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 相关推荐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
2.教材编写特点:
本单元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数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有关认数的教学内容,小学生是不能一次学完的。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自然数的认识要由小到大,逐步扩大认数的范围。按照人教版实验教材的编排顺序,将自然数的认数教学分以下几个阶段:10以内数的认识----- 11 — 20各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万(包括千)以内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本单元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的认识知识线索:
纵线:10以内数的认识------11 — 20各数的认识------百以内的认识-------万以内的认识------多位数的认识
每个数的认识单元总是围绕这样几个内容展开的:
横线: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比较
3.核心的数学思想
本单元核心的数学思想就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为什么在数的认识教学中一般都夹杂着数的读写、数的比较大小、数的计算等等知识点。难道仅仅是要完成教学任务吗?是什么贯穿在这样一些零散的知识点之中呢?我想就是核心的数学思想。数的认识教学核心的数学思想就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而对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理解首先就是对计数单位的理解,对计数单位的理解需要用单位化的思想去指导我们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用这种思想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以达到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认识、理解数。
支持学生进行认数学习的核心概念是“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这一概念贯穿了学生认数学习的始终。通过认数教学,对于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学生的数感。由上面可以看出如果想把握本单元核心的数学思想,必须要对计数单位有一个具体的、系统的认识。
二、学生调研及分析:
关于万以内数的认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基础是什么?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学习的困难点是什么?二年级第二学期认识“万以内的数”之前,我们对本年级学生均进行了调研。发现二年级的学生对数的组成的认识还停留在模仿阶段,二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千以内的数,学生缺乏计数大数的经验,对于同一个数,用不同的单位计数有困难。而用不同的计数单位对同一个数的计数过程,恰恰是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以及计数单位、计数单位间关系的过程。
计数单位概念的形成,既是认数学习的需要,也对学生度量思想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计数单位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抽象的、不容易接受的,学生在前面对计数单位的理解已经到达了产生按群计数的需要。而本节课要完成学生将前面学习过的计数单位进行联系和梳理,以及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面对计数单位这样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润物无声、浸润心田呢?由此我认为如何将抽象的计数单位具体化,是本节课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计数单位的抽象性、特殊性,这就需要一些模型来作为支撑。在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节课中几次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模型支撑,以完成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的过渡。
针对调研情况我们认为要完成学生对数的认识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⒈在教学中要将度量单位与计数单位联系起来;
⒉学生理解计数单位需要用模型来做为支撑;
⒊使学生感受到计数单位的产生是源于数数的需要;
⒋要在估计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⒈认识计数单位“万”,能够说出对一万的感受。
⒉能够感知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并能够独立制作数位顺序表,能够说出万以内数的组成。
⒊经历数数到记数的过程,感受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简洁与方便。
⒋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中的变与不变。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感受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简洁与方便。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⒈数出在这个大正方体里面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⒉你打算怎样数?带领学生一起数小正方体的个数。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十个一百是一千。
【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数数,逐步产生新的计数单位,体会新的计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指导按照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从而使学生在不同的数的过程中感受10个单位就是一个相邻的较大的计数单位,以更深层次地理解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二、新课
㈠多种方法表征万以内的数,感受位值。
⒈按单位数数,感受按单位计数的简洁。
⑴刚才我们从一一直数到一千,谁来说一说我们是怎么数的?
⑵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十个一百是一千。我们把这些数数用的单位叫做计数单位,下面我们就用这些计数单位来数一些数好吗?
⑶老师为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这样的一些模型你能数出你的模型里面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吗?
教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下面一个学具袋,学具袋里面装有以下物品(零乱摆放):
⑷学生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你为什么把相同的计数单位放在一起去数?
【学生在利用模型计数的过程中,感受按照不同计数单位计数的方便与简捷。同时在梳理、摆一摆、拼一拼的过程中理解数的组成。】
⒉自己制作计数器表征数。
⑴这么多的小正方体,我们同学通过把相同的计数单位放在一起数,很快就数出了小正方体的个数。今天老师还带了一些珠子,但肯定不够2342个,你们能试着用这些小珠子也表示出2342吗?
⑵看我们自己制作出了一个简易的计数器。
⑶看来同样的珠子放在不同的位置所表示的数就不同,我们用很少的珠子放在不同位置就能示出一个很大的数。
【在用很少的珠子表示很大的数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计数器的方便与快捷,感受位值】
⒊用十进位制值计数法表征数。
⑴你们能用数记出这个二千三百四十二吗?
⑵ 2千就在千位上写2,3百就在百位上写3,4十就在十位上写4,2个就在个位上写2,我们把这些数字写在不同的位置上就可以表示出这么大的数,你觉得用数来表示物体的数量怎么样?
⑶这里的'2 、 3 、 4 、 2分别表示什么?
⑷这两个2所表示的意义是否一样?
【在写数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计数方法,进一步感受位值。】
⒋用计数器计数,理解数的组成。
⑴刚才用很少的珠子放在不同位置就表示出了一个很大的数,有了这个计数器不管这个数有多大,我们都能用很少的珠子表示出来。下面我们就用这个计数器来表示一些数好吗?
⑵用计数器拨出下面物体的个数并写出这个数来。
⑶指导用0占位,体现位值。
⑷用计数器拨出课前认识的两个四位数1835 、 4589 。并根据这两个数把1835一个一个地向后数、 4589一百一百地向后数。
【学生在拨计数器、写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计数器表示、写数的方法,同时体会十进位制止计数法的计数方法】
㈡认识一万
⒈不同方法的数数认识一万。
⑴在计数器上拨出9999,你知道9999再添上一个是多少吗?你能试着用计数器拨一拨吗?(9999再添上一个就是一万了)
⑵在计数器上一千一千地数,数到一万,9个一千再添上1个一千是几个一千,10个一千就是一万,一万里面有几个一千?在黑板上写出这个一万。
⑶那一万到底有多大呢,用模型从一千数到一万,将来我们数更大的数的时候还可以一万一万地数,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
【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万,感受万与千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同时感受到今后我们可以以万为单位去计数更大的数。】
⒉用不同模型感知一万
⑴想办法数出一万粒绿豆
教师提供两个容器:一百粒绿豆大约一小瓶盖,一千粒绿豆大约一小烧杯,你打算选择哪个容器数出大约1万粒绿豆?怎样数?
⑵利用一万人的模型认识一万
2323人大约一万人
【通过学生写数使学生感受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简洁与方便,体会位值】
㈢梳理计数单位,制作完成数为顺序表。
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万以内数的认识。
⒉其实这节课有一位好朋友一直在帮助我们学习,你们知道是谁吗?(数位顺序表)每个计数单位都有自己的位置,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我们叫它数位。
数位顺序表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⒊你为什么给这个数位起名为万位?你觉得万位左边还有数位吗?为什么?左边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与万又会有什么关系?万位左边还有很多数位,我们今后还要去认识。
【学生在梳理计数单位、数位的过程中,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同时掌握整数的计数规则】
㈣介绍古埃及象形文字表示数,体现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简洁与方便。
⑴介绍古埃及计数方法:
古埃及人用一根竖线表示一,9根表示9,一个骨就是骨头表示10,用这个锁表示100,这个莲花样子的图案表示1000,一个弯曲的手指表示10000,那你们知道古埃及人想表示一个数怎么表示吗?
⑵如果想表示9999怎样表示?用我们现在的这种计数方法,你觉得怎么样?(简洁方便)
⑶用我们现在的计数方法来计数,只要在不同的位置上用数字表示出计数单位的个数就可以了,这就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通过与古埃及计数方法的对比,使学生体会用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简洁与方便,再一次感受如何用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来计数】
三、巩固练习
⒈写出下面各数,并说说它们的组成。
⒉下面哪个数最接近8000
⒊请你将六个点画在下面的表格中,表示出下面的数。
⑴表示一个你喜欢的数;
⑵表示一个最大的数;
⑶表示一个最小的数;
⑷将学生摆出来的数从小到大排列。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体验数的发展,认识计数单位“千”,初步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含义,能准确地说出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数位顺序,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千以内数的组成、数的读写、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联系实际,体验“一千”,发展学生的数感。
2.正确数出接近整十、整百数拐弯处的数,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教学方法:引导,探索,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等。教学手段: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教学准备: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块,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2.最大的两位数是多少?最小的三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教材第11页的情境图。请学生们仔细观察,说说画面中是些什么场景,里面包含着哪些数学信息?
2.请同学们提出数学问题。
(1)一千是多少?
(2)“一百二十五”该怎样写呢?
(3)怎样写“三百”和“三百零八”?
三、你问我说,合作探究。
数一数,认识“一千”是多少。
(1)请每个学生数出10颗小豆豆。板书:10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10个一
(2)小组合作,数出100颗小豆豆。预设:有的小组快一些,有的小组慢一点。教师巡视,请数法具有代表性的小组同学汇报。
(3)出示方块(100块),学生观察思考下列问题:你们能不能一下子准确地说出有多少块?为什么?可以怎么整理?
(4)同样的方法得出10个一百是1000,1000里面有10个100。
2.借助计算器继续进一步认识“千”。请学生们观察计算器上的珠子和所在的位置,试着写出“1000”。
3.联系实际生活,体验“1千”到底有多大?
(1)出示100张小卡纸。
(2)出示一本童话故事书实物,这样的书大约三本有1000页。
(3)联系本班学生人数来思考。
(4)联系学校全体人数。
(5)请学生举例说明,让大家进一步感知“1千”到底有多大!
4.结合计数器,教学千以内的数的写法、读法和组成。出示几个具体的数字让学生做一做。四、巩固练习
教材第75页“做一做”第1﹑2题。五、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老师适时归纳。
六﹑布置作业教材78页练习十六的第1﹑3题.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3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学生能够说出各种数位的名称,借助计数器识别并且理解百位、千位、万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体会计数单位“百”、“千”、“万”的意义,认识、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注重操作与演示,学生经历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数的概念。
2、学生能够借助已有经验学习新知识。学生已有的技术单位、数位等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想象,并结合情境进一步认识千以内的数,进而借助千以内的数想万以内的数,建立较大数的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学生能够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比较的模型思想,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学生能够认识近似数,并结合实际进行估计,注重估计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引导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估计物品的数量,交流估计的策略,使学生体会到估计策略的多样性。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人民大会堂等建筑物的容纳量情况,本校学生人数、图书室书本数目情况,自己从家到学校或者别的自己熟悉地方的距离情况,各类课本或课外书的每页大约的字数情况。
2、有关历史的“千”: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年,按现在出土的殷商遗迹来看大概为3500年。古代埃及的历史是4100年。古代巴比伦有5500年的历史。
<3>拓展性学习包
【设计意图:设计综合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课堂总结,梳理知识
今天我们学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你有什么收获?在大小比较时要注意什么呢?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是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96页中的例1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加、减法估算的策略来解决问题,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受估算的价值。
2.经历探索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灵活解决生活中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知识,学习“用估算解决问题”时,让学生经历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亲身体会到在用估算解决问题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用加、减法的估算解决问题,体会算法多样化。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一)算一算。(口算下面各题。)
300+900= 1000+5000= 800+200= 8000—5000=
700—400= 160—90= 1500—800= 1000—300=
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并选择两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二)估一估。
1.红星小学有学生1203人,约有()人。
2.一部电话机的价格是358元,约有()元。
3.一辆摩托车的价格是5015元,约有()元。
4.一台冰箱的价格是2495元,约有()元。
指生进行估计,并让学生说说估计的方法。
(三)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用加减法、求近似数来解决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估算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既巩固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知识,又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的情境图。
2.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该怎样解答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组内交流想法。
2.学生汇报、交流算法。
预设算法如下:
(1)笔算。
①想法:把358和218加起来,看有没有超过500。
②质疑:358+218会计算吗?(不会算,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
(2)估算。
方法一:因为电话机的钱超过了300元,电吹风的钱超过了200元,300+200=500(元),所以带500元钱肯定不够。
方法二:500元买了300多元的电话机,剩下不到200元,肯定不够买电吹风。
方法三:500元买了200多元的电吹风,剩下不到300元,肯定不够买电话机。
……
3.算法优化: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解决呢?与同桌说说你喜欢的方法。
(三)尝试练习,巩固算法。
问题:带700元够吗?
1.学生独立解答,组内交流想法。
2.学生汇报,交流算法。
方法一:因为电话机不到400元,电吹风不到300元。400+300=700(元),所以带700元肯定够。
方法二:700元买了不到400元的电话机,剩下的钱超过300元,肯定够买218元的电吹风。
方法三:700元买了不到300元的电吹风,剩下的钱超过400元,肯定够买218元的电话机。
……
3.算法优化: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解决呢?与同桌说说你喜欢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经历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的过程,亲身体会到应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来进行估算,在算法交流中体会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优化,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能力和数感。】
三、实际运用,深化算法
(一)连一连。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生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二)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第5题。
(1)学生仔细读题后,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想法。
(2)全班交流,让算法不同的学生都来说一说,重点说明:第2问是求几千人?
(三)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第6题。
(1)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想法。
(2)全班交流,让算法不同的学生都来说一说,重点:估算的方法。
(四)课件出示教材第99页第7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指生说出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让算法不同的学生都来说一说,提示学生:“要包装3盒礼物”是多余的条件。
(五)课件出示教材第99页第8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指生说出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让算法不同的学生都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经历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过程,巩固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遗憾?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数的组成及读写,会说出一个数是接近几百或几千。
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小组合作的能力,提高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数的组成及读写、近似数。
教学难点:
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情况读写。
教具准备:
课件、算盘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提问: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整理出:万以内的数的组成、读写、大小比较、近似数。
二、查漏补缺训练
1.有谁能说出数为顺序表中从右往左的顺序吗?
出示第1题:2659千位上是几?表示有( )个( )?百位、十位、个位呢?
独立完成“复习”第1题。
出示“复习”第2题。
这两个地方你们认识吗?你知道它们的海拔高度吗?引导学生读出数。
小组活动。
请你们在教师的要求下选4张数字卡片摆一个四位数,在小组里面读一读。
没有0
末尾有0
中间有0
中间末尾同时有0
算盘上面表示数。
请同学们拿出算盘把“复习”第4题中的数拨一拨、写一写给你的同桌看。
你发现这一题当中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把他们分分类,再看一看是怎么读写的.。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复习”第5题。
数的组成掌握得很好,现在考一考你们对计算掌握得怎么样?
2.出示“复习”第6题。
指名说大约是几百或几千,提问:你是怎样考虑的?
3.出示“复习”第7题。
出示表格,提问: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下面的问题你能解答吗?
出示问题,指名解答后集体评价。
反思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能说一说吗?
课堂作业
《补》
第四单元 课题:复习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比较能力。
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方面的能力有进一步提高,提高数学活动经验,且在小组里面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比较。
教学难点:万以内多个数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知识系统整理
前面一节课的复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万以内的数的读写、组成及近似数的认识。还有什么内容没有复习?今天我们就来复习数的大小比较。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完成“复习”第8题。
观察第8题,看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肯定想法。
数轴上面的方框你会填吗?
2998<多少呢?可以填哪些数。
独立完成“复习”第9题。
独立完成后思考:哪些题是通过位数就可以比较出大小的?哪些题是通过第一位就比较出大小的?哪些是通过第二位、第三位呢?
小组活动
完成“复习”第10题。
提问:比较大小我们通常从最高位想起,那三位数的最高位是什么的?最小可以填什么?最大呢?第二位、第三位呢?
3个同学一个小组,每个同学各写一个数,然后一起在小组里面比较出大小。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复习”第12题。
问:谁来说一说这一道题是什么意思?你会填吗?把你想出来的数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看哪一个小组里面的答案最多。
怎样依次想出所有的答案呢?
2.完成“复习”第13题。
引导思考:你能找到规律吗?在小组里面交流验证一下。
3.完成“复习”第11题。
提问:你把这五大名山的海拔从高到低排一排吗?
学生完成后师问:哪一座山的海拔最高?第二呢?第三?……
4.出示:用0、1、2、3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四位数?
(1)摆一摆。找出这四张卡片,摆一摆,并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2)怎样有序地思考出所有答案呢?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出所有答案。
总结。
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01-13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01-30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6-18
1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1-17
《亿以内数的写法》教学反思10-18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01-22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6-28
《百分数的认识》经典教学设计06-18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