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初中

时间:2025-03-14 09:59:5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推荐】说课稿初中模板集锦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初中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说课稿初中模板集锦3篇

说课稿初中 篇1

  一、说目标

  1、使孩子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2、注意培养孩子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以及运算能力。

  二、说重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及正确运用公式、难点是公式推导的理解及字母的广泛含义、平方差公式是进一步学习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相关代数运算与变形的重要知识基础、

  1、平方差公式是由多项式乘法直接计算得出的:

  与一般式多项式的乘法一样,积的项数是多项式项数的积,即四项、合并同类项后仅得两项、

  2、这一公式的结构特征: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右边是乘式中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与相反项的平方差、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具体的数(正数和负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等代数式、

  只要符合公式的结构特征,就可运用这一公式、例如

  在运用公式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变形,例如,变形为,两个数就可以看清楚了、

  3、关于平方差公式的特征,在学习时应注意:

  (1)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并且这两上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

  (2)右边是乘式中两项的平方差(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3)公式中的和可以是具体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4)对于形如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相乘,就可以运用上述公式来计算、

  三、说教法

  1、可以将“两个二项式相乘,积可能有几项”的问题作为课题引入,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能在两个二项式相乘其积可能为四项、三项、两项中找出积为两项的特征,上升到一定的理论认识,加以实践检验,从而培养孩子观察、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孩子自己的试算、观察、发现、总结、归纳,得出为什么有的两个二项式相乘,其积为两项,因为其中两项是两个数的平方差,而另两项恰是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时为零,即

  (a+b)(a-b)=a2+ab-ab-b2=a2-b2、

  这样得出平方差公式,并且把这类乘法的实质讲清楚了、

  3、通过例题、练习与小结,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应用平方差公式、这里特别要求孩子注意公式的结构,教师可以用对应思想来加强对公式结构的理解和训练,如计算(1+2x)(1-2x),

  (1+2x)(1-2x)=12-(2x)2=1-4x2

  ↓↓↓↓↑↑

  (a+b)(a-b)=a2-b2、

  这样,孩子就能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不容易出差错、

  另外,在计算中不一定用一种模式刻板地应用公式,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运算法则,经过变形后灵活应用公式,培养孩子解题的灵活性。

  四、说学法

  一、师生共同研究平方差公式

  我们已经学过了多项式的乘法,两个二项式相乘,在合并同类项前应该有几项?合并同类项以后,积可能会是三项吗?积可能是二项吗?请举出例子、

  让孩子动脑、动笔进行探讨,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

  两个二项式相乘,乘式具备什么特征时,积才会是二项式?为什么具备这些特点的两个二项式相乘,积会是两项呢?而它们的积又有什么特征?

  (当乘式是两个数之和以及这两个数之差相乘时,积是二项式、这是因为具备这样特点的两个二项式相乘,积的四项中,会出现互为相反数的两项,合并这两项的结果为零,于是就剩下两项了、而它们的积等于乘式中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继而指出,在多项式的乘法中,对于某些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我们把它写成公式,并加以熟记,以便遇到类似形式的多项式相乘时就可以直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以后经常遇到(a+b)(a-b)这种乘法,所以把(a+b)(a-b)=a2-b2作为公式,叫做乘法的平方差公式、

  在此基础上,让孩子用语言叙述公式、

  二、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计算(1+2x)(1-2x)、

  解:(1+2x)(1-2x)

  =12-(2x)2

  =1-4x2、

  教师引导孩子分析题目条件是否符合平方差公式特征,并让孩子说出本题中a,b分别表示什么、

  例2计算(b2+2a3)(2a3-b2)、

  解:(b2+2a3)(2a3-b2)

  =(2a3+b2)(2a3-b2)

  =(2a3)2-(b2)2

  =4a6-b4、

  教师引导孩子发现,只需将(b2+2a3)中的两项交换位置,就可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课堂练习

  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l)(x+a)(x-a);(2)(m+n)(m-n);

  (3)(a+3b)(a-3b);(4)(1-5y)(l+5y)、

  例3计算(-4a-1)(-4a+1)、

  让孩子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孩子解题情况,让采用不同解法的两个孩子进行板演、

  解法1:(-4a-1)(-4a+1)

  =[-(4a+l)][-(4a-l)]

  =(4a+1)(4a-l)

  =(4a)2-l2

  =16a2-1、

  解法2:(-4a-l)(-4a+l)

  =(-4a)2-l

  =16a2-1、

  根据孩子板演,教师指出两种解法都很正确,解法1先用了提出负号的办法,使两乘式首项都变成正的,而后看出两数的和与这两数的差相乘的形式,应用平方差公式,写出结果、解法2把-4a看成一个数,把1看成另一个数,直接写出(-4a)2-l2后得出结果、采用解法2的同学比较注意平方差公式的特征,能看到问题的本质,运算简捷、因此,我们在计算中,先要分析题目的数字特征,然后正确应用平方差公式,就能比较简捷地得到答案、

  课堂练习

  1、口答下列各题:

  (l)(-a+b)(a+b);(2)(a-b)(b+a);

  (3)(-a-b)(-a+b);(4)(a-b)(-a-b)、

  2、计算下列各题:

  (1)(4x-5y)(4x+5y);(2)(-2x2+5)(-2x2-5);

  教师巡视孩子练习情况,请不同解法的孩子,或发生错误的孩子板演,教师和孩子一起分析解法、

  三、小结

  1、什么是平方差公式?

  2、运用公式要注意什么?

  (1)要符合公式特征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

  (2)有些式子表面不能应用公式,但实质能应用公式,要注意变形、

  四、作业

  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l)(x+2y)(x-2y);(2)(2a-3b)(3b+2a);

  (3)(-1+3x)(-1-3x);(4)(-2b-5)(2b-5);

  (5)(2x3+15)(2x3-15);(6)(0.3x-0.l)(0.3x+l);

  2、计算:

  (1)(x+y)(x-y)+(2x+y)(2x+y);(2)(2a-b)(2a+b)-(2b-3a)(3a+2b);

  (3)x(x-3)-(x+7)(x-7);(4)(2x-5)(x-2)+(3x-4)(3x+4)、

说课稿初中 篇2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体育与情绪的调控》。学好本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水平,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调适自身情绪的方法,以便以更佳的情绪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良好情绪对于学习的动力作用以及挖掘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并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说学情

  学生状况:当代中学生在科学不断进步,文化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变革的今天,虽然能很快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但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在情绪特征上表现为好冲动、不稳定、极端化等特点。对自身的不良情绪表现缺乏深刻地认识,也不善于调试自身的情绪。而且高一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关口,已经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是自控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还比较薄弱,又处于发展的不完全成熟期,形成了他们内心需要与意志调控能力之间的失调,从而导致他们在处理很多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时冲动、极端化,难以很好的调试自身的情绪。

  三、说教学内容

  本次课的主题是《怎样合理调适自身的情绪》。是来自教材中的《最近比较烦》一课,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各种情绪以及它们对人的影响和作用,并使学生在了解自身情绪特征的基础上,学会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试,以合理的方式、方法恰当地表达自身的情绪和情感,以增进身心健康。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分为三个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表现及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清楚的知道情绪产生的原因。

  2. 态度和情感目标:重视情绪的调控,培养良好的情绪。

  3. 能力和问题解决目标:能觉察和分析自身的情绪,认识情绪对自身的影响,并能应用有效的方法控制自身的情绪和对情绪进行自我调适。

  五、说重点

  重点:理解合理调适情绪的重要性

  六、说难点

  难点:结合自身情绪体验,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寻求控制、调适情绪的方法。

  七、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以及角色扮演法等进行教学。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刺激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强调师生互动。本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主动、积极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加以运用,能够学会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达到前面所说的认知、态度和情感、能力和问题解决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具体的教学过程:

  本课设计为六个板块,分别为:(一)故事导入(二)情绪的故事(三)情绪的图片(四)情绪的假设(五)锦囊妙计(六)教师小结

  故事导入:教师主要通过一个关于林肯和他的陆军部长斯坦顿的情绪的故事导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为下面的而活动做好准备。

  过程:(一)情绪的故事。为了贴近学生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向学生说明愤怒、悲伤、痛苦等不良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而愉快、欢乐、满意、平静等良好的情绪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同时,结合两个故事,告诉学生任何情绪的表现都应去适应,否则,就会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二)情绪的图片。分为两个小环节:一是教师出示各种情绪图片,引导学生辨认各种情绪的不同表现。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情绪与表述一一对应,学生体会各种情绪的外部表征。二是列出喜、怒、惧、哀、恐等情绪,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这些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的形容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在课堂中加以整理并理性分类,同时,又提高了学生正确表达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身最近一周或半个月以来的情绪体验进行勾划,勾划出最适合自身情绪体验过的词,如果以上又没列出来的词语,学生自身也可补充写上。

  (三)情绪的假设。通过以上分类,教师趁热打铁,提出以下十种情境,请学生说出他们会产生何种情绪及产生该情绪的原因。比如有人弄坏了你的文具,你会产生什么情绪?有过这种体验吗?当时又是怎样处理的?如果一旦再出现类似的这种情况,产生这种情绪时又如何调适呢?等等。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如产生被激怒的情绪时:1、分析一下问什么发怒2、分析一下发怒的结果3、怎样使自身不过分激动4、如何控制、调节被激怒的情绪等。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以上三个活动让学生在弄清情绪的`各种分类后,当面对这些不良情绪时,怎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来合理调适情绪。

  (四)锦囊妙计。为学生提供一些不良情绪的自我调适方法。

  1、怡悦调适法。利用古代的一个故事作为背景。让学生通过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并利用“怡悦调适法”来解决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内心的冲突和痛苦,告诉学生如果自身怒骂无常,愤怒难耐,也可以通过这种怡悦法来进行调适。

  2、宣泄法。分为三种:①在产生痛苦、悲伤、难过等情绪时,可通过哭来宣泄、释放积聚在内心的痛楚,达到心理平衡②有郁闷、愤怒、困惑等消极情绪时,可通过音乐或书写宣泄法来调适③如受了委屈或欺侮后,可借助一些外物来宣泄,比如说拳击、打沙包等方法。

  3. 还可以用自我暗示法、意志控制法、理智调适法、活动转移法、注意力转移法、交往调节法、情绪升华法等调适方法。

  这一教学环节,诱导和启发学生在不良情绪出现时,应及时采取正确的调适方法,让学生达到不良情绪的有效化解,使自身的精神坚不可摧,让精神之库不断注入振奋、欢欣和愉悦,让心境之水永远清澈与蔚蓝。

  (五)教师小结。

  1. 结合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布置作业:①想一想良好调适自身的情绪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②情绪与人的关系,以及对人的影响有哪些?③我该怎样调控才能获得良好的情绪?

  2.教师结束语:情绪时人心理能量的调节器,它可以发动人的行为,确定人的行为方向,对人具有无法估量的感染力。我们要充分利用积极情绪的正确作用。让我们都做自身情绪的主人,让自身的情绪永远都拥有舒适、温暖的环境,让自身的内心世界更多地呈现出一片晴空。

说课稿初中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选用了具有浓郁日本音乐特点的民歌<樱花>,这是同学首次接触日本音乐。在演奏形式上选用了合唱曲和器乐曲,做为以民歌樱花改编的合唱曲和器乐曲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示方式。相同音乐采用不同的演奏形式出现在同学面前,既扩充了同学的音乐视野,也协助了同学认识改编乐曲的几种常见的方法。

  做为一首具有典型日本风格的民歌,歌曲的旋律建立在日本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生动地展示了日自己民珍爱樱花,趁三月春光结伴前往观赏樱花的喜悦心情,也充沛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统一。

  2、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歌曲的独唱、齐唱、合唱、器乐演奏等形式,让同学感受相同音乐主题,可以有不同的表示形式。

  2)区分器乐改编曲运用了哪些手法,初步尝试改编歌曲的演唱形式。

  3)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

  4)针对同学年龄小,对于音乐形象较易理解的歌曲同学较喜欢,对于器乐曲缺少认识,希望通过欣赏与比较,培养同学欣赏器乐曲的能力。

  3、重点、难点:

  1)相同旋律的不同表示形式。

  2)认识改编曲的几种主要方法,并能够加以运用。

  二、说教法

  1)问题聆听法:

  这节课我抓住歌曲的节奏特点,借助日本民间舞蹈动作体验歌曲平稳的节奏,优美舒展的旋律,通过边聆听歌曲边观看各种有关日本风土人情的画面,让同学根据画面说出是哪一个国家的歌曲,并试为歌曲起名字,以此来激发同学的好奇心理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歌曲模唱法:

  歌曲教学以模唱为主,分乐句聆听歌曲旋律进行歌曲的学习。

  3)视觉图象法:

  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通过各局部音乐的变化配以不同的画面,给同学视听结合,防止枯燥的说教形式,使原本笼统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同学理解和分析乐曲的不同变化形式。

  4)对比欣赏法:

  合唱曲与器乐曲之间的对比欣赏,感受不同演奏形式的不同表示方法。并尝试将器乐改编曲的表示方法运用到歌曲的改编中来,从而让同学更好地认识音乐改编的几种方法。认识到音乐的学习不是单纯、唯一的继承,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有更为丰富的改变,进而培养同学的音乐创新能力。

  主题歌曲与剧情的关联,使同学较直观地理解主题音乐的作用。

  三、说学法

  同学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同学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同学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同学去感知歌曲的情绪。通过列出表格,直观地对比分析的方法,使同学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验证结论,进一步加深对改编曲的认识。

  1)听、画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聆听乐曲与选择画面相结合的方法,让同学感受相同音乐的不同变化,并能够借助不同的画面区分各种音乐演奏形式的变化。

  2)实践探索法:

  以探索的方法进行学习,在聆听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和了解改编曲的几种常用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通过与教师在一起聆听的基础上,培养同学求知、探索的欲望。

  四、说教学程序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聆听歌曲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让同学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教师选用的各种有关日自己文景色的画面,边听音乐边说出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歌曲。

  2、我为歌曲起名字

  以为歌曲起名字的方法,引导同学认真聆听歌曲,从中了解歌曲的含义。从歌词中理解到日本的国花是樱花,日自己民每到三月时都会到户外去赏花,让同学真正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培养同学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

  3、歌曲模唱

  这个环节教师运用歌曲模唱的方法,让熟悉歌曲的旋律,为下一步的欣赏打下基础,并在同学演唱的过程中进一步与同学一起推敲歌曲应有怎样的歌名,选取出较有创意的想法,更能表达歌曲的内涵。

  三、欣赏合唱曲《樱花》

  三年级的同学已初步具备分辨歌曲演唱形式的能力,通过聆听合唱曲,让同学试说出与教师的演唱以和同学的演唱有什么不同,从而复习了独唱、齐唱与合唱三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让同学感受歌曲在演唱中力度有怎样的变化,能够做简单的模仿。

  四、欣赏器乐曲

  让同学分辩在器乐演奏的过程中,歌曲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可以用不同的画面来表示,说出你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区分的。

  运用带问题欣赏音乐的方法,即可培养同学正确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又可让同学做到有目的的参与音乐活动。在欣赏的同时,还可以让同学借助手势或是画图的形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对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也是很有协助的。从而让同学认识和感受相同旋律的音乐,不同的表示形式。这首器乐改编曲通过器乐独奏、不同的器乐独奏、几件乐器的合奏等形式,并在速度和力度上加以变化。

  五、改编歌曲

  在聆听和了解器乐曲改编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和方法改编歌曲的演唱方法。根据乐曲中不同演奏乐器、各种乐器的组合以和在速度、力度上的变化,引导同学在歌曲的演唱上也运用这些方法对歌曲进行改编,将掌握到的新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比方可以运用独唱、器乐演奏、齐唱等同学会的音乐表示

【说课稿初中】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说课稿10-19

初中物理说课稿08-26

初中数学的说课稿04-24

初中美术说课稿05-28

初中音乐说课稿05-20

初中音乐说课稿10-05

初中数学说课稿08-26

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06-17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01-20

人教版初中数学说课稿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