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时间:2022-09-05 11:20:2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去年的树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

  《去年的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小鸟和树、树根、大门、小女孩这四组对话告诉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本文是以诚信为主题,但是对四年级学生的现有思维水平来说,他们一拿到课本不一定就能够捕捉诚信这个主题。诚信、奉献、环保三个主题的多元体会又会造成“人文性的厚度”不够的缺憾。小鸟的执着追寻,对诺言的尊重,传递给我们多少感到:这是一只多么重情义的小鸟啊!所以我以诚信(友情)主题的体会为主,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去年的树》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因此,为了体现这一点,我运用了动画《去年的树》,目的是让学生深深体会诚信,友情。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因为方法到位,大胆放手,课堂基本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种境界。

  但“了解课文内容”这一块的设计不到位。刚开始,我认为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简单,一上课,才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课后,杨老师提出,是否能将

  这块内容放到文章理解后在出示,这样一来会简单一些,要考虑学生能力,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且尽量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2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本事,获取新知识的本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交流与合作的本事。这也就是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去年的树》时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终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应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在教《去年的树》时,我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如:教学中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这样,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学习中的合作精神。如: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小鸟与大树分别时的心境;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小鸟寻找大树时的心境。教师让学生同桌、四人小组、全班男女等多种形式分主角朗读有关的对话。这样学生容易从读中悟出:小鸟与大树分别时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心境;小鸟寻找大树时的急切、悲痛、难过的心境。然后全班同学又带着这种心境分主角朗读相关的话,最终还请个别同学上台表演读。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如:“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和“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这两个“看”字饱含了什么?教师先让学生齐读,之后四人小组讨论;“小鸟最终看到朋友了,它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想说什么?”;“小鸟要走了,可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它还想说什么?”教师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中交流,然后请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经过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领会了课文所蕴涵的道理: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类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做人要有无私奉献精神等等。但在这节课中也有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的地方:1、学生太拘束,回答问题没有平时进取、踊跃。教师要注意善用不一样的激励性语言调动学生的进取性。2、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不够响亮,教师今后要注意培养学生大胆、响亮地回答问题。经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好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善用不一样的激励性语言调动学生的进取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3

  教材分析:

  《去年的树》是一篇人文情愫很浓的童话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白描手法)然而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文中小鸟那种“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的行为。一定会感动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心。

  设计意图:

  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感情,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这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学境界。根据本文的特点,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拓展想象等过程,既让学生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又获得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来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良好效果。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能力目标: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角色对话的理解。

  教学难点:体会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动人的故事。

  2. 学生自由读课文。

  3. 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根据提示说一说吗?

  二、融情想象,做好铺垫。

  1.出示:

  一颗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⑴ 你是怎样理解“好朋友”的?

  ⑵ 融情想象,这又是一对怎么样的好朋友?

  ⑶ 学生可能会这样理解好朋友:

  A:鸟儿飞累了,就在树上休息;鸟儿也为树捉虫子。

  B:鸟儿住在树上,树成了鸟的家;鸟帮助树赶走要害树的人。

  C:鸟儿和树相亲相爱,树为鸟遮阴,鸟给树唱歌。

  D:鸟儿问树:“你给了我一个这么温暖的家,我应该怎么感谢你呢?”树说:“不用谢,爱是不用回报的。我们就这么生活在一起,多好。”

  过渡: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啊!就是这样一对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的好朋友,却要在寒冬来临之际,不得不短暂分别。临走之际,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

  三、潜心对话(树和鸟的对话),体会友情。

  1.让我们快速浏览寻找,用“——”划出课文中鸟和大树的对话。

  2.出示要求:自由感情朗读,写出评注,分别应读出怎么样的感情。

  3.检查点拨。

  ⑴ 师引读

  ⑵ 生活中,你也许经历过离别,想一想那是怎样的情景?想后再读一读。

  ⑶ 同桌分角色读,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指导要点:树的话中包含着请求,期盼;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而肯定;树(他)和鸟(她)性别不同,要读出区别。

  4. 有感情地齐读1~4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他们就是这样,依依惜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给树听。他们到底能否重逢?让我们期待下节课的学习。

  五、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大树 小鸟

  听歌 唱歌

  朋友(友情)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

  2.引读1~4自然段

  二、 潜心对话,披文入情。

  过渡: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大树来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不见了。她找了又找,问了有问。

  1. 她分别找了谁,问过谁?让我们快速浏览寻找课文5至最后一个自然段,用“——”划出课文中三组对话。

  2. 出示三组对话

  ⑴ 学生自由练习。

  ⑵ 指名读,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相机指导,指导要点:

  a 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他的话时,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

  b 门先生对伐木的事见多了,不以为然。读他的话时,要平淡、冷漠。

  C 小姑娘的声音要稚嫩一些。

  ⑶ 师启发:鸟儿找不到好朋友时,心里着急吗?会在心里说些什么饿?她会在心里怎么呼唤她的好朋友呢?

  ⑷ 指名分角色读三次对话。

  三、体会二“看”,升华情感

  过渡:鸟儿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自己的朋友,心里是多么焦急,当她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时——齐读

  1. 出示句子: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⑴ 思考:透过这个“看”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⑵ 指名学生交流。

  ⑶ 小结:鸟儿费劲周折,终于找了自己的好朋友——尽管那只是用自己好朋友的身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不伤心呢?她睁大眼睛,仿佛在说:“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2. 出示句子

  ⑴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从这第二个“看”字,你又品出了什么?

  ⑵ 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师相机点拨、引导、提升。

  ⑶ 引导想像: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她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唱完了歌,她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透过那深情的“看”字,我们仿佛听见鸟儿在说——

  ⑷ 指名学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的理解。

  ⑸ 师:正如同学们感受的那样,这两个“看”字虽然普通、平淡,却饱含着鸟儿对大树无比的深情与留恋。让我们再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 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1. 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你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吗?(友情、守信)

  2. (机动板块)课文学完了,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个美丽而又令人深思的童话故事,一起为小鸟和大树的深厚情谊而感动,一起为大树的离去而伤心,那么让我们站起来一起共同祝愿:愿我们的世界---诚信之花遍地开放;友谊之树万年永存;环保之河绵延不绝!

  六、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起因——约定明年再唱歌

  经过——寻找树朋友

  结果——实现诺言,唱去年的歌

  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用朴素透明的语言,讲述了一只鸟和一棵树之间生死不渝、凄美动人的友情。鸟儿那执着的爱所传达的是人类所共有的、最美好、最纯洁、最真挚、最恒久的情感,整篇童话氤氲着古典主义感伤之美,给人一种无法释怀的凄婉情结。

  第一遍读《去年的树》这篇童话,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心被紧紧地揪着,文章虽然没有一个华丽的词句,也没发现一个难理解的词语,语言相当朴实,但细细品读,又觉得文章情意深浓,还带着些许伤感的色彩,很有味道。如何才能把学生带入朴实的文字所蕴涵的意境中,体会到鸟儿与大树之间那种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呢?经过反复的读文和思考,我被文中“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这句话吸引了,既然是好朋友,何不让学生通过体会他们如何的好来贯穿全文呢?于是我很快确定了教学思路:以读为主的语言情感训练课。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能体现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的句子认真读,仔细体会,谈感受。然后紧紧抓住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的三次对话,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文,体会小鸟越来越着急,担心的心情,这样为歌颂鸟儿信守诚诺,珍惜友情的品质服务。最后再通过体会小鸟与大树点燃的灯火见面时,两个“看”字的不同含义,进一步让学生体味这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

  课上完后,虽然有许多我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教学机智不够,引导学生深层次的体会欠功夫,放手还不够大胆等。但从学生声情并茂的读书声中,从学生有一点深度又有些稚嫩的言语回答中,我感觉学生的情感基本被调动起来了,我还看见有几个孩子还流泪了,我很高兴,因为我觉得我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在最后,我没有只采取书中的要求“对课文中的小鸟说点什么”,而是采取更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文中哪个人物说话都行。这下学生的感受就各不相同了,比如,有的学生对小鸟说:“鸟儿啊,你用你的行动和歌声告诉了我,朋友之间应该信守诺言。”又如一学生说:“鸟儿啊,你唱的不仅是一支去年的歌,还是一支赞美的歌。”另一生接着说:“这支歌不仅赞美了大树,而且也赞美了小鸟自己。”有的学生对伐木工人说:“伐木人,是你让这么好的朋友从此相隔两地,难道你看到如此纯洁高尚的友情还没有一点觉醒吗?请你赶快停下你罪恶的手吧,让我们都来爱护树木,爱护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有对大树说的:“大树,我真羡慕你,虽然你已经不在了,但我觉得你是最幸福的,因为你拥有一个真正的朋友。”我一边认真地听,一边不停地修正孩子们说得不太恰当的地方,我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孩子们的心被童话中的人物所感染了,感动了。我想:这也许也是童话吸引他们的地方——除了想象力丰富,故事有趣以为,还能给人以很多的启示。

  我真希望每一节课都能把学生真正带入课堂,带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与文中人物对话,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4

  《去年的树》是部编教材三年级第三单元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但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应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透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之后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透过自读感悟、主角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我的理解,有的课文偏重于工具性,有的偏重于人文性。因此,我觉得语文老师要把握好侧重点。而《去年的树》则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抓住文中的几次对话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让学生从朗读中感悟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鸟儿寻找大树时的焦急与艰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后3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提出问题:小鸟深情地注视着油灯的火苗,然后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么歌,你能明白吗?有的学生说:“树啊,我的好朋友,我最后找到你了。”有的学生说:“大树啊,大树,我们是好朋友。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我们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表达,课堂气氛到达了高潮。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5

  拿到课文后,不由被故事中鸟儿与书深厚的感情所打动,文字虽然平淡,但是却令人回味,这也许就是童话的魅力所在。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这篇文章内容很简单,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而文中的对话则是最重要的工具。因此,在设计之初我就试想通过对话教学,体会不同人物的感情和语气,理解文字。可是,在纵观一些优秀教学案例之后,我有了一个疑惑,到底要不要进行生字教学,一堂课到底要容纳多少教学内容。

  本文是人教版的课文,相比苏教版而言,整册课文难度较大,不少课文都是我们高年级后才会学到的。因此,人教版在教学时更侧重于语言文字的理解,生字反而会淡化。但是,对于我们的学生是否适用,却值得深思。

  幸好,在教研活动时,教研组的老师们帮我解决了难题,我们的教学对象毕竟是接受苏教版教学的学生,在设计时更应该倾向于我们的课标,我们的学生,字词教学必不可少,但是却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缩短教学时间。并且也将教学的重点进行了确定,对话一定是重中之重。在试上后,师傅也给我提了很多宝贵建议。特别是关于抓住鸟儿三次问话的不同,体会人物心情,进行朗读教学。

  教学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注到学生的语言,动作,控制好整堂课。在体会鸟儿的三次问话时,学生很容易就联系到自身,说出鸟儿越来越着急的心情,也能通过朗读来展现。特别是在教学最后,我按照设想与孩子体会鸟儿此时的心情。学生大多都认为鸟儿肯定会悲伤,当我说鸟儿其实很幸福时,没想到竟有学生也赞成我的想法。她说:“鸟儿应该很快乐,因为他有一个好朋友,他能完成对朋友的承诺,就是幸福的。”大家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而我,也很欣慰,因为孩子们已经体会到这篇童话的深意,那么即使教学时有一些瑕疵,那也不足挂齿了。只要孩子懂了,悟了,这不才是最重要的吗?

  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许也该深思。我们大多专注于课本上的字词句教学和理解,而将语文最重要的情感渐渐遗忘。让学生感同身受,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内涵,不才是重要的吗?想起古人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其实就是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体会到文字所包含的意义,这是学生自己可以习得的。而不应该由教师直接讲述。在以后的教学时,更应该注重朗读,以读悟情,才是完美。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6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树的请求——还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文章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本课的重点其实就是然学生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谊”方面有所感染。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我认为语文应该充满人性的光辉,课堂教学是经受真善美的心路历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充分地尊重学生独特的情绪体验,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语文世界里卓有成效地遨游,让他们的人生因语文课而精彩宜人,深刻和美丽十足!

  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在这一过程中,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课文学到最后,我想学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想对谁说),就让他们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并进行了交流。有对大树说的、有对伐木人说的,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听到学生的回答,我欣慰地笑了:他们理解了,也体会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因为,我认为教学生做事的前提是应该先教会他们怎样做人。

  上完这节课,我感到有种说不出的感动,为学生在课堂上那种真情的自然流露而感动。小鸟的那份执着与忠贞,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东西,社会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情依然是最宝贵的。我想,课堂中我们师生之间演绎这份纯洁的情感,对学生是终生受益的。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7

  活动《去年的树》是一篇拟人体童话,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终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应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整个活动《去年的树》我主要经过二个方面来让幼儿理解故事。首先活动一开始我先请有幼儿观看挂图最终一幅,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小鸟为什么会哭?在让幼儿欣赏故事,了解故事资料。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让幼儿入情入境,我抓住故事中的对话,让幼儿逐幅观看图片,逐步引导幼儿感知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并让幼儿多次来学说,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这样,渐渐地,幼儿们在学说的过程中喜欢上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感受到了故事中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真挚情感。在此基础上,我再结合故事中三个场景——鸟儿和树告别的场景、鸟儿千辛万苦寻找大树的场景和鸟儿对着灯火给树唱去年唱过的歌的情景,让幼儿感悟故事,感悟小鸟和大树之间那份带着淡淡伤感的友情。

  整个教学中首先我给幼儿创设了一个简便愉悦的学习环境,以大树和小鸟之间友情为切入口,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其次,我让幼儿经过交流,运用自我的头脑,放飞自我的想像,应对自我的生活,释放自我的情怀,去读、去思、去悟、去创造。使幼儿的知识得以建构,情感得以丰赡,个性得以放飞,精神得以提升,人格得以完善,自我得以实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运用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激发他们热情和潜能,让幼儿的思路随着教师思路转,并充分利用幼儿好胜、好表现、自信的心理,使幼儿的语言本事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获得发展。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8

  中外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故事语言生动,情节奇异。它按人物形象,通常见的有: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人物都是人,但这些人的性格、行为等个性离奇夸张,比如《皇帝的新装》。拟人体童话,是透过拟人的手法使非人类的事物具有思想感情和人的性格行为,如《木偶奇遇记》。超人体童话主要描述自然的人物和他们的活动。借助超常人和自然的妖或宝来展开情节,如《神笔马良》。

  《去年的树》这篇童话资料很简单,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因此务必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其中的道理。处于这样的思考,第一课时,我确立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了解课文资料。二是初步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第二点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很不足的就是对了解课文资料这一块的设计不到位。刚开始,我认为要概括这篇课文的资料十分简单,一上课,才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就应个性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

  平时,我们常常以自我的思维来思考学生的问题,以自我的思考方法、潜力来要求学生,所以常会深感受困惑,觉得学生连这样的题目都不会做,很不可思议。其实不要说学生和我们的知识结构不一样,就是学生自我也存在着差异性。这就要求我必须要关注全体学生,了解不一样层次学生间的差异,不一样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提出不一样的学习要求,并且尽量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二、重视板书的设计和应用。

  小学中段学生的抽象思维潜力没有高段那么好,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客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理解。而恰当的板书设计能把抽象的课文资料形象化、具体化,以帮忙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起到了拐杖的扶助作用。因此,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课文,最好借助一下板书的妙手。而且板书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看清文章的结构,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忙。像这次,如果我能把小鸟和树的关系,以及大树由树到灯火的变化过程用图示表现出来,这样既降低了难度,使结构明朗化,也能够刺激学生的视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肯定会好一点。

  三、把握放的度,妥善处理放与抓。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其独特的见解。针对新课标的这一要求,老师的主角也开始转变,由起先的保姆型转化为此刻的引导。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放开手,把权利还给学生。这原本也是正确的,问题就出在,我太以学生为本了,也就是放得过度了,学生跑得太远了。像分段这一部分,如果那时我提醒学生根据不一样时间所发生的事情把它分成两部分,学生肯定能很快地划分出来。这样也没有违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吧。

  四、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资料的顺利完成。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9

  本课是一个感人的童话故事,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

  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了四次的对话让学生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在教学的策略上,我围绕“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通过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鼓励学生质疑从而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理解句子以及童话中的意思、情节,如在自由读时,我让学生找出小鸟为了寻找好朋友所到过的地方,于是学生找出了从很远的地方——森林——山谷——村子的句子及词语,我随即板书,从这些句子、词语中也抓住了故事的情节,学生就会理解到小鸟千里迢迢、力尽艰辛找朋友的过程,理解到童话要表达的意思,体会到小鸟对友情珍惜的情感了。

  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演故事的情节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就是在这语言文字的演绎中,逐步感悟内化,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在这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有的语调高扬一点,有的稍低沉,有的边读边做动作,还有正象人们所说的真是“七情上脸了”,这些真情流露正是他们纯洁幼稚的童心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演绎。

  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景的介入以及学生读悟后拓展想象让学生从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组织语言进行描述,既提升了学生的言语能力也让学生感悟童话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我觉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是收获较大的,但毕竟我教学经验尚浅,同时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这节课我也觉的存在着不少的遗憾!如在学生对角色的感悟方面,我是觉得部分学生还不够深刻,原因是对一些关键词的读悟的指导还不够到位,如果我不是心情过急,可让学生走上讲台演绎对话,说感受,可能就会带动得好些,这是其一。

  其二,在小练笔得过程中,如果我能提示一些童话的写作特点,可能就会引导出一部分尖子生能用童话式的语言丰富故事内容,为学会童话奠定基础。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0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用生动感人的文字和声调煽动着学生的情绪,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课堂教学的高潮我设计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这里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情动辞发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最后我还在这里安排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相结合的。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两个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但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反思如下:

  1、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2、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并不是一次课堂就能够提升起来的,这些既要包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包括平时的积累,所以,以后我还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读书情况。

  3、注重评价语的丰富和激励作用。作为新教师,我的课堂评价语还是相对匮乏的,要尽量预设好学生的回答与提问,并想好评价语。长此以往,评价语定会丰富而有激励作用。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

  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角色朗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个对话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因此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小鸟和大树的对话,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大树时的焦急与艰辛。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歌给树听这一部分。这里有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最后我还在这里安排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本课的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

  但设计毕竟是预设的,一到课堂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课虽已尘埃落定,课堂上不能忽略的细节让我更为难忘,也促使我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了一些问题。

  一、对文本多元解读时,正确把握教学的主导倾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老师和学生从这个童话中读出了小鸟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读出了大树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读出了对伐木人乱砍树木的愤慨,读出了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感悟……这些多元解读,价值取向积极健康,应该说都是可以的。不过我们又要看到,作者写作总有他的主导倾向。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对多方面的感受充分展开,所以,我们在对作品多元解读时,还得考虑教学的主导倾向。

  细细品味《去年的树》,一种哀婉动人的心绪会萦绕在我们心头,久久挥之不去。究竟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去年的树》是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但它的构思却与众不同:故事刚交待了鸟儿和树的友谊,树就从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叙述主线完全落在了鸟儿身上,让鸟儿信守诺言,去追寻树的踪迹。故事的结局让我们心灵震颤——鸟儿找到的已经不是当年枝叶繁茂的大树,而是朋友的躯体点燃的灯火,尽管这样,鸟儿还是对灯火唱起了歌。这个故事打动我们的不只是鸟儿的信守诺言,而是一种生死不渝的友谊。当友谊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就成为感人肺腑的永恒情怀,成为巨大的精神力量。我觉得这是这个童话人文内涵的主导倾向,它有别于其他歌颂友谊的课文,具有独到的教育价值。

  当我第一遍读文本时,我觉得这篇作品的主旨在“环保”上:要爱护树木,保护树木,不应该乱加砍伐。但再读几遍后,我认为作为文学作品,这篇童话更为重要的,在于非常生动地叙写并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深厚的爱意、纯真忠诚的友谊。小鸟对着灯火歌唱着,树变成火柴,这是有形的,可是当变成火光,就是无形的,小鸟为什么还要歌唱?小鸟对着不可触摸的,已经飘逝的火光唱歌,明明知道它已经不会回答了。这是尽心,这是牵挂,这是深厚的爱意,这是纯真的友谊,这是对自己的爱负责。”虽然我对文本的解读是到位的,但在教学中,对引导学生体会小鸟的信守诺言做得不到位,感觉太突兀了,学生还不明白。

  二、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如:《去年的树》一般教学两课时。我的第一次设计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除了初读课文和学习字词外,细读课文的前面部分,着重体会树和鸟儿在一起的快乐,感受他们分别时的难舍难分,第二课时读余下的部分,感受鸟儿和大树生死不渝的情谊。可是一试教,不得了,我上的第一课时内容太少,课显得很单薄,不充实。于是,我又调整了我的安排,第一课时除了初读课文和学习字词,基本上把课文读完,第二课时以复述故事和练笔为主。然后又去试教,感觉这样第一课时才充实了许多。

  总之,教无定法,但教学又是有规律的。通过此次活动,我从《去年的树》这一课的设计和教学中悟出了一些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方法,对改进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以及环保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用生动感人的动画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分别是鸟儿和树平和生活的场景,鸟儿千辛万苦寻找大树的场景和鸟儿对着灯火给树唱去年唱过的歌的情景。初衷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感悟文本。

  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然而,由于在我引出课题的阶段浪费了太多课堂时间,我删去了原本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朗读训练的方法,如:分角色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读,师生合作读。

  课堂教学的高潮我设计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这里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情动辞发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我让学生读,让学生变成小鸟读,学生提问:"①鸟儿为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②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③鸟儿为什么飞走之前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教师适当引导。这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最后我还在这里安排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相结合的。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第二点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很不足的就是:对"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块的设计不到位,平时训练不够。刚开始,我满怀信心上好这堂课,但一上课,才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

  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2。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

  3。注重评价语的丰富和激励作用。作为新教师,我的课堂评价语还是相对匮乏的,要尽量预设好学生的回答与提问,并想好评价语。长此以往,评价语定会丰富而有激励作用。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1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以及环保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用生动感人的动画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分别是鸟儿和树平和生活的场景,鸟儿千辛万苦寻找大树的场景和鸟儿对着灯火给树唱去年唱过的歌的情景。初衷是经过不一样形式的朗读,来感悟文本。

  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十分必要的。我明白,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主角,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然而,由于在我引出课题的阶段浪费了太多课堂时间,我删去了原本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朗读训练的方法,如:分主角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读,师生合作读。

  课堂教学的高潮我设计在小鸟应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那里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那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情动辞发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我让学生读,让学生变成小鸟读,学生提问:"①鸟儿为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②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③鸟儿为什么飞走之前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教师适当引导。那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最终我还在那里安排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相结合的`。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第二点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很不足的就是:对"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块的设计不到位,平时训练不够。刚开始,我满怀信心上好这堂课,但一上课,才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应当异常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

  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资料的顺利完成。

  2、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

  3、注重评价语的丰富和激励作用。作为新教师,我的课堂评价语还是相对匮乏的,要尽量预设好学生的回答与提问,并想好评价语。长此以往,评价语定会丰富而有激励作用。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2

  《去年的树》是一篇拟人体童话,读着那朴实无华的文字,让我们不禁沉入伤感真挚的情感河流中,那高尚、令任荡气回肠的友情在心中激荡,畅想着鸟儿的内心独白,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一幅幅画面呈现在读者的眼前:鸟和树朝夕相处的欢歌笑语;依依告别时希望承诺;苦苦追寻的急切伤感,永别时的深情真挚。每一幅画面都直抵人的内心深处那最敏感的神经。教学后,学生的内心被鸟儿的真情、执著、所感染,回望着鸟与树的和谐相处,如恋人般的恩爱,如朋友般的挚爱;如对家园的珍爱,如对恩人的博爱……一种种爱的影子总是让人魂牵梦萦。然而,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透射出文章的主旨,教师的解读重点是鸟还是树呢?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指出:文本作者的意图是当代人不可能“客观”地完全再现的,文本的“原义”也是不可能完全恢复的。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时间间距是不可能克服的,也是不应该克服的。我们无法解读出作者原本的意图,但在如此“大难兴邦”的社会中,在浮华的人际交往中,友情与诚信的可贵成为本课当之无愧的教育主题。但仅仅如此吗?“去年的树”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如何在语文课上诠释这经典之作的教育价值,如何与一群只有十岁左右,人生阅历几乎如一张白纸的孩子来经历、来见证这一段伤感,却又荡气回肠的友情背后的真正价值,让孩子们获得言语生命与精神生命的成长呢?多少困惑涌上心头。

  困惑一:课题的解读。文本以平实的文字叙述了鸟儿苦苦追寻他的朋友树,小鸟的“三问两看两歌”写出了小鸟对友情的珍视,然而课题是以“树”为题,文章对树的描写可谓是轻描淡写,故事刚开篇交待了鸟儿和树的友谊,树就从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叙述主线完全落在了鸟儿身上,让鸟儿信守诺言,去追寻树的踪迹。从文本中细寻,通过三次的回答蕴藏着树的命运变化:树木被伐木人拉到工厂切成细条做成火柴点亮灯火。读着这树的命运,我们才感受到作者写作蕴藏的玄机,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难道我们真的“无法读出作者原本的意图”。也许我们读出了大树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读出了对伐木人乱砍树木的愤慨,读出了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感悟……但文本终究是有它的主导价值取向。作品以“去年的树”为课题,这解读的价值取向真的和众多名家说的仅仅是“友情”“诚信”吗?

  困惑二:文本的基调。读完《去年的树》,留给我们的是一份淡淡的忧伤。这是勿庸置疑的,但我们是不是总沉浸在忧伤的文字中呢?除了忧伤之外,没有欣喜、欢快吗?有,文本的开篇“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欢歌笑语,和谐相处,朝夕与共的相依相伴,透过文字,我们似乎能听到从繁茂的枝叶间传出一声声动听的歌曲。一种欢快,幸福的心情自然地涌上心头。可作家在还没有品尝够幸福的滋味时,将笔锋一转,一股离别的忧愁,无耐的隐忍就冲走了短暂的幸福。寒意在“日子一天天过去”中侵袭着这对幸福的朋友。伤感的情怀便悄然在心际萌生。无尽的思念与不舍只化作两句简单的话语——“再见了,小鸟!明年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那是树的相约,是鸟的承诺。冬去春回,春暖花开,无限的思念也随之散去,让我们开始喜上眉梢,可弱小的小鸟又要经历一场千辛万苦的回返,一种担心,一种期盼,在文本的空白想象中随春风吹拂而至。担心它飞行途中的艰险,劳累,期盼它能与树早日相会相依。在想象中,一幅幅飞越千山万水,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情景呈现在眼前,惊喜、担心、劝慰,焦急,如倒翻的五味瓶,不知是什么滋味。当读到“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那份期盼后的失落,伤感、急切占据了内心的深处。寻找树的下落成了鸟儿迫在眉睫的事。然而,每一次的询问,就让小鸟再一次地艰受着痛苦,向远处飞行,尽管精疲力尽,他仍然展翅飞翔,内心的执著,让人肃然起敬.读至此处,难道还仅仅是伤感可以表达的吗?当他飞到了一个小山村里,看到在那座昏暗的小村子里,一间矮小的茅草屋里,一盏煤油灯发出微弱的光,闪烁的灯火映着小女孩的脸时,我们不禁要问,小鸟看到的仅仅是灯火吗?仅仅是火柴点燃的灯火吗?不是的,这是树的化身,它用它的身躯点亮了黑暗的世界,虽然灯光微弱,但足以让小姑娘看清世间的一切,让小姑娘获得了光明,获得了温暖.此时的小鸟看到自已的朋友为人类作出"蜡炬成灰"的贡献,还有什么话说呢?此时的伤痛转为欣喜,感动安慰.他为朋友骄傲,为朋友歌唱.因此,他"睁大眼睛""盯着灯火",这一"睁"一"盯",是不同寻常的,是出人意料的,是一种惊喜,一种震撼,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他唱歌是一种诺言的实现,也是对树精神的一种高歌,他的飞走,没有丝毫的忧伤,没有遗憾。

  困惑三:角色的重心.在众多的文本解读中,鸟儿成了教学的重心,成了可歌可泣的精神偶像,这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歌德曾经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教会学生用两条视线读书:一条是生理视线,即眼睛看到的文字;一条是心理视线,即心灵对文本的感悟体验。”我们如何把握自已的心理视线,是浮于文字的表面,还是透过文字看内涵。又如何透过文字看出文本叙述的真谛,解读出关键字的内涵就能更好的领悟文本的真谛。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3

  《去年的树》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新美南吉是日本的儿童文学家,只活了30岁。她的作品很适合儿童阅读。《去年的树》就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被选入了新课标版四年级语文课本,而且还选入了《世界著名童话选》。

  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的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灯火,鸟儿唱起去年的歌。

  这个故事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朋友情谊”。文中那一个个人性化的角色,一定会感动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心。“多元感悟”是我目前正在研究的一项台州市课题。就这篇课文来说,我认为还有爱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深厚的人文精神在其中。当然在作者生活的年代(1913——1943)也许还没有这一点。

  因此在设计本课时,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我的理解,有的课文偏重于工具性,有的偏重于人文性。因此,我觉得语文老师要把握好侧重点。而《去年的树》则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因此,为了体现这一点,我运用了动画《去年的树》和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目的是让学生深深体会诚信,友情和为动物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园。

  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也许是方法不到位,也许是放手不够大胆,总觉得课堂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那种境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上完课我感到自己让学生感受得太少。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只安排了一课时,在时间上也许太紧,而导致老师总是在按照自己的意图引导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思维。也许在学生的心中还有更好的理解。“自主”,看来我做得还不够。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感悟,还将是我继续努力的课题。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4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深化了新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对话过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主角对话、表演和阅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受到文本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的真诚对话。

  三年级学生具备必要的独立读写能力,因此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完成一些简单的生词。对于发音困难、字形复杂的生词,老师可以单独指导,但这不是教拼音或字形结构,而是巩固和复习。虽然这不是课文教学的主要部分,但却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课上的生词形状不难。“堆”和“烧”可以用形声字的规律记住“英”、“长”、“音”三个字。大多数学生平时都认识他们。困难在于背影的鼻音。Burn很容易与blue的发音混淆,所以这两个词的发音应该更加注意。

  本文中有许多对话,更适合学生表演和朗读。我努力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创造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童话中的主人公,体验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真正把学生带入文本的语境。在这个过程中,春天又来了。田野和森林里的雪融化了。小鸟回到那里去找她的好朋友树。然而,这棵树消失了,只留下了它的根。这句话将这些零散的语言阅读链接成一条情感链,这样学生可以在反复阅读中逐步加深他们的情感。

  语文教学始终离不开听、说、读、写。它总是在思考、阅读、思考、思考和写作的过程中螺旋上升。在整个课堂上,阅读、思考和写作并没有人为地分开。阅读是思维的基础,想象力和写作能促进更好的阅读。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文本人文内涵的理解将逐步深化。文本结尾处理的例外是两个词的想象,口语和阅读,这也反映了这一点。在充分阅读和想象的基础上,学生最终可以进行自我多样化的体育教学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5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男吉的作品,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给树唱歌,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了树的请求——还回来唱歌给树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找,最后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用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情深意长,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曲回肠的情谊。

  一堂课下来,本课的教学目标比较切实的完成了,学生能很快的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分别的恋恋不舍。但是,本堂课仍有不足存在,在以后还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有待提高。设计毕竟是预设,课堂中有很多变化和突发情况,这就需要老师有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本节课在引导学生体会大树和鸟儿的语气环节,我没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导致此环节延时。在以后的设计中要对进行的每个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很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就会有意识的,有序的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2.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并不是一次课堂能力就能提升的,这些既要包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包括平时的积累,所以,以后我还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读书情况。

  注重评价语的丰富和激励作用。做问新教师,我的课堂评价语是相当匮乏的,要尽量预设好学生的回答与提问,并想好评价价格。长此以往,评价语定会丰富而有激励作用。

  《去年的树》第二课时的目标任务是:

  (一)通过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1课《去年的树》第二课时进行磨课,让学生在朗读中悟情,在想象中创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能悟出情,读出味情。

  (三)实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工具性成长和人文性积淀,实现三维目标。

  这一课时,我突出三点:

  一是读出感情,体会友情;

  二是想象说话,表达心声;

  三是训练写话,升华情感。

  在课堂上我非常注重情感教学,听课老师与学生都感受很深,他们竟然都留下了感动的泪水,学生全身投入,悟出了情,读出了情,三维目标的到了落实。

  这篇童话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的,比较适宜学生分角色朗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在默读中体会,在朗读中表现。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基本能够把握人物的感情基调,无限的伤感以及对大树的同情,对人类破坏的指责都深深地融于他们的朗读之中。课堂基本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种境界。

  这节课我主要是促进师生、自我、生本三种对话方式的生成。我牢牢地抓住文中的四组对话——小鸟和大树,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通过朗读、对话,换位思考,让学生体会小鸟与大树的真挚友谊,以及小鸟为守诺言而一路寻找好朋友的复杂心情。当小鸟找到变成灯火的大树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亲爱的小鸟,你看见朋友了,你盯着灯火,深情地盯着灯火,看了一会,你想说什么?你要走了,当你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你又想说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两个“看了一会儿”,再引出中心:“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为了能自然地引出这个童话的中心,也就是能顺着学生的思维,顺着学生的情感流向,自然地说出自己真实的体会,学生的回答还是令我比较满意的。

  这堂课出现的亮点:

  1、导语新颖,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

  2、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随着对文本的深入挖掘,

  学生们的情感不断地涌动、爆发。回答的声音或委婉低诉,或依依不舍,或肝肠寸断,或出离愤怒,把课堂气氛逐渐推向了高潮。

  3、《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老师和学生从这个童话中读出了小鸟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读出了大树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读出了对伐木人乱砍树木的愤慨,读出了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感悟……这些多元解读,价值取向积极健康,应该说都是可以的。

  4、板书设计具有科学性,字与画结合,既呈现了课文内容,又引发学生想象。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我也从中找到了教学的方向。以后我还将 “以学生为主体”,继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挖掘,真正地实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5篇06-14

四年级《去年树》教学设计06-23

有几棵树的教学反思09-04

《树真好》教学设计06-08

行道树教学设计06-22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03-24

台阶教学反思09-03

秋水教学反思08-26

《压强》教学反思08-25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