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04 20:02:0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5篇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为了让学生能体味庐山云雾的美,我采取齐读、自由读、师生互换合作读等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去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感悟。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齐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图文结合,并展开想象,拉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发挥了无限的想象力,并且从中感受到了庐山的美。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描写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的时候,通过比较句子,找出能感受变化之快的词语,让学生结合自己经验谈了对这段话的理解,品读了语言文字,体会云雾变化之快和变化之多。在学生的朗读声中,我也确实真切的感受到了“山头”的“白色绒帽”,“半山”的“玉带”,“山谷”的“茫茫大海”以及“山顶”的“天幕”,更看到了“九天银河”“一缕青烟”“四蹄生风的白马”。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读得非常到位,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想象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时,我没有及时给出学生相关的图片、给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也有限,因而部分学生的思维欠活跃,在想象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时,只局限于某部分事物的范围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发挥想象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2

  一、课文介绍

  《 庐山的云雾》这是一篇写景文章。作者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

  课文集中笔墨对庐山的云雾作了精彩的描写。课文一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先以“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开篇,整体介绍了庐山的景色到底秀丽在哪里。点出“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给人一种飘飘悠悠的感觉。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通过对庐山云雾特点的具体描写,展现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通过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句,给我们充分说明“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两个词语的意思。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用一句话总结了庐山的云雾整体给作者的印象是“云遮雾罩”让人“流连忘返”。

  二、教学设计

  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孩子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庐山的美景。因此,开篇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庐山的美景,然后引申到庐山云雾的学习上。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首先我主要抓住了庐山“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这两个特点,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文本,找出关键词、句,抓住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句说明庐山云雾变化多、变化快的特点。比如:“云雾笼罩山头时,像绒帽;缠绕山腰时,像玉带??;刚刚、转眼间、明明、??”从而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然后通过学生仿写练习和词语积累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这两自然段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我通过男女生比赛读、小组比赛读、集体朗读等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普通话能力。最后,通过欣赏庐山云雾变化多端的图片,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变化和祖国河山的秀丽景色,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

  三、自我评价

  在此次的教学设计中,令我满意的是抓住了本课的学习重点,消除了紧张的情绪,课上的比较流畅,与学生配合的也比较好。但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新老师我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其主要表现在:指令不清晰;段落的学习中过渡的不够自然;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口语化语言比较多等等。因此,通过这堂课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这充分说明我离一名好老师的距离还有很远、很远,这无疑给了我继续虚心学习的动力。以后我一定多多向老教师请教,认真钻研课标,争取当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3

  《庐山的云雾》一文的第三自然段向学生介绍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云雾“瞬息万变”的这一特点呢?教学中,我抓住“瞬息万变”一词展开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请看下面的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理解“瞬息万变”这个词的?

  生:是说变化非常多、非常快。

  师:是的,“瞬息”是说变化快,“万变”是说变化多。那课文写了哪些变化呢?

  生:一缕轻烟变成了九天银河,一匹白马变成了一座冰山。

  师:是的,文章提到了4种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自然段,老师读前半句,你们接着读后半句,要读出变化之快。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

  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师:“转眼间”,多快啊,这几个字要读得快一些。再来试试。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

  生(快速地接):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师:很好,这样读能让我们体会到庐山云雾变化之快。下面男生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

  (学生对读,气氛很热烈)

  师:同学们用朗读的形式表现了云雾的“瞬息万变”。这一自然段最后有一个省略号,你们知道省去的是什么吗?

  (生纷纷举手)

  师:这样,我们来试着加上。我说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只正在奔跑的老虎——

  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只四处张望的小老鼠。

  (生笑)

  师: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辆威风凛凛的大坦克——

  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架小巧的玩具飞机。

  师:明明是一顶巨大的绒帽——

  生: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就变成了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对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有不一样的了解了吧?我们再来读这一自然段,一起走近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吧。

  (生又一次投入地齐读课文)

  对于词语教学,一方面,我们意识到词语对学生思维与语言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在面对实际的词语教学时,常常无法将词语真正融入学生心灵。我们经常看到脱离语言环境、就词解词的课堂教学场景。在这种情形下,教师虽然下了很大工夫,可是学生还是似懂非懂,甚至越听越糊涂。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说过:“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也就是说,词语只有与学生的精神世界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才能在学生的心中拥有鲜活的生命。

  “瞬息万变”这个词非常容易理解,学生也能大致说出它的意思,但仅仅停留在这种浅层次的理解还不够,我们要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起对词语感性而深刻的认识。在这则片段中,我以师生对读的形式,让学生在练习朗读中形象地感受到云雾的变化之快,又结合对省略号的想象拓展,感受云雾的变化之多,把学生思维的练习、语言的实践与词语的理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由抽象到具体,由理性到感性,让学生一步步领悟“瞬息万变”的内涵,进而鲜明而深刻地感悟出庐山云雾的特点。这样的词语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让课堂学习充满情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朗读、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4

  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写景课文。本文语言优美明快,采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热爱之情。

  全文层次分明,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忘返。文章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情境的“形态美”和文章的“语言美”结合起来,情境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很容易并且乐于学习新知识,具备较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创新意识,想象力不够丰富。

  在第一课时学习,学生已认识课文生字,熟悉课文内容,本课学习中将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慢慢感悟,充分理解庐山云雾的美。

  教学目标

  A知识和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语。

  3、 初步认识总-分结构,重点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B过程和方法:1、抓住重点词句,想象、了解庐山的云雾。

  2、读懂段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读出喜爱庐山云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学生观察、描绘云雾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写法指导: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写法。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5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在教学本文中呈现了几个教学亮点:

  一、紧扣关键词,体会变化美

  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抓“千姿百态”进行体会。我先让学生默读,找出本自然段的中心句,明白这段先总后分的描写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像时代在山顶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悟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深入体悟庐山云雾的形态美,体悟课文的语言美。庐山云雾的形态还有很多很多,最后媒体展示云雾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说形态,加深对云雾特点的感悟。

  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牢牢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在读好关键词的基础上,把关键词放进语言环境中,层层深入,从字面到含义,到想象意境,通过让学生读读、议议、品品,学生在品中感悟,从而积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并碰撞出了有效生成,推进了学生入文理解、融情入文。

  二、朗读感悟,体会语言美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本文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如男女生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从中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品庐山云雾“瞬息万变”时没有很好地给学生提供直观图片,重点词语“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又变成”没有通过品读很好的感悟,对文中的省略号也未展开一定的想象,来拉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得学生在品读这一自然段时没有深刻感悟,致使后面背诵该自然段的.训练不是十分顺利。写话训练的点应该放在文章的第三自然段之后,写写学生们展开的想象,还看到了云雾的哪些变化?这样更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用总分的写法,来写一段课外描写景物的片段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最好把这个设计放在课后练习尤为恰当。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近日,我面向本校老师上了一堂公开课——《庐山的云雾》,全班师生收获颇多。

  这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产生写作的欲望,做到读写结合。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并通过事先收集的有关庐山云雾的图片资料,学生更加形象地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美。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深入体会庐山云雾的形态美,体味课文的语言美。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课文是怎样具体形象地写出云雾的特点的。如:发动学生小组讨论,再组织交流,教师同时参与学生交流,做适当的点拨,使学生明白这段采用先总后分的方法,运用了许多恰当的比喻,生动形象的描述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最后,我又让学生上讲台画简笔画,展示不同方位的云雾的形态,加深大家对庐山云雾特点的感悟。

  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从“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等等语句加以文中的饿省略号,感悟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一方面体会庐山云雾变化之快,另一方面感受作者想象力的丰富:将变幻莫测的云雾想象成“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生动地描绘出庐山云雾的动态美,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多媒体出示庐山风景图。

  师:这就是景色秀丽的庐山。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庐山都有哪些景色呢?作者最喜欢其中的什么?

  生: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作者最喜欢的是庐山的云雾。

  师: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

  生:我是从“更”这个词语读出来的。

  师: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特别喜欢庐山的云雾这种感觉读出来的呢?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学生自己练读)

  师:谁愿意读一读?(一生读)

  师:他读得好不好?(好)

  师:谁愿意再练一练?(再请一位学生读)

  师:一听就觉得庐山的云雾很神秘,他强调的是后面的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他的语气读得很重,提醒大家注意这一点。

  一齐读一读,体会一下。(学生齐读)

  师:如果我请你们到庐山浏览,你愿意吗?(愿意)

  启发想象: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山上浏览、漫步,眼前飘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还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架起了云雾,在天空中行走,你仿佛到了哪儿?(进入了仙境,你仿佛变成谁了?(仙人)

  引读:难怪作者说,在山上浏览,__。漫步山道,___。

  师:加上你的想象读这两句话,就会读得更美。(学生齐读二、三句)

  过渡: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下面就让我们细细地去欣赏一下庐山的云雾。(出示课文二、三自然段内容)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庐山云雾有哪些特点呢?

  交流:

  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师板书:千姿百态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师板书:瞬息万变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师:什么叫“千姿百态”?(姿态很多)庐山的云雾有哪些姿态呢?

  生读:“山头、山腰、山谷、山峰。”

  师:这两句话就是解释“千姿百态”。第一句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这段话就是总分结构段落。

  师:请大家再读二三句,一边读一边想象着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边读边想象,教师板画山峰。

  师:你们的脑海出现没出现画面?

  师问: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生答。

  师:请四个同学上台在山峰上画出你想象出的形象,其他同学仔细看,看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生上台画)

  师:懂了,从你们的画中,我看出你们读懂了。让我们再用朗读来感受一下千姿百态的云雾。(齐读第二节)

  师:其实作者只是选取了四种典型云雾姿态向大家作介绍,它还有许多姿态呢?想不想欣赏一下。(播放课件)

  看完了这些姿态的云雾,你最说些什么呢?

  我相信,现在让你再来说这一小节时,一定会读得更精彩。齐读,

  听了你们的诵读,我好像来到了庐山,见到了庐山千姿百态的云雾。

  想不想庐山千姿百态的云雾永远留在脑海里?(背)

  过渡:庐山的云雾真是千姿百态啊。庐山的云雾还有个更为引人的特点呢?你们都知道啦!瞬息万变什么意思?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云雾变化快而多呢?

  你能通过你的诵读让老师感觉到云雾变化的快吗?(准备一下比赛读)

  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这段未尾的一个省略号了,大家想一想,省略了什么?你能帮作者告诉大家吗?

  (刚刚还是___转眼间____明明是____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______)

  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怎么不让你、我赞叹。让我们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这份感情吧!(师生齐读)

  身处在云遮雾罩的庐山,看着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谁还会舍得离开呢?今天就让我们多停留一会,多感受一下庐山的美好呢?(播放庐山风景图片)

  课文最后一段有个词语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心情,读一读找出来!(出示流连忘返)其实流连忘返的不只是作者,还有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对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来吧!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文章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景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搜集介绍庐山的资料,可是,由于我们农村条件有限,学生缺少搜集的资源,学生仅止搜集到两首古诗:“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虽然如此,学生还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通过边读边思,体会二、三自然段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写出庐山云雾的奇丽的。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6

  本课意境十分美好,在段落构成和语句表达上比较独到,非常值得学生模仿写作。

  于是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概括的说说自己对庐山云雾的感受,然后以学生为中心,随着学生的兴趣朗读课文精彩句子,以句子为发射点,扩散到全文。在本课教学时,我加强了读中感悟方法的指导,也就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指导。从哪些词中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划出来,细细品,有什么发现? 学生在这样的指导下,能对课文内容有清晰的了解,在读时就有地放矢了。

  遗憾:积累时候,我没有注意指导孩子积累本课中变化较多,出现较多的比喻句。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7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S版第五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在教学本文中曾现了几个教学亮点:

  一、抓住想象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本课中有二处想象的训练点:一、想象登山路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情景。二、看图想象庐山云雾有哪些动人的姿态。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本文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如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从中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品读词句,理解感悟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的图片,使学生在头脑里初步把文字描写变为具体的图像。然后再引导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去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感悟。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图文结合,并展开想象,拉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从中感受到了庐山的美。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时,我给学生提示的图片不够丰富、给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也有限,因而部分学生的思维欠活跃,在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时,只局限于某部分事物的范围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发挥想象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庐山的云雾》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文章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丰富孩子们语言积累与情景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在教学本课时,我紧紧围绕“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感悟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文中的比喻句可谓精彩纷呈,有些跟孩子们生活很贴近,如“白色绒帽”,我便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这处比喻的感受。有的孩子说“漂亮”,的确,青色的山配着白色的帽子,想来就很美,看着也养眼;有的说很“温暖”,在这样的寒冬季节,戴着厚厚的绒帽,一定觉得很温暖;还有的说很“神奇”“不可思议”,可不是吗?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文中有处“……”,我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用“云雾一会儿变成……一会儿变成……”或“刚刚还是……刹那间变成……”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孩子们的思维很开阔,他们联系二年级学习的课文《云房子》,植物、房子、骑车、小鸟等都出现了,想象非常丰富。这样也为孩子写话作了铺垫,提供了参照的格式,降低了写话的难度。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9

  《庐山的云雾》是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根据课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利用课件,激发兴趣

  展示庐山风光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庐山风景的秀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多媒体出示了庐山云雾的图片,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 :“哇!”“哇!”“哇!”的声音。

  二、借助想象,进入文本

  课上,我引导学生结合多媒体的图片,使学生在头脑里初步把文字描写变为具体的图像。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跟随教师创设的情景,感受漫步山道的感觉:“云雾弥漫眼前;云雾流淌身边;云雾踩在脚下;随手就可摸到云雾”。通过图文结合、展开想象,把离学生生活实际的遥远空间拉近,使学生顺理成章的进入文本。

  三、以读为本,培养能力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集中对庐山的云雾作了精彩的描写,是一篇很适合用来训练朗读的材料。在课堂上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男女读、师生读等等。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目的,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到了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以文为例,教给方法

  这篇文章的条理特别清晰,第二、三两个重点段都是“总—分”结构。而这一构段方式正是三年级学生要掌握的重点构段方式,我便把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作为了教学目标。

  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分层递进训练。围绕这点,我先指导学生精读第二自然段,感悟构段方式。课上,我先请学生找中心句(总写)及句中的中心词;然后找通过哪些句子具体写(分写)的;接着点明“总——分”结构;再逐句品读,每品过一处分写,便点回中心句,强调总分;最后根据文本来总结此关系的构段方式,这样逐步明确“总”与“分”的关系,使学生在头脑里对此关系一清二楚。

  学过之后,便要巩固,于是让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段,再一次清晰这一构段方式。在巡视的时候,我很高兴地看到几乎所有学生都找出了“总写”的句子,学生还有滋有味地品读着句子。弄懂之后,便要运用。我利用文中的“……”,指导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为话题引导学生练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话。这样从学到用,逐层深入,可以说学生学得明明白白,用得轻轻松松。

  五、品味比喻,感受美景

  文中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精当的比喻把变幻无常的云雾呈现在了读者眼前,白色绒帽、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一缕轻烟、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一座座冰山……从生活到虚构,从天上到海上,如此丰富的想象,着实让人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与瞬息万变。于是,凭借这点,我把学会合理想象、使用比喻修辞作为另一个教学目标。

  在达成这一目标的时候,我主要让学生找出作者都把什么位置的云雾比作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文中的“……”想象说话。说说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开始的几个学生说像小狗,像小鸟,像老虎等等。我一听,学生都想到动物了呀,于是我引导:庐山的云雾除了像这些“动物”,还会像什么?学生很聪明,马上就更大范围地想开去了,植物也出现了,房子也出现了,汽车也出现了,还有很多(这些都来自于生活)。学生思维开开阔了,想象也就丰富起来了。所以说教材来自生活,教学也应来自生活。联系生活实际来教,学生容易接受,也能生发出精彩的思维碰撞。在教学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时,结合上个自然段想象的事物,我引导学生说话:“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这样既降低了学生说话的难度,又使学生体会到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六、由文转画,检测理解

  在教学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这个特点时,让学生们一边读一边想,看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了四个山峰,请四位同学分别在山峰上画出云雾笼罩山头、缠绕半山、弥漫山谷、遮挡山峰的样子。学生画对了,就说明他们已经读懂了。学生把文字转化成画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七、析文写话,提升能力

  在拓展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分析段落的环节,重在检测学生对“总分”构段方式的掌握情况。还设计了一个看“黄山奇石”说话,写话环节,重在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庐山云雾千姿百态这个特点时,用时太长。整节课教学不紧凑。对于主题教学来说,该节课还应再多拓展点课外类似的文章或片段。在设计的学以致用方面,学生写作时间不够。

  每一次公开教学,都能有所提高,是我最大的愿望!这次公开教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不仅要刻苦钻研教材“备教材”,还要充分“备学生”。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0

  这节课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环节的设计精彩生动,令人回味;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关注了学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以画促读,意会文字之美

  作者抓住庐山云遮雾罩的特点,用优美传神的语言文字描绘了千姿百态的庐山云雾,把赞美之情融入字里行间。教师别出心裁地让学生来画一画所看到的庐山云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去细读、理解文本。在画图、评图过程中,文中平面的文字变成了学生头脑中立体的画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学生也品味出表达的精妙,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拓展想象,丰富语言积累

  庐山云雾之美,在于其鲜活灵动,自然天成。“千姿百态”一词,就高度凝练地概括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教师在此设点,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庐山云雾还有哪些动人的姿态。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被激活,脑海里呈现出色彩斑斓、姿态曼妙的云雾,感受到景象的壮美,激起强烈的表达欲望,自然而然地运用教材里的表达手法,说出了一个个精彩生动的句子,从而丰富了语言,发展了能力。

  三、感悟诵读,培养审美情趣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找中心句的方法,围绕着“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一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变化的多与迅速。再进一步激发想象,感悟诵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庐山云雾的神韵。学文至此,课文中静态的文字早已化作学生头脑中情景交融、赏心悦目的画面。学生借助文本,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熏陶与教育,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水平。这节课,教师引导学生潜心会文,读在其中,想在其中,体验在其中,对课文的感悟由浅入深,并且学到了读书的方法,让学生获得学文的快乐、情感的愉悦,继而走入更加广阔的学习天地。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1

  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凭借搜集的资料介绍庐山,有介绍景点的古今文章摘要,有关庐山的古诗,有展示庐山景色的图片。相机引出课题,并结合课文第一句话指云雾是庐山众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然后引导学生初读课文,随作者去登庐山,看看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结合语境及生活经验的意思;结合学生以往看《西游记》等动画的经验,体会“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意思;利用图片,想象“云遮雾绕”、“茫茫的大海”的景象。学习中抓住重点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悟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深入体悟庐山云雾的体态美,体味课文的语言美。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感情的教育,首先应该使学生体会的庐山的美,庐山的云遮雾罩的美妙景象,了解到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在课前,布置学生用搜集的资料介绍庐山,可以是介绍景点的古今文章摘要,可以是有关庐山的古诗,还可以是展示庐山景色的图片。理解词语时可借助学生的已知经验,再适当引导,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2

  教学完《庐山的云雾》一课,有很多感悟,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在学习本课时,利用云雾的特点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先展示课文中描写云雾的动人画面,接着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有的同学说云雾像一匹奔腾的野马,有的又说云雾像一泻千里的瀑布,还有的说像一尊女神。课件画面的展示,学生想象力的开发,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游览途中,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感悟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云雾,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在感性的画面、音乐声的刺激下,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学生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之情油然而发,喜爱之情全部融入朗读之中。另外,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

  三、品读词句,理解感悟。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课文的图片,让学生对庐山的云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引导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去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感悟。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这样,学生就从中感受到了庐山的美。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太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充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师: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正是有了千姿百态的云雾。它都有哪些姿态呢?请学生自读第二小节,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姿态画出来。

  生:(边读课文边画。由于学生的绘画水平的不同,所展现的云雾也有所不同。)

  师:(教师巡视,同时请三位同学上黑板画出云雾的一种姿态。)

  (黑板上的学生和下面的同学都在绘画。)

  师:你们都画了什么呀?(教师指着黑板上同学所画的内容)

  生1:我画的是半山腰上的云雾。这些云雾就好像一条条的玉带,系在了山腰间。

  生2:我画的是山顶上的云雾。这些山顶上的云雾好像一顶白色的帽子,而且是一顶白色的小绒帽,所以我把云雾画成了帽子的形状。

  生3:我画的也是山顶上的云雾。

  师:同学们,他们画的好吗?

  生1:他们画得都很好,看着他们的画,我仿佛就看到了庐山的云雾。

  (三位同学都露出了笑脸。)

  生2:老师,我觉得半山腰的云雾还要再画上面一些,那样就更准确了。

  (老师点头同意,并请那位同学上来修改。)

  生3:老师,书中还写了两种云雾的姿态,他们没有画出来。

  师:你读书真仔细,老师就请你来画。

  生:上黑板快速的绘画。(这位同学的绘画水平较好。)

  师:请你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生读课文)

  师:我们看了四种云雾的姿态,其实它的姿态不至四种,作者只选了四种典型姿态向大家作了介绍,它还会有哪些姿态呢?

  生:(学生积极举手)

  师:选了四名同学上黑板画,其他同学在下面画。

  生:动手画。

  师生共同点评所画的内容,想象合理就行。

  《纲要》明确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使他们懂得努力寻找方法去表现自己思考的内容,“如何使自己所画的云雾更美”,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学生不仅锻炼了动口能力,也锻炼了动手能力。直观的画面使他们快速地理解“笼罩”、“缠绕”、“弥漫”等词语的意思,通过鼓励他们进行想象绘画,学生明白了想象还需要合理。

  通过美术技能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使这节课充满了生趣,学生更具有表现欲和创造性。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3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课文描写了庐山的云雾的神奇绝妙,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写了庐山云雾的秀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流露了作者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感。

  在教学中,我首先运用课件出示庐山影片及画面导入,带学生一起去领略趣味无穷的庐山云雾,去揭开庐山云雾神秘的面纱.

  那么今天老师就带大一起走进这不是仙境却胜似仙经的人间奇景----庐山,一起去领略趣味无穷的庐山云雾,去揭开庐山云雾神秘的面纱。学习第一自然段,其中学习云雾的神秘时,让学生抓住“腾云驾雾、飘飘欲仙”两个词语,请三位同学到庐山来游览呢?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情、语气来体会云雾的神奇。

  教授第二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先自读课文,再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各种姿态画出来,并上黑板画,然后根据画面介绍一下它的特点。最后总结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通过由话到画,再由画到话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知力。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学的方式,这样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依照第二段的学习方法,找找课文里面那些词语体现了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并且用词语完成填空。锻炼学生的发现能力,培养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

  最后再出示庐山云雾的各种美丽图片,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感悟庐山云雾的美,品味美妙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对庐山的云雾的眷恋,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流连忘返”的感情色彩。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4

  在教学《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探究

  上新课前,请学生谈谈庐山有那些著名的景点。学生畅所欲言。有学生说到:宋朝著名大诗人苏轼在游过庐山之后写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因势利导,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庐山的云雾。

  二、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运用录象和多媒体课件,创设庐山云雾瞬息万变、多姿多彩、奥妙无穷的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给学生欣赏。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全体学生对这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美景,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浓厚的兴趣。

  三、在新课学习中,注重学科的交叉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我在教学“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并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姿态画出来。学生边读边画。学生画好后,请学生上黑板展示自己的画,并说清分别画的是什么地方的云雾,为什么这样画,学生说完后,我在加以引导,作者具体描写了四种姿态的云雾,其实云雾不止这四种,它还会有哪些姿态呢?请你展开想像。做一个小小的美术家,在自己的纸上画一画,学生画,画完后,师生共同交流。

  为了展现云雾的姿态,光凭借老师的讲解和多媒体课件,难以使云雾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在教学中借助学生在美术课中学到的绘画本领,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实践,鼓…励他们进行想像绘画。通过绘制出来的直观画面在让他们理解“笼罩”、“缠绕”、“弥漫”“遮挡”等词语的意思,让他们领会作者使用“戴、系”等动词的准确与贴切。

  四、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启发学生想像感悟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美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我在教学“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时,引导学生从“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等语句及文中的省略号,感悟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一方面体会庐山云雾变化之快,另一方面感受作者想像的丰富:将变幻莫测的云雾想像成“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生动的描绘出庐山云雾的动态美,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我从结尾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说说云雾在瞬间还会有什么变成什么。学生通过朗读、想像,踊跃发言,云雾变成了:一之威武的狮子,一群可爱的白兔,一只美如凤凰的孔雀,一只凶猛的老虎……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这些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呢?学生们齐答“惊叹”!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在本段的教学中,我通过学生朗读,启发学生充分体会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之后,让学生的心灵插上翅膀,想像云雾在瞬间还会变成什么?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像和感受谈谈如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提高了他们的想像力和朗读水平,使学生更深切的体会庐山云雾变化的快而美。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5

  这几天,心里一直在想那节语文课,总是觉得无名的失落中还夹杂着些许的幸运。失落的原因在于自己没有享受那节课的教学,孩子没有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而些许的幸运是,得到了老师的帮助,让我真正懂得了,课堂上的老师和学生都要懂得“享受”。享受该是一种让人很向往的心境吧!《庐山的云雾》,听过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如此美的文章,我在备课的时候,产生了矛盾的想法。一则,如果尽情的让孩子去看图去欣赏去达到那种美的意境,那课堂上的气氛一定很好!而如果一味的去欣赏去感受那种美,是否学不到语文知识?想来想去,还是将两者结合,于是乎,也做了课件,图文并茂,这样,孩子该算是能体会到美的同时,也能学到本课要达到的语文目标吧!并且在备课的时候加上了些煽情的语言在里面,这些都是为了让孩子体会到美!可是,在上课的时候,自己根本没有进入到那种美的意境中去,一味追求的是孩子的语文知识培养,把本来很美的文章上的一点不美了,连自己都感受不到美,享受不到美,又怎么去要求学生达到那美的意境呢?课后,反思着的同时听取了市教研室汪老师对自己提出的意见。

  她首先让自己说说,如果再上这样一节同样的课,现在又会怎么去上?当时说了许多,也的的确确感受到了许多的不尽人意。自己的一番话说完,汪老师开始了她的点评: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要突出孩子感受美的能力,首先就要感悟课文,淡化知识教学,要让孩子真正体会到美。在让孩子体会美的课文内容时,可以通过老师的情感去感染他,也可以通过老师的语言和图片去绘声绘色的描述,这样孩子同样可以感受到美。当然,汪老师说的还不仅仅是这些,但是,从她的点评中,我切身体会到,感受美,是这课的关键所在。

  从各方面去感悟课文内容,想尽方法去让孩子体会到美。曾经自己好像写过关于教师带着怎么样的情绪上课会影响到孩子情绪的反思,今天同样要进行反思,如果当时自己带着一种美的心境去上课,也许课堂上的孩子会享受到美;如果当时自己享受着教学的快乐,也许孩子也会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如果的如果……那一节课,已经结束了,可反思没有结束,恰恰是另一个阶段反思的开始,究竟怎样才能让孩子去享受着课堂上的学习,包括课堂外的学习?!教师享受教学的同时孩子享受学习,那真的是令人期待的一种课堂氛围,努力着!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章:

物理教学反思10-02

《长城》教学反思09-30

《买菜》教学反思09-29

关于教学反思09-28

风筝教学反思09-27

“倒数”的教学反思09-23

《蜜蜂》教学反思09-21

猫教学反思09-20

认识比教学反思09-19

《比的认识》教学反思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