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伙伴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07 09:58:2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机器人伙伴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机器人伙伴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器人伙伴教学反思

机器人伙伴教学反思1

  一、精选教学素材

  素材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记得在第一次试教中,为了介绍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机器人,我用静态的图片素材,然后口头加以介绍说明。通过教学,这种介绍方法学生不仅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很难不能体会机器人的主要特征。发现问题后,我将大部分的图片素材,换成了视频素材。实践证明动态素材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将无趣的知识教学融入到趣味的素材展示中,学生的心情会变得轻松、愉快,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

  二、理论联系实际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如:为了引出机器人能按照人们事先编制的程序工作,我特意安排了"按轨迹搬运机器人"的视频,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机器人会按照我们事先为它画好的黑线行走、搬物。有了这个视觉上的感知,学生就可以轻松的理解机器人的这个特征。又如:在得出机器人的三个特征后,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特意带了一个机器人,让学生观察,实践。通过观察,学生体会到机器人有一定的机械结构和外形,并能完成一定的动作。通过让机器人一下子变凶猛,一下子变温柔的实践,体会了它有自己的大脑,会按照人们事先编好的程序工作。

  三、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

  未来是属于学生的,未来的机器人也需要学生去发明创造。因此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安排了前后桌的同学一起设计未来的机器人。在讨论交流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注重知识的扩展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机器人的相关知识有很多,(如:机器人的由来,除了我介绍的机器人以外还有哪些机器人等等)教师不可能在40分钟能内满足所有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课外的扩展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计算机,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需要进行学习。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所限定的作息时间得到了妥当的延伸和优化,丰富的教育资源足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学习的自由和权力。机器人教学使师生在学习中随时都可能产生一个惊喜、一种成功、一个期待、一个新思路的诞生。

机器人伙伴教学反思2

  今天上午第二节,我在七年级六班上了一节数学公开课,上完之后,我觉得自己有必要检讨一下。

  1、课前准备不充分

  由于时间比较匆忙,准备不是很充分,例如,收集数据,我应该让小组长先把结果统计,再交给我,然后我把结果写到黑板上,而不是,让他们上交问卷调查表,这样由于工作量太大,导致我再课堂上没有完成,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这就成了抽样调查,而不是全面调查!第二个体现是,有的环节衔接的不是很好,因为这种课一般环节比较多,如果整理不好思路,容易半路卡壳,我虽没有卡住,但是遇到了这样的险情!

  2、自身素质需要提高

  数学教研组长李波老师在评课时说起来他曾听魏桥实验中学与淄博、滨州还有一个地方的四校联合公开课,其中一名来自淄博的老师,她与我们的学生交流起来非常的自由、和谐、自然,可见人家的素质。那么,何谓素质?我觉得不外乎两点:一是过硬的数学基本功及对教材的熟练把握;二是自身的语言素质及自信心。当然这是我融通的概括,细说起来是很难得,而对于我来说,一是教材把握不透彻,二是自信心还是不足。虽说通过历来的锻炼,我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有的时候,求胜心太强或准备不充分时,还是会莫名的紧张,那么,如何克服自己的这些弱点,让自己有一个大的提升呢?我想最基本的是吃透教材,并且多看优秀教学案例,扩展自己的面,那么,在备课时,才不会出现好长时间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人不怕失败,怕的是失败了就再也爬不起来了!愿我们永远做一个愈挫愈用之人!

机器人伙伴教学反思3

  《哥哥的心愿》课文讲述了圣诞节时,围绕保罗的哥哥送给他的那辆新车,保罗一次次地误解了男孩的美好心愿,体现出男孩对弟弟深深的爱,同时也让保罗真正明白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课文选取了一个温馨感人的爱的故事,语言朴实、简洁。在教学中,我牢牢抓住两次误解这条主线展开教学,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哥哥的美好心灵。

  本文教学中,我自认为最成功的地方还在于结课时的拓展练习,让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有没有给予过别人帮助而感到快乐的事例,因为文本来源于生活,还要回归生活,在学生明白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以后,再通过再现生活中的种种给予。启发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

  《哥哥的心愿》一课的教学中,我不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朗读能力,还注重了读书方法、学习方法的培养以及情感体验。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虽然有些环节没有预先设计的那样流畅,但是总的来讲,教学中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具有切实可行的意义。我感觉,我的课堂教学正在向"教师为了不教"的目标靠近,我相信,只要我有行动,只要我坚持,学生就一定会给我惊喜。

机器人伙伴教学反思4

  《美丽的轮胎》是一堂以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大胆地为轮胎装饰上美丽的花纹为目的一个大班美术教学活动。整个活动流程为:情景导入——激幼儿创作兴趣——提出要求,幼儿创作——延伸评价。

  在新纲要新理念贯穿整个教育领域的现在,要上好一堂成功的展示活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现就选材作一简单的描述与分析。

  由于我们班搞的是美术特色教学,而且从幼儿中班这个年龄阶段来看,在成人的启发下,喜欢注意和亲近周围环境中美的事物和现象,并容易产生愉悦的情绪。但我们平时的美术特色活动一直以来都是以涂色练习为主,装饰画技能性知识的教学和操作比较少。

  在花鸭先生图片的选用下,整个活动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使幼儿把自己作为了情节中的一个角色,更增强了他们对活动的兴趣。多样性材料的准备让幼儿更能进行选择和使用,在轮胎式样的准备上,我考虑到了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就选用了不同的两种材料:圆凳和蛋糕盒托盘,让幼儿能在自己能力范围下进行选择,既尊重了幼儿,也为整个活动的时间调控埋下了伏笔。丰富的材料、合理的安排、美妙的音乐,让幼儿在整个过程中都在美的氛围中感受与表现,所以作品的效果也是非常的好。

  反思:

  善于利用,满足需求:教师要有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对于周遍的事物都要用眼去看,用脑去想,发现事物的不同面,善于对某些物体进行再次利用。还应该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够有操作练习的机会,这是进行活动的先决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内心世界中这种需求更为强烈……教师需为幼儿创设这样的机会和条件。”只有教师给予了支持,才能为幼儿的发展与提高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产生互动效果。

  设置坡度,关注差异: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都不一样,他们对于事物的接受程度和表现程度都有所区别。在活动中如果利用一刀切的方法会使幼儿的发展受到限制,无法使每个孩子都有效的动起来。因此,在了解幼儿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注意幼儿间的个别差异,设置合理的坡度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活动。如果不顾及幼儿的实际水平,会造成幼儿消极、无趣的情况。因此,设置坡度,关注差异是让幼儿更好提高的必须保证。

  根据实际,力求创新:在关注到每位孩子的基础上,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知道他们要的是怎样的教学活动,教师不该一味的传授自己想要传授而不顾及到孩子的需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说,他们想要认识新的、不重复出现的东西,所以活动的新颖性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只有考虑到孩子,尊重到他们的感受和需要的情况下才能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

  教师不仅是孩子的老师,更应该是他们的同伴、朋友。教师所要做的不仅是为了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简单体验,更是为了让孩子在不断的发展中奠定基础。老师们,睁开双眼,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通过我们的双手,让事物变得更加有价值,以此让孩子的世界更加绚烂多彩。

机器人伙伴教学反思5

  听了钱老师的《埃及的金字塔》,受益颇丰。她那紧凑的课堂节奏,扎实的教学,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她在教学第三小节时,每字每句都落到实处,把金字塔的宏伟、精巧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并渗透了说明方法的教学。

  由于自己接下来也上这一课,就学着上了。但是,上下来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

  首先,是时间上来不及。尽管我课前有思想准备,我的课堂节奏没有这么快,而且学生没有预习,可能会有些问题。但最后上下来,第三小节根本就来不及讲。那就放到下节课吧。

  第二课时,我基本采用的钱老师的上法。学生也能找到金字塔的高和大,石块的多和重,并通过朗读去深入体会。在讲到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时,学生的问题比较多,像有东方明珠塔和金茂大厦高吗?一个车皮是多少?和前面的数字好像对不起来……耽误了一点时间。随后,把高、大、石块多、重用一个词概括起来怎么说,学生很快能说出宏伟,因为一开始就有人提到这个词。学习精巧部分,就不是那么顺利。学生读到下面一段话时,问他们从中感受到什么,有的说金字塔坚固,有的说很难建造,有的说很大……在一番引导之后,才有人找到精巧一词。为了加深理解,我有反过来问他们,从那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它的精巧呢?学生找到"磨得很平整""砌合得很紧密""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等词句来理解。这里,重点让学生了解"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是最能形象说明金字塔的精巧的,这也是说明方法的一种——形象描述。最后,再总结一下金字塔的特点——宏伟而又精巧。

  自己觉得是很卖力地上完了课,然而,在批阅了学生的课堂作业后,却发现课堂效率是如此低。作业中出现的练习,都是课上反复强调的内容,可结果……最让人无法相信的是,"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最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说明了什么,竟填的是"宏伟",而金字塔的特点是什么两空,填的是"大、高"或"高、宏伟""大、宏伟"都有,说明他们对其中的从属关系根本就没有搞清。后来,只好把作业发还,把几道题重讲一遍。这样,到后来,还是有几个人没搞清楚。

  分析一下原因,我们的语文作业似乎总存在这样的问题:习题内容上课时都涉及过的,问问答答,都渗透在里面了。可到了作业本上,很多人都不会做了,回想不起来到底是哪个内容了,就张冠李戴一番。还有,就是自己的课堂,总感觉热闹有余,却不够扎实。看上去说的人挺多的,但能静下来深入思考的不多。尤其是几个发言积极的,想到什么就喊出来了,其他同学也就懒得再想。如此一来,那些不动脑筋的人更不动脑筋了,有时连听到哪里都不知道。而那些所谓的好学生,因为急于表现自己,也没有好好思考,总体也得不到提高。看来,改变这样的课堂现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机器人伙伴教学反思6

  《石榴》一课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我让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吗?

  学生立刻想到“世界闻名”和“举世闻名”。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家乡枣庄的石榴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名气?激起了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于是,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逐步了解了那里石榴树枝、叶、花、果的特点,感受到了这里的石榴园驰名中外的原因。接着让学生逐段朗读,体会石榴园驰名中外的原因。学习课文最后一节时,我出示石榴实物,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本课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加深朗读。在学完这一节后,我引导学生按照课文中描写石榴果的顺序来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然后仿照这一节的写法写下来,同学们因为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写得都不错。

机器人伙伴教学反思7

  本文主要是写孙中山与他妈妈之间的对话(二至七自然段),感情真挚动人。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重点引领学生体会缠足给姐姐带来了怎样的伤害,让学生想象姐姐当时承受的痛苦,以至于改变了姐姐活泼的个性。让学生从姐姐的前后变化中体会封建陋习是多么害人。另外,体会母亲也是缠足陋习甚至更多封建陋习的受害者,上一代人、不知有多少代人都是封建陋习的受害者,但他们像母亲一样对封建陋习盲从而无奈,而孙中山却对封建陋习憎恨与抗争,从对比中体会孙中山反封建的彻底革命精神。

  复习时,先请学生就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聊聊孙中山的姐姐原来是个怎样的女孩子,学生们都觉得他的姐姐既活泼又能干。我却话锋一转:"但好景往往不长。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看看姐姐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到相关的语句,你可以用笔画下来。"学生们静静地默读课文,很快就找到了: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学生们的脸上充满了疑问,我趁热打铁:"是什么样的一件事让姐姐发生了改变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二至六自然段,你一定会从中找到答案!"学生们非常认真地在文中寻找着答案,一致认为:是"缠足"让姐姐发生了改变。引导学生找出这段话:"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 …眼泪直往下流。"学生齐读后,我问:"你知道姐姐缠足时的感受吗?""姐姐为什么会痛苦地流泪呢?"引导学生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来体会姐姐所受,为学生讲解。

  为了让学生们更真切地感受到缠足给姐姐造成的`伤害,我又为他们出示了一组被缠过的脚的图片,并请学生说了自己的感受。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呀!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的反应如何?"我又用这句话引出了孙中山母子的对话,问学生:"从孙中山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通过交流,学生们都体会到了孙中山的"又是生气又是心疼"。可是,他们是否也理解妈妈的作法呢?所以,我又用奇怪的语气说:"奇怪!同是亲人,弟弟是那么的心疼姐姐,而妈妈却还要坚持给姐姐缠足,难道妈妈就不心疼吗?"很多学生都从"叹了口气、我也知道、可会被人家笑话的"等词体会到了妈妈也很心疼,但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我难过地说:"‘娶妻要娶小脚妻’,这是在中华民族流传了上千年的一种习俗。正因如此,母亲们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受这份罪,也要让她们缠足。孙中山的母亲也是这样,她也知道缠足很痛苦,她自己也曾受过这样的痛苦。女儿缠足,妈妈也很心疼,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找个好婆家,她一点办法都没有。这真是无可奈何啊!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妈妈的这种心情吧!"我相机指导他们分角色朗读母子俩的对话,学生们读得非常投入。

  我说:"就这样,妈妈还是给姐姐缠了足。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孙中山,看着妈妈含着眼泪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听着姐姐撕心裂肺的哭声,会想些什么呢?"从学生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被个故事深深地震憾。我说:"缠足,带走了姐姐灿烂如花的笑脸,也夺走了姐姐悦耳动听的歌声。正是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这件事也深深地刺痛了我们所有人的心。让我们捧起书,齐读二至七自然段,感受一下姐姐的改变给孙中山带来的这份伤痛吧!"

机器人伙伴教学反思8

  《机器人伙伴》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种类、功能、造型等相关知识,学习表现机器人的多种方法。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通过本节课的讲授,我觉得能够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了解机器人,并且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用绘画形式表现的机器人造型与功能。

  为了突出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我在课前收集了大量关于机器人的图片和资料。在课前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用不同几何图形拼贴机器人的游戏,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为解决学生在造型时作好铺垫。在介绍什么是机器人的时候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录象片,使学生更加了解机器人;在介绍机器人的种类与功能时利用大量的图片进行说明;结合生活中的机器人和绘画作品中的机器人的造型来启发学生的造型表现让学生们了解机器人的造型不仅有人的形象,还有车型,动物型,几何体型等等。在这一环节学生学习的非常认真而且感兴趣,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反思本节课也有几点不足,

  第一,教师在教授与欣赏图片和了解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占用的时间过长,学生造型表现的时间稍短些,如果在这个环节能够更加合理的分配时间那么学生在造型表现和展览讲评环节会更合理。

  第二,要在评价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评价能力,如评最佳造型奖时有很多学生符合条件结果老师只准备了一个奖杯,会让很多学生失望的。今后要注意这一点。

机器人伙伴教学反思9

  有人说“有教育就必然有公开课”,而教育家于漪先生却说过:公开课永远是一件遗憾的艺术。我在和学生共同学习《角的度量》这一课时,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较好地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融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以及主动探究的意识。有以下靓点:

  1、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中进行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使学习过程成为问题解决的过程;

  2、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呈现学习内容,使学生经历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法的加工,以及一定程度的创造。既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题材,也可以创设更符合学生现实的、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3、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初步学习将简单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隐含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是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是思想的“躯体”,思想是知识是“灵魂”。所以对学生而言是不能从教材的字里行间读到的,要在教师引领、指导、学生自己学习、感悟中慢慢体会。学生只有领会了数学思想,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形成能力。在本节课中,线段知识类比角的度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感悟

  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间,学生间以及学生主题与教学媒体之间的相互交流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积极的评价和热情的鼓励,会唤发学生学习热情。需以后做好以下几点:

  1.抓基础:以教材为主,领悟编者意图,注重对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对教材中新增设的栏目给予重视。

  2.抓规律:注重对相近知识的整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自己总结规律,而不是教师代替其整理。

  3.抓典型:通过典型事例的讲解,培养学生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方法。

  4.抓方法: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搞题海战术。

  5.抓学生: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学法的指导,创新探究能力的培养,做到及时检查、反馈。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将尽自己所能,引领学生加强思维训练,注重方法引领,让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乐园。

  点评

  整个课堂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现了“和谐”的数学课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已有水平进行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注重了学生探究过程,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以个合适的思维空间。课堂中不仅仅是教师的教,而是更多的学的场面,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场面。

  注重小组互助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有效的发挥了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

  另外,又设计复习提示和预习指导的作业,阅读课本4.2节课文并与4.3.第二节课文对比,思考怎样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走出课堂,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外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探究。

  总之,在本节课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致力启发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中,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

机器人伙伴教学反思10

  本周进行了分享阅读《机器人》教学活动。

  活动第一环节——以模仿机器人的动作和幼儿进行“我来做你来猜”的游戏,引出读本的主人公“机器人”。然后请幼儿观看封面。

  在第一环节实施过程中,就遇到了一点小意外!孩子们都说:“老师,看不清”。(这个问题,一方面可能是孩子人数较多,另一方面读本摆放和幼儿距离较远造成的。)画面上有很多细小的部分不是很明显线条也比较模糊,所以根据孩子们看不清的问题,我立刻做出了回应把小书发给大家:“仔细观察封面,小朋友们还能发现什么呢?”。孩子们顺利的理清了老爷爷的身份、老爷爷和机器人的关系等问题。

  活动第二环节——逐页阅读,通过细微观察,猜测人物的内心变化。

  在第二环节实施过程中,由于小书发放给幼儿后,很多孩子会好奇的翻看,面对混乱,我的阅读方式也由逐页阅读改成跳页阅读。跳页阅读之前先请孩子安静的完整的阅读一遍,然后按老师的提示翻到制定页进行详细的阅读:“观察机器人的动作和表情,科学家的动作和表情又是怎样的呢?”。跳页阅读时先请孩子看3、4、5页,对机器人和科学家的表情变化进行有“梯度”的分析后,对第六页的情况进行分析:“为什么机器人会这样呢?机器人和科学家有些什么样的想法呢?”

  活动第三环节——回忆和总结故事,并对情绪变化的特点进行梳理。

  在第三环节实施过程中,当孩子们看到最后一页时就会大笑起来,可见孩子们对故事内容的“体会”还是比较到位的,但是在情绪变化梯度的感受上还不太明显,词汇也不丰富,只有简单的高兴和不高兴,在活动中通过对读本表情的模仿,让幼儿感受不同的情绪变化,也作为下次活动的一个“引子”。在第二阶段的教学中重点突破。

  反思:

  活动中一个个问题的出现有的是意料之中,有的却在意料之外。老师的回应策略关系着活动中孩子是否得到了真正的锻炼和提高。虽然我在活动中对孩子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回应,但在各个环节的教学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思考。

  第一环节看不清的问题,是意料之外。但很快就以小书阅读代替解决了。所以活动时人数相对较少,才能更好的照顾到孩子的个体差异问题。

  整个活动中,可能是对机器人没有了解的情况下,孩子对机器人充满着好奇,而孩子对机器人的认识只停留在非常浅显的状态。在第一、二页的阅读中谈到机器人的功能,孩子只有:“只是和人走路说话不一样、会打怪兽”等简单的认识,对机器人的构造、生成、作用等方面都缺乏了解。所以第一环节的引导显得非常薄弱,要相应的加入科常方面的知识,孩子对读本中3、4、5、6页的内容才能够更全面的感受。在活动第一阶段已经完成的情况下,我只有在第二阶段给孩子补上这一课。

  在第三环节对人物情绪的梳理,采用文字和老师表情的模仿可能不是很直观,如果用事先画好的人物表情配上文字,孩子对情绪梯度的变化会感受更明显一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参为我提供了分享阅读活动的一个固有模式,也为我的教学指明了比较规范的行进轨迹。每个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所呈现出来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在今后的分享阅读活动中,课前不仅要分析读本,做好充分的准备,更应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和孩子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机器人伙伴教学反思11

  近日翻阅了《反思性教学》一书,这是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撰写的教育学理论著作。他在论著中提到: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主张在教学完成过程中,培植教师"反思"的意识,使其不断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理念行为,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这种"教学即研究,反思即研究"的反思性教学模式正日益成为当前教学的一种主流。它带来了浓厚的反思气息,进一步激活了当代教学领域,给操作性(常规性)教学注入了活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反思思维:

  首先,在教学中,要把反思作为一种检验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在实践中发展专业知识的有效手段,提供实践及对实践进行反思的机会,并把反思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逐步培养反思意识,养成反思的习惯。

  其次,把典型的反思教学案例可以汇编成册,内容可包括:课程计划、教学过程录像、同学或同事的反馈、指导教师或专家的评论等训练反思思维,提高反思能力。(但不是所有的教学行为都值得写成完整的反思性教学案例。)而选择典型反思案例,必须是:一是对自己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二是在教学反思案例中有代表性。当然反思部分可以只表述"好"的反思,也可以对问题进行"漏洞"反思。"好"或"漏洞"反思性评价的意义在于有话可说,说的话对别人有启发性,有借鉴意义。

  再次,共同反思。教师个体反思更多的是个人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如果能与同事进行磋商,共享反思,教师之间便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合作的力量是强大的,并能使个体在合作过程中获得由于自己的经验得以共享而带来的满足的情感体验。对一个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反思过程能保持自我连续性,那么,在教学中共同确认问题,共享信息,共享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教学,确定适当的行为方式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怎样才能做好"等问题,尤其重要。

机器人伙伴教学反思12

  机器人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充满了神奇的诱惑,孩子们随口就能讲出好几种机器人,孩子上课的积极性很高。

  备课时,把本课分成2个课时来学习,先是用绘画加想象的方式来表现机器人,然后是利用废旧材料动手制作立体的机器人造型。可在实际上课时,孩子带的材料不是非常充足,有的甚至会忘记,因此我让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画机器人,另一组用废旧材料制作机器人。在课前导入部分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录象片,使学生更加了解机器人;在介绍机器人的种类与功能时利用大量的图片进行说明;结合生活中的机器人和绘画作品中的机器人的造型来启发学生的造型表现让学生们了解机器人的造型不仅有人的形象,还有车型,动物型,几何体型等等。在这一环节学生学习的非常认真而且感兴趣,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对于用绘画来表现机器人,小朋友都能说出自己的创作意向,他们赋予了机器人超乎想象的本领,有时让我们这些成人也颇感新鲜。这充分说明了孩子想象创造能力的可贵。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机器人的认知来源大部分都来自电视或漫画书,真正看过机器人的学生几乎没有,这也反映了我们学生课余生活的相对单调和社会公共设施的相对落后,所以学生画中的机器人大都是方方的脑袋,方方的身体,外加一双圆圆的眼睛……形象好象比较单一,制作的机器人相对来讲完成还是很出色的。

机器人伙伴教学反思13

  《天火之谜》一文讲述的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冒着生命危险进行“风筝试验”的故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有三点我做得比较成功:

  一、充分发挥了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对雷暴的“可怕”体会得较为轻松深刻。有利于把学生带进雷暴发生时那令人心惊胆战的情境之中。

  二、顺利调动了学生的积累。通过“看到这幅图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通过“此时此刻,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调动了学生的词语积累。让学生想象,当时这些自称有学问的人是如何对富兰克林说的?通过言语训练学生对“冷嘲冷讽”这个词的学习较为扎实。

  三、逼真再现了文本的情境。如课文第一自然段紧扣“可怕”来写,我通过引导观察插图、调动已有积累两条途径,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文字变成了具体可感的情境,学生在观察、表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身临其境了,体会富兰克林勇敢无畏、忘我的科学献身精神

  《天火之谜》一文讲述的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冒着生命危险进行“风筝试验”的故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有三点我做得比较成功:

  一、充分发挥了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对雷暴的“可怕”体会得较为轻松深刻。有利于把学生带进雷暴发生时那令人心惊胆战的情境之中。

  二、顺利调动了学生的积累。通过“看到这幅图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通过“此时此刻,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调动了学生的词语积累。让学生想象,当时这些自称有学问的人是如何对富兰克林说的?通过言语训练学生对“冷嘲冷讽”这个词的学习较为扎实。

  三、逼真再现了文本的情境。如课文第一自然段紧扣“可怕”来写,我通过引导观察插图、调动已有积累两条途径,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文字变成了具体可感的情境,学生在观察、表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身临其境了,体会富兰克林勇敢无畏、忘我的科学献身精神!

【机器人伙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识字教学教学反思12-02

春笋教学反思12-01

人物教学反思12-01

比与比例教学反思11-26

分式的教学反思11-25

夹竹桃教学反思11-24

杠杆教学反思11-22

礼物教学反思11-05

《蜗牛》教学反思11-04

摆教学反思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