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5-11-16 11:16:2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有关说课稿汇编三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说课稿汇编三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是对世界人文地理学习的开始,本课主要包括人种和人口两方面的基本知识,重在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居民”特点,同时也是学习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本节课教学容量和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我将分两个课时讲解,本次主要说第二课时,包括“三大人种”和“人口的分布”两部分。

  依据本节课知识构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三大人种并能在“世界主要人种分布”图上说出各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了解世界人口分布不均的概念并能在“世界人口分布”图上说出世界人口分布密集地区和稀少地区;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人种没有优劣之分的正确世界观。

  依据八年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我确定了以下重点、难点: 难点: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世界人口分布; 难点:世界人口分布存在密度差异的原因。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教授为辅,学习活动在前,教师点拨在后”的原则,我将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探究式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三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合作学习精神。

  三、说学法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七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高,我将着重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能力,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归纳的能力,使学生能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某一问题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

  人口与人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及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进行地理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2)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平台、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一张有关外国小朋友和中国小朋友的图片,并配有刘欢的《我和你》,引入新课。

  让同学们看75页三大人种相关知识,完成表格。(引导、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过渡)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逐渐形成了不同的体质特征,其中区别最明显的是肤色,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分为三大种族。

  一、三大人种

  (学生活动1):(出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图片)提问:从体质的外部特征上看,他们除了肤色有差别外,还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2):(展示 “世界人种分布图” ),你知道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在哪儿吗?

  师生的互相补充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并填写表格。

  肤 色

  头 发

  面 部

  体 毛

  主要分布地区

  白种人

  浅白

  金黄或棕色,呈波 状

  眼球呈碧绿或灰褐色,鼻高、唇薄

  多

  欧洲、美洲、

  大洋洲、西亚、中亚、南亚、非洲北部

  黄种人

  黄 色

  棕 色

  黑 直

  眼球为黑色,面庞扁平

  中 等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的土著居民

  黑种人

  黑 色

  黑,卷 曲

  眼球为黑色,鼻梁矮宽,嘴唇厚

  少

  撒哈拉以南非洲、美洲及大洋洲的.部分地区

  [师生归纳总结] 世界上的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一些有种族偏见的人,把某个人种说成是“高等”或“优等”的,并对“低等种族”的人加以歧视和压迫,都是应该遭到反对并且谴责。

  (学生活动3):每组推荐一名学生扮演不同人种进行表演。

  [过 渡] 我们知道现在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而且增长速度在不断地加快。但各国由于国情的不同,人口的增长速度不一,从而导致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均衡。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承 接]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人口的疏密程度是不一样的,我们通常用人口密度这一指标来衡量。

  引言:世界上人口的分布是不是均匀的?(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

  1、小组对抗赛:用语言描绘人口的疏密(人迹罕至、人烟稀少、接踵摩肩、人声鼎沸………….

  [学生活动4]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世界人口分布图”,找出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地区和稀疏地区?那么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引导、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生总结归纳]

  世界人口密集区:(1)亚洲东部沿海、东南部和南部——自然条件好,农业发展早。

  (2)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

  世界人口稀疏区:(1)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2)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3)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4)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主要是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等的综合影响形成的,其中与经济条件的关系最为密切。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就密。自然条件恶劣的干、湿、冷、高的地区,不适合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口就稀少。

  [课堂小结] 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及主要分布地区;世界人口的主要分布地区。

  板书设计

  人口和人种

  三大人种

  1、不同人种的体貌特征

  2、不同人种的分布

  3、人类有人种的不同,但没有优劣之分

  二、 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

  (1)稠密区

  (2)稀疏区

  2、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

说课稿 篇2

  秋天的天空是碧蓝碧蓝的,秋天的田野是金黄金黄的,秋天的枫叶是火红火红的,秋天的大雁是一排一排的。是呀,秋天在小朋友们的眼里是多么美丽!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个主题。教材布置了“找秋天”、“秋天的游戏”、“留住秋天”三个活动,共三个课时,我根据同学实际把教材进行了整合,把“找秋天”和“留住秋天”定为第一、二个课时,把“秋天的游戏”放置到本单元第三个主题“秋游去”一起开展。围绕主题,我确定以下几个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2)行为与习惯目标:感受活动、创作的快乐,发展想象力、发明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同学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3、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同学发现秋天,体验秋天;难点是描绘秋天,赞美秋天,让同学真正走进秋天,热爱大自然和生活。

  4、活动准备

  (1)带领同学在学校里找秋天,安排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在气候和植物的变化、动物活动、人们衣着与活动中寻找秋天,并画或写观察记录。

  (2)秋景课件,两棵纸树模型,歌曲《秋天多么美》,剪刀,水彩笔,固体胶、卡纸。

  二、教法学法

  同学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教学我将主要采用体验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我结合本地实际和同学生活,设计了“发现秋天”、“留住秋天”、“唱响秋天”三个活动,目的就在于引导同学在自身的真实生活中学会用各种方式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学会在描述、赞美秋天的活动中感受秋天的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学会在观察、探究自然的活动中维护自然、更好地享受生活。

  三、活动过程

  本课的第一课时,我带领同学到学校中,去寻找秋天,并以画或者记录形式完成收集卡:你发现那些秋天的东西?假如可以带回的话,那请你把它装在塑料袋里。在活动的过程中,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去发现秋天,指导他们去细细观察、发觉。师生一起实实在在走进秋天,感受秋天。并安排小朋友们课后到自身的生活中寻找秋天。这样便为我第二课时的课堂活动打下了坚定的基础。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具体论述我的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新课标指出:贴近同学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同学受到情绪上的感染。一开始我就播放起轻柔的音乐,通过温馨、动人的秋天枫叶画面,将同学引领走进秋天的课堂,激发同学情感和高涨小朋友的交流的热情。板书课题:秋天在哪里

  (二)、融情体验,发现秋天

  本环节是在衔接第一课时而设计,也是本课时的重要组成部份,我让同学分小组,把自身收集的“秋天”先到小组里进行交流,达到知识的共享。然后小组派出代表在班上交流。

  同学在第一课时收集了资料的基础上,一定会汇报出秋天的树叶变黄了,并落了下来;秋天里的果实幼稚了,有许多好吃的水果、秋天的天气转凉,人们都加厚了衣服,连动物们都忙着储藏粮食,准备要过冬了等许多秋天中的事物或景象。教师除了在用褒扬性的语言肯定这个小朋友观察的细仔,收集信息丰富的同时,还要总结小朋友们是从秋天的色彩、秋天的气候、秋天的丰收几个方面真实的感知到秋天的。

  这里我具体是这样做的:

  比方:从落叶、花儿中找到秋天,我就他们拿出收集到的叶子,比较它们的颜色,这里我利用了课件,展示秋天的落叶的迷人景色,让小朋友们陶醉于秋天美丽的色彩中。告诉小朋友们,也正是因为秋天的美,许多人都选择秋天去旅游,感受大自然的这位伟大的调色师!

  比方:从丰收这方面找到秋天的,让他们拿出本地的农产品、水果等实物进行展示,真正的触摸到秋天;感受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要顾惜劳动效果和热爱劳动

  比方:发现天气转凉的。我就随机采访几个同学,比较他们夏秋两季衣着的'不同,引导同学感受秋天天气的凉爽,从气候方面来说明秋天来了。并告诫小朋友们一定要注意不要着凉,不要被秋天伤着!

  教师和时评价在本环节中教学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只要给同学对与错的判断,更要给予正确的导向,让每个小朋友学会收集信息。恰当的鼓励激发了同学更大的参与积极性。再借助多媒体手段和配以灵活、开放式的处置,真正的让小朋友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积累与技能培养。

  紧接着我又播放课件,展示各地的秋天的美景,提问:看了祖国各地的秋天,你有什么感受?

  有小朋友会说:我真想到这些地方去逛一逛。

  有小朋友也许会说:秋天又美丽、又好吃、又好玩的季节。

  师生一起总结秋天的发现和其特点。由于教师课前带领同学在学校里找秋天时,有机渗透了学法指导,进行了示范。因此同学在自身的实际生活中寻找秋天时,运用了多种方式收集信息,收集的信息也非常丰富。课堂上从生活中常见、同学感兴趣的身边的秋天入手,让同学交流所见所感,很容易发生参与与探究的热情和愿望,也正是在这种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他们才有体验、有感悟。全面了解到秋天的季节特征,充沛感受到了秋天的美,热爱自然、关爱自然之情油然而生。

  (三)、憧憬真情,留住秋天

  这里我首先拿出日历,告诉小朋友们到了过了十一月七日冬天就会来临,秋天就会离我们远去,你们舍得让秋天走吗?(非常舍不得)你想用什么方式记住秋天的样子、留住秋天的影子呢?根据你们的生活需要和特长喜好想一想吧。

  结合同学的特长,让同学分小组去商量自身怎么来留住秋天。并汇报你们留住秋天的方式。依照小朋友们汇报的意见,进行分组来描绘秋天。想用绘画来描述秋天的同学,我们就把黑板当作画纸,把粉笔和你们的双手当画笔,一起绘制一幅美丽的秋景图;(老师在黑板上贴上两棵纸树模型,示意同学可以把剪好的果实和树叶贴到树上)。其他的同学可以自由选择“扮演组”、“饰品组”、“拼盘组”、“叶画组”。

  播放轻音乐,同学分组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切一切、摆一摆、编一编。让他们以画画、制作叶画、编儿歌、扮演小动物的动作等方式来记住秋天。教师巡回指导各组学会分工合作,提高操作效率。将叶画、干果项链手链和水果拼盘。然后组织同学分组进行展示交流,并让小朋友们尝一尝记住秋天的味道。

  反思:把同学收集的秋天的资料和时用做资料来记住秋天、留住秋天,自然又巧妙。教师适时引导同学联系生活考虑问题,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同学的自主性、发明性得到很大体现。同时也协助同学建立了一种关注生活的态度,认识到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是考虑之源、发明之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小组活动中合作交流,相互分享,自主探究,相处十分融洽

  (四)、升华情感,唱响秋天

  在教师深情的话语中播放歌曲“秋天多么美”。让小朋友们一起拍手唱吧,跳吧!用舞蹈,用歌声来赞美秋天的美!

  结束告诉小朋友们:多姿多彩、气候宜人的秋季,正是我们开心玩耍和大饱口福的好时候,让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好好享受生活,尽情地欣赏秋天特有的美景,吃秋天特有的美食,做秋天特有的游戏活动,感受秋天带给我们的乐趣与美丽吧!

  这样即在欢快的歌舞中结束了本课时的教学!

  结束语:总之,这节课,我以同学为主体,以情感为纽带,以多媒体为手段,以体验活动为中心,通过教师充溢激情的话语字字入情,句句含意,使同学感受美的情感被激发,通过亲身体验让小朋友们与秋天对话,打开了小朋友们的心扉,爱美护美、关爱自然之情溢于言表,保护秋天、维护自然之行也一定会在延伸的活动中养成。

  以上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恳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加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

  一、教学重点定位

  说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知道“六一”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设计一个“六一”小计划。

  (二)、情感目标:愿意参加各种形式的儿童节活动,并能与同伴分享节日的快乐。

  (三)、能力目标: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愉快地过“六一”。

  (四)、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观看视频图片、讨论交流、想象活动、表演活动等方法进行体验。

  说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六一”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设计一个“六一”小计划,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是小学生在上小学后度过的第一个儿童节,在他们自己的节日里,儿童的积极主动参与、自我策划、培养自主意识相当关键。同时,儿童节还显示了社会对儿童的关爱,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有感谢家长、老师和社会的情怀。本主题活动由出主意庆祝自己的节日、社会上举办的庆祝儿童节的活动、世界儿童的节日、儿童节的愿望四部分组成。在活动中,我在引导学生动脑筋、出主意、观察社会对儿童节的关注的同时,注意引导儿童不要任性,不要向家人出过分的要求,学会在成人的指导下控制自己的脾气。

  本主题重点体现课程内容标准“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运用”等内容。

  说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愉快地过“六一”。

  二、教学重点的分析

  第四单元是以“知了叫 夏天到”为主题的单元。夏天是本单设计的自然背景,在这个学习时间里,主要有儿童节、夏天的气候与饮食、暑假生活等自然现象与生活场景与现象。“手拉手过六一”一课主要是在回忆“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的快乐中,设计今年“六一”的小计划,了解到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有困难的小朋友,我们要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通过第四单元“知了叫 夏天到”的学习,让小朋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自信、自爱、积极向上;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活动习惯;感受观察生活、探究生活、创意生活的乐趣,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学习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方法。例如学习《快乐的儿童节》,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节的欢乐气氛和生活的美好,愿意参加有意义的活动,积极开动脑筋,能够提出自己的建议或看法。学习《荔枝红龙眼黄》,样学生探究家乡的水果,感受家乡的美好,了解水果的食用方法和卫生常识,学习探究与水果相关的科学道理和商品化用途。本组教材的编排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与过程

  《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这三个基本特征。本课教学采用直观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以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课本中生动的画面创设成一个个鲜活的情景展示给学生,采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小组交流等多种互动形式,让师生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重视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以上观点,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观察思考、交流反馈”等方法,让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造才能,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根据本课内容,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以组织学生活动的形式设计了三个环节,即:回忆“六一”,畅谈“六一”,“手拉手”过六一。

  第一环节:回忆“六一”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时我用多媒体呈现“六一”儿童节的欢乐场面,引出“六一”儿童节。随后我让学生回忆去年的“六一”是怎样过的,接着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六一”节活动的场景:小朋友们有的尽情唱歌,有的欢快舞蹈,有的在做游戏,还有的在进行拔河比赛,他们是多么快乐呀!此环节通过学生交流、媒体播放,勾起学生的回忆,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畅谈“六一”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以教材中一年级五班李羽小朋友的“六一”小计划为样本,让学生小组之间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打算怎样过今年的“六一”节,并制定出“六一”小计划。让学生各抒己见,为自己的“六一”活动出谋划策,既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也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同时也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第三环节:“手拉手”过六一

  课标指出: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这里我安排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丰富多彩的六一节”,师生一起乘坐快乐直通车,由学生担任导游,点击视频了解世界各地的儿童节。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活动二:“手拉手”过六一。播放身边有困难的小朋友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是快乐的、幸福的,同时也了解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小朋友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快乐和幸福。在这里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产生了同情之心。此时我呼吁学生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与有困难的小朋友“手拉手”过“六一”。而后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写一写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祝愿。在学生画和写的过程中,我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来渲染波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其更投入的写、画。接着随着音乐的旋律我在黑板上搭起一座彩虹桥,让学生上台粘贴作品并汇报交流,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只要我们人人伸出一只手来帮助有困难的人,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美丽,更团结,更和平。

  以上环节,通过让孩子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的活动,燃起学生对有困难的儿童的同情和关爱,并能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们,让爱的种子撒向他们心田,升华了感情,突破了难点。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9-11

《观潮》说课稿11-30

水调歌头说课稿12-04

关于说课稿11-27

《抱抱》说课稿07-23

《比尾巴》说课稿09-26

英语说课稿11-06

《面具》说课稿10-27

排序说课稿09-05

《微笑》说课稿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