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的王子教学设计

时间:2023-07-05 17:10:3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落难的王子教学设计

  •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落难的王子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落难的王子教学设计

落难的王子教学设计1

  落难的王子寓言故事

  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泪叹息到:“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可是,厄运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他的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他自己也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当他终于逃出虎口时他已经成了残废,从此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我是在他行乞时遇到他的,见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听身世。听他说罢,我早已泪流满面,发出了他曾经有过的同样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谁知他正色道——

  “先生,请别说这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那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落难的王子撑着拐杖远去了。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

  【作者自述】

  这篇寓言是有感而写的。在写作时,我自己正遭受着一个灾难。当时,我有了一个女儿,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我确实听到了旁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灾难落在他们头上,他们可受不了。我回想起以前看到别人遭受灾难时,我自己也会有类似的心理感受。于是,产生了这篇寓言的构思。

  在寓言中,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是一个事实,完全是来自生活的。我虚构了一个王子,通过王子对别人的灾难的叹息,我对王子的灾难的叹息,衔接上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揭示了这样的叹息的普遍性及其没有道理。

  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每天都在发生着灾难。可是,通常的情况是,当灾难没有落到我们自己头上时,作为旁观者,我们往往不敢设想这灾难落在自己头上怎么办。然而,事实上,一旦这种情形发生──它完全可能发生──你就必须承受,往往也就能够承受。王子说的话是一个真理:“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为什么呢因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

  所以,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这道理有二条:第一,苦难是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切不可怀侥幸的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头上,而应该对自己遭遇苦难有足够的精神准备;第二,一旦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以有尊严的态度来承受。

  我曾写过以下这段话,可做理解这篇寓言的参考:“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由此推导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

落难的王子教学设计2

  1、正确理解寓意。

  2、领会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

  3、学会正确对待厄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寓言含义;难点是寓言的构思匠心。

  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古语有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当某一天灾难降临到我们的身上时,我们该怎么办?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警示。(板书标题)

  二、检查预习

  1、根据解释猜文中的词语。

  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多愁善感。

  指向上级或长辈告诉事情——禀告。

  不幸的命运——厄运。

  突然发生——突如其来。

  把人抢走——掳。

  穷困潦倒,漂泊外地——流落。

  指人生的经历、遭遇(多指不幸的)——身世。

  2、一词多义

  左右:身边跟随的人。(其它义项:左和右两方面;支配,操纵;用在数目字后表示概数。)

  虎口:比喻危险的境地。(其它义项:大拇指和食指相连的部分。)

  正色:态度严肃;神色严厉。(其它义项:纯正的颜色,指青、黄、赤、白、黑等色。)

  三、介绍作者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作家。

  四、感知课文

  1、齐读课文。

  2、以王子的口吻复述课文内容。

  3、思考下列问题:

  ①王子都遭受了哪些苦难?战争为什么要以“突如其来”的方式出现?

  ②经历厄运后的王子性格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③文中三次出现“天哪,太可怕了”有什么作用?第三次出现时,后面用省略号,与前两次不同,为什么?

  ④文章是以“我”的口吻叙述的,“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以王子的口吻叙述好吗?为什么?

  (前2题要求独思完成,第3.4要求独思后,小组研讨)

  4、学生独思、研讨、发言。教师点拨。

  明确:

  ①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自己被掳,沦为奴隶,折磨致残,流落异国他乡,行乞度日。可以说王子的人生境遇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用成语概括:天壤之别,一落千丈。“突如其来”说明战争来得突然,出乎意料,没有心理准备。王子在短时间内遭受苦难,人生境遇变化非常大。对他的打击也非常大。

  ②王子的性格由多愁善感变得坚强。

  依据:多愁善感——第一段中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还有“每当”这个词,表明王子多愁善感的程度之深。坚强——第五段中的'“正色”表明王子态度严肃,神色严厉。说明他对“我”的话极不赞同。

  王子变化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经历了厄运,决不能得出“厄运使人变得坚强”的结论,否则丐帮一定是最坚强的群体。使王子发生变化的是他对厄运的认识理解发生了变化。我们要从王子的语言中看到他对厄运的理解有什么变化。

  第六段中的关键语句是什么?明确:“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进一步解释:“谁”指任何人,所有人,指出适用范围。“都”副词,表示全部、完全。再次强调了适用范围指所有人。“得”此处读“děi”,表示必须。它表明承受苦难是每一个人天经地义的事。“而且”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表明语义的重心在它之后。“得”此处读“de”,用在动词后表示可能、能够,它表明每一个人都有承受困难的能力。“更”字表明“活着承受苦难”是一件容易的事。此时的王子视承受苦难为容易的事,因此他变得十分坚强。

  在此基础上,总结寓意。(见板书)

  ③这句话出现了三次,分别位于开头中间结尾,是行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呈现出一线串珠的结构。

  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同情与不幸)在现实中的普遍性。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说:厄运在同一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所以人活着总要遭受灾难的。

  第三次出现时,为什么用省略号代替“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第一用省略号说明灾难会不断的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有第四个,第五个,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余味无穷。另一方面,如果再出现“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就会强调受不了,会冲淡主题。

  ④用第一人称来写,说明“我”是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有过对话,似乎不是寓言,而是一段亲身见闻,更让人觉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用王子的口吻叙述不可以,因为用王子的口吻叙述虽然也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但是文中“我”的不幸遭遇王子是无从获知的,因此就不能出现现在文章的结尾的内容,不利于表达遭遇厄运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五、质疑探究

  展示学生质疑的要点:

  1、乞丐怎会“相貌不凡”?你眼中的乞丐王子是什么样子?请用语言描绘一下落难王子的形象。

  2、为什么作者选择让落难后的王子去行乞,而不让他去复仇、复国?

  学生研讨、发言。

  明确:

  ①眉宇之间,与身俱来的贵族气质。更重要的是经受了磨难的洗礼,坚定、顽强的性格外化在他的相貌上,使他非凡。(让学生们来说一说王子的外貌衣着。注意引导学生体现出王子的乞丐身份和相貌不凡。)这应该主要表现在眼睛上。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展示自己的相貌描写。)

  ②首先,王子沦为乞丐并不丢人。因为行乞是王子生存的唯一选择。他现在已经成了残废。注意辨析“残废”与“残疾”的区别。“残废”是指四肢或双目等失去一部分或丧失其机能。“残疾”是指由于躯体功能或精神心理的障碍,不能或难以适应正常社会的生活和工作。从程度来看,残废要明显严重于残疾。王子的残主要在腿上,已经丧失了行走的能力。由“撑”字可以看出来。文中为什么不用“拄”,而用“撑”。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行乞是王子生存的唯一选择。

  其次,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乞丐。从他与我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落难王子的不卑不亢。我一定是给王子施舍了,但是王子依然坚持己见,在我面前正色,没有一点唯唯诺诺。

  文中王子沦为一个乞丐,作者这样的安排有自己的用意。周国平是研究西方哲学的,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作者认为承受苦难和创造幸福属于同一种能力。所以在寓言他想表达的是遭受困难,能够活下来就是英雄,而并不是说经历挫折、厄运,一定要有轰轰烈烈的成绩。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贝多芬一样能够扼住命运的咽喉,那样的英雄是极少的,不具备普遍性。而并不是所有的厄运都能被我们所战胜,比如父母的离世,自己的死亡。对于这些厄运,我们只能承受,坦然面对。所以作者让王子去承受苦难,而不是去战斗。在作者心中王子从物质的意义上讲他不再是王子,但是却是精神上的王子。

  ③谁还有困惑提出来,大家交流。

  老师的质疑:

  (1)第一个“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为什么不独立成段?与后两次相一致。若独立成段,则醒目显豁,突出这句话的重要意义。

  (2)第七段两句话,时间跨度大,为什么不分成两段,而且第一句末尾用省略号会更好,令读者深思,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作者看来也有疏漏。

  六、知人论世

  过渡:文中的王子、我、国王、王后是不幸的,其实作者周国平也是不幸的。请看幻灯片。

  1、介绍作者的经历。

  幻灯片出示:一千条理由让你走,只有一条理由把你挽留,这条理由胜过那一千条理由,它就是我对你的爱。

  这段文字是作者写给他女儿的,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深深地爱,就是这样一个周国平挚爱的女儿,只在这人世间停留了一年半,当时作者听到了旁人的叹息,回想以前,别人遭受厄运时.自己也是一样的叹息,于是虚构了这则寓言。面对这样的厄运周国平是这样说的(幻灯片)

  2、周国平关于苦难的观点:

  我们总是想,今天如此,明天也会如此,生活将照常进行下去。然而,事实上迟早会有意外事件发生,打断我们业已习惯的生活,总有一天我们的列车会突然翻出轨道。

  “天有不测风云”——不测风云乃天之本性,“人有旦夕祸福”——旦夕祸福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把自己独独看作例外。

  ——《面对苦难》

  当我们遭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我们忙碌的身子一下子停了下来。灾难打断了我们所习惯的生活,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机会,迫使我们与外界事物拉开了一个距离,回到了自己。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这个机会,肯于思考,就会对人生获得一种新的眼光。一个历尽坎坷而仍然热爱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着许多从痛苦中提炼的珍宝。

  ——《困难的价值》

  七、教师总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课。

  最后,老师把周国平的这句话送给大家,与你们共勉!(齐读下面的句子)

  人生在世,苦难是寻常事,无人能担保自己幸免,区别只在形式。我相信,在苦难中,一个人能够更深地体悟人生的某些真相。

  ——周国平

  八、布置作业

  1、以“苦难就像”为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对苦难的理解认识,不少于100字。

  2、阅读推荐:请用课余时间阅读周国平的下列书籍中的任意一本: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成为你自己》、《享受生命》。

  九、板书设计

  落难的王子

  周国平

  构思精巧:人物:王子——典型性

  “我”——真实性

  情节:天哪,太可怕了!——普遍性

  寓意深刻:苦难无法逃避,要坦然面对,勇敢承受。

落难的王子教学设计3

  落难的王子教学反思

  《落难的王子》是一则寓言,它通过一个原来怕承担责任的王子,经历一场厄运后变得勇敢了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它故事性比较强,情节又简单,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这堂课的教学设想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就是说让学生懂得应该如何对待苦难是我这堂课教学的重点。

  新课标要求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方式进行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为了在课堂上充分体现这种模式,我设计了“情境表演——整体感知——疑难探究——深层探究——课外延伸”这些环节,以便学生在课堂上以各种方式充分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的学习,在实践中学会表达真情实感。

  因为这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寓意不难理解,在“整体感知”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两个小题目,训练学生用简单语言概括故事的内容,培养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的语句并能分析提炼出寓意。我抓住了“凡是”这个关键词语让学生认识到遇到厄运具有普遍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对自己遭遇苦难有足够的精神准备,切不可怀侥幸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头上。这个教学环节进行得很顺利。

  长期以来学生所习惯的学习过程是由教材、教师把别人“已知”“已会”“已有”的东西传授给自己,通常的做法是,在教师的训练下一步一步靠近现成的答案,或者干脆等教师把答案告诉自己之后,花功夫背下来;再就是跟着教师按设定的模式反复操练,逐步掌握由别人设计的技能和方法。这样的接受性学习当然还需要的,因为老师始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是它产生的“被动性”、一定程度上的“强制性”和“简单重复性”等不利因素,也是需要加以改变的。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在课堂上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在已习惯了的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性学习。

  在“疑难探究”这个环节,我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请同学们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阅读这则寓言,我也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从当中发现问题,找出自己的疑难,那么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提问,寻求同学的帮助来解决问题,看能不能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如果实在是解决不了的,那么我们来堂上共同交流,共同解决”——让学生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勇于发现问题,再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求答案。为了创造轻松的气氛,在这个环节我特别配制了音乐,既可以调节气氛又可以控制活动的时间。学生思维很活跃,提出了比较好的问题。一些问题同学可以自行解决,有些问题我做了相应的点拨。例如:有一个同学提出“我的耳边响起了叹息声”,“我”叹息什么这个同学未能搞清楚“叹息”的对象。问题一提出,很多同学就举起手来抢着回答这个问题。关于“叹息”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而且出自不同的人,意义也不同,这正是文章构思奇妙之处。我于是抓住这个契机启发学生,让学生体会文章构思的特点。

  学生讨论得最热烈的应是“深层探究”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开放性的讨论题:《落难的王子》的寓意,如果概括为“只有遭受厄运才能坚强起来”,你有没有不同意见同学们畅所欲言,争先恐后的举手来发表意见,活动面比较广,个别学生还提出了很精辟的见解。

  学生通过自己探究获得的答案有的跟已有的答案是一致的,也有的是不一致的。面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通过讨论,寻求合理的答案。对于那道题学生就有两种答案,我鼓励他们说出与别人或老师不同的想法,让他们展开充分的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明白了如何对待困难。

  最后我还准备了一些有关的名言警句供同学们阅读,要求学生有意识的收集名言警句作为语言积累。

  由此,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感受最深的是在变换新的学习方式的同时,教学的设计思路也变得十分开阔,而且教学内容也会有梯度,而不是在一个平面上滑行。

  就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而言,尽管我觉得安排较合理,每个环节衔接得较紧凑,学生的活动较积极主动,思维活跃,讨论较热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也能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欠缺的是若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一点的时间读一读课文就好了,还有课外延伸的设计,也因时间不够没有充分展开,实在有些遗憾。

  原文欣赏:

  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泪叹息到:“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可是,厄运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他的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他自己也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当他终于逃出虎口时他已经成了残废,从此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我是在他行乞时遇到他的,见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听身世。听他说罢,我早已泪流满面,发出了他曾经有过的同样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谁知他正色道——

  “先生,请别说这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那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落难的王子撑着拐杖远去了。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

【落难的王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4

教学设计01-14

《画》教学设计08-24

日记教学设计08-25

比尾巴教学设计09-05

散步教学设计09-06

青松教学设计09-07

《影子》教学设计09-07

比较教学设计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