了大雁,然后讲秋风,再讲蟋蟀,最后讲蟋蟀,顺序打乱后,在实施的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我没有在学生讲完后将1、2小节连起来点一点,其实师傅点到了“道别”、“告别”是一组近义词,我没有抓住这个良好的时机进行近义词的积累,缺少了课堂中的拓展,也错过了一次词语积累的时机。

  一堂课下来,真的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慢慢的弥补。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师傅的一席话让我受益匪浅啊!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3

  《听听,秋的声音》,本课是一首抒情意味很浓的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我觉得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想象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拥有想象力才能有更多的创新。为此在本的学习中我主要侧重了三点:一是有感情地朗读。二是激发想象力,感受诗情。三是想象创作,练写小诗。

  在学生有感情朗读、想象力被激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写课文,创作小诗,我首先引导学生想像有哪些秋的声音,秋天的声音像什么,并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一首首小诗脱口而出。如:听听,秋的声音,青蛙张开大嘴, “呱呱”,是和荷叶道别的声音。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4

  《听听声音》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一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首先用自己的感官——耳朵去倾听周围的声音,体验声音的多样性。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能够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有适当的了解。让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关,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

  在刚开的时候,让学生倾听各种声音,请学生说说这些分别是什么样的声音,以此来引起学生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刚才的声音分类,明白声音可以分为自然界的声音和人为的声音。在研究声音时,需要用到一种新的仪器——音叉,音叉是一种发生仪器,用来调试音高和测试乐器。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介绍使用音叉的方法以及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演示。接下来要通过音叉让学生明白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但是什么是高低什么是强弱很难通过语言将其描述出来,所以这是让我很头疼的一点。在第一个班的时候,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发现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就不知道什么是高和强,什么是低和弱,后来我就反思了一下,这两个概念对于他们来说难度真的很大,怎么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理解,声音有大有小,这和强弱对应;声音有尖锐和不尖锐,这和高低对应。于是,我先让他们区分出声音的大小与尖锐与否,再迁移到强弱高低上来,这次效果就比上一次好多了。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5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10月10日上午第一节语文课,我执教了一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这是第二单元的其中一篇略读课文。

  本课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1. 、认识“抖、蟋”等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3、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上完课后,我感觉第2个目标中的边读边展开想象,和第3个目标巩固理解词意的方法实施得不够好。中午午辅导,语文老师齐聚会议室进行评课。总的来说,有得有失。下面将优点与不足梳理一下。

  优点:

  1、教师的思路清晰,环节设计很紧凑。

  2、教学重点突出。

  3、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简洁精炼。

  4、敢于让学生放手自主学习。

  不足:

  1、学生引导“掠过”这个词时教师的解释不到位。

  2、第4、5小节可以拓展一些秋的声音,不局限于前3个小节。让学生自由发挥。

  3、仿写练习可以当堂写。

  4、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可以出示图片,或者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在课堂一开始,就应该把这篇课文的题材是诗歌点出来,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不会说第几自然段了。应该是第几小节。我现在越来越平淡地欣然接受这种公开课了。因为每一次上课就是一个改变自己,浴火重生的过程。没有这种听课的平台的提供,自己教学水平是难以长进的。课都是多上多磨出来的。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6

  这篇略读课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一首现代诗,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教学时, 没必要太注重文章的内容, 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精读课文获得的方法, 把课文读懂;着重是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本班学生思维活跃,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掌握了初步的理解词语的方法,能够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学习仿写诗歌还不是很多。

  教学的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从秋天的声音中想象秋天景色的美好,体会秋天独特的韵味。而体会诗歌的意义,鼓励学生仿照诗歌的形式用自己最美的语言写赞美秋天的诗文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课堂上,教学环节分为六大块:

  ㈠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㈡回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三读法

  ㈢将自学提示框里的话转化为本节课学习目标目标

  ㈣按三读法展开三轮先学后教,交流检测

  第一轮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生词。比赛读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轮自读课文,勾画诗中描写了哪些声音?诗句美在哪里?

  课堂上通过课件展示,那些有关秋天的落叶、蟋蟀、大雁、丰收等图片,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打开了想象的大门,为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提供了帮助。

  ㈤拓展想象,升华拓展。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语言,这一环节学生们将会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和风情。每人写一小段即可,四人小组合成一首。然后请小组代表把合作写的诗,在平台上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

  ㈥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或《闻闻,秋的味道》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这几方面感受较深:

  首先,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我采用的情境教学法和想象阅读法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让学生在在各项实践活动中,语文能力得到整体训练与提高。

  其次,品读1——3节诗,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想象画面,接下来是说画面与感受,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该节诗歌。这一环节,学生“以读为本、以读想象、以读悟情”。最后通过师生评议,个别读,比赛读,一起感受秋天的美好,突出重点。

  第三,走进秋,走进大自然这辽阔的音乐厅,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仿照诗歌用最美的语言赞美秋天。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突破了难点。虽然孩子们写出来的作品还很稚嫩,还需要推敲,但这种实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不足之处是朗读指导没有配上合适的音乐或示范带,没有出现朗读展示的高潮,没有体现好诗歌教学的特点的。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7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随时随地都能听到声音,如果没有了声音,我们的很多活动将无法正常开展。然而,声音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是很熟悉的东西,但他们并没有真正思考过和声音有关的一些问题。在11.15四年级家长开放日执教了《听听声音》一课,本课是声音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让学生了解对声音的认识,引发学生关于对声音问题的思考。主要是让学生静下心来用耳朵倾听周围世界的声音,体验声音的多样性。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知声音,并且能够对不同的声音加以区分,进行辨别,在此基础上对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有一定的了解,最后感知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关,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

  在教学内容上,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1.听周围的声音;2.听音叉发出的声音;3.听敲击装有不同水的杯子发出的声音。学生在第一个环节的发言非常踊跃,能够说出很多种不同的声音,并对这些声音进行描述,这些声音包括读书声、风声、脚步声、水流声、汽车发动声、喇叭声等等。在聆听了周围那么多的声音之后,让学生想想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通过学生们对声音产生的认识,我们一起进行了总结:物体之间的撞击和摩擦等都会发出声音,声音的产生离不开物体。下面带领学生认识一种专门用来发声的仪器——音叉,再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先轻轻的敲打,然后是重的敲打,从活动中明确音量可以用强弱来表示。最后通过敲击装有不同量水的杯子,让学生认识音高,更深入地了解声音。

  本堂课的教学在实验的设计上还不够规范,特别是敲击装有不同量水的杯子的实验,学生在实验中更多的是盲目敲击,而没有思考到敲击后所产生声音的不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强化实验的操作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验。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8

  本节课是一首抒情意味很浓的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因为我在前两面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就让孩子们收集了有关秋天的美,秋天的快乐,让孩子走进大自然亲身去体验秋天景象的美好,所以在课堂上很容易就能引起孩子们浓浓的秋情。而这也正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秋天具体可感的声音,所以我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孩子们再一次体味秋天特有的风情,最后,我又启发诱导:“同学们,秋的声音美妙动听,而你们的朗读也让我陶醉不已。再听听,你还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你看诗中作者把秋天的声音写得那么可爱,那么富有韵味,抓住了秋天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你能不能也模仿作者的写法,展开想象,抒发一下自己感受到的最美的秋的声音,”教室顿时安静下来,看到孩子们沉思,我很高兴,知道他们在组织语言,在回味自己曾经感受到的秋意。

  虽然最后的续写大多数学生没有完成,但也已经产生了几篇佳作。我认为还是很成功的。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如何能让学们在优美的情境中感受到秋天的各种声音,感受到秋天的美我花费了一番心思。

  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课件上有秋的声音的各种优美的图片。并配上一段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学们生受了感染后,举手特别积极。例如在学生读到“蟋蟀震动翅膀,瞿瞿,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时,老师问,如果你就是蟋蟀你准备怎么台阳同道别?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移情入境,体会诗境,使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产生情感共鸣;然后再指导朗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而第二、三小节老师放手让学生去自由读,并和小伙伴合作,想象蟋蟀和阳台、大雁和人们是怎样道别。这样既让学生在合作中训练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又激发了学生情感,因而朗读指导不用花什么力气就水到渠成了。在学生配乐朗读、背诵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写课文,创作小诗,这一环节对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做了大量的准备,课前要求孩子画好秋天的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想像图画有哪些秋的声音,秋天的声音像什么,并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学生有的说:“听听秋的声音,秋雨滴答、滴答,像秋姑娘弹起了动听的声音。”有的说:“小溪唱着欢乐的歌,哗啦哗啦,像在和青蛙告别。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同一片火花去点燃另一片。在这学生思维的兴奋上让学生给自己的画配一首小诗,学生就发挥了令人惊异的创造潜能。

  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乐学中获得了美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当然,我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

  《听听,秋的声音》,一读题目,顿觉浓浓的秋情盈入心怀。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诗歌就是这样,遣词造句富有无穷的想象,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浓缩成了一股隽永的美,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一声“黄叶道别的话音”,让我们体验到了依依的惜别之情;一句“和阳台告别的歌韵”,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机;一阵“暖暖的叮咛”,让我们品味着真切的情谊。

  如何把秋天独特的美带给学生,让学生聆听到秋天美妙的声音,体会到诗歌遣词造句的韵味,展开想象的翅膀抒发胸中的诗情,是本堂课展开教学的重点。

  首先,我借助多媒体,从视觉渲染入手,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秋意,再引导学生去读课文,品味秋天的声音。让视觉与听觉在学生的心里产生共鸣,用这些美丽的画面和教师如诗一般的导言,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如诗如画的阅读环境。与学生共同走进声音的世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因为秋天是一个色彩的宝库。请看,秋天的天是湛蓝的,万里无云;秋天的月是明亮的,皎洁如玉盘;秋天的树林是五彩缤纷的,黄叶飘飘,红叶似火,劲松苍翠,古柏更加郁郁葱葱……(课件展示)

  师:秋天不仅是一个色彩的宝库,它还是一个汇集了无数种美妙动听声音的宝库。这节课就让我们打开这座宝库,去聆听那些美妙动听的声音,去品位浓浓的秋意。

  其次,我用音乐的美渲染诗歌的美,充分让学生享受着诗歌和音乐谐和的美。美丽的景物是静止的,但学生心中激起的想象是动听且丰富的。我借助多媒体,播放秋天里各种声音,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脑海中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在配乐范读中,我配上了轻音乐,清新的音乐正符合诗歌的朗读基调,带给学生欣欣向荣的秋天。音乐加深了对美好秋天的感受,学生的朗读自然也就入情入境了。

  最后,我引导学生当小诗人想象创作,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中张开翅膀尽情驰骋。在这里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同一片火花去点燃另一片。

  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诗意的课堂需要学生那轻灵善飞的想象翅膀的展开。想象能让文字材料被激活为生动的场景、形象的画面、动态的世界,儿童神游其内,飞向蓝天,潜入大海,越过崇山峻岭,趟过历史的长河。只有通过想象,心灵才得以体验、思想才得以碰撞、精神才得以对话……

  我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精心创设情境,唤醒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进入亢奋状态,学生就会被情境所感染,被内容所陶醉,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种融洽的师生情感会使师生心灵之弦产生微妙的碰撞,使学生和文本产生强烈的共鸣,奏出和谐的乐章。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9

  《听听声音》一课是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的起始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反映出了不少问题,现就这些问题反思如下:

  1、课前准备不充分,致使一些环节处理不到位。

  首先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不够坚定。课前我准备了两种实验材料,一种是用卡纸剪出的钉架,一种是用细绳挂起三枚铁钉的鞋盒,另外还有一些诸如铃铛之类的东西。但教材安排用蛋架架起铁钉,于是我迷信教材,总感觉教材说的就是最好的,于是在上课前临时改用姚老师准备的蛋架,致使一些教学环节发生了改变,而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性也受到约束。其次,备学生这一环节不到位。四年级的学生还只是10岁左右的孩子,他们毕竟对一些现象理解不充分,上来直接就让孩子们形容声音的高、低、强、弱,这个能力他们是没有的;但课堂上老师太过依赖他们,总希望他们对问题的回答能如老师所想,放的过宽,老师的主导地位没能体现出来。教师应深入学生中间指导,给孩子们消化缓冲的空间,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情感投入不够,语言单一。

  其实无论是课堂的哪个时间段落,再好的设计也需要老师情感的投入,用微笑期待的表情,用亲和热情的语言,用积极恰当的评价,向前迈一步、点点头、握握手都可以最大化的拉近师生的距离,增加彼此的信任和支持,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在这节课的课堂上,老师的评价语言较少,而且比较单一,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这方面,应当多下功夫,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课堂是我们大家的,热情、愉快、轻松的心态,才可以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才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3、对课堂突发事件处理不到位,经验不足,应变能力欠缺。

  在上这节课时,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插播一段录像。此时多媒体出现问题,不能显示图像,只能听声音。当时只考虑到时间的安排,总怕耽误时间过长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讲不完,于是这一环节就一带而过,没能把这一精彩的片段利用起来。

  4、细节处理草率,不扎实

  在授课过程中,有一学生说,小音叉发出的音是叮————(声音更高,尖)大音叉发出的音是咚—————(声音更低沉),这时教师为了引出“高低”两个字,一直绕来绕去,可学生只体会到了音的高低,就是没有想到用这两个字来描述。这里老师可以直接说出像叮————这种的声音更高,咚—————这种的声音更低。因为只是表述上学生一时没有想到这两个字,所以教师一再追问,浪费时间。当有追问价值或探索价值时,可以不惜花时间去追问,但像这种表述上的不当就可以由教师用总结性的语言加以修正。

  我觉得教学的实施,千万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每个环节不要轻率草率,老师用眼、用耳、用心及时把握、反馈学生的学情,才能达到师生共鸣的效果。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教学中,我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整个教学过程我分为五个步骤。

  1、感受秋的声音―――首先从本组教材《秋天的雨》入手,让学生感受秋雨声,从中让学生受到秋声的感染。

  2、寻找秋的声音―――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我并没有让学生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找一找,听一听秋的声音。

  3、展示秋的声音―――让学生把找到、听到的秋声模拟出来。

  4、说说秋的声音―――把自己找到、听到的.秋声与教材中学的语言结合起来,说说自己听到的秋声。

  5、对话秋声―――学着书本上的样子自己写上几句。

  总之,在这节课上我注重语文学习多元的因素,重视语文的感染作用,注重引导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1

  当秋天踩着落叶悄无声息地来到我们身边时,课文里也是秋意飞扬了。人教版第五册的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秋天”为主题,其中《听听,秋的声音》是本单元的一篇选学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音,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一声“黄叶道别的话音”,让我们体验到了依依的惜别之情;一句“和阳台告别的歌韵”,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机;一阵“暖暖的叮咛”,让我们品味着真切的情谊……

  读着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了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诗歌就是这样,遣词造句富有无穷的想象,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浓缩成了一股隽永的美,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如此美的课文怎样让孩子体会诗歌的韵味,展开想像的翅膀去抒发内心的诗意呢?课堂中我通过配乐示范朗读,情境表演读等形式让孩子们充分地感知了课文内容,领略了诗歌的韵味,接着我再引导学生想像: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还会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呢?

  让我们也来当回小诗人,模仿课文来美美地说说吧!孩子们思维犹如被点亮了一般,有的说:听听,秋的声音,秋雨姑娘飘飘洒洒,滴答滴答,是秋雨姑娘在弹奏着乐曲。有的说:听听,秋的声音,小青蛙加紧挖洞,呱呱呱,是催伙伴们快快冬眠的声音……当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后,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孩子们似乎是意犹未尽。下课后,我趁热打铁,让孩子们仿照课文来写写《听听,春的声音》,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小诗写得也是诗意飞扬。

  听听,

  春的声音,

  春雨滴答滴答地下着,

  叫醒了沉睡中的小草。

  听听,

  春的声音 ,

  河流在慢慢地流着,

  哗啦啦,哗啦啦,

  河流们争着要把冰拍碎。

  听听,

  春的声音,

  青蛙从洞里钻出来,

  呱呱,呱呱,

  是青蛙们在齐声高唱。

  (金哲宇)

  听听,

  春的声音,

  小草从地下探出了头,

  “嘣嘣”

  是万物复苏的话音。

  听听,

  春的声音,

  青蛙鼓起大嘴巴,

  “呱呱”

  是和田野打招呼的歌韵。

  一朵朵小花开满山野,

  留给春天红红的足迹,

  一片片花瓣绽满枝头,

  送来一阵阵春天的香气。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2

  《听听,秋的声音》这篇是一首散文诗,同时也是三年级第二篇略读课文。我根据教参的提示,把教学重点定为“带着想象朗读”

  具体是这样展开:

  通读两遍文章和易错字词后,让孩子们找出在秋天里,是谁发出了什么声音。再有一次自主学习,选择喜欢的段落说一说所见所听和所想,去填补诗的留白。

  脑海中有了画面,才更能明白诗人的感情。在体悟情感的基础上,带上节奏朗读诗歌。

  因为课后没有生字,对于会认字的教学只是认一认,点一点,再布置一个课堂上仿说过的仿写作为小练笔,这节课就可以结束了。

  可取之处主要体现在流程和设计。

  在朗读方面,我首先使用自由朗读、默读两种方式让学生通读整首诗;在1-3节重点章节的学习上,穿插使用个人范读、全班齐读、师生合作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和体会情感。

  在想象上,分别做了不同层次的指导。

  先让学生自由朗读1-3小节,任选喜欢的小节说出所见所听所想。其中,所见和所听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答案,大部分学生能完成,所想才是我想引导的重点。

  有的学生只是按照文中的表达再说一次,这严格来说是比较偷懒的思维。

  也许是他们还不会,所以,当看到学生卡住的时候,我给出了自己的例子:“老师也喜欢第二节。我看到了蟋蟀振动翅膀,一下子从阳台上飞起来。它还转过身跟阳台上的小朋友道别,说小朋友再见呢!”后来,孩子们就知道怎么说了,原来是要加一点合理的想象,可以是动作,也可以是语言。

  想象完画面,我让学生也来当一回小小诗人,换掉了大树和蟋蟀,尝试仿照1、2小节说一说其他生物的声音。

  我先给出的是青蛙,只把青蛙的动作挖空,其他地方已经填好,减轻孩子们的负担。等他们熟悉了规律后,再让他们独立完成其他生物的仿说。后面孩子们换了小鸡、小草和雨水,说出来是合理的。这个也是今晚要做的小练笔,所以花了比较长的时间,请了好几位同学说说他的想法。

  接着,我在第⑤小节也设置了想象环节。有了前面的铺垫,这里的想象就很简单了,稍微点一点就可以说出来。在朗读和想象这两方面的落实,问题应该不是很大。

  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认为是课堂氛围。

  我认为教学设计的问题不大,但上完的感觉比较一般,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学生的反馈没有预想中的热切。

  我本以为,有仿说和朗读,这是我们班同学很喜欢的环节,应该会见到许多小手争先恐后举起。像平时一样,我还能听到很多新奇的点子。

  今天孩子们的坐姿很端正,能看见他们对这节课注入重视,但似乎少了点兴奋感,回答问题的声音也不大,有点拘谨。

  在仿说的一开始,我把难度设得很低,只需要补充出青蛙的动作就能完成,但请了几位同学后,发现他们的答案并没有踩到点子上。这里可能是我的引导不够直接和细致,出现了学生不知道要怎么填的情况。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这是个综合性的问题。在往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继续观察,想办法突破。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3

  这节课上下来,虽然较清楚地上完了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经过各位老师的评课以及自我反思有以下几个不足点:

  一、这节课我的教学速度太快了,最后一次上课我居然用了32分钟就把课上完了,归结原因在于个别环节我过度的太快了,比如介绍音叉这一环节太快了,介绍的太简单,不够详细,还有实验的分析不够详细,所以时间上就少了。而且课简单上了,就感觉太常态了。

  二、课一开始没有暴露学生的前概念,过度也太快,就简单地给学生听几个声音,按照贺老师的建议我应该一开始就拿出各种各样的乐器让学生听,让他们听各种声音,用各种词语来描述声音,然后区分这些声音描述词的区别,再让学生用实验区分,所以这一点或许要把教学设计全改了,不过也确实如贺老师所说,课的设计过于平凡和简单了。所以以后我会按照贺老师等的设计再去试教,不过对于设计过后课堂的调控可能更要难了,之前张老师和王老师也帮我想到过和贺老师一样的想法,但是就怕课堂调控难度增加,所以还是按照原来的教学设计。

  三、我的课太于平淡了,我本人上课不够有激情,就是和学生有距离感,所以今后要在教学当中培养自己和学生的亲和力,这样我的课才会更加饱满。

  四、在授课上有个地方忘记讲了,那就是要向学生提出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一样的,只是强弱i不一样,而用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强弱是一样的,而高低是不一样,这节课我没有好好利用学生的实验记录单中的内容,其实学生有所发现我就应该提一下,这样也将这节课的程度拔高了。另外这节课的每个环节链接有点生硬,要思考如何设计是得课堂更加顺畅自然。

  五、这节课的板书还是有点不够写的大气,个别字的板书有点草,虽然知道给小学生上课的板书要一笔一画的写,但是有时候上课的时候一开始还记得字要写好,上到后来就忘记了,看来这方面意识还要提高。记住字要一笔一画写,而且板书的排列要大气整洁。

  六、评课的时候丁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值得我今后要多关注的一些宝贵建议,这些都是我平时会经常忽略的

  1、要照顾到全体学生、 在上课的时候我也感觉举手的学生就经常举手,不举手的学生就一直不举手,似乎我们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因为时间和教学设计的关系会一直叫举手的学生,不举手的似乎不会去提问或者让他们回答,反思一下,确实这样长期下去,我只是在给举手的学生上课,对于不举手的我们不去照顾不去关注我们就会一直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学生不举手,或许他们知道问题的答案,但是他们为什么不举手,这里面肯定有原因,作为老师就要及时关注。

  2、教学评价要跟上、丰富多彩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学生的自信,能给一些不好的学生来个警惕,甚至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指点迷津,所以作为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教学评价方面还不够,对于课堂上的评价不够及时和丰富,以后要多关注这一点,这也会使我老师个人的教学素质更得到体现。

  3、课堂总结要细致、这节课上下来,我的课堂总结还不够全面,丁老师说他听别人的课很关注这个老师的课堂总结是怎样的,往往很多老师的课堂总结都会倾向于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教学结论,渐渐的学生也会慢慢得跟着老师走,以为总结就是说说这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所以我的这节课学生的总结很简单,就是我板书上一点声音有强有弱有高有低,或许这和我自己的总结习惯有关,丁老师说其实这节课的总结不但是总结重点概念,还要让学生说说这节课认识了什么,通过实验有什么感受等各方面,其实就是要求我们老师要关注科学知识以外,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点往往会被忽视掉。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为本,不要为了叫知识而上课,小学阶段的科学其实要让学生增加他们对科学现象的感性认识,这样才能让他们到了初中有话可说。这一句是教研员贺老师说的。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4

  《听听,秋的声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2课教材,这是一首现代诗,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特有的大自然的声响,用精练优美、富有韵味的语言,巧妙的赞美了秋天,会使每个读者体会到秋天的独特风情。

  在本课的教学中,重点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情朗读诗歌,从而想象秋天的美好景象,感受作者喜爱秋天的感情。同时,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简单的习作练习。

  教学片段:

  师:让我们把这首诗歌美美地读一遍,边读边想象,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1:我听到了黄叶“刷刷”向和大树告别的声音。

  生2:我听到了蟋蟀“蠷蠷”和阳台告别的声音。

  生3:我听到了大雁暖暖的叮咛。

  师:你们真棒,能听到这么多的声音!那么,你能通过朗读,把他们的声音以及他们的心情表现出来吗?

  (生感情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师:听着咱们同学的朗读,老师都感觉走近了秋天,走进了音乐厅,现在,就让我闭上眼睛仔细去听听,去想想,除了这些声音,秋天还有哪些声音呢?

  (生展开想象,同桌之间交流)

  生1:我还听到了青蛙“呱呱”的叫声,仿佛告诉我们,它要开始冬眠了。

  生2:我听到了松鼠“吱吱”的叫声,好象要和松树告别了。

  生3:我听到了熊“咚咚”走路的声音,它在到处寻找过冬的巢穴。

  …………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真好,可见,你们是留心观察生活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们也能像作者一样,把你听到的秋天的声音用你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到纸上,成为咱们班级的小诗人。要想成为小诗人,就得先学会写诗,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诗歌,看看诗歌有什么特点?

  生1:每一小节开头都是“听听,秋的声音”。

  生2:都写了声音,比如“呱呱”、“刷刷”。

  生3:每一小节都很像。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现在就请同学们仔细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秋天的声音,也模仿课文中诗歌的格式,说一说,写一写。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互相补充。)

  师:下面就请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把你们商量出的小诗歌展示给大家。

  生代表1:听听,秋的声音,青蛙跳到荷叶上,“呱呱”,是和池塘告别的话语。

  生代表2:听听,秋的声音,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吱吱”,是和森林告别的声音。

  生代表3:秋的声音,在每一棵果树上,在每一片森林里,在一阵阵秋风里。

  ……

  师:从这几个小组代表的发言里,老师看到了同学们的热情,你们都是最棒的小诗人。同学们,除了秋的声音,还有春的声音,冬的声音,夏的声音,那么,你能像课文作者一样,也写出自己听到的声音吗?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在课余也写出一首自己的小诗来,交给老师看,好吗?老师相信,你们都是咱们班的小诗人。

  (附学生小诗一首)

  听听,冬的声音

  牛凯

  听听,冬的声音,

  风婆婆疯狂地刮着,

  “呼呼”

  她在向人们示威。

  听听,冬的声音,

  人们穿上厚厚的冬装,

  “呵呵”

  边吹热气,边和冬天打招呼。

  听听,冬的声音,

  雪花纷纷落下,

  “刷刷”

  好象在和人们说话。

  教学反思:

  这首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每个小节也很有规律,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便可发现并掌握诗歌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象秋天还有哪些特有的声音,并用诗歌的形式来表现,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互相借鉴交流,并把小组内的发言加以组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完成之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通过小组代表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们体验到了展示自我后被同学、老师肯定的喜悦,同时也感受到了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5

  《听听,秋的声音》是新课标人教实验版语文教材第五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它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大自然里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我在教学本课时,围绕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这一学习重点,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共同来聆听秋天,感受秋天景象的美好。

  当学生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时,他们的脑海里浮现出各种各样秋天的画面,有植物,有动物,还有他们自己。置身于秋天中的他们是如此幸福,如此美好。这是第一次让学生走进秋天感悟文本的过程;学生们第二次听多媒体课件的朗读,此时学生们的想象变得更加丰富,世间万物皆是精灵,孩子们纯真的心灵中听到的都是世上最美妙的声音。这是让学生深层感悟文本、解决学习重点目标的一个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在激活了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赋予了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打开了另一扇通往知识宝库的大门,激发出了学生巨大的学习热情。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章: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04-18

声音是什么教学反思05-17

《家》教学反思08-14

《比尾巴》教学反思08-13

小班教学反思08-07

大班教学反思08-06

《青松》教学反思08-06

《盼》教学反思08-04

松鼠教学反思07-31

《挑山工》教学反思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