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说课稿

时间:2025-11-05 10:01:3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关于音乐说课稿三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音乐说课稿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音乐说课稿三篇

音乐说课稿 篇1

  课题:歌曲《苇叶船》

  资源简介:

  苇叶船出自于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一课

  教材分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八月中秋、除夕之夜,漂泊异乡的游子们特别盼望欢聚和团圆,思念之情犹为强烈。音乐最能抒发情感。湘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就以“团圆”为主题。《苇叶船》表现了大陆与台湾的小朋友手牵手共盼祖国早日统一的心愿,让学生从体验“根相连”的情感。歌曲旋律简单,歌词通俗朴实,为了让歌词更流畅,可引导学生改动歌词“梦里我们把手牵”。

  一、教学目标:

  能用亲切自然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苇叶船》,通过学唱歌曲,体验大陆与台湾小朋友手牵手,盼望祖国早日团圆的深切感情。

  二、教学过程 :

  1.上课前学生听音乐走进教室。

  [设计意图:从一首欢快的音乐入手,让学生的.情绪自然融入到音乐课堂中,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2.唱《折纸船》

  (意图:结合三年级已学过的一首盼台归的歌曲相结合,引入到今天的新歌学习,因为两首歌曲有个共同点就是盼台归)

  3、出示中国地图,学生找出台湾的位置。

  (利用地图则使学生对台湾的认识更形象、更具体。)

  4、朗诵歌词——为歌曲演唱做好情感铺垫。

  5.模唱旋律,强调声音位置,为演唱好歌曲做准备。

  6.分角色演唱。(贴切体验两岸人民相思情)

  三、拓展欣赏《那不勒斯舞曲》(淡化传统教学模式,感受音乐旋律线条美,情境美,开阔学生思维)

  四、学生在《大中国》的歌曲声中走出教室情感延伸,升华了本课德育主题主题。

  设计理念:

  新课程体系强调,音乐教育应具有发展性,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摒弃传统的封闭式课堂。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具有开放性,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目标,更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苇叶船》这首歌曲以通俗的语言讲述了大陆与台湾的小朋友手牵手共盼祖国早日统一的心愿。歌曲旋律简单朴实,意境深远,歌词“河流归大海,苇叶根相连”很好地表达了“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台湾与大陆根相连”的深刻内涵。

音乐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轻歌曼舞樱花谣》,选自科教出版社,四年级下册

  我觉得要想上好一堂艺术课,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深挖教材,抓住着眼点,然后拓宽思路,充分联系学生的个人成长环境,本着“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感知、认识、发展出发,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活动,为每位学生提供平等的艺术教育机会,让他们都能体会到艺术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让学生欣赏、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增进对多元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了解,加强文化认同感和多元文化意识。

  2.通过在比较中欣赏,使学生感受日本音乐、舞蹈的民族特点。学唱歌曲《樱花》。

  三.说教法

  以人文为主线,以个性为主导。在艺术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以人文精神为主线,以知识技能为隐线,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艺术、了解艺术。艺术教育要给学生的个性发展保留空间,不要以统一的规格、统一的要求去约束他们,要为他们创造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四.说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四年级的学生已经不在满足于“棒、棒、棒、你真棒”,翘个大拇指,鼓掌等单纯的评价方式,老师可以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采用大奖赛、体育比赛中的评奖方式,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鼓励别人,学会表达、评价

  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艺术本身,而在于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同时,让他们掌握艺术的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艺术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都会歌、会画、会舞、会听、会看,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走进日本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概况。

  2.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本的地理位置图片。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跟日本有关的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日本的地理位置及概况。(学生介绍,教师做适当补充。)

  3.师:知道了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概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去了解它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

  4.出示图片课件:日本的富士山、樱花、和服、木屐、建筑、日本料理、茶道、插花、浮士绘、卡通人物等。

  (结合图片以及师生课前收集的跟日本有关的实物、资料等,让学生自己介绍,教师适当补充,培养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好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轻歌曼舞

  1.师:日本是一个善于汲取各国文化的民族,他们的文化在继承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与外来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文化艺术。下面就让我们感受日本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

  2.我国的民族乐器,在现在的日本也能看到它往日的身影:古筝、三弦(三味线)、箫(尺八)(展示图片)

  教师展示事物尺八乐器,并用尺八演奏日本童谣《红蜻蜓》

  3.师:日本的音乐很有特点,下面老师为大家播放三段歌曲,请大家来仔细辨别一下哪首是日本歌曲?

  4.播放音乐课件:印尼歌曲《划船曲》、日本

  歌曲《四季歌》、美国歌曲《雪绒花》。(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感受力和听辨能力)

  5.欣赏歌舞伎表演片断

  (1)、提问:在日本有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请根据下面的提示说出这是什么艺术形式呢?(a)它有四百多年的历史;(b)它和我国的京剧并称为“东方艺术的姐妹花”,(c)表演者基本都是男性。

  (2)、观看歌舞伎表演的片断,说出表演的风格特点。

  (3)、禅的精神

  (三)、学唱《樱花》

  1、日本人喜欢樱花的原因

  2、欣赏樱花的图片

  3、观看合唱版的《樱花》

  4、唱谱并思考这首歌曲的旋律是以级进为主还是以跳进为主?(用手势表示音的高低)

  5、找出歌曲中出现了哪几个音?并找出乐曲中完全相同的小节

  6、这首歌曲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速度又应该是怎样的呢?提醒学生:因为歌曲旋律抒情流畅,所以要运用连贯的气息来演唱。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异彩纷呈

  1.谈话:以上我们了解了日本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尤其是他们的歌舞和插花艺术、手工制作,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一下你对日本文化艺术的感受。

  2.学生自由选择。喜欢跳舞的组合在一起,编排舞蹈进行表演;喜欢唱歌的组合在一起,进行歌唱表演;喜欢插花的组合在一起,进行插花比赛;喜欢手工制作的,进行手工制作。

  3.学生互相观赏、评价,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演唱奖、最佳创艺奖、最佳制作奖等。

  (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发展,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

  (五)、小结

  在我准备这节课时,有的老师劝我放弃这节课,因为我身边的同事就有拒买日货,我身边的学生就有拒唱日本歌曲的现象,但反过来想,这也正是我要讲这节课的原因:

  (一)在日本是有人不彻底反省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蹂躏中国的那段历史,但这并不代表大多数日本人民,例如,在杭州日本女子足球队来华比赛时,面对很多观众喝倒彩的嘘嘘声中,比赛结束时日本女子足球队还是打出了“谢谢CHINA”的横幅;在前不久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中,看到日本救援队,面队他们从废墟中挖出遗体肃然敬礼的姿态,无不让我们动容。(展示图片)

  (二)从这节课我们了解到日本是一个善于汲取各国文化的民族,他们的文化在继承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与外来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文化艺术,单就这点来说难道不需要向他们学习吗?(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音乐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的分结歌,歌曲首先用“×0 ×0 ∣×-∣”的节奏,很弱的音量把我们带到了宁静的山谷之中,然后节奏紧缩并运用了切分节奏,描绘了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之感。歌曲通过前三段描绘山谷由静到动的意境,再到最后一段“地质队叔叔”的出现,使山谷顿时热闹起来。而地质队叔叔敲出的“叮咚”声可能是学生演唱时的一个难点。本课将会结合以上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感受山谷中美丽景色,唱准,唱好歌曲《山谷静悄悄》。

  2.在模仿节奏,演唱歌谱,师生接唱的音乐活动中轻松学会歌曲。

  3.学习使用渐强 渐弱 记号。

  三.教学重难点

  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山谷美丽景象。学习使用渐弱 记号与歌曲中最后一句节奏的准确演唱。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进行课前交流,拉近师生距离。“从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你们的心情也是非常高兴非常激动的,那么就请带上你们的好心情和我一起到美丽的大山谷去看一看吧!”直接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在清新的山谷图片和《森林水车》的音乐背景下进入本课教学。

  (二)发声练习

  “让我们深深的吸一口山谷中清新的空气,再慢慢的吐气”在创设的情景中引导学生进行呼吸训练。用“wu”表现山谷中的雾气进行长音的发声练习。并引导学生用轻声高位置的声音进行发声。在发声练习的基础上进行二声部的发声训练。并达到声音的`和谐统一。

  (三)认识力度记号渐强 和渐弱

  结合发声练习由雾的远近启发学生对声音强弱的理解,引导学生尝试演唱,并自己总结,直至理解内化。

  (四)学唱歌曲

  首先通过完整聆听,教师范唱,来直观的感受歌曲,并通过提出不同问题来反复聆听,加深对歌曲旋律的印象及帮助学生记忆歌词,(课件出示歌词)解读歌词,由沉睡时山谷的烟雾到苏醒时的杜鹃和红梅花再到欢快时的小溪小野兔。帮助学生体会歌曲意境,感受不同景色带来的不同感受。

  然后通过师生接唱学习歌曲前三段,并通过教师自身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并在学唱时随时指导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如:统一“的”“得”读音,用手势解决低音不准问题。

  然后学唱歌曲第四段,提出问题聆听“听!在这充满生机欢乐的山谷里有传来了什么声音?是谁发出的?引出地质队叔叔,让学生理解地质队工作意义。并通过教师范唱,模仿节奏,演唱歌谱,来学唱地质队叔叔敲击的“叮咚”声,解决歌曲难点。再由“地质队叔叔们”越走越远了,来引导学生尝试使用渐弱 记号,并掌握渐弱记号的用法。并再次运用师生接唱的方法来学唱第四段曲调。

  最后完整演唱歌曲,逐一解决学生在演唱时出现的问题,在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时,把课前的发声练习加入歌曲的引子部分,渲染歌曲情境,使本课设计首尾呼应。

  五.总结

  通过学唱《山谷静悄悄》感受到那里美丽的景色,还看到了勤劳的地质队叔叔们劳动的身影,就让我们再次唱起《山谷静悄悄》结束我们今天的山谷之行吧!结束本课教学。

【音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说课稿09-20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04-18

大班音乐活动说课稿10-02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08-04

音乐之都维也纳说课稿08-31

初中音乐说课稿10-05

音乐与人生说课稿11-06

大班音乐优秀说课稿05-09

初中音乐说课稿05-20

小学音乐《大鹿》说课稿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