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3-02-02 13:48:5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5篇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本文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小诗,从题目到内容都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提出了问题,植物靠什么传播种子;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第五节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语言优美、生动,贴近儿童的生活,读起来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

  【设计思路】

  课标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基于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结合课标精神与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从以下三点予以定位:

  1、知识目标:

  ⑴认识“旅、蒲”等12个生字。会写“已、甲”等10个字。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⑶了解文中介绍的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⑷收集一些植物制作标本,并介绍其传播种子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识字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⑴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⑵激发学生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正确认读、书写生字。

  难点:

  ⑴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⑵理解文中“旅行”“穿着带刺的铠甲”等所表达的意思。

  为了将三维目标得以真正落实,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用图片激情、课件展示、音乐渲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去感悟课文的韵律美,去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精妙,以达到熟读背诵。

  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二、自读识字。三、合作交流。四、品读领悟。五、巩固延伸。下面,我就对本课的教学流程做以具体的阐述。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进入新课的学习。 “我们都知道牛马有脚,鸟有翅膀,它们都可以去各地旅行,可植物没脚,没翅膀,它们要旅行靠什么办法呢?聪明的植物妈妈想出了很多的办法,今天我带你们一起去认识这些植物妈妈。同时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自读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充分利用云空间课堂魔方,播放有关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配乐动画,教师伴随着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听读课文后讨论:从刚才的画面中,你认识了哪几种植物呢?

  2、学生自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边读边标出生字,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方法自主识字,从而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目的。

  (2)讨论:你认识了哪几种植物呢?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生动有趣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三、合作交流

  ⑴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词语:蒲(pú)公英、苍(cāng)耳、豌豆。齐读词语。

  ⑵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蒲、苍”两个生字?(提醒学生勿把“蒲”字写成左右结构)

  ⑶利用游戏巩固识字。我将采用摘苹果、气球飞上天等游戏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

  (4)小组内轮读生字,读得正确、流利的,由小组长为他贴上“ ”,没有达到要求的,再把生字多读几遍。

  (5)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让学生在多音字“得”下画上记号。看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得”的读音有什么不同。

  出示大屏幕:

  A、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

  B、那里有许多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C、蒲公英的种子,飞得多远哪!

  先认读“得”的三种不同的读音“děi、dé、de”,再读句子,选音节注音,最后齐读这三句话。

  (6)让学生在课文中找找还有哪些多音字?(为、降、乘……)画上记号,并给这些多音字组词。

  【设计意图】通过听读、互读、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互助互学,人人参与,不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而且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7)识记字形,练写生字

  1、识记生字

  ⑴出示文中的生字,自由练读,小老师带读。

  ⑵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比比谁的方法好。

  ⑶全班交流。

  2、指导书写

  ⑴出示要写的字:如、已、娃、纷、好。学生认读。

  ⑵指导观察。要把这些生字写美观,必须注意什么?

  ⑶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

  (4)教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写成自己的“己”等。“绞丝旁”的写法,提示学生注意两个撇折的起笔收笔基本上下对齐,比较“洼”和“娃”的字形。

  (5)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指导。如:“巳”与“已”的区别,女字旁与“女”字宽窄不一样,第三笔到右边不出头。在重视学生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生需要教的知识”,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品读感悟

  本环节的设计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我们说到“牛马有脚,鸟有翅膀,那植物妈妈究竟用什么方法送孩子去旅行的呢?现在就自由读课文,并画出来。

  1、说蒲公英

  (1)首先我们看看蒲公英妈妈是怎样将自己孩子送出家门的?请同学读读诗的第二小节。(板书:蒲公英、画)

  (2)教师拿起蒲公英标本,边吹气边引导学生理解,蒲公英妈妈给孩子们准备了什么?(降落伞),那这里的降落伞指什么?(一朵毛茸茸的小花)你们看过真的降落伞吗?什么样的?

  师:降落伞多美啊!但光有降落伞就行了吗?植物要旅行还得需要什么?师板书(风吹)

  师:风婆婆过来了,蒲公英身上的冠毛便展开了,像一把把降落伞四散开来,你们瞧,种子这里一颗,那里一颗,都从空中飘落下来了。(我们可以用哪一个词来描述?引导学生说出:“纷纷”。

  “纷纷“是什么意思?(指名说)实物演示,让学生说一说种子是怎样飞的。(一个紧跟着一个没有顺序地随风飞去。)

  谁能用“纷纷”说一句话。

  (3)(只要微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这句诗多美啊!你能美美的把这句诗读一读吗?(指名读)

  师:是啊!孩子们长大了,终于可以离开妈妈独自生活了。孩子们多自豪啊。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微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纷纷出发。它们会飞到什么地方呢?(指名说)

  (4)用“蒲公英娃娃飞呀,飞呀,有的孩子飞到了(田野),有的孩子飞到了(草原),还有的孩子飞到了(山坡)(指名说)

  师:你们觉得蒲公英妈妈的办法怎么样?那它又是怎样的一个妈妈呢?请你夸一夸。

  (5)像蒲公英这样聪明、伟大的妈妈还有很多,那大家想不想知道苍耳妈妈和豌豆妈妈是怎样送孩子去旅行的呢?

  2、说苍耳

  ⑴蒲公英妈妈是靠风来传播种子的,而苍耳妈妈又有什么好办法呢?谁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说一说苍耳妈妈的办法?学生交流并回答(板书苍耳动物皮毛带)

  ⑵让学生再次拿出苍耳标本,看一看,摸一摸,形象地感受“带刺的铠甲”。

  ⑶让学生任意把苍耳挂在自己的头发、衣服上,然后走一走、跳一跳,体会苍耳妈妈传播种子的妙处,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⑷苍耳宝宝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就能去田野、山洼。这个办法多妙呀!谁来夸夸苍耳妈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

  ⑸苍耳妈妈是靠动物皮毛带把孩子送走的。那豌豆妈妈的办法又是什么呢?

  3、说豌豆

  ⑴第4小节分组进行学习。(出示学习要求)

  ①自由读第四节。

  ②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共同探讨。

  ③说说豌豆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板书豌豆)

  ⑵各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⑶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拿出一颗豆荚,将豆荚一捏,壳突然收缩,形成弹力,豌豆便弹射出来。同时,教师告诉学生这与“豌豆晒在太阳底下,豆荚炸开,豆粒儿蹦着跳着离开妈妈”的效果是一样的。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让学生明白了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教师板画:太阳)

  ⑷出示句子:

  豆荚炸开,孩子们离开妈妈。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①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从豆荚炸开的响声、豆子蹦跳的动作、联想生活中蹦跳的快乐等方面去思考)

  ②指导学生读出豌豆宝宝蹦着跳着离开妈妈时的高兴的心情。

  (5)试着根据板书背诵课文,可以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本环节的学习中,从老师的引领,到小组合作,到自学,引导学生由扶到合作,到独立学习,教学生学会学习,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五、巩固延伸

  1、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还收集了哪些植物呢?能说说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吗?(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其他植物标本,边展示边介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如:鬼针草宝宝只要挂住小朋友的衣服,就能去田野、山洼;葡萄的种子被贪吃的小鸟带到远方;太阳一晒,凤仙花娃娃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2、交流其它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然后仿照课文表达形式写一小节诗歌。

  展示诗歌

  3、教师总结:植物王国里的奥秘还有很多,粗心的小朋友是找不到的。希望你们做细心的孩子,探索大自然中更多有趣的事物和现象。

  【设计意图】对课文知识进行拓展,加强课内外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仿写,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3植物妈妈有办法

  ↓ ↓

  蒲公英→风吹

  苍耳→动物皮毛带

  豌豆→太阳晒

  【板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

  风吹

  蒲公英

  皮毛挂

  苍耳

  太阳晒

  豌豆

  本课教学让我们看到农村教师在课程改革风口浪尖上撞击出一朵朵美丽的浪花。

  本课精彩之一:

  大胆开发课程资源,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田间、山野去。学生对照课本知识采集各种植物标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眼观、手摸、发现不同植物传播种子的奇特办法,心中必涌动起涟漪,禁不住要讲述自己的发现。同桌展示,全班交流,原本不善言辞的学生也畅所欲言,看似简单的活动,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发散了学生思维,学生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

  精彩之二:对比发现是学习、提炼语言的好办法,许多老师都采用,但往往只注意表面,不作深挖。设计中执教者就“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妈妈。”引导学生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发现句子的优美之处(豆荚炸开的响声,豆子蹦跳的动作,联想生活中蹦跳的快乐,感受豆粒儿的情感。)让学生体验语言的精致和微妙。

  精彩之三:活学活用文本。课文是学习语文的范本,学习是为了运用。本课设计了让学生把采集的植物做成标本,并仿造课文写一首儿歌,或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该植物。这一设计独具匠心,一方面可以使文中的句式在活用的过程中得以内化;另一方面,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乐于探究之情。这正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境界。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笋芽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这一课是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了前两课的训练,加上这一课内容丰富有趣,贴近儿童生活,语言表达生动优美,情感基调较易定位,所以,在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为第二单元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上这一课时,我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认14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初读、精读、赏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朗读,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激发学生读科学童话故事的兴趣,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识字、练习朗读。难点是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并从中体会到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关心和爱护,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确定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

  2、根据低年级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3、倡导自主尝试,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4、创设情境,开展多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说教学程序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⑴首先,用多媒体VCD展示学生常见的竹林图片(画面),让他们说说竹子是怎样长成的。

  ⑵接着,出示“笋芽儿”图片(画面),让学生从图中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儿的。

  ⑶然后,启发学生:

  小小的笋芽儿不到二个月就能长成又高又直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随机揭示课题,引导学生好奇地进入文本角色。

  2、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⑴第一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首先,我让学生读读课文。

  ②接着,让他们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③然后,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下,大都能快速地读完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⑵第二个环节,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①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文,强调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多读几遍。

  ②接着,同桌互读互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③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识字的方法,再全班共同交流。

  ⑶播放多媒体

  VCD中的“生字学习”部分,出示文中的生字,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画面)。

  3、多元阅读,以读代讲: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培养语感。

  ⑴听课文朗读,启发思考:

  我首先播放多媒体

  VCD中的课文朗读部分,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

  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画面)屏幕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动画,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很快就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⑵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尝试朗读,体会情感:

  ①启发学生: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的呢?

  请你细读课文,划出相关词句,反复读一读。

  学生汇报后,再全班讨论交流,通过联系实际,启发学生读出“撒娇”、“高兴”、“自豪”时的不同语气,再通过同类词对比,了解“钻”这个字所包含的意思。

  ②让学生说说:

  你从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

  激发他们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③让学生再默读课文:

  看看文中除了写笋芽儿,还写了哪些“人物”,他们是怎样对待笋芽儿的?启发学生联系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在这里,我不去作过多的讲解和要求,只要学生能大胆尝试,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我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⑶听朗读示范,掌握技巧:

  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毕竟有限,在让他们大胆尝试之后,教师还须作相应的指导,让他们能读出文中包含的情感,使朗读更有感染力。

  所以,当学生尝试之后,我就播放多媒体

  VCD中的朗读示范部分(画面)。朗读示范语言标准,富有感情,而且还有明显的语音升降符号,学生一边听一边看,马上就对课文内容有了更真切和形象的美感体验,也很快地了解了自己的朗读与其还存在的差异。此时,我再因势利导,让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他们的朗读水平得到提高。

  ⑷角色朗读,入情入境:

  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让学习小组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再通过小组推荐,请四位同学上台带头饰表演春雨姑娘、笋芽儿、雷公公、竹妈妈之间的对话。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本中的角色,更能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⑸配乐齐读,感悟语言:

  学生经过尝试、指导、表演后,朗读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此时再让他们在背景音乐中展开想象,自由发挥,张扬个性,实现情感与内容的统一,进而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

  4、读写结合,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二年级下期的学生要能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所以当学生学习了这篇优美的童话散文后,我就出示多媒体

  VCD中的写话练习进行写诗的训练(画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写话的兴趣。在此,教师先示范引路,再让学生实践,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在这里,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他们敢于实践,我都给予充分的鼓励,而不作过高的要求。

  5、积累语言,课外实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因此,在课后,我设计了以下两项实践活动:

  ⑴摘抄课文中和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句子,熟读成诵。

  ⑵到大自然中实现观察竹笋,画一组竹笋系列画,或拍一组笋芽生长过程的照片。

  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小毛虫》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四篇课文,是意大利的著名艺术家达·芬奇所著。文章描写了一只小昆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变化过程,从而告诉人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将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课文从一开始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小毛虫的貌不惊人及行动迟缓;到小毛虫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一节作者用欣喜的笔调写了小毛虫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二、说目标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即教学中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任,学会主动学习以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求。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识记生字词,读准多音字“尽”。

  2、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讲故事。

  3、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

  教学重点:1.识记正字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换种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大意;2.结合生活,明白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的道理。

  三、说学情

  根据教材要求,二下的教学重心应完成从识字向阅读的过渡。学生已经进入了二年级,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本要求在朗读初期还是要作为重点予以关注。心理学表明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图画比较感兴趣,生动活泼、形象新颖、色彩鲜艳的刺激物最容易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在第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新教材中,还强调了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它贯穿于整个教材的各个部分,也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四、说教法

  围绕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板块:1、看图说话,揭示课题;2、整体感知课文;3、研读课文,体会理解;4、复习巩固。

  1、根据课程调整意见,加强课内预习。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调整意见》指出了切实减轻小学低年级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现行教材的编写特点,对小学低年级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作出了调整。《小毛虫》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两课时中融入了课文的预习和学生的写字作业。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强调了学生预习。在初读课文时,字字音准和句句通顺仍然是朗读的重点要求。在课堂中我给学生充足时间准备,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再利用接龙读课文、同桌读等形式让学生逐步做到文熟字悉。又考虑学生个别差异,抓住文中较难读的句子,引导学生将难读句子读正确。

  2、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想象。

  所以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直观形象的画面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词句的意思。因此,在导入课题时我利用多媒体现实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自然地导入,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再利用动画,加上配乐朗诵,形象的将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即帮助学生理解小毛虫蜕变的知识,又渐渐地把学生带入文本,为小毛虫而高兴,及其学生的强烈学习兴趣。

  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所提供的空间进行说话训练。本课中的省略号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我通过让学生观看昆虫热闹场面的动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阅读文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词句。

  本单元阅读的主目标是读短文理解词句,重在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在教学本课时,学习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上,学习边读边思,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同学的相互交流从而理解一些关键词句,增强对文章的感悟。

  4、教学中,努力采用多种形式读。自由读、轻声读、指名读、男女生读……使学生在练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

  1.看图说话,揭示课题。给出各色美丽的昆虫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昆虫的形态样式,然后放出毛毛虫的图片,进行前后对比,让学生很自然的感受到了小毛虫的格格不入,从而引出课题小毛虫,让学生体会到小毛虫的可怜之处。

  2.整体感知。布置朗读任务,给出朗读要求。要求学生划出生字词,标好自然段序号,同桌小组内互相正音,将课文句段读通读顺。这个环节要疏通生字词,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比如请教小老师、生字组词、寻找形近字等方法识记生字词。用游戏的办法检查学生的识记情况。播放课文朗读,请同学思考毛虫经历的三个过程。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脉络,对课文有整体的认知。

  3.研读课文,领会理解。这篇课文虽然按照生物演变的规律创作,但是在讲授时无需拘泥顺序。在学生了解文脉之后,我采取的是先引导学生述说感受小毛虫的可怜与笨拙,体会小毛虫的行动不便,继而去了解小毛虫不悲观不羡慕的心理,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可贵,步步深入、步步讲解,然后直接请学生回答小毛虫未来会变成什么样?这样前后直接对比,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生物的神奇美丽。对重点句段的反复朗读,既能够让学生领悟到遣词造句的恰到好处,也能让学生领悟到文字文学的美感。知道了小毛虫最初的样子,也惊艳到蝴蝶的美丽,学生会对中间发生了什么而好奇,自然的引导学生了解中间小毛虫造茧以及本文的重点“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形象更加生动。

  4.复习巩固。课文后面有要求学生回答小毛虫经历了哪些变化。不妨作为复习巩固的环节在课堂上解决。鼓励学生根据板书或示意图向大家讲述这个故事,互相交流和评议,以鼓励赞赏为主。既能够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也能够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

  六、板书设计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唐诗《早发白帝城》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远行”的一篇课文。全诗运用夸张手法,以轻快的笔调描述了长江轻舟之快,景色之奇,充分表达了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课程 “第一学段目标”中指出:要引导儿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及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教学中我要充分利用本课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有意注意时间短,因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十分必要。课标对二年级学习古诗的要求是“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我们不能随意拔高要求。

  3、教学目标:结合课标精神,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认3个生字,学写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还、朝、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朗读、背诵诗文,根据儿童认知水平来理解诗意;

  难点是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喜悦欢快的心情。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法、诵读感悟法、古诗学习四部曲”优化课堂教学,并注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读中识字,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三、说学法

  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为此,本课教学中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理解诗歌时,诵读为本,辅以想象;体会诗情时,角色体验,品味诗句;学习引导上,课内扶学,总结方法,课外迁移,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自能读书”。

  四、多向互动说流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解诗题知诗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为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因此,课前师生一起欣赏、演唱谷建芬老师创作的儿童歌曲《读唐诗》。孩子们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感受到唐诗的美妙,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形成“未成曲调先有声”的课堂基调。演唱儿歌后老师顺势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和你们去采摘一颗古诗明珠,就是大诗人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老师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帝”字,相机介绍白帝城的传说及地理位置。

  这一环节的设计,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解诗题、知诗人,同时以讲故事的形式相机交代背景,为理解诗意作了铺垫。

  环节二、自主合作读诗句、明诗意

  当学生对诗题,诗人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读诗,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第一步教方法,出示自学提纲。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

  3、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讨论。

  第二步通过摘星星、开火车等活动检查识字情况,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在指导识字中,重点强调“还、朝、重”这几个多音字。

  第三步检查读诗情况。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

  第四步,交流评价、质疑解难。对不理解的词语,鼓励学生互动学习,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老师引导理解“辞、还、啼不住”等词语。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让学生互相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这一环节的设计,着眼于一个“实”字,即落实识字任务,读通全诗;体现一个“放”字,即在开放中培养儿童自主、合作的精神和探究能力。

  环节三、品读揣摩入诗境、悟诗情

  “披文以入情”,“情动而辞发”。只有调动学生情感,语文才能学得活,学得灵。基于这一点,我力求做到以读促悟,多元理解,达成学生个性化的感悟。

  1、图文对照引读:

  首先,出示“彩云缭绕的白帝城”图,从“彩云”一词中体会诗人美好的心境,引导读第1句。

  接着,出示“白帝城到江陵的线路图”,从“千里”与“一日”的对比中体会行船之疾、诗人的心情之欢,对比朗读第2句。

  然后出示“三峡壮丽的风光图”,青山峭拔、轻舟漂飞,体会诗人快乐如风之情。美读第3、4句

  最后出示课件:飞舟放歌图,让学生根据动态的画面齐读全诗,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2、个性体验品读

  在引读的基础上,学生闭上眼边品读边想象。老师引导:你在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读出声情并茂,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这一环节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体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不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

  3、整体感悟赛读

  当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后,我设计了“小李白”赛诗活动,同学们把全诗联起来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品读揣摩入诗境悟诗情”这一环节,把读与悟、想与说融为一体,通过想象美读、比较品读、个体赛读、集体赏读,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并感受到语言的优美。课件的出示,使教学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四)实践拓展求内化促迁移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知识积累的开始。这一环节,我分二步走。第一步,指导写字,第二步,引导迁移,让学生回顾本课的学法,自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此环节的设计旨在促成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板书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我的板书简明扼要,能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喜悦的心情。

  结束语:以上设计我力求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特点

  《风娃娃》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的一篇看图学文。本文共有三幅图,八段文字。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生动有趣,层次清楚。通过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课文结尾留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让孩子们通过讨论、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本文紧紧围绕本组“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词句的理解,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难点: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真的有用”的道理。

  3、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真的有用”的道理。

  4、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图片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2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自然段。第2课时讲读二至八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

  二、说学生

  我班学生大多数活泼大胆且独立,他们对童话故事特别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但由于在农村,他们的课外知识面有些局限,但好思考动脑筋。经过两个月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但他们在有感情的朗读上还有待提高。

  三、说教法、学法:

  对于二年级的课文,面对的学生已认识了许多生字,并能读懂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等,并且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本课中我运用情境导入法、小组合作讨论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教学。学生的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年纪小,爱猜谜语,因此我用猜谜为切入点,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检测生字、新词

  1、提出自读要求: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字求助于带拼音的小树叶或自查字典。明确了读的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使他们有事可做。这样可认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认读课文中12个生字,先通过指名认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加以检查、正音,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在此基础上,我适时采用了玩“给生字小朋友找伙伴”的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以比赛的形式认读,读得全对的能得到老师的奖励。然后老师也参与其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新课标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提出几个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突破重难点。

  1、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我首先就提出了2个主要问题:①、风娃娃为人们做了哪几件事情?②、这几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此是他做的.坏事呢?这里我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讨论总结,这样很快就把文章的脉络梳理好了。

  2、对于课文内容我是从三大板块来教的:

  第一板块:品读课文第二至八段:找出风娃娃一共为人们做了几件事,这几件是不是都是好事呢?(把全班学生分为三小组来一起学习讨论,并派一位代表起来发言。)

  第二板块:研读“做好事”板块。这一板块我是采用“导学”的方法,风娃娃为什么要帮人们做好事?它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选择重点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提出问题: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一句话。从他心里想的,你体会到了什么?感受怎么样?(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身感受。)

  第三板块:研读“做坏事”板块。这一板块我是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先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创设情境:让某个学生说说自己都看到了哪些糟糕的现象,并问:当你碰到了风娃娃,你会怎样责怪风娃娃呢?你会对它说些什么?

  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句话。由该句话引导学生去帮风娃娃找寻答案,学生很自然地就总结出了课文想要说明的道理:帮别人做好事,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得看你做的事情是否对别人有用。因势利导,从风娃娃的故事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1)、指着高兴、伤心的两个风娃娃问:你喜欢哪个风娃娃,说说理由,有的说:喜欢高兴的风娃娃是因为它很可爱,乐于助人。而有的说:喜欢伤心的风娃娃是因为它有错就改,是个好孩子。

  (2)、让学生说说风对我们还有哪些好处和坏处?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促使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

  1、练习用课后词语造句

  2、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说给爸妈听

  (六)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图文结合,直观形象,突出了重难点,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6

  一、说教材

  《上天的蚂蚁》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设计以“努力”为主题,意在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挫折、烦恼,自信地迎接生活的挑战。本单元包括《上天的蚂蚁》《第三个小板凳》两篇主体课文和自读课文《包饺子的故事》以及“语文天地”。

  童话《上天的蚂蚁》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小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编者想通过这个童话让学生明白“努力”的行为和意义。

  针对本单元的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本节课我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感悟,深入了解文章内容。在对比中体会蚂蚁个小志大,为了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课文的对话,体会蚂蚁个小志大,为了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懈努力、一往无前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鼓励学生从“努力”的角度来思考蚂蚁的行为。

  二、说教法

  1、任务导引法

  本课是一篇童话,篇幅稍长,因此用任务导引孩子们学习,就能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本课设计三个学习任务,什么样的树,什么样的巨人,什么样的蚂蚁。

  2、层进式阅读课文不只是让学生明白故事的内容,还要理解文章表达的感情,

  3、尝试让学生初步懂得对比的写法。

  三、说学法

  1、读好对话,课文基本内容是通过人物的对话——白胡子爷爷与巨人,巨人与蚂蚁的对话来传达出来的,所以,要引导学生读好对话。首先明白课文中引用的话语中谁说的,其次在分角色朗读课文时,尝试根据每个人物的不同特点模拟其声音。

  2、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语文天地中“金钥匙”明确提出指导学生认识什么叫默读,默读有什么好处。鼓励学生把默读带到课外阅读中。

  3、积累有关“努力”的词语。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上节课生字、词。

  1、出示小黑板(生字、词)

  a、自由读一读词。b、指名读。c、全班齐读。

  (二)过渡谈话准备学习新知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童话故事《上天的蚂蚁》。(板书课题《上天的蚂蚁》)

  (三)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人物?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默读课文,老师告诉孩子们,默读课文就是不出声,不指读,把课文看一遍。学生看书时,老师要指导学生默读的方法。

  2、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人物?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相机板书(蚂蚁、巨人、白胡子爷爷)

  [在教授新知一开始,让学生们静下来默读课文,既教给孩子们新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又能给他们静下心来思考的机会。现在的课堂孩子们往往容易激动爱表现自己,所以要想法让他们静下来思考,因为思考和不思考是不一样的,哪怕思考只有半分钟。]

  过渡:树立在大地上的是一棵怎样的树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本。

  (四)精读感悟

  一)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

  1、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呢?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树很高很高?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出写树的句子。

  2、师范读,生闭眼想像。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用书上或自己的语言描述)

  3、让生读出树的高大。

  [新课标指出,小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故事开始时,让学生先读出通天树的高,为下文故事的发展打好基础。]

  过渡:面对这样直插云霄的通天大树,巨人和蚂蚁会怎样呢?

  二)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巨人

  1、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7自然段。

  2、白胡子爷爷和巨人说了什么?学生在读时用直线画出巨人的话,用波浪线画出白胡子爷爷的话。体会巨人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

  指名回答同时出示相关的语句。

  3、用小黑板出示相关的句子,让学生再读人物的对话。学生交流:假如你就是那位巨人,你在说这些话时心里怎么想的?

  4、再读相关的句子,把你的想法读出来。

  这是一位的巨人。师一边请学生读,一边启发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概括这是一位怎样的巨人。

  5、当老爷爷鼓励巨人试一试时,他是连连告退。(板书连连告退)

  6、创设情境,理解“连连告退”。

  7、分角色来朗读白胡子爷爷和巨人的话,体会人物的性格。

  8、读一读,照样子说句子。

  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试一试吧!你身强力壮,也许能爬上去。”

  ——鼓励——:“试一试吧!——————————————。”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结合上下文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语文实践中丰富语文的积累。]

  三)总结学习方法,并在小黑板上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8——13自然段,用笔画出人物的对话。

  2、朗读、交流感悟人物的对话,感悟人物的形象。

  3、分角色朗读课文中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精神。

  4、从读中体会人物形象。

  四)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蚂蚁

  1、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自学提示合作学习课文8——13自然段。

  2、交流汇报学习成果,老师相机指导。

  3、指名读对话,读出小蚂蚁的自信。学生体会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板书充满自信)

  4、分角色再读小蚂蚁和老爷爷的对话,体味人物的形象。

  5、探究学习可是前进的道路并不总是那么一帆风顺。小蚂蚁还会遇到哪些险阻?

  5、面对困难,小蚂蚁会怎样?小组在一起探究学习,讨论交流。是呀,因为小蚂蚁说过,还说过,它坚信(师引读,生接读小蚂蚁说过的话。)

  [在不同形式的读中,小蚂蚁那种坚强,努力,上进,坚持不懈等等的精神跃然纸上也深深地烙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老师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坚持、坚强、努力、自信等词语。]

  [对于全文重点部分的学习,采用的是任务导引自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说写法

  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把巨人和蚂蚁,蚂蚁和大树做了对比。在对比中小蚂蚁的形像更加高大更加突出。

  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全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再次体会人物的形像。

  六、谈收获,说体会。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七、总结全文

  人类因为有了上天的自信,并且不断努力,才发明了宇宙飞船;人类因为有了交流的自信,并且不断努力,才发明了互联网。小蚂蚁因为有了上天的自信,并且不断努力,才能一往无前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小朋友,我们也要学习小蚂蚁的精神,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老师相信有“努力”就会有奇迹!(板书有“努力”就会有奇迹)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7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树之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识字课,在教学上应把教学重点放在识字写字上。其中《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形状,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和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习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习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木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

  二、说学情

  1.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知识积累,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诵读文本的同时,体现多样的识字形式,要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文本有机融合,在反复的读书体会中,用不同的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运用生活实际识字,列举相关联的词语等方法总结识字规律,学会识字方法。

  2.初步了解过形声字,但对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和自主识字意识差一些。所以本课要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并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自主识字。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识字等方法认识"梧、桐"等15个新字,会写"杨、壮"两个生字,运用形声字自主识字。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木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了解树木,探索自然的兴趣。

  四、教学模式

  语文精读新授课

  五、说教学方法

  教法:

  1.讲授法

  学生对树木种类了解不多,对树木的习性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需要教师丰富资料。

  学法:

  1.圈点批注法

  主要让学生圈画树木种类,了解树木习性。

  2.讨论法

  细品儿歌环节,可以让学生根据树木习性来找树木图片。

  六、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你们都认识哪些树木呢?(生答)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多认识几种树木,并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板书课题《树之歌》。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这首儿歌介绍了哪些树木呢?用笔把他们圈出来,读一读吧!(松柏不是一种树,是两种树。各自的名字是松树和柏树。)

  指生说。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认一认这些树的名字吧。课件出示: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 木棉白桦银杏水杉金桂

  (去掉拼音你还会读么?)开火车读

  2、集中识字。

  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仔细观察,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你有什么发现?

  杨、榕、梧桐、枫、松、柏、桦、桂、杉

  生:都是木字旁。

  师:还学过哪些与木字旁相关的字呢?(生回答)

  师:木字旁一般与树木相关。再观察这些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发现呢?

  师:他们是形声字。左边表意表示他们都是树木,右边表音提示了读音。形声字可以让我们快速识字。你来猜猜这是什么树:

  榆树 橡树 楠树 棕树石榴椿树柠檬树

  (三)细品儿歌

  师:我们的课文中有好多的树木插图,他们分别是什么树木呢?答案就在儿歌里。请仔细读读儿歌,画出每种树木的特点。

  1.师:看看第一句话写了哪几种树特点?

  生回答:杨树很高。

  榕树枝干比较粗壮。(有时候一棵大的榕树远远看去就像一片小树林)

  梧桐树的树叶像手掌。(掌这个字我们怎么记住它呢?)

  ……

  师:出示图片请你根据他们的特点,猜一猜这三幅图分别是什么树?

  2.师:看看第二句话写了哪几种树的特点?

  生回答:枫树的树叶到了秋天会变红。

  松树、柏树的树叶一年四季都是绿的,不发生变化。(绿装也就是绿衣服,所以装这个字下面是一个衣字,谁有好方法记住它?)

  师:为什么松柏树终年长青。

  普通的树木在气候不适宜的时候(譬如寒冷,干燥),因为叶子面积较大,表面没有蜡质的薄膜,而导致水分散失快,不易生存,所以在秋冬季会变黄,落叶。而松树,冬青,柏树等,由于叶子要么尖细,要么表面有蜡质层,水分不易散失,所以在严酷的环境下仍然可以正常生存,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常青。

  师:出示图片请你根据他们的特点,猜一猜这三幅图分别是什么树?

  3.看看第三句话写了哪几种树的特点?

  生回答:木棉树喜欢温暖,生活在我国的南方。

  桦树比较喜欢严寒,生活在我国的北方边疆。(耐、守、疆如何识记?)

  欣赏木棉树和桦树,观察图片,看看他们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3.看看第四句话写了哪几种树的特点?

  师:为什么叫银杏树和水杉树活化石?

  因为科学家发现的化石表明水杉在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但在第四纪冰期以后,同属于水杉属的其他种类已经全部灭绝。而中国川、鄂、湘边境地带因地形走向复杂,受冰川影响小,使水杉得以幸存,成为旷世的奇珍。

  师:出示图片欣赏银杏、水杉和桂花树。

  (四)朗读全文并尝试背诵

  孩子们,我们更详细的了解了这些树木,让我们再来美美的读一读吧!(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打着节拍再次朗读。)

  (五)指导书写

  杨:第五笔是横折折钩。

  壮:前三笔要注意,是点、提、竖。

  (六)拓展延伸

  师:孩子们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树之歌

  树之歌

  o 榆树( ),槐树( ),

  o 柳树树枝像( )。

  o 石榴开花(),

  o 桂树开花十里香,

  o 桑树结果( )。

  o 冬青四季(),

  o 棕树( )在南方,

  o 橡树( )守边疆。

  课下,我们可以去校园里认认学校里的树木,上网搜集他们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树之歌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树木棉桦树 银杏水杉金桂

  高 壮 像手掌红 绿 暖 寒 活化石 香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一个专题第三课《笋芽儿》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和资源开发七个方面展开来说。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共有八个专题,分别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热爱自然、了解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和走近科学世界。而《笋芽儿》一课就出自于第一单元春天里的发现。

  第一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和一篇语文园地,内容都跟春天有关。《找春天》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通过学习课文,带领学生去感悟春天之美。《古诗两首》分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和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是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学生通过学习,领悟到为他人创造幸福的时候自己也会收获幸福和快乐。《笋芽儿》这本单元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的描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结合课标要求,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认读47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好词佳句;体会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到大自然的情趣,愿意观察,有所发现。这三个目标的设定,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巩固认识“笋、唤”等1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读法,感悟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3、喜爱读童话故事,积累好词好句。教学重点:体会重点词句的读法,感悟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教学难点:积累好词佳句,明白一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周围人的关心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我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第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们学习了《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邓小平爷爷植树》和《春晓》、《村居》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已有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上,在本学年段中还有更高的阅读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随时积累好词好句。所以针对本班学生认知特点和本节课文章的特点,我在设计阅读教学时,侧重于引导,让孩子多读,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品味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第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从电视上、网络上和书本中对竹笋有浅显的理解。所以在课前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播放竹子的生长过程,从视觉上,让学生对竹子有个直观的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理解课文,当堂背诵,以达到积累的目的,为升入下一学段铺好基石。

  三、教学模式

  我校在“和谐教学五环节模式”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研讨了语文新授课的教学模式为: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2、自学指导、合作交流;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4、巩固练习、拓展提高;5、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在落实模式的过程中注重抓住“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的课堂三要素,并力图在教学环节中体现我校“三真、三实、一及时”的教学策略。三真即真思考、真合作、真理解;三实是指设计实、反馈实、检测实;一及时是指评价要及时。

  四、 教学设计

  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并根据我校语文新授课的模式要求,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激趣导入,复习旧知(4分钟);初读课文,理清文脉(4分钟);指导朗读,细读品味(23分钟);展开想象,拓展提高(6分钟);课堂小结,感情升华(3分钟)。其中指导朗读、细读品味和展开想象、拓展提高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环节。下面具体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复习旧知

  竹子是生长在南方的热带植物,对于北方的孩子来说是很陌生的,本节课《笋芽儿》学习的是竹子整个成长的过程。所以在课前播放一段竹子生长过程的'视频,让孩子们从视觉上直观的了解竹笋长成竹子的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探究兴趣,形象生动的为学生学好这一节课做好了铺垫。

  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以识字写字为主,而且对于教学对象是八岁左右的孩子来说,以游戏的形式复习巩固第一课时所学过的生字,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检测、落实本课的教学重点,真正做到人人清。体现了我校真实课堂真理解和检测实的教学策略。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在读文之前,我给学生们出示读文指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关键人物和关键词,试着说说本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主线,理清整篇课文的脉络。知道《笋芽儿》一课讲的是笋芽儿在春雨姑娘的滋润下、雷公公的呼唤中、竹妈妈的呵护下和太阳公公的温暖中奋发成长的。这样做是在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通过抓关键词和关键人物,从整体了解课文大意,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三)指导朗读,细读品味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所以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力求从学生角度、文本角度、教师角度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展示来解决问题,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创设真实有效的高效课堂。例如,出示小问号:笋芽儿终于勇敢地钻出地面,她看到了什么?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在整体掌握课文的基础上,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中做批注。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所以在这里,鼓励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培养他们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体现了我校设计实这一教学策略。再如,这道题:想象一下,当笋芽儿钻出地面后,她还可能看到了或者听到了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地表达,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四)展开想象,拓展提高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一道思考题:笋芽儿长大后,站在高高的山岗上自豪地喊着:“我长大了!”如果此时是你站在高高的山岗上,你想说些什么呢?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学生想象、表达的基础上,把春天的美景再现。挖掘教材中潜在的人文因素,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使学生感受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周围的人的关心,突出了教学重点。

  (五)课堂小结,感情升华

  在这一环节中,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回归主题——奋发向上。通过总结知识、回归主题,使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这样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还能激励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五、说板书

  我的板书设计紧紧抓住了课文的关键事物和关键词,因为课件是动态的,所以我把课文的脉络腾现在黑板上,用静态的板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看板书复述课文的能力。

  六、说评价

  新《课标》指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首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一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评价。通过课前生字检测的游戏来评价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并根据反馈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其次,我注重恰当地评价学生基本技能。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表演出笋芽儿的自豪劲儿,一方面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理解课文、吃透文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第三,学生自评与师生互评相结合。在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时,同组同学可以互相给予评价;当学生会说完整的话,对某一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时要给出恰当积极的评价。

  七、说开发

  针对《笋芽儿》一课的教学设计,我充分的利用了课本资源、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资源。

  其中在课本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发挥了课本插图和课本练习材料的作用,例如课文的插页、单元导语和课后的相关练习。

  在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发挥了百度、人民教育出版社、土豆视频等网站的作用,

  在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我力争用好多媒体,发挥音像资料在带动孩子积极性方面的作用。例如图片资源,配合着美丽的图片,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声音资源,在学习“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这句话时,配上燕子飞翔的图片和清脆的鸟叫声,让孩子身临其境,在理解课文雷公公和春雨姑娘叫醒沉睡的笋芽儿时的情景,配合着图片和打雷下雨的声音,能够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春雨姑娘的“轻轻呼唤”和雷公公的“粗重的嗓音”;视频资源,通过播放竹子成长过程的视频,填补了北方学生对竹子成长方面的知识的短板,并且在课堂初始播放该段视频也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一节课的顺利进行打好了基础。

  以上是我所有的说课内容,有不足之处,还恳请给位专家评委予以批评指教,谢谢!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9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课文是《《蓝色的树叶》。

  一、说教材

  老师们,大家好!翻开小学语文(人教版)国标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蓝色的树叶》跃入我的眼帘。咦,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呢?我认真地读了下去: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让小朋友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二、说学生

  《小学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处于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也是社会意识初始建立时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通过一年级的学习,他们已学会了汉语拼音,具备了借助汉语拼音学汉字的能力,也有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把它定为本课的首要目标也是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同学有困难时,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因此我把它定为本课的难点目标。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四、说教法

  《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因为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基础的学习情景和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尽量使课堂充满吸引力。

  五 说资源 课件 生字卡片

  其目的是增加课堂的新颖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启发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树叶,你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

  课件出示各种树叶:红的、黄的、浅绿的、深绿的……

  1) 提问:(出示蓝色的树叶)老师这儿有一片特殊的叶子,你们在大自然中见过这种树叶吗?对于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吗?

  2) 过渡:我们一起来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齐读课题)

  二、 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范读课文。

  要求:

  (1)边听边勾画出生字,词语。

  (2)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边读边想课文中谁和谁发生了什么事?

  3)抽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学生评价。

  4)林园园做得对吗?如果是你该怎么做?

  (二)学习生字

  (1)你认识了哪些字,向小朋友们展示一下?

  (2)齐读生字、词语,小组读,开火车读。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展示你用哪种方法识记。

  (4)游戏,给生字找朋友。

  三、指导写字。

  1、分析字形,重点指导难写字“笔、铅”

  2、生字描红、正确书写。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

  《长城和运河》是沪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诗歌,这首诗歌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长城和运河。诗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运航。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小作者以生动的语言,抓住长城和运河的特点,勾勒出一幅幅壮丽而宏伟的景象。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学习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课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识字、写字和进行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意境,重点抓好识字教学。根据《课标》要求和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提示填空。

  3、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知道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

  教学难点:

  知道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两课时

  二、说教法

  《长城和运河》是一首诗歌,歌颂了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诗歌抓住长城和运河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雄伟的蓝图。语言文字生动,读来让人浮想联翩。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二年级的孩子读进文中,走进诗中,放手让孩子去品味、欣赏、诵读。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理解;通过学生自读自评、小组比赛读、男女生分别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感悟课文内容;最后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一上课就觉得似曾相识,进入想学、愿意学习的境界,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欣赏了几幅长城和运河的图片,勾起对两大人间奇迹景色的畅想。接着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小作者去长城和运河的上空看一看,看一看长城和运河有哪些景象吗?首先去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长城是怎样的一种奇异景象?这样的导入,复习旧知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学习课文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愉快的享受!在学习这首诗时,我将诗分成了两部分的教学,首先学习长城的教学,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我给学生安排了两个问题:

  (1)在作者眼里长城是怎样的?

  (2)长城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哪里?其次,按照学习的循序渐进原则,我按顺序出示了相应的语句引导学生齐读、小组竞赛读、师生分角色读通过多种活泼有趣的读,以读促悟。并结合多媒体让学生借助图和文共同理解,让学生有种直观的`感受。在此节教学中我还用我讲解了一些修筑长城的艰辛,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祖先的崇敬之情。最后再让学生根据已学片段进行填空,巩固学生的学习!

  在第二部分的运河教学中,我也同样运用了教学长城的类似教学,先引出两个问题:

  (1)在作者眼中运河是怎样的?

  (2)运河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哪里?其次,以不同的读法,让学生体会运河的美以及壮丽!此外,每一节的开头和结尾都采用相同的句式是本篇课文的一大特色。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每小节都有的相同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朗读,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感悟,把握了句式表达的语气。

  (三)总结抒情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渗透了全诗的思想感情,又提高了学生的感知,更重要的是为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铺设桥梁,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共有四篇课文,17课《古诗两首》和《18雷雨》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和自然事物的描述。《最大的“书”》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两篇介绍自然常识、拓宽学生视野的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在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中的“读读背背”有一首名为《东西南北》的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同学们对东南西北的方位基本有了解。小学科学《我们在哪里》一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可以根据太阳来辨认方向。而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第1课时就是《认识东南西北》。

  依据课程标准以及教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知道课文中天然的指南针具体指什么,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观察生活、辨别方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喜爱大自然。

  我们学校二年级的孩子已经能够自主识字。我们本着“先学后讲,以学定教”的原则,做到“三讲两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通过小组交流能以兵教兵的形式学会的不讲,结合学段目标,对学生的遗漏点、易错点、重难点进行相应的补充和讲解,比如:课文中的四会字“忠”,学生可以通过“加一加”和猜谜语的方法来进行识记,但是,对于课文中的词语“太阳是忠实的向导”不容易理解。在教学时,我请学生说一说如果是早上的太阳,你能辨别方向吗?傍晚的太阳呢?引导学生体会因为太阳永远都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中午的时候在南边,按一定的轨迹运转,是可以信任的',可靠的,所以说是忠实的向导。再进行填空练习

  忠实的()早上在()中午在()傍晚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理解了忠实的意思,而且与三年级将要学习的辨认东南西北结合起来,对于方向感进行了渗透。

  这是一篇具有科学性的文章,有些辨认方向的方法可能学生会不理解,比如:第5小节“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那边是北面”因为按照常识,应该是南面照到的阳光多,积雪化得快。我可以画简笔画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在黑板上简单地画出沟渠,阳光从南面照过来,由于被沟渠的壁挡住了,阳光先照到沟渠中北面的积雪,所以北面的积雪先化,南面的积雪反而化得慢。看了直观的简笔画,学生就会一下子理解了。

  当然,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辨别方向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也仿照着课文中的小诗来说一说、写一写。结合我们是城市孩子的现状,让学生再说一说如果在城市里迷了路怎么办?把语文知识与科学知识、生活知识紧密地进行结合,鼓励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看书多请教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本课是浙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3课,是一节“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综合美术课,由于孩子们从小就对大树和小鸟有着特殊的认识和情感,因此,这节课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与创作空间。在教学中为了给学生交流、学习、思考的空间,因而在备课上我充分考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快乐学习的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创新生活的美好情感。

  2.知识目标:了解不同小鸟有不同的窝,了解小鸟的画法及保护的相关知识。

  3.能力目标:学会表现不同形态小鸟,运用想象、创新的方法为小鸟设计一个家。

  重点:学会表现不同形态小鸟的方法,了解不同小鸟有不同的窝。难点:设计出想象丰富,思维独特的鸟窝。

  二、说教法:

  本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景、交流及谈话的方法,主要强调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教师只作为活动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对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探索、尝试的欲望,并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

  1.情景法

  2.交流法

  3、说学法。

  为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我采用听、说、做、画等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我按照审美激趣、赏析探究、练习感悟、评价提高四个环节来设计这节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被砍伐的树林,小鸟在呼吁自己的家园。(引起学生的保护之心)你看发生什么事?——它们有家吗?说说自己的感受。造成小鸟失去家的原因是什么?(自然灾害,人为砍伐等,茂密的山林变成了秃山,小鸟无处藏身,家自然没了)小鸟是人类的好朋友,为了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给小鸟安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出示课题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被砍的树林,让学生自己想到小鸟也应该有自己的家,调动学生的爱护之心,直接进入课题。

  二、谈话引导、观察感受:

  1、同学们,在没画之前谁来描述一下小鸟的样子?——圆圆的头部、椭圆形的身体、三角形的翅膀和尾巴。老师边总结边示范。

  师:你们还能说出几种鸟的名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出各种鸟类,并注意动态。小鸟的家又有哪些成员呢?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课件展示:——树上、草地上、河边、屋檐下、电线杆上、墙洞里到处都有。鸟窝有什么作用,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呢?——和我们的家一样,是小鸟温暖、舒适、安全的庇护所。出示板书安全温暖

  2、小鸟的家不仅作用大,它的样子也很有趣呢!课件展示:(实物展示——鸟窝)你看,这个鸟窝像什么呢?——一个麻线球。这个鸟窝和刚才的一样吗?有什么特点?——不一样,从底部进入。鸟儿不同,鸟窝就不同。世界上的鸟类有上千万种,鸟窝呢也就有成千上万个样子。出示板书造型独特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主动回忆生活常识,同时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要注意多观察,积累丰富的生活常识。

  三、思考分析,展开想象:

  1、这么多新奇的鸟窝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呢?你会为小鸟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家呢?学生回答师加以引导,画出同学描述的造型。

  2、欣赏同龄作品打开思维,出示范画观察分析,让学生从色彩、线条、添加物上去学习观察,出示板书色、线美。

  3、出示本节课的作业要求:给小鸟设计美丽舒适的家,要求想象丰富,思维独特,色彩鲜艳。

  【设计意图】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创作感,激励学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小鸟的家,达到启发想象力和创新。下面同学们拿起画笔赶快行动吧!看谁的小鸟最可爱,谁的家最美丽、温暖。

  4、学生创作,老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作品,评价小结:

  同学们,请把你的小鸟的家作品剪下用双面胶贴在这片树林里(准备好的展板)。现在让我们看看这些优秀的作品吧!如果你是只可爱的小鸟,你最想飞进哪个家,最想和哪只小鸟交朋友?你是怎么想的?

  五、延伸拓展:

  你们看,我们的大屏幕上是什么?——奥运会体育场馆鸟巢。他的设计灵感来自哪?——老师今天看到大家的作品很开心,大家都很用心,相信鸟儿也会很喜欢,也希望同学们能把这样的创意运用到生活中,并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设计意图】通过延伸拓展,达到让学生在生活中要热爱小动物,爱护小鸟,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并学会将设计运用到生活中!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红领巾”真好》一文是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全诗分三节,结构基本相同,每节都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展开叙述。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

  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发挥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读中感悟,体会小鸟的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小卫士”的快乐自豪,从中受到美与爱的启发熏陶,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热情。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如下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认识“叽、喳、蓬、跃”等8个生字,会写“羽、领”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交流,发现识字规律。借助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在朗读中悟情,在悟情中朗读,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蓬”、“扑棱棱”的正确读音。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说教法学法

  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新课程准标》)。在识字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能力,重视识字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在阅读理解上,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学生的角色表演,教师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架起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学习语文,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进行审美和探究。

  2“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悟情,在悟情中朗读,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并在读的基础上,学生经历感知、思考、探究、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发展思维和语言,加强理解和体验,从而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我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按每段课文的深浅程度,选用如下几种教法方法:

  1谈话激趣法

  2整体阅读法,这种方法是从教材的整体出发,采用“从整体入手--分解导读--再回归整体”的三段式教法。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这种讲读方法,既体现了小学语文教材(一课一事)的特点,也符合儿童由“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

  3情境教学法

  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

  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三、教学设计

  (1)、谈话揭题,导入课题

  1、小朋友,请你轻轻抚摸一下胸前的红领巾。我们知道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它有一个好听、响亮的.名字—————红领巾。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26课。(揭示课题《“红领巾”真好》)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红领巾”为什么要加引号?是谁夸“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

  4、让我们带者这些问题走进森林去认识红领巾吧。

  (以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导入课题,既亲切自然,又使学生感到做少先队员光荣。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探究能力)

  (2)、初读感知,认识字词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当学生初读课文后,出示本课要学的生字。通过自由读,小老师领读,齐读。指生读,开小火车读等方式,由带拼音到去掉拼音,让学生认识生字,熟记生字。,主要是强调“扑棱棱”这个词语的特殊读音,这里主要是强调翘舌音和后鼻音的正确读法。最后交流识字方法,与小伙伴们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好的方法来记住这些字宝宝的。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动性。组织学生交流识字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一起碰撞,相互学习,相互补充。教师鼓励,引导学生总结好的识字方法,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

  (3)朗读诗歌,感悟内容

  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的去读,让学生读全文,提出问题“你觉得小鸟怎么样?你从哪看读出了小鸟的快乐机灵?”然后指导朗读第二三小节。抓住关键词让学生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出第一小节,体现小鸟的自由自在。第二节速度较快,体现出小鸟在忙碌地捕捉害虫。

  接着出示课件,将学生带进一片鸟语花香的大森林中,让学生听着鸟叫,看着小鸟活泼可爱的样子以及小鸟在林间忙碌捉虫的情景,去练读前两小节。教学时播放多媒体课件,渲染烘托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通过多媒件教学的辅助。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理解课文,想像着这样一幅画面,更有助于读好课文。充分挖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引导学生自能读书,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坚持以读为本的思想,多形式的读书加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感情的理解和感悟。

  在第三小节中,学生读文后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小鸟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老师不明白这里的红领巾指的是谁?”读出了前两小节小鸟的可爱,学生在读这一小节时,会对红领巾爱鸟护鸟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带着这种感情,让学生再去自主读文。从而将课文的情感推向高潮。

  在最后我认为应将课文再回归整体。让学生通过评读,美读,赛读等方式,通过评选“最快乐的小鸟”、“最活跃的小鸟”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再进行合作朗读时学生都很愿意来当一回“快乐的小鸟”、“最机灵的小鸟”和“爱鸟的红领巾”。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情”字,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增强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4)拓展延伸

  在最后拓展延伸的环节,课件出示关于保护益鸟的倡议书,并交流讨论我能为爱鸟护鸟做些什么?激发保护鸟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而能更好的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关于板书设计

  每个教师都懂得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板书集中体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与特性。本课的板书,明确地体现了课件和课文的有机统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始终着眼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着眼于学生学得主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既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见解在教学中发展。

  总之,整个设计,我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学习,加深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能以长久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让学生学有所得,在轻松、愉快中体会情感,发展语言。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北京亮起来了》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四次的一篇写景的文章,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科书以专题为组织单元,专题设计了八个专题,本文选自第三专题。紧扣"美丽的祖国,可爱的家乡"这一单元主题,课文描绘了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辉煌明亮的夜景。围绕"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这一句,课文具体介绍了长安街,环形路,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等不同的场景,自理兴建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本文的语言非常优美,尤其是一些四字词语和几个比喻句,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让课文正色不少,是引导学生品读、积累的好材料。

  二、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初步理解新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看图片初步感知北京夜景的美。

  (我是依据课程标准改革的精神以及实验的要求,确定了本科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目标。)

  2、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

  (2)读文,初步感知北京夜景的美

  3、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我是依据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会生字、积累词语,初步感知北京夜景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4、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我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准备教具的)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再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课文,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法,民主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的达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设计

  一开始上课,我就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借助生动的画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设计活跃课堂气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为了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依据课改教材的特点,配合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主要采取了直观、朗读、形象的程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用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住过的热爱之情。我的教学设计主要分六个环节:

  (一) 赏图引题,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他是一座世界文明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现在让我们一同欣赏北京的风光。

  2、播放背景风光图。问:欣赏完北京风光,你想说什么呢?

  3、学生谈感受。

  4、谈话过度

  多美的景色啊!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北京白天的风光,你们想进一步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北京夜景的课文。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观看远教资源课件,直观感受北京风光的美。从而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情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巧妙地引入新课。)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北京的夜晚是怎样的?课文中用了哪些词语来表述。

  2、配乐播放北京夜景图片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小朋友们,让我们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吧!你们看

  3、你们感受到北京夜景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指名回答)

  4、作者感受到的美是否跟我们一样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后标自然段序号。

  (设计意图:观看北京夜景图,让北京亮丽的夜景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里,并在此基础上谈感受,为学好课文垫。)

  (三) 学习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老师带读。

  2、去掉拼音检查会人情况。(齐读开火车读)

  3、齐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解意思。

  4、做词语搭桥游戏:男女同学比赛接龙读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地认读生字新生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 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辉煌)齐读,组词,练习说话。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指名说)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跟书空练写。

  4、播放音乐,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书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5、评价学生写字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优美、愉快的音乐中书写生字,可以消除听课的疲劳,提高学生写字的兴趣。)

  (六)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写生字生词,朗读课文加深巩固,为下节课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五、说板书设计

  12 北京亮起来了

  ml nshu huīhu ng duzhu ng wěi

  幕临 烁 辉 煌夺 幢伟

  y u hu n fǔ xu nf n b ngōng

  犹 焕府 绚繁扮 宫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5

  《快乐的节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第四篇课文,全诗其实就是儿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全诗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了表达了少年儿童在欢庆自己节日时候快乐幸福的心情,以及长大后要报效祖国的心愿。全文以乐为线索,表达了心情之乐,理想之乐,成长之乐。是一篇培养学语言表达和感悟能力、陶冶学生审美情趣的好材料。根据课标对低年段语文学习的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格中的要求只会读就可以了。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因识字与朗读是低年段的重点,因此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课文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和理解水平的限制,我把如何使孩子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如何在读中感受诗句表达的快乐,设定为本文的学习难点。

  我准备安排二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通过图文对照,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认识生字,指导学生端正、匀称地书写“建、敬”等10个生字。

  下面,我着重讲第二课时的教学:(第二课时)

  因为本文比较特殊是一首儿童歌曲,大家都爱唱。所以我先让孩子们学唱这首歌。在学会唱歌的基础上。再来感受诗中表达的情感,诗中表达的美。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我先引导学生读“祝贺、歌唱、敬爱、希望”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相机进行正音,接着引导学生交流初读课后的感受。然后通过教师形象生动的导入语和欢乐的音乐渲染,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

  二、精读感悟,悟中生情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在自悟。我引导学生读读、画画、想想、议议的方式突破难点。先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全诗那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快乐?”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讨论。在全班交流时,以学定教,随着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词句,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点拨。

  1、估计在第一段中“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大家理解起来有难度。我先用多媒体出示: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美丽的花儿朵朵开放,这些画面。让大家寻找他们之间相同的地方。让学生明白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和花儿一样的美丽鲜艳。所以我们穿着美丽衣裳和带着红领巾的小朋友就想鲜花一样。接着问为什么我们像春天呢?估计有了这些铺垫后,孩子们可以理解了。最后出示图片进一步感知,此时,朗读训练也就水到渠成,在理解后大家感情朗读。

  2、第三段中的 “我们像小鸟,等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估计孩子们不能很好的理解,小鸟要飞起来开就要翅膀长好了才能飞,那我们要飞必须有什么条件呢?大家会明白只有学好了只是本领才“飞起来 ”。这样就可以理解“等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是指什么了。

  3、抓住契机,训练说话。如第一段中,我们还可以像什么?用我们像()的句式来说话。第二段中,花儿,白杨树和小鸟会怎么祝贺我们呢?

  第四段中,勇敢地飞向我们的理想,要怎样勇敢呢?

  4、在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时,我配上这首歌的音乐,把学生带进了自己就在过节这样一种氛围中,进行练读,学生朗读时快乐、自豪、喜悦的感情自然而生。对情感的体会也得到提升

  三、:课外延伸,指导习作

  刚才,小朋友一边欣赏歌曲,一边想象着热闹欢快的画面。现在,请大家结合自己欢度六一节的情景,也可结合课文中的诗歌,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

  四、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出示“贺、希、勇”三字,请学生自学笔顺表,在交流字形时,我从旁点拨和指导,边示范板书,要写得美观匀称。在学生书写时,我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教育学生“提笔既是练字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板书设计

  快乐的节日

  有我们就更加美丽 长得丰满

  将来

  有我们就充满希望 飞向理想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预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随时注意课堂的生成,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