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5-10-23 10:02:1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必备】说课稿锦集四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分享。

【必备】说课稿锦集四篇

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多则磁力大,电池少则磁力小。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还与其他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2、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的科学研究过程,能用全班合作研究的成果设计制作强磁力电磁铁。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有关。

  教学难点: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并学会验证结论。

  教学准备:

  教师为各小组准备电池三节,铁钉电磁铁一个,不同形状大小的铁芯三个,长导线(漆包线)一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研究了电磁铁的磁力和线圈多少的关系,那么大家说说电磁铁的磁力和线圈的多少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口答并点评)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板书课题:电磁铁的磁力(二)

  二、检查自主学习成果:

  请第1、2组汇报《学研指导案》“自主学习”部分第1题,第3、4小组汇报各自的研究计划。

  三、提出我的疑问:

  四、指导学生合作探究

  1、探究“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池数量的关系”,在小组长的指挥下,制订小组研究计划,小组内交流我们的研究计划。

  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电池数量关系的研究计划

  研究的问题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有关系吗?



  c



  电池多,磁力大,电池少,磁力小。



  检验的.因素



  (改变的条件)




  怎样改变这个条件



  1.



  2.



  3.



  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






  2、明确小组成员分工,按计划完成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电池数量



  吸大头针数量(个)



  磁力大小



  排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1








  2








  3








  3、分组展示汇报。

  五、归纳整理:

  1、我们小组汇报的内容:

  我们在检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实验前的假设是_________。

  我们是这样改变要改变的条件的:_________。

  我们是这样控制不变的条件的:_________。

  通过分析记录的数据,能说明 ,但不能说明 。

  2、对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关系的研究,我经历了这样的研究过程:

  提出问题→( )→( )→( )

  六、检测训练:

  1、当堂训练:

  ①完成《学研指导案》P34-35。

  ②在制作强磁力电磁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增强电磁铁的磁力?

  2、拓展延伸: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动手做一个电磁铁。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13号,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一课《分数乘法》。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分数乘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意义以及分数加减法基础上教学。本节主要内容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将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相联系,并探索出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同时为以后分数成分数打基础。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我从三方面确立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2、在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3、能解决简单分数乘整数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定为:

  根据生实际情况,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算理,掌握方法。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生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讲授法,通过观察探索,获取知识,激趣。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师引导下层层展开,使他们听有所思,做有所获。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突出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交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复习导入(约3)探索新知(约15)巩固应用(约20)课堂小结(约2)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出示:

  1、把9+9+9+9+9改成乘法算式.

  2、列式计算:

  (1)5个12是多少?12×5让学生列式并说出整数乘法的意义。“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能不能用算式1/5×3来表示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这样设计,通过复习旧知为新知的学习提供迁移准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多媒体出示教材2页情境。一个图案占整张纸的1/5,3个图案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学生汇报方法:有的学生是用画图的方法做的,先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1/5,就是一个图案,三个图案就是三份,也就是3/5。有的学生用连加的方法做的:列式是1/5+1/5+1/5(板书)同分母分数相加以前学过,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所以=1+1+1/5=3/5。还有的学生用乘法计算:列式3×1/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请同学交流讨论”。然后会发现3×1/5表示3个1/5的和是多少。也就是=1/5+1/5+1/5=1+1+1/5,分子是3个1想加,利用整数

  乘法意义=3×1/5=3/5师生共同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是求几个相同的分数和,可以用乘法计算。(这样设计,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接着多媒体出示教材“涂一涂,算一算”“2个3/7的和是多少?3个5/16的和是多少?”让学生独立解决。学生根据涂一涂的结果会列出这样的算式3/7×2=6/75/16×3=8/16“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式子的分子分母与得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有了想法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会发现:3/7×2=3×2/7=6/75/16×3=5×3/16=8/16也就是分子和整数相乘做分子,分母不变。这就是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通过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使新知识及时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讨论我们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掌握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分子和整数相乘做分子,分母不变。”(这样设计,通过教师及时的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分数乘整数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使知识既是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三)巩固应用:练习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教材3页“试一试”的1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2、提高练习:教材3页“做一做”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算式比较以及教师适当指导,总结出: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约分;最后结果应该是最简分数。

  3、拓展练习:教材3页“试一试”的3。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再全班交流经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样的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教师适时总结。

  (让学生先总结,既梳理了学生的思路,又使所学的知识及时内化,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还培养了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学会反思。)

  五、说板书设计

  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解决了教学难点。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1/5+1/5+1/53×1/5

  =1+1+1/5=1/5+1/5+1/5

  =3/5=1+1+1/5

  =3×1/5

  =3/5

  意义: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方法:分子和整数相乘做分子,分母不变。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梦想的力量》是小学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孩子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的、坚定执着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事情的经过。瑞恩梦想的实现大体经历了三个步骤:一是筹集70块钱;二是筹集20xx元钱;三是筹集买钻井机的钱。这三个步骤对瑞恩来说如爬山,一步比一步艰难。瑞恩的梦想,瑞恩的善良和同情心都面临着一次比一次愈加严峻的考验,作者是如何将这三次筹款写清楚,写具体的,这正是学生要向作者学习的表达方式。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三、说教学重、难点

  1.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说教法

  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要一课时教完,而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本课时我尝试着采用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课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学生预习中利用工具书和结合上下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2、从整体入手,弄清课文讲了什么?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借助“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围绕“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梦想是怎么实现的?”“梦想究竟有什么力量?”这几个主要问题,剖析理解,领悟文章的中心,实现教学目标突破中难点,让学生在具体环境和事例中自悟自得。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采用以读代讲法。

  五、说学法。

  1、边读边画边想,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增强其创造思维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品味,体会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

  3、采取多种多样的“读”,培养朗读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

  过渡语:“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使梦想成真。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梦想”是什么

  1、出示自学指导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将课文读通顺、读准确,自学生字词。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认读生字词。

  4、交流思考题。

  ①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②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③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5、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6、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7、补充非洲缺水的资料。图片和文字。(非洲的安格鲁地区长年干旱。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外的一处池塘。这里常年有1/4学生患有霍乱、伤寒和其他严重的水生寄生虫疾病。3.1万多居民,却没有一名医生,1/5的孩子在5岁前就死掉了。近年来,非洲旱灾频发,因饮用不清洁水引发的各种疾病,每年都要夺走数以百万计非洲人的生命。有关专家估计,非洲缺水问题还有可能继续恶化和蔓延。)

说课稿 篇4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八课《阳光》。这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只有第二自然段是三句话,其它各段都是一句话,最后一自然段点明文章的主题: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虽然是篇小短文,但是,结构的严谨,用词的生动、形象,含义的深邃,仍值得我们细细揣摩。第一自然段中的“田野”、“高山”、“小河”,与第二自然段的“田里的禾苗”、“山上的小树”、“河面”一一对照。而开头第一句的“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又与“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遥相呼应。作为一篇小美文,《阳光》遣词造句有许多精妙之处。比如第三自然段中的“跳进”,让人感受到了阳光的调皮可爱。阳光与人、自然与人的和谐的场景跃然纸上。第四自然段的“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体现了阳光的博爱和无私。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句,课文以抒情的笔调,给我们描述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景,为这句话作了注解。使我们明白了这一切都是阳光的功劳。没有阳光,就没有生机蓬勃的世界,让我们充分感受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文本部分语言流畅,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此外,本课还有生字16个,其中,会认12个,会写4个。课后,除了朗读、背诵、写字要求外,还提出了归类识字、口头组词语的要求。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孩子进入小学所接触到的第八篇课文。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汉语拼音和一个识字单元,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已经得到了一段时间的训练,朗读技能经过七篇课文的学习之后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这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应继

  续巩固这些训练成果,如有可能适当拔高。

  根据教材的上述特点,根据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所应承担的教学任务,根据课程构建的三个纬度,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下: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 ”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 ”。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教学难点是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话。

  在第一课时,我将和学生一起在认识12个生字的基础上学写2个生字,并且完成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教学。

  《阳光》当作为课文出现时,它就成为了接受美学所说的开放的“召唤结构”,召唤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感知、思考、体验进行再创造。本节课的设计我力求做到以学生自我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自我活动中,调动已有知识,丰富现有经验,充分感知、体验阳光,通过思考使文本在孩子们的心中鲜活起来,从而达到使学生的语感广化、深化、美化、敏化的目的。要知道,语感的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必定和思维的广化、深化、美化、敏化是同步的。

  在上述理念的指引下,课前我将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感受阳光。在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哪里有阳光?阳光下都有什么,阳光下的万物都是什么样子的?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

  课堂教学部分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说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将分以下几步进行: 用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以及教师抒情的描述引入新课,出示课题。

  第二步,请学生谈一谈课前寻找阳光、感受阳光的感受。在学生充分表达、交流了自

  己对阳光的情感体验之后,我将播放课件并配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教材文本的美。

  在学生对亲自朗读这篇课文产生期待之后,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它。在学生独立识字的基础上,汇报识字成果,并且交流识字方法,在交流时,相机教学新部首左耳旁。然后采用各种形式,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在教学这三个字时,结合课后练习,运用归类识字的方法,并适当拓展,在字形的处理上,可以让学生在观察、记忆的基础上,交流识记方法。在字义的处理上,可以采用说词说句子、利用图片帮助理解、课文、儿歌等多种形式多次出现的方法,以达成会认的目标。

  第四步,进入朗读阶段。先让学生自己出声读课文,然后谈一谈,通过读课文明白了什么。在学生汇报读书收获的过程中,寻找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读懂的基础上,继续练读。形式有指名读、接力读、组内竞赛读、选择读等多种形式。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重点字词句的指导。在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的同时,还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丰富学生对课文文本的感受本着每节课都让学生动动笔的原则,朗读阶段进行之后安排学生练习写两个字“也”、“长”。这两个字的结构都不容易把握,所以,在范写时一定要强调学生的观察,并让学生谈观察的收获。写完后,将练习成果在小组内展示,教师挑选练写最好的在全班展示,以及犯有典型错误的,在全班范围内纠正。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9-11

《花园》说课稿09-30

数轴说课稿11-11

穷人说课稿10-06

比尾巴说课稿09-18

雷雨说课稿12-12

咏柳说课稿11-19

太阳说课稿10-28

《太阳》说课稿06-14

《海燕》说课稿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