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1
(一)设计思路
新课程倡导化学教学要面对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同时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新课标还提出“提高科学素养、在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即通过提倡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科学探究能力,加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本节课的设计是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来进行的。以好奇心为驱动,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同时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学生知道温度、催化剂、浓度和固体表面积等因素能影响能反应速率。关于如何影响的问题,可以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假设,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这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的一句话,指出了学生学习的本质。因此,具体实验方案的设计交给学生来完成,学生在交流讨论后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再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实现对知识的构建与提升,最终得到结论。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仅体会知识获得的乐趣,还学习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本节课的设计从生活经验出发,最后再回归生活,用所学的知识来能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有用性,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本节课旨在通过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在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方法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逐渐获得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掌握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教材地位: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是后面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基础。
学生情况:
1.知道了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类似物理中的速度。
2.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实验探究、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学生实验对比法,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幻灯片课件 分组实验药品及仪器
(三)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探究能力;
(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 态度和质疑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难点:设计实验来探究影响化学反教学设计-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应速率的因素。
(五)教学过程
【导课】通过“大象牙膏”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如何调控一个反应的速率,导入本节课题。
展示食物变质 、铁桥生锈、煤和石油的形成图片,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反应进行的快慢不同,且差异很大。
思考与交流:下列过程中,哪些我们希望它速率越快越好, 哪些希望它速率尽可能慢一些?
1. 食物腐坏 2.钢铁腐蚀 3.煤和石油的.形成
其实,生活中我们总是期望有利于我们的反应速率越快越好,不利于我们的反应则尽可能慢一些。那么怎样才能调控化学反应速率?我们必须先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引导学生思考: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
举例:
1、在通常情况下,Na与水的反应比Mg与水的反应剧烈(反应速率快)?为什么?
2、石油的形成要几百万年,炸药的爆炸呢?
以上说明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生活中我们是如何控制反应条件的?
举例:食物储存在冰箱 使煤燃烧更旺
使馒头快速发酵好 烧火做饭要先将柴劈小
从生活经验初步得出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决定因素
外因:外界条件(温度,催化剂,浓度,固体的表面积)
具体外因如何影响反应速率,是本节课重点探究的内容。
【点拨】一般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提出假设:假设的合理性
温度: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实验验证:设计的实验要求科学 可行 简约
【思考】如何设计
1. 怎样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
2. 设计对照试验
简单介绍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控制变量法
【学生活动】
1.设计实验:学生根据提供的试剂和仪器设计实验
2.确立实验方案:各组汇报实验方案,确定可行的实验方案
3.实验探究:根据实验方案,完成实验
4.分享交流:实验完成后,学生交流分享各自实验的过程与结论。
教师解决生成性的问题,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点评与总结。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对假设进行修正
温度: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
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学生阅读课本49页科学视野:神奇的催化剂
补充介绍催化剂有正负之分,且具有高度选择性,一般一种催化剂只能催化某一种类型的反应。
【思考与交流】完成课本49页思考与交流
【学以致用】
1.洗衣粉为什么要加酶?
2.为什么不同温度下食物的保质期不同?
3.分析一下实例
实 例
影响因素
如何影响
夏天酸奶易变质
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快
粉状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比块状的碳酸钙反应快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可快速产生氧气
【课堂小结】
1. 让学生结合课堂体验,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 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设计-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性因素)
教学设计-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影响 温度: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因素 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
外因 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固体表面积:增大固体表面积,反应速率加快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属于化学动力学的范畴。为了让学生在研究化学应进行的快慢及如何定量表述上有感性知识,教科书安排了简单易行的实验2—1.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准确表达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确定起点,确定时间单位,找出易于测量的某种量或性质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涵义
2、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
(2)能力目标:
1、通过有关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计算,掌握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提高有关化学概念的计算能力
2、提高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判断、比较和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能力,掌握比较化学反应快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过程、实例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
四、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
在学生已有的物体运动速度的基础上,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困难,但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却将是一个难点。用实验2—1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得出只根据看到的气泡产生的`快、慢来表示反应的速率是模糊的、不准确的判断。通过教科书图2—1的提示,学生很容易想到可以从测量H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的快慢。这种测量可以是在相同的时间内看H2体积的多少,也可以看产生相同体积的H2所耗时间的多少。如果相同时间内测量溶液中H+浓度的变化,测量锌粒质量的变化,也都可以定量比较这个反应进行的快慢。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发现表示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多种,因此,可以通过多种实验测定某些反应的速率。在交流中得出:反应速率表示方法的共同之处,都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前后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的变化来表示。显然该反应以测量H2的体积最为简便易行。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总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前后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五、教学方法
1、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手段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案导学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实验探究、引导归纳→学生讨论、反思总结。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准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宏观的物体有快有慢,物体的快慢用速度来进行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有没有快慢呢?学生思考身边的实例后,思考如何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快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化学反应快慢的表示方法——化学反应速率(板书)。这节课的重点是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表示方法,难点是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设疑]物理课中所学的速率的共同特点。
都有一个确定的起点(速率=0);都有一个和速率大小相匹配的时间单位;都有说明体系某种变化的可计量的性质。
[引入]提出问题讨论:
(1)怎样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你能否判断出一个反应比另一个反应快多少吗?
[讨论]在物理上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么在化学上怎样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呢?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
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
(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和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图画来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教学关键。教师不可轻视实验和图画在本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本节重点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难点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4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分析:
本说课内容是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全新的知识,这节课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作综合归纳和提升,为以后继续学习化学平衡的学习提供知识和方法的铺垫。本节内容以生活现象为背景,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使知识与背景相辅相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强化了知识的应用。
2、教材处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二期课改的化学学科提出,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在化学学科中以实验探究为突破口,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习惯、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注重科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统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注重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协调发展。我在处理这一节教材时本着两个指导思想:第一是注意线索清晰使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探索活动更条理化、系统化;第二要符合研究性学力的培养要求,注意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具体的处理方法是:以生活常识及图片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整个课堂教学的大背景。意在突出知识源于生活,又可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了体现这种意图,也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探讨、对具体题目作总结性回顾,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3、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分析,同时这也是本节的难点所在。化学反应速率是典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内容比较抽象,但又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因此是本节的重点,但对学生来说抽象的知识在认知和理解上都存在着困难,故它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所在。
4、教学目标的确立
在上述的总体分析和二期课改思想的.指导下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认知性学习目标]:
(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其原因
[技能性学习目标]:
(1)学会控制某一变量进行对比实验
(2)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观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性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协作精神
(2)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方法分析:
1、总体的教学构想及构想依据
总的教学构想是:第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序幕,培养学生研究性学力为暗线,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通过提问、思考、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研究性学力的培养。第二,以探索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明线,将探索分为三个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从而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2、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教学导入设计:利用日常生活的实例,让学生首先深切体会到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安排也恰如其分的符合二期课改的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针对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现象,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实验的探究,大胆得出结论,教师再加以点评,让教师的认知结构迅速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信任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实验,同时强调团队精神。
教学结束设计:利用一道综合讨论题,让学生充分应用现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巩固,教育学生学以致用。
三、教学对象分析:
1、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反应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实验等来强化学生的理解合乎掌握。
2、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巩固训练
本节课的巩固训练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传统的短期作业选用课本及习题册上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布置给学生完成。二是让学生做一项长期工作,即平时留意以下生活中那些现象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如发现做好相应的记录,应该说学生乐于这种全新的自主学习活动。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思维学习化学反应速率。
(2)通过课堂实例,开拓学生从定量角度分析问题的思路。
(3)通过讨论测量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化学实验的喜悦,培养对化学反应研究的兴趣,增强学生合作、求实精神。
(2)初步学会从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自学法、实验法、启发式、讨论法、观察法、练习法、归纳法、合作法、拓展法
◆【教学媒体】实验操作、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
◆【教学流程】
Part 1感知化学反应的快慢
环节一:导课
引课:同学们回答的真快,今天我们就是要来研究与快慢有关的化学反应速率。
到目前为止,化学反应原理依然是化学领域中最具有魅力和挑战性的。据不完全统计,诺贝尔化学奖有三次获得是与反应方向有关,三次是与反应快慢有关,两次是与反应限度有关。
以上三位科学家研究化学反应速率而获得诺贝尔奖。今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一步学习化学反应速率。PPT展示三个科学家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环节二:感知化学反应的快慢视频感知: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你了解下列化学变化过程进行的快慢吗?请看视频: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的反应我们希望其反应速率越快越好,有的反应我们希望其反应速率越慢越好。所以使化学反应速率尽可能的随我们的意向而改变,这就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之所在。过渡:接下来,同学们愿不愿意通过实验再一次感知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快慢了?
实验感知:
师:接下来我们以锌与不同浓度硫酸反应为例。
1、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锌粒
2、分别同时加入3mL 1mol/L、2mol/L硫酸溶液
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药品使用时,除硫酸浓度不同外,其余用量均相同。观察现象时,可以从溶液、固体、气体也就是俗称的“海”“陆”“空”三方面去观察。开始实验。师: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你的实验成果?
问1:哪种浓度的酸与镁条反应快?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2mol/L硫酸反应较快,因为放出气泡多,温度更高,锌溶解更快。
师:同学们同意吗?非常好,请坐。然而仅从定性的角度去比较和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是模糊的.、不够准确的,那如何进行定量测定了?问2:此反应可测定哪些具体的量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接下来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本小组的方案,进行分享。
请以Zn+H2SO4=ZnSO4+H2↑反应为原理,此反应可以通过测定哪些具体的量来比较反应的快慢?
(若有更多方法,请自行补充在后面)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师:哪位小组代表分享你们组的观点?
生:相同时间内收集H2体积的多少;产生相同体积的H2所耗时间的多少;相同时间内测量溶液中H+浓度的变化,测量锌粒质量变化,相同时间内溶液温度变化等。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很好,请坐,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其实科学家在研究化学反应速率时,也是从这些方面进行思考的,同学们非常棒。接下来请看到教材P18,看看同学们的想法和科学家的想法有没有高度的相似了?一起阅读这段:化学反应的速率、、、、、Part 2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师: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测定化学反应的方法有很多,接下来我们从同学们提供的方法中选择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测产生相同体积氢气所需时间。师:如何将方法设计成实验方案了?
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明确实验目的
二、设计实验原理
三、选择实验药品、仪器
四、设计实验步骤:要求简便、可行、安全、精确五、预测实验结果
六、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处理
请同学们围绕目的、原理、药品仪器、实验步骤四个方面进行思考,时间3分钟,待会派代表表述实验方案,开始讨论。
师:同学们真棒,和书上提供的方案一致,请看到教材实验2-1。老师放PPT,展示目的、原理、药品、仪器、实验步骤。
请看视频方案一:
1、将2g锌粒固定在针筒的活塞处;
2、分别同时向针筒中吸入20ml不同浓度硫酸溶液;
3、同时将针筒倒立,使锌粒与硫酸接触应、
方案二:
1、安装两套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2、在锥形瓶内各盛有2g锌粒,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40ml1mol/L和40ml4mol/L硫酸溶液;
3、记录收集10ml氢气所用时间。
Part 3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提问:如何计算此反应的反应速率?请同学们
自学教材P17回顾化学反应速率相关内容
写出该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小组讨论,形成结果
点评:为何不用锌表示此化学反应速率?为何不用氢气?氢气未在溶液体系,随着活塞的移动,氢气体积在变化。浓度不便判断。
阐述此反应能否直接用氢气浓度变化表示其反应速率?
请再次看到教材P17,浓度变化,此反应氢气浓度是多少?活塞在移动,氢气浓度不变判断。气体适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问:此反应可用其他哪些物质浓度变化表示?
如何进行转化。
根据计算结果,同学们可发现什么规律?
提问:任一化学反应中用各物质浓度变化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计量数之比?
接下来看到教材P17,通过例题再练习。同学们可还观察到哪些规律?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其值不同,但意义相同。
Part 4科学手段测量化学反应速率
过渡:科学改变世界,速率影响生活,对于化学反应速率测定技术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进行!
可以利用温度传感器测温度变化,PH检测仪测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电导率仪测电导性、分光测色仪测颜色深浅等。在课堂上老师不做过多阐述,留了相应网址,同学们可以下来学习、研究。接下来我们用温度传感器,测溶液中温度变化。同学们愿不愿意?
师: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总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希望同学们沿着科学家的脚步,永远在路上,继续前行。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6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与技能
①、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并进行简单计算。
②、体验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③、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能够在猜想、探究、实验中完成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并进行简单计算及实验测定一些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验化学实验的`喜悦,培养对化学反应研究的兴趣,增强学生合作、求实精神。
②、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思维品质。
2、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高中化学必修2中对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高中化学必修2从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化学反应,使学生在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工生产问题时,体会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化学反应速率是本专题的开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的基础。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3、重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及计算
难点: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
4、教学准备
多媒体:化学反应速率课件
5、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讨论、交流等。
三、板书设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2、数学表达式:
V == △C/ △t单位:mol/(L·s)或mol/(L·min)
3、化学反应速率的应用——计算(1)“三段式”计算法(2)规律
二、化学反应的速率的测量
1、原理
2、方法
3、实验2-1结论:
四、课堂巩固练习:多媒体投影
五、课后作业:教材P18第1~5题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化学反应速率》说课稿12-12
标志设计教学设计10-04
《标志设计》教学设计10-26
教学设计01-14
教学设计08-23
灯光教学设计 《灯光》教学设计优秀06-11
郑成功教学设计 《郑成功》教学设计10-06
《咏鹅》教学设计 咏鹅 教学设计05-26
《登山》教学设计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