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08 09:59:1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苏教版《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 相关推荐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郑和远航》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教版《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苏教版《郑和远航》教学设计1

  一、激发兴趣,引出“伟大”:

  1、1405年7月11日,这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都将永远刻下一个伟大人物的名字,他就是——(郑和)。

  2、课件同时映现郑和图片。

  3、板书《郑和远航》,学生齐读。

  二、自主学习:

  1、从哪些地方那个可以看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2、根据课文顺序,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三、汇报展示:

  1、过渡:不仅如此,那拥有两百多艘船只的船队也足以让我们每个人惊叹不已!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想:这些船你觉得怎么样?

  3、是啊,当时我们中国的造船业是很发达的,船上配备的航海罗盘也是当时最先进的(“罗盘”的理解)。

  4、指导学生抓住具体的数字读好这段话。

  5、这么多的船只,这么大的宝船,如果一字排开,百舟竞发,那该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啊,想不想看看?

  6、课件播放电影《郑和下西洋》的相关视频。

  7、让学生简单说说看后的感受,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这样壮观的场面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 (析“浩浩荡荡”)

  8、小结:船队像一条巨龙,郑和带着人们的祝福,带着雄伟壮观的宝船,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A国王、大臣“表示热烈欢迎”;

  B百姓“扶老携幼、争相”,品“惊叹不已”——拓展:看着郑和带领的船队,老百姓们一个个会怎么想,怎么说?回读“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引导学生从数字上进一步船队的气势;

  C这么大的气势,又这样的友好,难怪一路上郑和的船队受到了其他国家人们的热烈欢迎。

  (第六自然段)

  过渡:这次远航,迎接郑和的仅仅是“彩旗”和“欢呼”,“欢迎”与“赞叹”吗?学生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

  郑和带领他的船队遇到了什么?(凶险——险恶的风浪、海盗的袭击);

  映现: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A自由读,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B回扣前文宝船的雄伟与壮观,引导学生想象海上的风急浪高;

  C抓住“呼啸、脱缰的`野马、疯狂”等词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当时的海上险情。

  C指导朗读,在评价中引导学生结合想象读出“凶险”来。

  面对如此险情,35岁的郑和乱了阵脚吗?指名读文中相关的句子,课件映现“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

  品“镇定自若”、“化险为夷”、“总是”。

  引读上文风浪险恶,学生接读郑和“镇定自若”一句。

  面对海盗,郑和是怎么做的?

  A指名读下面“海盗来袭”的内容,读后请学生回答;

  B这时的郑和又让你感觉到怎样?

  C有大智慧,又有过人的胆识,这样的人不管遇上多少凶险,多少风浪,都能够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航海英雄!

  8、再读“镇定自若”一句,感受郑和的大智慧大胆识。

  四、小结提升,再颂“伟大”:

  1、感受着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智慧和胆识,此刻面对郑和的塑像,你想说什么?课件出示郑和的塑像;

  2、中国人眼中的郑和——梁启超的评价;

  3、外国人眼中的郑和——英国学者李约瑟的评价;

  板书:

  郑和远航

  智慧

  鲜花、欢呼风浪、海盗

苏教版《郑和远航》教学设计2

  一、 课时教学目标界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词语的分类理解,从而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3.在朗读和想象的过程中,体会郑和第一次远航时的壮观场面,激发并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二、 教学设计板块:

  1.激情导入,走近郑和。

  2.分类理解新词,脉络一目了然。

  3.探究学习“扬帆远航”。

  4.自主自设作业乐园。

  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图片、文字)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目的:

  (一)、激情导入,走近郑和。

  1.教师导语引入:由现在出国之便利,引出古代出国出海之艰难,从而引出六百年前明代大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远航的故事,随即出示郑和像。

  2、出示课件:走近郑和

  郑和,本姓马,云南昆明人,1371年生,12岁时,郑和入宫做太监,后提拔为内官监,赐姓郑。郑和体貌丰伟,聪明好学,机敏善辩。他入宫后信奉佛教,因此被封为“三宝太监”。

  1405年郑和首次受命出使西洋,当时的西洋是指现在的文莱以西的海洋各地以及印度洋沿岸一带。郑和下西洋,比其他国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郑和船队超过二百艘,其宝船的载送量达到一千多吨,船队总人数达二万多人。

  读了这段材料以后,此时,你有什么感受要说说?

  [导入部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郑和产生一份敬仰之情,通过“读材料,谈感受”,拉近了学生与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之间的距离,为接下来进行平等有效的阅读对话做好了必要的铺垫]

  (二)新词分类理解,脉络一目了然。

  1. 提出初读要求,指导学生充分读书。

  2. 在学生充分初读之后映示文中新词:

  派遣(qiǎn) 魁(kuí)梧(wú) 健步 浩浩荡荡

  赠送 丝绸 瓷(cí)器 名扬海外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严阵以待

  A、指名读,相机正音。

  B、这些语词,你能在课文中理解它们吗?同学之间可以交流交流。

  3. 投影映示,将上述词语放入三个方框中。

  猜猜看老师为什么把这些词放在三个方框中,分成这三类呢?

  4. 试试为每一类有关的'内容加个小标题。

  (扬帆远航 友好交往 战胜凶险)

  5. 映示课文框架图,帮助学生理清全文脉络。

  〔本板块教学,将学习理解词语和理清文章段落层次巧妙地结合起来,既不回避起始课时的字词教学,又尽量高效省时,一举两得。〕

  (三)学习“扬帆远航”。

  1. 教师以绘声绘色的描述,引出课文第三自然段,课件映示。自由读,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当时的情景。

  2. 指名朗读或扮演郑和进行表演再现。(选哪一种方式汇报,由学生自主选择。)

  3. 假如时间能倒流,你就站在岸上为船队送行的人群中,当时你们会对郑和、对船队怎样欢呼,如何祝福?

  引导学生读一读第1、2自然段后再展开想象。

  4、此时,假如你能和郑和相见,你会有哪些问题想问问他?

  【这一置疑的巧妙之处在于让学生直接向文章中的人物质疑,与文本进行近距离对话,至于学生所提出的 问题,教者根据问题类型和内容,或扮演郑和角色直接回答,或存疑留待下一节课探究解决。】

  (四)自主自设作业乐园。

  抄抄词语,读读课文会让大家太枯燥乏味,今天老师想让大家自己来设计作业,然后自己完成。

  投影映示:“自主自设作业乐园”

  发放“自主自设作业乐园”卡。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4

教学设计01-14

《秋天》教学设计11-17

观潮教学设计11-17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1-21

《学》教学设计11-20

《背影》教学设计11-28

《细菌》教学设计03-24

咏柳教学设计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