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龄人》教学设计资料

时间:2024-06-02 10:01:0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我的同龄人》教学设计资料

  •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同龄人》教学设计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的同龄人》教学设计资料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

  2、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抓具体事例和抓人物特点写人的习作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活动预设:

  一、启发谈话,唤醒记忆表象:

  1、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接触最多的是自己的同龄人。这些人中,有的人让你喜欢,有的人让你讨厌,有的人让你敬佩,有的人让你难忘……能不能把他们介绍给老师呢?

  2、老师最想了解你所介绍的这个人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所以同学们介绍时,请按下列要求:

  你最想告诉老师的这个人:

  这个人特别的地方:

  【提示:特别的地方可以是外貌,性格(活泼开朗、稳重大方……),爱好(画画、跳舞、爱提问、读书……),精神品质(工作负责、乐于助人……)】

  3、分小组互议,相互启发。

  4、指生介绍,师生共同评点完善。

  二、读写联系,领悟写法规律。

  1、从例文中领悟写法。

  (1)过渡: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也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想认识他吗?(出示挂图,指图上人物)他叫朱晓春,外号“门官儿”,这个外号还是他妈妈起的呢!想知道为什么起这个外号吗?打开书,看例文,听老师细细道来。

  (2)师范读例文。

  (3)听了老师介绍,朱晓春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为什么?

  (4)自读例文,哪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画出来多读几遍。

  (5)交流自己读了例文和提示后,明白了什么?引导归纳写法,板书:围绕中心(人物特点)

  选取材料(典型事例)

  注意抓住细节描写

  2、从“病例”中领悟写法。

  (1)过渡:老师这儿有一篇介绍人物的文章看了不满意,现在我把这篇习作带来了,请大家当小老师,给这位同学提出修改意见,行吗?

  (2)出示“病例”,在自读的基础上分组互议,再组织讨论:这篇习作介绍的人物为什么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怎样修改?

  (3)小结介绍人物的方法。

  三、构思起草,修改完善。

  1、创设情境:同学们都想把自己的好伙伴介绍给老师,可是一堂课时间有限,老师不可能听同学们一个一个介绍,怎么办,给老师出出主意?

  现在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在写之前先构思一下,然后起草,凡能在25分钟内完成初稿的同学可获得“耕耘奖”。

  2、学生构思起草,教师巡视指导。

  对25分钟内完成初稿的同学授予“耕耘奖”,没完成的同学可以继续写,已经完成的尝试修改。

  3、美玉是琢出来的,美文是改出来的,通过修改可以使你的文章锦上添花。你有信心把自己的习作初稿改得完美些吗?改得好的同学可得本次习作的“百花奖”。

  4、交流自改、互改情况。

  四、指导评赏,成就激励。

  1、谈话:当你手中抓一把沙土放在阳光下一照,你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都有闪光之处,哪怕是写得不够理想的作文,也有一、两句优美的句子或几个闪光的词语。你的习作通过自己几次修改,一定有成功之处,请将习作中的成功之处读给同学听听,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对评赏好的同学将授予“浪花奖”。

  2、示例评赏,启发自我评赏。

  3、组织评选“浪花奖”

  4、创造发表条件(向校刊、报纸、杂志推荐,编辑班级优秀习作选等),激发成就动机。

  常州市新闸中心小学贡寒娟

  简评:以上作文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三性”:

  1.情意性。首先,教师采用“迂回”的方式巧妙地向学生提出习作的要求,让学生领悟到“我需要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使学生有了宽松的写作心境,变教师“要我写”的外在要求内化为“我要写”的内在需求。其次,教师采用评奖、提供发表条件等多种激励措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习作训练的过程中受到情绪的激励、情致的唤醒和情感的熏陶。作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他们才能在自己的作文内容中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语言。  2.自主性。学生是习作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何启发学生乐意写和学会写上。从以上作文教学设计来看,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回忆和选择习作素材、自主构思起草、自主领悟写法、自主修改和评赏过程。并且,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了全体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维持、强化学生的习作兴趣上,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的和谐共振。

  3.规律性。小学作文教学必须遵循小学生习作的认知规律。以上作文教学设计,从“积累(生活和阅读)一构思一修改一评赏”几个环节的纵向联系来看,既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认识论原理,也符合学生习作由“感悟生活-理解表达-修改完善-评赏提高”这一心理规律。

【《我的同龄人》教学设计资料】相关文章:

平均数 教学设计资料06-01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08-03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04-04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优秀10-23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04-05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03-26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02-27

《我盼春天的荠菜 》教学设计04-05

我说你做教学设计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