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09 11:19:0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本课课文比较长。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重点研读,但从实际教学来看并不理想。我抓住文中的几处重点语句分别让学生体会嘎羧的怀旧、英勇、善良育忠诚等,但由于课问内容与生活差距太远,没有图片的辅助,使悲壮与感人之情大打折扣。因此入情入境地朗读与想象也就无从谈起。

  反思本课的教学,形式过于单调:扎重点语句——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本该释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教师一步步的牵引下之体会了文中的几句话而已,也难怪课堂上会如此沉闷。我在不停地反思:如何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是否应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书写本课8个生字。重点指导“考”、“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朗读。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请生认读。

  “反应快”游戏:出示生字卡片,请生快速认读,比比谁的反应最快。

  请生轮读课文。

  二、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1. 小组练习,分角色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2. 生戴上头饰,班级汇报表演。引导学生模仿故事中梅花鹿和金丝猴的神态动作,表演时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评选出演员。

  3. 交流:如果让你和你的同桌合作做一件事,你们会合作做什么/同桌合作讨论。

  生交流,师总结,课件出示格言——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4、实践:梅花鹿和金丝猴充分发挥了各自的本领,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合作,最后摘到了果子。我们也来一次合作的尝试吧!游戏“合作闯关”。

  三、巩固识字:

  1. 课件逐个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生开火车认读。

  2. 换语境识字:课件出示包含本课生字的儿歌,生读。

  3. 找出儿歌中本课要求学写的生字,生字呈现在田字格里。生认真看,仔细想:你觉得还有哪个字最难写?它的哪一笔最容易写错?你想提醒大家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重点指导:“考”“急”。

  4. 生选择自己觉得难写的生字写一写。

  5. 作业展示,师生评价。

  课 文:

  比 本 领

  森林里住着一只梅花鹿和一只金丝猴。他们俩都觉得自己本领大。大象伯伯说:“我来考考你们俩。河对岸有棵果树,树上结满了果子。你们谁先摘到果子,就算谁的本领大。”梅花鹿想:“我跑科快,我一定能先摘到果子。”金丝猴想:“我会爬树,我一定能先摘到果子。”

  比赛开始了。梅花鹿飞快地向前跑去,轻轻一跳,就过了小河。他一口气跑到果树下,得意扬扬地想:“还是我的本领大。”可是果树太高,他跳了又跳,怎么也摘不到果子,只好垂头丧气地回来了。这时,金丝猴还在河这边,他过不了河,正急得团团转呢。

  大象伯伯走过来说:“你们想想办法,就能摘到果子。”

  他们一下子明白了。梅花鹿驮起金丝猴,过了小河。金丝猴很快就爬上树摘到了果子。他们一起把果子送到大象伯伯。大象伯伯问:“你们谁的本领大呀?”梅花鹿和金丝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积累6条成语,能熟读成诵。

  2、阅读成语故事《闻鸡起舞》,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并能从故事中得到启发。

  3、参加讨论,能清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合作交往中学习处事,陪养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每位同学在本组内清楚明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难点】

  总结小组同学的意见向本班同学讲述。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投影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6条成语,能熟读成诵。

  2、阅读成语故事《闻鸡起舞》,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并能从故事中得到启发。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并能从故事中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读背谚语

  1、谈话导入。

  2、自主练读。

  (1)今天我们要学习6条与学习方法有关的谚语,想把它们读好吗?

  (2)出示朗读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3)学生练读。

  (4)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正音。

  3、抢背。这些谚语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启发,同学们想把它们记住吗?可以选用以下方法:

  (1)比一比,谁的速度快。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贴在明显的地方,时刻激励自己进步。

  二、阅读《闻鸡起舞》

  1、联系旧知,激发兴趣。

  2、明确要求,自读课文。

  (1)读课文后面的阅读要求。

  (2)自己阅读。

  3、联系实际,畅谈启发。

  联系实际,说说自己从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4、联系动机,讲练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参加讨论,能清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合作交往中学习处事,陪养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每位同学在本组内清楚明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总结小组同学的意见向本班同学讲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话题

  秋天到了,同学们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秋天是一个迷人的季节,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同学们想不想去秋游?我和大家一样,也很想去,我们讨论一下组织方案,既要让大家玩得开心,又能保证安全,我们这节课就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大家各抒已见,力争把这次活动组织好。

  二、按趣分组,讨论分组。

  1、想一想,你最想去哪儿秋游?

  2、学生汇报自己想去的地方。

  3、小组代表汇报。

  4、展示情境。

  情境一:学生在旅游途中因忘记带一些物品而万分焦急的情景。

  情境二:学生在旅游途中各自分散游玩,难以聚合的情景。

  情境三:学生在旅游途中玩危险游戏的情景。

  三、及时评价,完善方案

  各组派代表汇报小组的秋游方案,全班进行评议。教师要求学生评议时做到态度诚恳,语气平和,以理服人,不清楚的地方要提问。

  四、评选最佳,汇报方案

  学生举手表决评选出最佳方案。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练习写作

  教学准备

  像片、录像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暑假已经成为过去,大家在暑假里肯定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清各自谈一谈。

  二、学生自由谈暑假趣事

  1、出示图片、相片、录像

  2、自由组成小组谈论。

  三、学生自由上台讲述暑假趣事。

  1、生讲

  2、生评

  3、师归纳

  ⑴、要注意写出来趣来;

  ⑵、要注意把事件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⑶、注意语言要通顺;

  ⑷、可适当对人、景、物进行描写。

  比如写人可以写动作、语言、心理、神态。写景注意写出景物特征,写物要写出物的特点、作用。

  ⑸、可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四、进行写作训练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作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一、 抓重点,落实目标

  这篇课文篇幅很长,但经过精心备课,自己反复研究教材后,找出文章的重点后进行教学设计,果然能够使教学目标明确,逐一突破,落实。

  例如首先给足学生时间朗读课文,自学字词,对全文有所了解,然后通过一道填空练习,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梗概,认识到这只山羊的特点,同时自然而然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时,让学生自己看看动画,读读课文,谈谈感受,提提问题,解决疑难,感情朗读来深入体会山羊的机智、勇敢、沉着。抓住重点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有所得、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重互动,促进领悟

  课堂上提倡良好的合作互动氛围,就能变直线型学习为多向型学习,进行多向的立体交流。这样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体验和情感,才能求得新的共享,共进和共发展,促进学生在课堂中深刻领悟。互动教学的优点,在这堂课中表现犹为明显。

  1、人机互动

  虽然这堂课中的媒体制作是相当普通,但是却恰到好处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有效利用动画课件将方块字变成了能够动起来的画面,有些画面更是提示学生一些思考,如帮助学生理解山羊话。学生看得忍俊不禁,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他们乐于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师生本互动

  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互动关系就是语文课本提供师生对话的资源,学生和教师通过对话,相互交换对课本的不同体验,相互交流所获得的信息和启示,共同进入课文所营造的特定情境,接受感染和熏陶,对文中的思想内涵进行个性化解读,切实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为了熟悉教材,更好地教学,我上网查“西伐神”资料,发现这毁灭之神不是更能帮助学生体会山羊的聪明吗?然后再将这个内容添加到我的教学设计中来,体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质疑的盘算以及山羊为什么这样说,正好与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有的甚至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没有想到的,但是这些问题的提出,促使师生共同协力解决,反而帮助学生理解得更深入透彻,课文的教学难点也顺势突破。

  三、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太短,课文篇幅太长,学生看到很多老师听课,有些拘谨,没有放开来。如果有时间的话,让学生说说第二次山羊是如何盘算才再次躲过一劫以及山羊伙伴们是如何说和做的,就好了。有些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如果能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其他板块在缩短一些不必要的时间,在这些板块多让学生多说多体会,更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

  一、课题的提出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但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往往成为课堂的匆匆过客,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的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语言的敏锐性。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上述思考,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1)研究朗读教学中的问题。

  一是角色错位。教师仅仅是学生朗读召集人、旁听者、捧场人,学生的个体学习缺乏指导。

  二是学而不思。学生在朗读中自读自悟,缺乏学习交流、情感体验。

  三是思而不学。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虽有交流,但仅是泛泛而谈,语言表达苍白空洞,缺乏个性。

  (2)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的研究。

  一是节奏意识。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

  二是角色意识。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

  三是问题意识。通过多读多诵,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3)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

  主要包括诵读、吟读、咏读、讲读等,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作者,在朗读中理解主题,感受内蕴美;展开想象,激发情感美;辨析语言,体悟艺术美。

  (4)形成朗读教学策略。

  一是语言表达的形象化。促使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二是语言表达的准确化。通过反复阅读、揣摩、品尝,对语言文字地把握更为准确,追求一种独到的顿悟。

  三是语言表达的整体化。指导学生在依托具体的语境,整体着眼,上下联系,融会贯通。

  四是语言表达的想象化。指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重组记忆表象,再造相关形象,并逐渐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去感受鲜活的人物、动人的场面、秀丽的景色,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三、研究的思路:

  1、研究原则:

  ①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②体现朗读和朗读教学的时代特点;

  ③突出朗读教学过程连贯性;

  ④尊重朗读的个体性和差异性;

  ⑤突出朗读的主体性.

  2、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要点是:

  主导思想:指导学习方法,自主强化训练;

  提高朗读能力,朗读陶冶情操。

  目标要求: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

  朗读推动审美教育

  朗读发展学生的思维

  重点: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新课程标准》)

  3、主要的方法:

  访谈法

  观察法

  纸笔测验

  小论文

  个人档案跟踪

  问卷法

  4、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引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一)创设一个自由、轻松、能够展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

  让孩子们有兴趣地去学习,要比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重要得多。朗读也是这样,应充分利用课内的文章,抓住点滴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读完了再找自己的好朋友去读。使学生能很主动地下位找学习伙伴读书了,孩子们的兴趣浓厚起来,读书时才会想把文章读得更生动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课内接触到的阅读材料是有限的,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朗读作为阅读的一部分,教师可以一些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课外朗读、诵读,提高朗读水平,积累语言。可举行朗读比赛、课本剧展示会、演讲赛等活动,让学生朗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低年级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甄别能力有限,起始阶段可由教师向学生推荐朗读篇目,可联系家长辅助学生朗读。

  (二)把握利用教材,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音乐美。

  中年级语文教材中,诗歌、童话等体裁的课文有着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回环的音韵、错落的节奏,它们都是培养儿童语感的极好材料。教师不仅要留意发现其中的音乐性,而且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欣赏、认识语言的音乐美。在朗读中,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变成了语言性的“音乐”,学生聆听着自己朗读的声音,真切地感受到了语言的美。如此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生成了“词的音乐家”。

  第二、恰当发挥范读的作用

  叶圣陶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习语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分析,而是靠对语言直接感受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读的多了,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等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转化成了自己的语言。作为小学生,他们不会创造性的读,但他们的模仿力很强,他们的朗读大部分都是模仿老师的,因此,教师的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

  范读时机的选择也要恰当,不是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就范读,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在什么时候范读依具体情况而定,可在学生遇到困难不能解决时范读,在学生要求范读时再范读,教师要做到语言准确,富有激情,表情到位,感情到位,真正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范读的内容:依具体情况而定,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内容可范读全文,为解决难点可范读一些重点句段,范读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语言鲜明生动的段落。范读时可以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找领悟快、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范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流程: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了解12种动物的名称。

  2、认识12种动物的样子,建立起名称与事物的联系,丰富学生知识,激发学生人与动物和谐、保护动物的情感。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教学重、难点:认识本课生字,能按笔顺正确、规范地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预习准备:

  1、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多种途径、搜集12种动物的资料。

  2、自制课件,自制12张动物图片、12张动物词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动物园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这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到野生动物园去看一看。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的心一起飞到野生动物园。

  2、(贴动物图)野生动物园到啦!和你认识的动物打个招呼。

  3、这些动物生活在大自然中,多么自由自在、多么快活呀!识字6就介绍了它们。(板书:识字6)

  4、谁来读课题:识字6(指名读,齐读)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做到有情有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既有利于弥补他们生活经验的不足,更能诱发他们学习新字的饱满热情。这里,用真实的动物园情境,课前教师在黑板上画好森林环境,导入新课时,贴上可爱的动物,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的氛围,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自读词串韵文,初步感知。

  1、请允许老师给大家读识字6的词串,请小朋友看清字形,听清字音。

  2、大家听得很认真,那你发现识字6介绍的都是什么的名称?按什么归类的?

  3、轻轻打开课文,要求:①图文对照,自己借助拼音练读词语,准确、响亮地读出来。②一边读,一边想《识字6》介绍的都是什么?

  4、检查:

  ①指名读,正音要读准12个词语,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轻声,后鼻音)喜欢读哪个就读哪个?

  ②去拼音读:先自己读一遍;谁来读第一行;第二行,谁来读?谁来读第三行?第四行呢?

  ③交流:《识字6》介绍的都是动物名称

  (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教师不但注意每一个词语和具体事物的联系,而且特别关注串与串之间的关联,最后达到对整个词串的整体感知。另外,在朗读时,特别注意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醒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去想与词语相对应的图像,把表面孤立的图像整合为一体,以便在学生的头脑中建构、存储起可供日后解决问题时,能够激活、选择、匹配、重组的相似模块。)

  三、争当小导游,诵读拓展。

  1、小朋友,如果能给这些可爱的动物挂牌,并能用1-2句话介绍一下,那就能成为野生动物园的小导游了。

  2、分小组学习,老师给每个小组发1种动物的牌子。小组学习要求:①准确读出动物牌子的名称。②用1-2句话介绍一下这种动物的样子。③推选出一个代表,上台给动物挂牌和介绍。

  3、教师巡回指导。

  4、小导游交流。

  (1)给“狮子、大象、老虎”挂牌。

  ①学生交流。(每个学生先读动物词卡,再给动物挂牌,然后带上资料介绍。)

  ②听了他们的介绍,你们发现这三种动物有什么共同点?(凶猛、威武)

  ③谁来读好这组词?练读,指名读。

  ④男生朗读,齐读。

  (2)给“仙鹤孔雀鹦鹉”挂牌。

  ①学生交流。(仙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白……孔雀的尾巴就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鹦鹉长着五彩的羽毛,还会学人说话呢!)

  ②听了介绍,你觉得这三种鸟儿都有什么特点?那怎样读好这组词呢?(读得美一点)

  ③练读,指名读,女生读。

  (3)给“猴子猩猩麋鹿”挂牌。

  ①学生交流。(猴子活泼机灵;猩猩憨厚可爱;麋鹿,角像鹿角,头似马,身似驴,蹄似牛,俗称“四不象”。)(出示图片欣赏)你喜欢他们吗?

  ②练读,指名读。

  ③齐读。

  (4)给“斑马棕熊袋鼠”挂牌。

  ①学生交流。(斑马身上的斑纹起保护作用,袋鼠因胸前有一个育儿袋而得名;棕熊身体大,能爬树,会游泳。)

  ②试试看,怎么读好这组词?

  ③指名读,齐读。

  4、这篇词串识字写得可真好,这么多珍稀动物生活在野外,多自由呀!没有人去伤害它们,因为它们都是人类的朋友。你喜欢这些动物吗?那谁来读好这篇词串韵文,用朗读表达出你对这些动物的喜欢。(配乐朗读)

  5、今天,我们去野生动物园认识了许多的珍奇动物,当了一回小导游。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①野生动物园里的动物可多啦!有 的 ,有 的 ,

  还有 的 。

  ② 在 ; 在 ; 在 。我多么喜欢这些可爱的动物呀!

  6、自由练说后全班交流。

  (让孩子们收集资料,介绍动物园里的动物,这其实是又一次情境的渲染。通过争当小导游,孩子们的感情又一次升温,他们很快进入角色,加深体验,边看边说,边说边想,俨然是个小导游,他们的介绍闪烁着灵性的创造性的火花,彼此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学生在对话中,美读韵文,丰富韵文,拓展韵文。孩子们的思维活了,课堂活了,文字丰满了,增强了喜爱、保护动物的情感。)

  四、自主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生字:狮、虎、雀、猩、斑、鹿、袋

  2、自由识记字形。

  3、当小老师,教同学自己学得拿手的字;难字“鹿”由教师指导学习。

  4、电脑演示笔顺。

  5、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孩子的写字姿势。

  (识字、写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努力提高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本环节设计坚持先自学而后教的原则,教学本课生字时,分为两步:先让孩子们自学,再人人争当小老师,把自己学会的字介绍给大家;对有一定难度的,就由老师带着学,悉心指导。这样扶放结合,既有利于学生扎实有效地掌握生字,又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生字的兴趣。同时,在学生练字过程中,教师随时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书写姿势,并加以纠正,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7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

  三、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图片展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五、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二、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三、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四、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五、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d、配乐朗读这一段。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e、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f、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四、作业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八、小结

  民族小学的学生们快乐、幸福。大家在学习的同时,要珍惜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努力上进。

  九、板书设计(略)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本课生字,工整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中,体会人物的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生字、词语卡片(或课件)。

  学生:了解自己家人的生日。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1~2课时。

  教学设计过程:

  一、齐读课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课题质疑:

  孩子们,读了《天蓝色的纽扣》这个题目,你会有哪些想法?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多种形式读准生字字音。重点指导“硬”“省”“零”“鞋”“睁”“镇”等字的读音。

  3.检查自读情况,可采用分段读、指名读、同桌互读互评等形式。

  4.再读,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细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2.找出胖胖熊想给妈妈买哪几种礼物的句子,指导读好这些句子。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或生活实际了解“舒服”“很好”“又干净又漂亮”“最快乐”等词句,体会其在课文中所表现的情感。

  4.你有过胖胖熊这样的秘密吗?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创设情景,角色表演

  学生分角色表演朗读

  五、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1.完成课后第3题,老师表扬填得多的孩子。

  2.给妈妈(或爸爸、爷爷、奶奶……)写一句生日的祝福语。

  六、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让学生用自己习惯或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

  2.全班交流汇报识记字形方法,老师点拨。

  3.学生练习,自评、互评。

  4.书写生字注意“冒”“睁”“零”字的字形。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运用数据、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2、经历学习过程,获得学习体验,培养语感。

  3、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过程:

  预备铃两分钟:《种太阳》歌曲播放。

  学生了解歌词,跟着学唱。

  一、散文欣赏引入:

  1、出现巴金的《海上日出》片断,

  师读

  师:什么感觉?这段话给你什么感觉?

  生:很美!很生动!

  2、师:巴金爷爷的描写非常美,自己也有感情地读读。

  学生朗读感受。

  二、初读文,感知《太阳》的语言

  1、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是写太阳,它是一篇说明文,它的语言又有什么特点呢?走进课文读一读。

  2、师:课文语言给你什么感觉?

  生:硬梆梆的

  生:单调

  师:同样写太阳语言怎会不同?巴金的这篇文章写什么?(生:日出)写景的。而这篇写什么呢?

  三、再读文,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

  1、课文写了些什么,每一自然段用一个词或一个短句概括,注写在课文上。

  学生默读,注写。

  师板书:

  1、4、6、8、

  2、5、7、

  3、

  8个自然段分别让学生板书段的概括。

  教师与同学讨论:根据自然段的意思,归并意义段。

  交流板书内容,小结:课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和它与人类的关系。

  四、细读1-3节,品味语言特点

  1、再读课文,哪些地方值得夸一夸。

  2、交流,边让学生板书。(数字、举例等等)

  生:①举例说明太阳离我们远,步行差不多要3500年,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师举例中国到美国坐飞机16小时,可见太阳离我们多远。请学生把“举例”写上黑板。)

  ②用比较的说明太阳的大。(请学生把“比较”写上黑板)

  ③用词准确。(师:把“用词准确”写上黑板。)

  ④师:刚才说到太阳的表面温度有6000度,你们知道6000度有多热?想到了什么?

  生:天气30度已经很热了。

  生:开水100度非常烫。

  师:是呀!可见6000度有多热了。这里用了什么方法?

  生:数字。

  师:“数字”写上去。

  3、自读,把特点表现出来。

  4、抽读课文。

  5、师生合作读。谈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给你的感受。

  师:原来说明文的语言也很——生动,生动来自——举例、比较、用词准确、数字。这是说明文的——特点。

  五、读4-8节,感受密切关系

  1、看录像。(大自然中阳光下的动植物茁壮成长,背景音乐:意语《太阳》)

  2、

  师:走在阳光里,你是否感受到太阳虽离我们很远却和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到哪些地方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某些镜头或的知识,就在这句话旁边打五角星。

  3、用“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他跟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开头进行说话。

  生: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他跟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林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师: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的。

  生: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他跟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没有太阳,就不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师:用假设说明。

  ……

  师:可以说太阳打个喷嚏,地球就发烧。请同学们去搜集一些资料。

  师:刚才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举例)

  4、小结。

  5、引读第8节

  6、对大家,对太阳说句话,写在课文后面,交流。

  生:啊!太阳给了我们世界,给了我们生命。

  生:太阳,你真伟大,没有你,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生:太阳,你是大地的母亲,是万物生存的源泉。

  ……

  师:还可以说说愿望。

  生:人类呀,一定要好好开发太阳,让太阳为我们服务。

  ……

  六、拓展阅读

  1、艾青的《给太阳》(师生互读)

  结语:

  今天一起学习,心里充满了阳光,这阳光指什么?(快乐)太阳成了快乐的代名词。带着阳光般的笑脸道别。带着阳光般灿烂的心情回去了。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谜语

  出示谜语: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出示课题。(板书:太阳)

  2、交流太阳

  师:说说你了解关于太阳的什么内容。学生交流。

  师: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太阳对于我们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很陌生的。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得太少了。今天,就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科学家,通过学习课文,去揭开太阳的奥秘。

  3、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知识的文章,也是一篇说明文,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而且要学习写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二、识字正音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

  2、学习生字词。小老师带读。相机正音。多种形式读词:分组读词,一个词读两遍。打乱顺序读。

  3、练习写“繁”字,师作指导。

  4、交流: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相机板书:特点、关系密切)

  三、读文品句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3自然段,思考:太阳有哪些特点呢?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远、大、热)

  a、学习“远”的特点

  1、师: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太阳的远的特点?

  学生汇报: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师:这句话是怎样把太阳远的特点介绍清楚的?

  课件演示、引导:一亿五千万公里有多远?课文中怎样说的?

  走——3500年,飞——二十几年。

  2、学生看课件做口头练习:

  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师:你发现括号里所填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生:数字。

  师:对,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这种说明方法称为列数字。师板书:列数字

  3、比较句子。

  a、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b、太阳离我们很远……日夜不停地走,要走很远;就是坐飞机,也要飞很长时间。

  你觉得这样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生:这样写不好,意思表达的不清楚、不具体、不明确。

  师小结:用数字说明问题,是说明事物的一种写作方法。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种说明方法给读者的印象是具体的、确切的,有较强的说服力。

  4、师:写太阳“远”这个特点还用了其他什么方法,找找看。

  生:写神话故事、举例子

  5、师:这一段在描写太阳的时候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开头的。为什么不以从“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开头呢?

  交流:a、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B、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

  6、齐读该段。

  b、学习“大”的特点

  1、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太阳的大的特点?

  学生汇报:课文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130万个地球等于1个太阳。(对学生能说出列数字的方法进行鼓励。)

  2、师用课件演示,进行引导:左边是地球的动画,右边是太阳的动画,中间由等号连接引出: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这句话拿地球的大小来和太阳作比较。

  师: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

  师板书:作比较

  3、出示关联词练习:

  a、()太阳离我们很远,()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b、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c、(虽然)太阳很大,(但是)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c、学习“热”的特点

  1、学生汇报:课文在写太阳热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师:那中心温度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动手算一算。

  生:一千八百万度。

  教师再进一步引导:真有一千八百万度吗?

  哪个词表示不确定?“估计”

  能去掉“估计”这个词语吗?为什么?(太阳温度太高了,人们无法进行测量,所以是大概的数。)

  师:“估计”一词的妙用,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2、还有哪里体现出太阳的“热”?

  ……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

  钢铁是坚硬的金属,碰到太阳表面六千度的温度,竟变成汽。这就把太阳很热,形象具体地告诉了我仭。

  用钢铁与太阳的温度作比较,说明了太阳的温度真的很高。

  四、语用模仿

  1、师: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方法。老师还带来了一段使用说明方法介绍月亮的资料:

  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骑自行车要400天,坐飞机要200天,49个月亮等于1个地球。

  你能从中看出月亮的特点吗?(远、小)

  2、口头练习

  运用说明方法说一说:

  a、天气很冷或很热

  b、火车行驶很快

  c、这栋楼很高

  d、鲸鱼的身子很长

  ……

  五、归纳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太阳》,它介绍了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与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距离我们那样遥远的太阳,和我们人类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下课。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初步了解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

  2、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的作用。

  3、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课前调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课堂展示,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提炼,提升学生的桂林山水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成因。

  教学准备:

  1、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

  2、制作反映桂林山水成因的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先看看山吧。著名的五岳是各具特点,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座座都令人流连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中华民族的摇蓝黄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又让人心旷神怡。正是这样的山山水水将祖国大地装典得格外美丽。(课件展示1)

  二、新授

  第一部分: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历史、名称由来。

  1、既然我们要去桂林游玩,首先就要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情况。请同学们打开课前老师发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上的这段话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先请大家:

  (1)读一读这段文字

  (2)指一指:地图中桂林的位置

  (3)算一算:桂林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20xx+214-1=2214年

  (4)说一说:桂林名称的由来

  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老师相应补充:

  (1)请学生来指图。(评价)能不能再给大家说说桂林在哪个自治区,在什么方位?

  (2)桂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她不仅是驰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从古至今还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云集在此,所以又有“文化城”的美称。早在1982年就成为了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3)大家想象一下,金秋时节,在郁郁葱葱的桂树掩映下的桂林,不时飘来阵阵桂花的香气,真是令人心醉呀!

  3、过渡:同学们桂林的名字美,她的风景更美!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评价)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桂林山水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呢?

  第二部分:感觉桂林秀山、清水、奇洞的景色(教学重点)

  1、请同学们打开书P115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正是独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构成的锦绣画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2、那么,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水是怎么清澈?洞又有多奇特呢?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的。课前我们班同学已经分成了三大组,每一组围绕一个主题,按照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纲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学习。现在就要请三组同学分别来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了。比一比,哪一组介绍的最好。

  (1)我们就按照顺序,首先请第一组来介绍山。

  师总结:好,让我们用掌声感谢第一组的介绍。现在我明白了“诸峰如笋拔地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的含义了。桂林的山真是神姿仙态,婀娜秀丽啊!

  (2)接着请第二组同学给我们介绍水。

  师总结:同样也用掌声感谢第二组的介绍。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他们在介绍漓江的水时仍离不开讲桂林的山,是吗?其实这正是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秀山围绕着清水,清水倒映着秀山,山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所以才会形成“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的奇观!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句,来体会它的含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3)最后再请第三组来介绍洞。

  师总结:我们也要感谢第三组的介绍。这奇幻多姿的岩洞被人们称为瑰丽无比的“艺术宫殿”,真是名符其实!我想无论是谁看到这种神奇的景像都会叹为观止的!可以说桂林的奇洞美石为桂林山水锦上添花。

  3、刚才三组同学介绍得都很精彩,真是分不出谁最好。通过你们的介绍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山的秀美、水的清澈和洞的神奇,领略了“三绝”的绝妙之处。大家想想,单独着桂林的山、水、洞都已如此美,如果三者浑然一体,那将是多么妩媚多妖,仙境般地桂林风景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段录像,整体地欣赏一下桂林美景。(看录像,课件展示2)桂林山水真是太美了!难怪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三部分: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教学难点)

  1、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林秀美的山、清澈的水、奇特的洞、美妙的石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一起去初步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

  (1)请大家看书P116-117桂林仙境的奥秘这一部分的2、3自然段,先自己读读,再讨论讨论:桂林山水形成的二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

  *石灰岩:它是形成桂林山水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石灰岩就没有今天的桂林山水。

  *含有二氧化碳水:CO2水;(教师板书)

  (2)关于这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有没有问题要提?

  学生提问,教师归纳为两个问题。①什么是石灰岩?②石灰岩是怎么形成的?③什么是石钟乳、石笋?

  (3)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动画演示。(课件展示3)

  ①看一段动画介绍。现在有没有明白什么是石灰岩,它是怎么形成的了吗?今天桂林的山、水、洞、石就是由石灰岩发育而来的。

  ②为什么要含有CO2的水?桂林的雨水中为什么含有CO2?含有CO2的水是怎样使石灰岩形成桂林的山、水、洞、石?接下来我们来解决这几个问题。请大家继续看动画介绍,答案就在里面,仔细听认真看呀!(课件展示4)

  ③什么是石钟乳、石笋、石柱?看动画介绍。(课件展示5)

  (3)小结:同学们,你们看,含有CO2的雨水,既像一位雕塑家,又像一位美容师。经过几百万上,把石灰岩塑造、打扮成了繁花似锦、千姿百态的山、峰、洞、石,形成了桂林的仙境。

  2、同学们现在一定觉得大自然特别神奇,的确大自然充满了无穷的奥秘,等待着你们不断地增长知识去控索。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还有一些问题也很容易值得探索,大家如果有兴趣,课后我们还可以一起继续去研究。

  3、同学们,其实在我国云南石林、广东肇庆也有一些由石灰岩形成的峰林;华北地区也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可为什么它们没有形成象桂林这样秀美的山水,为什么人们唯独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1)看屏幕上这段话,自由读,想想原因(互相说说桂林山水能甲天下的原因)(课件6)

  (2)指名说。

  ①桂林一带的石灰岩分布广、厚度大、质地纯净。

  教师小结:对!尽管石林、庆肇的石灰岩厚度大、质地纯净,但由于面积小,分布不广,所以不能形成“桂林山水”那样雄伟壮观的气派。

  ②高温多雨的气候又给桂林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教师小结:华北地区虽然有大面积的石灰岩,但气候干少雨,比较寒冷,因此难以形成桂林婀娜多姿。

  (3)小结:正是因为这些优越的条件,使桂林的风景,不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发育的完美上,都是独树一帜,天下第一。

  第四部分:桂林山水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桂林山水,引来无数旅游观光的中外游人,令他们留连忘返。那么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呢?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1)第一个影响是什么?(她让世界了解了我国的锦绣河山和灿烂文化,增进了我国与世界的社会交往)

  (2)第二个影响是什么?(她使中国人面对这举世无双的国宝,感到无比骄傲。)

  (3)还有什么影响?(她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增加了社会财富,从而推动了社会前进),请大家看一组资料。(出示课件9)

  2、总结:从这几个数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桂林的旅游业的确不仅沟通了中国与世界的社会交往还增加了国家和地方的社会财富,促进了桂林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甲天下

  秀山

  诸峰如笋拔地起,石灰岩

  清水

  碧玉含翠竖云端, 含二氧化碳的水 奇洞 群峰倒影山浮水, 无山无水不入神,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写王戎七岁时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有果实累累的李树,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去摘,只有王戎没有摘并告诉他们李子是苦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想,多思考,不能盲目的跟从的道理。

  学情分析:

  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无意识,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教学建议:

  教师可范读课文,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韵律和节奏,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先让学生借助译文与原文对照阅读,粗知原文大意。教师再抓住文言文中几个关键的知识点予以引导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缜密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现代文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难点

  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视频《聪明的王戎》。

  学生:了解《世说新语》。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看一看:老师知道大家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古代少年的故事,好吗?(观看视频《聪明的王戎》)

  2.讲一讲:刚才同学们看得真认真呀!谁来讲一讲你刚才看到的故事?(指名复述故事)

  3.过渡:你的故事讲得真好!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中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确,读出节奏

  1.自由读,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试试能否读正确。

  2.检查几个字词的朗读:

  王戎诸小儿多子折枝取之,信然

  3.读小古文不仅要读好,更重要的是能读出节奏。一句话中该如何停顿呢?自由读,试一试。

  4.指名读,其余生认真听,说说停顿准确的地方。

  5.教师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课文,学生练读。

  6.齐读。

  三、精读课文,读明白,读出韵味

  1.简要说说王戎做了什么智慧之举。

  2.逐句朗读,理解。

  (1)师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A.理解:尝(曾经)诸(众多)

  B.感悟古文的简洁。(“诸位同学”,可以是“诸生”就解决了,那么“诸位老师”怎么说?)

  C.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________。(学生尝试填空)

  D.练读,体会王戎和孩子们自由自在玩耍的快乐。

  (2)出示第二句。

  A.自由读,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B.这是一棵怎样的李树?学生尝试描述李树的样子,在描述中领会“多子折枝”的意思。

  C.理解“竞走”,诸小儿竞走取之时心理是怎么想的?怎样读好这句话?(学生说,练读)

  D.王戎也跑过去了吗?理解“唯戎不动”。

  E.王戎静静地站在那里看,小朋友对此有什么看法呢?(交流看法)

  (3)出示第三句。

  A.指名读。你若在场,会怎么问王戎呢?(先用现代文说,而后尝试用小古文的方式来表达)

  B.指名读王戎的回答,读出他判断的那份笃定:此必苦李!

  C.思考:王戎是随便猜的吗?请你说说他是如何推断的。

  D.评价一下你心目中的少年王戎。

  (4)出示第四句。A.小伙伴们开始信不信王戎的话?后来为什么又信了呢?

  B.你若在场,会怎样称赞王戎?(先用现代文说,而后尝试用小古文的方式来表达)鼓励多种表达。

  四、通读,检测

  1.有滋有味地朗读这则小古文,比赛读。

  2.小检测。

  古文语言很简洁,在不影响意思的前提下,文中往往会省略一些词语。请你看看下列句中都省略了什么。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2)()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取之,信然。

  五、背一背

  1.自己试背短文。

  2.指名背短文。

  3.齐背短文。

  六、剧本表演

  下面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个故事。

  四人一组, 一人演王戎, 其他人演小伙伴。

  七、拓展延伸

  1.《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它在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书中有许多小故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孔融让梨”“王戎识李”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

  2.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吗?请同学们和家长们在网上搜集更多的《世说新语》的故事或视频,感受经典文学的魅力。

  板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

  唯戎不动

  善于观察、缜密思考

  教学反思:

  刚开始上这一课时,我也知道要想让学生顺利地接受小古文,读准读通读懂,就是个门槛,孩子们跨过这个门槛就能进入古文的境界,跨不过就进入不了。可是我在处理读这一环节时,方法太单一,形式太枯燥乏味,不管我怎么强调读得重要性,学生也不太买账。在同学的启发下,我懂得读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要有层次,还要把读得方式处理得轻松而且巧妙一些。比如,让学生自读后再由同学间互相纠正,或者由读得好的同学带大家读,老师引读,同学间比赛读,老师和同学比赛读,打着拍子读,模仿古人摇头晃脑地读等各种各样的方式。除了方式要多样,还要注意朗读方法的教授、停顿,比如重音等,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有成功的信心,才能越读越有趣。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

  设计理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堂让学生有限的生命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让学生鲜活的生命之花散发出迷人的芳香。学生心中原本就有着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和火苗,教师的责任,就是在教学时间中不断地去唤醒这种沉睡的人性,不断地培植这种柔弱的人性,使之慢慢地滋生起来,强壮起来,挺立起来。曾经看过一篇文章给我感受颇深,作者在评析中有这样一段话:“探究性阅读教学难道只是为了生硬、呆板地解决疑问吗……不难想象,没有情感的课肯定是死气沉沉的。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教学的是生命……”。读罢此文,我对自己要上的课《老师领进门》作了深刻的剖析,深深感到课文中作者隐匿于语言文字深处的感情必须通过朗读、感悟使情感真正地在孩子的心中流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深恩难忘”的认识。

  2、学会9个生字,理解18个词之意;用“身临其境”、“引人入胜”造句。

  3、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田老师的形象,能说出田老师是怎样一个老师,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语言文字表达出对老师尊敬爱戴之情的。

  5、摘录描写“我”听课文入神的词句和尊敬老师的词句。

  教学重点:

  文章人物形象鲜明,田老师循循善诱、博学多才,而且善于教学,深受学生喜爱,让学生充分感知田老师的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老师领进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其实是一份埋藏在大作家记忆深处40年的真实表白,是一位著名学者对一个乡村私塾老师的真情流露,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课题。

  2、这位作家就是刘绍棠。(出示人物介绍)作家刘绍棠,1936年2月生,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曾先后出版长篇小说11部,中篇、短篇小说集8部等。在他上中学的青少年时代,即发表文学作品。他上高中时,作品《青枝绿叶》就被选为语文教材。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

  师:这是一位有名的大作家,他却对一个普通的乡村私塾老师念念不忘,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

  指名说一说在作者心中田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二、细读课文,感受文中情感

  (一)作家刘绍棠走在家乡的路上偶遇阔别40年的老师时心中除了那份激动还会有……(学生:尊敬、感谢)是的,“我”感谢老师的教育、培养。你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句子: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播下文学的种子。

  1、自由读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为什么作者讲这样的话?

  2、一起用激动、感谢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二)文学的种子你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田老师在“我”年幼时能播下文学的种子?请大家读课文,找到文中的语句来体会。

  1、你从哪里感受到田老师讲的课娓娓动听?理解词语:娓娓动听

  出示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

  来,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小诗。

  师:你看,简简单单的一首诗,在田老师的口中却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美景。不仅让我们学到10个数字,还把诗歌内容与故事情节巧妙结合起来。你说,这样的创造怎能不使我们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读故事内容。有几处儿化音,是北方人讲话的特点,要读出韵味。

  2、导入:对,田老师就是这样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教育学生,尽管当时办学条件差,老师年纪又轻。男同学来读读第一、二自然段。

  3、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可看出田老师的讲课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重点理解句子:(出示)(根据学生感悟适时点拨)

  ①“我听得入了迷,……我才惊醒。”

  “戛然而止”什么意思?田老师讲得那么好听,为什么戛然而止?

  “发呆”、“惊醒”是怎样状态?说明什么?

  “捅”是什么动作?为什么要“捅”我一下?

  朗读指导。

  ②“我在田老师门下……春雨点点入土。”

  “门下受业”什么意思?

  “听到上千个故事”后会有什么收获?

  (三)导入:在作者心里,田老师是伟大的,像魔术师一样,但老师却说……

  问:你觉得老师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当时田老师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讨论明白:老师不以为然,无心的,随意做做,平时就是这样上课的,摇头笑笑等等。意思是:你现在有这样大的成就靠的是自己的努力。)

  师:你看,田老师到现在还是那么虚心,他从不居功自傲认为学生的成就是靠他的教育,他认为学生才能是靠自己的努力。一个多么朴实的乡村老师。

  齐读句子。

  师:刘绍棠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其中一条确实离不开田老师的教育。这次碰到老师,他就想起老师的教育,对他万分感激。当田老师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时,刘绍棠发出这样的感叹……

  齐读。说说含着的意思:田老师培养我、教育我的恩情,我终生难忘。

  师:是啊,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田老师的教育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了课文,说说作者对老师是怎样的感情?

  (今天老师的要求不是用句号,而是冒号,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把作者对老师的那份深情写成一段话。)(我觉得课文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出示写话练习一一写话一一交流

  师:所以尽管时隔40年,作家还是这样尊敬老师,感谢老师,感谢老师的桃李情。(板书:桃李情深)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

  (出示句子: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齐读句子。

  三、回到课题

  师:课文以“老师领进门”为题,你觉得“门”指什么?

  是的,老师领着学生走进了文学的大门,知识大门,人生大门,领着学生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成了一位著名的大作家。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爆竹的由来。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民俗传说的趣味性;通过复述课文,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会本课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关于爆竹的传说,锻炼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趣引课题:

  1、猜谜(课件出示)

  有个小孩脾气暴,

  发起火来不得了。

  嘭啪一声蹦上天,

  身上衣服全撕掉。

  ─打一节日用品

  自己读,猜一猜.课件演示燃放爆竹的图片,出现课题和闹新春的音乐。

  2、听这音乐,你联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价。

  3、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给生字正音

  三、精读课文

  1、指名读1、2自然段后,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为什么叫爆竹)

  2、在小组内读3 ─ 5自然段后,说说为什么新春时家家放鞭炮?

  谁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从此,每逢过年,人们就要烧竹子来吓跑怪物,以求得新年的平安。你知道现在除了春节,还有那些场合也放爆竹?请用上“每逢……就……”说一说。

  3、指名齐读6、7自然段后回答爆竹的制造是怎样演变和发展的?

  再说说你还知道哪些种类的爆竹?

  4、小组内练说。

  学生在小组内把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讲出来,重点讲清放爆竹这个风俗的由来及爆竹的演变过程。(爆竹的作用有二千多年前开始时的吓跑怪物,发展到现在成为节庆时营造欢乐气氛的民俗。)

  四、超越文本

  为什么燃放爆竹?燃放爆竹的好处和缺点是什么?

  我们一起去看看燃放爆竹和它的孪生妹妹烟花好吗?

  课件演示:燃放烟花爆竹的盛况。

  同学们,我国的大中城市大多规定,只有春节期间可以定时定点燃放烟花、爆竹,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和见解?

  自由发言。

  小结:美好的事情也有缺点,我们应该用科学的头脑和聪明的智慧去解决,那么世界就会越来越美好。(爆竹声和欢庆的音乐声又一次响起)

  五、朗读课文,回顾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4

  一、教学设想

  《装满昆虫的口袋》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充满好奇的两件事: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根据教材的特点及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设计本课的教学。

  (一)提出问题,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

  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从本质上讲,问题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同时学习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这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习不仅仅是主动的语文学习,更是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冲动和活跃的思维,更不可能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以及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创新实践。这节课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上课伊始,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而后提出“你还对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感兴趣?”鼓励学生阅读这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学生比较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帮助明确主要问题:

  (1)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虫子的?

  (2)法布尔对昆虫有多么感兴趣?

  (3)他的口袋里为什么高高鼓起来?

  这样就把问题集中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上。学生通过读文产生的疑问犹如一块磁铁紧紧吸引了他们的心,学生们纷纷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探究的兴趣,为下面探究文本内容打下铺垫。

  (二)启发想象,充分感知教材的内涵。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一切创造性的劳动,就是以创造性想象开始的。为此,在阅读中我十分注重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某些有助于启发学生想象的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为此,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一句时,我紧扣课文,提出问题:“法布尔趴在岸边,都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昆虫?它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想像昆虫世界的神奇有趣,从而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为了让学生在想像之前对陌生的昆虫世界有更深切的感知,我播放了一些昆虫活动的图片,让学生的想像更为真切。

  二、教学目标

  识字: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3、渗透性识字。

  写字:1、学写11个字;

  2、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按笔画笔顺把字写好。

  阅读: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让学生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三、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2、正确书写11个汉字;

  3、抓住描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的词句进行品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五、教学过程(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教学生字。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分段。

  (四)了解关于法布尔的资料。

  (五)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愿意来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法布尔从小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

  生:我知道了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心。

  师:你们还对课文的哪些内容感兴趣呢?请大家赶快翻开课本91页,读一读。

  (学生读课文2—11自然段。)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投入,有哪些问题需要帮助?(学生质疑,教师梳理。)

  生:我想知道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虫子的?

  生:我想知道法布尔对昆虫有多么感兴趣?

  生:我不明白法布尔的口袋里为什么高高鼓起来?……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一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一找,文中写了法布尔观察昆虫的几件事?

  生:课文写了两件事:一是找纺织娘,二是放鸭子时观察小虫子。

  师:你最想了解哪件事呢?生:我想了解第一件事。生:我对第二件事感兴趣。

  来源地址:http://www.7139.com/jiaoan/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433349.htm

  师:看来,同学们感兴趣的内容各不相同,那就赶快寻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一起学习课文吧。(学生在新的学习小组中进行自学、交流读书体会。)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自己的读书感受?有请喜欢第一件事的小组汇报自己的成果。(教师出示课文2—3自然段,学习2—3自然段。)

  师:这两段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呢?

  生:“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我从这句话读懂了昆虫不好找,法布尔找昆虫找了很久。

  生:我从“三天前”、“终于”可以看出法布尔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可见他很有探究精神,不查个水落石出,决不放弃。

  师:(指引学生看课本插图)看,法布尔就是这么专注地寻找了三天。

  师:能用你们知道的词语来形容法布尔的这种精神吗?

  生:锲而不舍。

  生:坚持不懈。……

  生:我认为法布尔觉得纺织娘的叫声很“动听”,称它是“歌唱家”,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写法,也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

  生:我从法布尔的话中体会到他找到纺织娘时心中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师:你能用自己的金嗓子把法布尔此时激动、喜悦的心情表达出来吗?

  (学生朗读法布尔的话。)

  师:读得太棒了,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的?

  生:我是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的。

  师: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师:喜欢这一部分的同学一齐读读第3自然段。

  师:这些小组的同学学得真好,其他小组的同学可别落下了。加油啊!

  (教师出示课文4—10自然段,学习4—10自然段。)

  师:这部分内容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呢?

  生:“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我从“每到早晨”看出法布尔天天坚持观察生物,每天都是这样做的。

  生:我还从“一动不动”、“趴”、“静静地”看出法布尔观察得很仔细、以致于入迷了,也看出他很善于观察。

  师:瞧,法布尔观察得多仔细呀。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导朗读这句话。)

  师:法布尔趴在岸边,都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昆虫?它们在干什么?

  (播放昆虫图片,学生想象。)

  生:这些昆虫正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

  生:螳螂家族举行拳击比赛,两只小螳螂为争夺冠军,打得可凶了。……

  师:多可爱的小生灵呀!法布尔被吸引住了,他——

  生续读:“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小心翼翼”一词可以看出法布尔在抓虫子时十分小心,怕弄伤了虫子。

  (教师出示句子对比:

  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蜗牛壳里。

  他小心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蜗牛壳里。)

  师:如果老师把“小心翼翼”换成“小心”好吗?

  生:不好,“小心翼翼”是指行动很谨慎,丝毫不敢松懈,比“小心”程度更深。

  师:为什么法布尔要如此小心翼翼地把虫子拾起来?

  生:因为它喜爱昆虫,怕把小虫子弄伤了。

  师:能告诉老师你做哪些事时也是小心翼翼的?用一句话说说。

  生:我小心翼翼地把妈妈喜爱的花瓶放回柜子上。

  生: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把这些珍贵的瓷器放入箱子里。

  师:谁还有不同看法?

  生:从“欣赏”一词也可以看出法布尔喜欢昆虫,“欣赏”是指观看美的事物,法布尔把观察昆虫当作欣赏美的作品。

  生:我联系下文“这珍珠一般的‘宝贝’”,体会到法布尔十分喜爱这些昆虫,把它们当成了珍珠一样的宝贝。

  师:谁还有补充?

  生:“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欢欢喜喜”这个词说明法布尔拾到昆虫,心中特别高兴。

  师:作者抓住法布尔的动作、神态写出了他对昆虫的喜爱之情。我们一齐读读上面的三句话。(指导朗读上面三句话。)

  师:法布尔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可爸爸是怎么认为的呢?

  (指名读爸爸的话。)

  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因为爸爸是“怒气冲冲”的,证明爸爸很生气。

  生:爸爸不但生气,还骂他。要有训斥的口气。

  师:法布尔的爱好遭到了爸爸的强烈反对,读到这儿,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生:我最关心法布尔有没有放弃自己喜爱的昆虫?

  师:老师心中也有这样的疑问,谁能解答呢?

  (学生根据第11自然段的内容回答)

  师:什么原因使法布尔没有因为爸爸的训斥而放弃自己喜欢的昆虫呢?

  生:他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

  师: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和“浓厚的兴趣”意思相近的词语吗?

  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出示句子对比:

  爸爸的训斥没有驱散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浓厚的兴趣已经种在他的心里。

  爸爸的训斥没有驱散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强烈的兴趣已经种在他的心里。)

  来源地址:http://www.7139.com/jiaoan/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433349.htm

  师:读一读,思考: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不继续使用“浓厚的兴趣”一词。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强烈”比“浓厚”程度深。

  生:“强烈”更加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程度很深,爸爸的训斥不能阻止他继续研究昆虫。

  师:强烈的兴趣使法布尔最终成了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引领人们去探索神奇的昆虫世界。后人为了纪念他,建造了一座富有创意的雕像,这座雕像是什么样的?

  (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教师简笔画出法布尔高高鼓起的口袋)

  师:这沉甸甸的口袋里究竟装了什么?

  生:口袋里装满了昆虫。

  生:我觉得口袋里装的不只是昆虫,还有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的知识。

  生:口袋里装的可能是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坚持科学研究的精神。

  (三)扩展延伸。

  师:法布尔的雕像构思巧妙、富有创意,老师也想请同学们当当小设计师,为自己喜爱的一位名人设计一座雕像,你想把它像设计成什么样?正好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前有一座名人雕像的底座,上面还没有放上名人雕像。要说清楚,看看哪个同学的设计最富有创意,我们就把他的设计推荐给学校。

  (学生在小组交流后说说自己的创意。)

  生:我要设计一座李时珍的雕像,李时珍肩上背着竹筐,手中拿着一株草药,正在仔细研究它的药性。

  生:我要设计爱迪生的雕像,他一手拿着试管,一手握着烧杯,专心致志地做实验。生:我要设计天文学家张衡的雕像,他趴在奶奶的腿上,仰着头,伸着手指头,正在数星星。……

  (四)总结。

  兴趣令我们感受生活的多彩,兴趣给我们带来探究的快乐。同学们,用心感受周围的事物,坚持不懈,相信你们一定能成功。

  六、教学反思

  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不是一件易事。有些教师误认为自主探究式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就可以了,所以课堂上“大撒把”,盲目地追求“活”。课堂放开了,热热闹闹;学生活跃了,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还有许多是老师始料不及的问题。教师面对学生的争论无所适从,有的置之不理,有的不置可否,有的给予的评价一律都是“好”。从表面上,学生是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仔细观察,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思维。该点拨的没点拨,该讲清楚的没讲清楚,教学效果差。对此,我在上完《装满昆虫的口袋》一课后,感触颇深。质疑导入要学的内容后,就放手让学生选项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主学习20分钟。结果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了五花八门,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只能对每一个环节匆匆带过,文中许多语言文字来不及细细体会,一堂课草草收场。

  由此可见,改革教学方法不能简单化,课堂教学改革不只是调动积极性、主动性,不能把课改简单地理解为就是让教师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学习。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动得了,又动得好呢?《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的第一条就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还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强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的任务、目标和重点,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二是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恰当控制节奏,使学生在课堂上科学有序地进行学习;三是教师要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要不断地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自主探究式学习并不是一种无序、盲目行动,学生的知识储量、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的局限,需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参与与调度。唱戏的是学生,搭建舞台、导演制作的应是教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3. 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 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板书:花)

  2、 问:你知道些什么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 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 请学生读1、2两段。

  4、 评议。

  5、 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 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 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 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 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3、 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4、 交流自己的收获。

  5、 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抄写19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找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板书设计:

  13 花钟

  湿度

  温度 花钟 光照

  昆虫活动

  教学反思:该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巧妙。课文意图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