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说课稿

时间:2022-11-30 09:58:4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教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说课稿

教学说课稿1

  一、 背景与目标

  红烛、园丁、默默的耕耘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赞美教师的语言数之不尽,然而对于每天陪着自己学习、生活的老师,学生们又有多少了解呢?他们真正的关注过教师吗?他们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酸甜苦辣吗?于是,《走近老师》开始了。此次活动要两个月的时间,力求给学生一个远离网络、立足生活、挥洒个性的研究空间,适用于小学六年级.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效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特点,我将活动目标定为:

  1、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体验教师的生活,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地认识教师的生存现状和内心世界。

  2、提高学生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认识人生、发展自我奠定良好的基础。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辨证唯物观,激发学生尊师爱师的情怀。

  二、准备过程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各小组准备标志。

  学生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准备活动的用品(视各自情况而定)

  三、活动方式

  全班同学分成7个小组,每小组7-9人不等,力争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通过观察、调查、采访,通过与小组内学习伙伴的合作,与其他小组的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主体地了解和认识教师的生存现状和内心世界。

  四、活动过程

  此次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一)选择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开始,师播放校园生活(师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场景,学生们讨论录像片的内容,师随即问:你认为片中的主人公是谁?画面中出现了哪些老师?

  此时,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兴趣,师便引导学生进一次口语训练,以《我所了解的XX老师》为题,谈谈自己比较熟悉的一位老师。

  学生对于老师的了解是片面的,他们产生了一种想从各方面了解老师的愿望,于是活动主题就确定了。

  主题确立以后,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经过讨论确立研究的内容为:年龄、毕业时间与学校、最高学历、计算机等级、普通话等级、爱好、特长、理想、家庭成员及有关状况、工作安排、节假日安排、衣食住行情况、进修学习情况、荣誉成绩、其他资料、典型事例等。

  这样处理,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与主动参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实生活,寻找自己感兴趣、有创意、有设想、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然后征求学生的意见,是先分组后选组长,还是先选组长后分小组,根据学生的意见,现场组织了一个“组长竞选”孩子们充满自信的表述自己想当组长的愿望和决心,最终选出了7名组长,组成了研究小组,确定小组成员协商选择最想研究的教师,制定小组的活动方案。

  在以小组为单位确定研究对象时,有两个小组同时选择了他们的班主任国老师,而我的设想是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于是我便动员他们两个小组协商,可协商的结果是他们两个小组仍旧选择同一位老师,在接受他们意见的同时,我提示他们要有合作、有分工,调查要选择不同的切入点,争取有不同的研究成果诞生。

  这样进行分组、确定研究对象,极大程度的征求了学生的意见,听取了学生的建议,使学生的研究兴趣高涨,小组成员之间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他们配合更加默契,合作意识更强,能主动的互相帮助,具有团队精神。

  然后,让学生一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活动方案,交流时不但要向别人介绍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还要热心的为其他小组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引导学生交流,每个小组都有了内容具体、分工明确,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使下一步的研究活动有章可循,也学到了做事要有计划,行动要有章法的教育。

  (二)依据活动方案,展开观察、研究活动

  由于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式及研究成果汇报方式,所以在活动中,我坚持一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按研究方案活动,我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有一个小组调查的是教音乐的张老师,孩子们活动中发现张老师不但爱好广泛而且特长突出,并拍摄到了大量的画面,当孩子们高兴的向我汇报时,我故意泄露了一个小秘密——张老师除了会演奏电子琴、吉它、架子鼓外,还会其它的乐器。于是,孩子们又兴致勃勃去“打扰”张老师,终于拍摄到了一组珍贵的画面,在后面的展示中大放异彩。

  可以说,整个活动的过程,我既没有放任学生自由活动,也没有一包到底,掌握好了“扶与放”的度,使学生真正的亲历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学会了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脚踏实地地探究,实事求是的求得结论。

  (三)搜集整理资料,应用深化活动。

  几个小组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对活动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研究成果,并准备在汇报上展示。在这一环节,我没有局限学生的思维,也没有把我认为合适的“成果展示形式”灌输给学生,而是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意愿,给了学生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这充分的自由度使学生“如鱼得水”。

  信息时代的特征是信息来源广、信息种类多、信息量大、信息传递快,在活动中,我不但注重了让学生有选择地利用多渠道获取信息,更让学生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真正地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四)成果汇报交流,拓展延伸主题。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为了更好的总结和检阅前期的工作,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才能、分享他人成功喜悦的机会,我将成果汇报交流设计为两个阶段:

  1、阶段性成果汇报。

  在活动进行中,我给学生创造了一个阶段性成果汇报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对其他小组的活动过程、研究的方法、途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交流中,孩子们纷纷给其它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发现了自己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有一个小组的几名同学,在活动中为了更深的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去一年级做了一天的小先生,并在阶段成果报时播放了他们做小先生的录像片段,激发了其他小组的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向这几位小先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并表示在下面的活动中也要进行类似的体验,我便提醒他们做小先生要考虑自己小组研究对象所任教的学科。通过这种思维的碰撞,使学生迸发了智慧的火花。生成了新的研究内容,是研究活动更加深入。

  2、研究成果汇报交流

  研究成果汇报交流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展开,力求让学生动口动脑,并引导学生谈谈活动的感触、收获、遇到的困难,使学生在总结中体会成果的喜悦,认识到不足,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产生更大收益。

  汇报中,我引导学生在所取他人汇报基础上,评出“优秀组织奖”、“积极参与奖”若干,并完成《活动自我评价表》。并组织进行了此次活动的《活动总结评价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及小组在活动中取得的进步,发现活动中全体同学通过努力取得的成就,激发了学生继续参与探究的热情。这样做,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养成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的正确态度,并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

  汇报的最后,我引导学生交流:“关于这些可亲可敬的老师,你还想了解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进一步走进老师的内心世界?”这样的交流,深化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又生成了新的主题,鼓励学生去发掘新的探究题材。

  五、活动效果

  此次活动,我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的、开放的、自用的学习空间,宽松的,没有过多常规的课堂。活动中,我始终处于一个“隐性”的位置,从始至终帮助、引导学生研究、思考和设计,随时起着支架的作用。帮助学生在自我的探究中构建新的认知,发现问题,选择合作伙伴,选择研究对象,汇报与评价,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调动了学生极大的热情,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力也大大增强,符合我的设计初衷,那就是要给孩子们一种自由——离开课堂、离开书本,去做孩子们心中感兴趣的事。

  通过活动,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地了解和认识了教师的生存现状,走进了老师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教师的酸甜苦辣,更好地认识了人生的价值,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六、活动反思

  作为一名小学综合实践教师,四年间我完成了由兼职教师向专职教师的过度,从开始的两手空空到今天拥有了的点滴经验,一路走来是艰辛的、幸福的。印象最深刻的有一位班主任看了成果展示会后,说:“不看不知道,原来我的学生可以这么积极主动的发言,看来你很难从他们中发现谁是优生,谁是差生了”。简短的一话,却道出了我的心声。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另一面,也让我走进了孩子的心里,这是我在以前的教学工作中体会不到的乐趣。本学期,我利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和学生共同进行了《走近老师》综合实践活动,使我对综合实践活动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结合活动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良好的选题是成功的开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选择确定课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开端。如果选择的课题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学生的兴趣,则成功的机率就大一些。《走近老师》这一主题,根植于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关注教师,就是关注自己,走近老师,便是走近生活,活动摒弃了教师研究学生的老题材,开拓了学生研究学生的新纪元,为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生的意义,探究生命的本质搭建了新舞台。

  (二)、强调自主、体现合作是保证。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针对少数优等生,特长生开设的,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力求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挥特长,张扬个性,它重视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重在参与是它的主旨。此次活动,研究小组的组成、研究内容的设计、研究对象的选择、活动方案的制定、研究活动的开展、研究成果的展示,都是强调自主、体现合作的,教师只是适时的点拨与引导。研究目标的实现更是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体验、自我感悟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自觉达成,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帮助更是贯穿活动的始终。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注重过程性指导是关键。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注重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发展个性,但离不开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参与。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不在自己的研究中孤立无援,也避免老师过多的参与和指导,我只是以一个协助者,一个顾问的身份出现,这使孩子们心理上的了依托,也得到了活动的主动权,开展活动也更有热情了。如学生在调查其它同学对某位教师的喜爱程度时,他们采取了问卷的形式,我发现这种方法废时废力,就问他们是否还有其它更快捷的办法,一个孩子提出来:拿一个小黑板到班级调查,说明情况后只需要举手,数数就可以了,我写上对他的方法的肯定,陪他们深入到班级采访,有我的陪伴,他们胆子大了,勇气足了,即使面对六年级的大哥哥、姐姐仍是那么自如,结果出色的完成了调查任务。

  (四)、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是“突破点”。

  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不一味的惦记着“给”学生什么,而关注能为学生“做”什么,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交流时,我把此次活动的最终评价权交给了学生,这也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动地位。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本次活动以多种形式的实践,为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观察、共处、小先生”等体验活动,促使学生深入教师生活、体验教师角色、积淀教师情感,从而认识人生的价值。

  (五)、拓展延伸,寻找新问题是“发展点”。

  活动的最后,我引导学生谈:“关于这些可亲可敬的老师,你还想了解些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走进老师的内心世界?”这样的交流,深化了本次活动的主题,给学生留下了“思考题”,又为以后的研究性学习埋下了伏笔,生成了新的主题,鼓励学生去发掘新的探究题材,也体现了此类学习的连续性。

  此次活动的结束意味着下一个活动的开始,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将以“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积极支持和认可”为努力方向,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断尝试,全面提高自己的“指导”艺术;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成熟起来。

教学说课稿2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大家好!

  首先感谢教研室给我们学校,给我这么一个锻炼学习的机会,感谢我们学校的领导、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各位同行的认真听讲,接下来我把我教学本课的一些设想简单地说一说,希望得到大家的点拨和引领。

  这篇略读课文同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争吵》一样,都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她,默默地关爱他。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卡罗纳》一文,情意深厚,散发着浓浓的爱的气息。为此,我围绕“爱”为主线进行了设计,一是情感铺垫,渲染爱;二是初读课文,捕捉爱;三是研读课文,感悟爱;四是说话拓展,延伸爱。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感知文本到亲近文本走入文本,在畅所欲言的和谐气氛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新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情感铺垫,渲染爱中,我首先用熟悉的歌曲和教师深情的话语,创设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情景,扣击学生的心弦,为本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然后通过找读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万分伤心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卡罗纳的不幸、悲伤,比较几次哭泣,重点品读“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等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自读自悟,集体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语句,学生体会到了卡罗纳失去母爱的悲痛,从而激发要关爱他、帮助他的情感。

  在初读课文,捕捉爱中。我以“卡罗纳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了大家的爱。大家都有些谁呢?引导学生去捕捉老师、同学、家长对他的关爱。

  研读课文,感悟爱。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我把大量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找读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句子,说说谁最让你感动?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在亲近文本之后充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我只是在关键的文本上作简单的点拨和语言表达的示范,而更多的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阐悟有学生自我去实践、提升,真正体现“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主体观。

  说话拓展,延伸爱。我设计了两个层面的拓展,一是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都以不同的方式关爱着他,除了文中的老师、同学,家长,还会有谁也在关爱着他?二是如果你遇到像卡罗纳这样遭遇不幸的人,你会怎样做?让学生也学会关爱。

  设想是美好的,但由于个人水平问题,在课堂上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在今天的课堂学习中,自己感受到了活化课堂的价值,但是就是不能在课堂的瞬间作出相应的调适,当然更有很多环节需要我进一步揣摩和反思,所以今天借此宝贵机会恳请各位专家、同行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教学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板块进行说课。

  说教材

  《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作者向我们描绘了浙江省海宁盐官镇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结构清楚,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和大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景象,使人读后不禁发出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作者还介绍了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从侧面表现了钱塘江大潮之奇。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像画面,通过重点语句段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条:

  1 知识与能力: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 过程与方法:边读书边想像,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表达上的含义。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一些语句,想像课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

  二、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因为本课是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篇幅不长,但“天下奇观”的景象极为少见,因此,我将借助电教手段(录相、录像等)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即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来体会潮来时宏伟的气势,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习,即引导学生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只有学会怎样读书,才能将一本死的教材读活,“自能读书”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会文——入境——动心——吐情”

  1.导课

  首先用解题切入的方法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课,课题是什么?观潮)“观”是什么意思?“观潮”是干什么?回忆上节学习内容,本课是写作者在哪儿观什么潮?钱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样的一种景观?(天下奇观)“天下奇观”四个字说明了什么?这个称号何时有的?从哪里知道?(理解“自古以来”一词)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向我们介绍这天下奇观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

  我这样导课的依据是大纲对四年级阅读能力要求的第一条、即培养学生理解题目的能力,懂得题和文的关系,养成读文先读题的习惯,学会以题目为线索去阅读文章,并能找出表达中心的词语和句子。同时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阅读课文,回顾写作顺序,完成教学思路中的“会文”。接下来由整体插入部分逐段分析。

  2.逐段分析课文

  (1)过渡学习第二段

  过渡语: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一定壮丽、雄奇、令人神往,遗憾的是这么壮观的景象,老师却没有见过,你们见过吗?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们就做好准备?(带什么去?)老师建议大家带好两样东西:“眼睛”和“耳朵”。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说?(引导学生明白,要用心听、仔细看),现在做好准备了吗?好,我们现在马上出发,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

  设计这样的过渡语是为了下一步能带学生入境界奠定基础,其次以幽默的语言,告诉大家要用心听、仔细看,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接着教师利用文中的语言继续渲染气氛: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这时浪潮来了没有?关于潮来之前是怎样一番情景呢?书上哪儿告诉我们? 引导学习第二段,自由朗读第2小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江面平静,人山人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依照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江面很平静。

  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非重点地方,且语言通俗易懂,教师略讲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之后,谈谈“潮来之前”的景观特点,使学生理解这些特点反衬了“潮来时”天下奇观的“奇”,接着引入下段的学习。

  (2)过渡学习第三段

  教师过渡: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放江潮来时的录音)请大家发挥耳朵的作用,用心听,一会儿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在文章哪儿详细告诉了我们?引导学习第三段(3、4小节),完成教学思路中的“入境”。

  a.请2名同学来朗读3、4自然段,其它同学边听边思,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描写的?(板书、声音、形状)潮来时是先听到的?还是先看到的?为什么?声音是怎样变化的?自由朗读,用“____”划出有关词句。

  检查学习情况,相机板书,“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理解“闷雷滚动、山崩地裂”。投影句子:“哪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齐读“哪声音”指什么?“山崩地裂”还可以用什么词来代替(震耳欲聋、地动山摇、山呼啸……)?相比之下哪个词更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感觉?“颤动”可否换成“抖动”、“震动”?(不行,颤动是指短促而频繁的振动,幅度最小,用于此处较恰当),引导读这句,要读出排山倒海之势。请同学们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把描写江潮声音的句子朗读一下(自由读、分组读)。

  b.江潮由远及近滚滚而来,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大家想不想亲眼看看?好,不过老师呢要提两点要求,第一要用心听,仔细看;第二把你看后的体会告诉大家(师放录象) 听录音、看录像、说感受,可以让学生对“潮来时”先有感性认识,随后再学习文章,易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这种惊心动魄的场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是怎样描写的?轻声读文,划出有关词句。

  检查学习情况,相机板书: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作者的观察顺序是什么?从远处看怎样?抽读相关的这句话:“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理解“这条白线”是什么。为什么是“一条白线”呢?“逐渐”是什么意思?能否用它练习说句话?再近些呢?抽读“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联系实际(如教室的高度等)理解“两丈多高”有多高,它怎么会是“白色城墙”?这与“线状”相比如何?再近些呢?抽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c.比较句子,说一说逐步添上的词语有什么作用?(投影显示)

  (1)浪潮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2)浪潮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3)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4)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

  (5)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①意思已完整,②写出了颜色,③突出了数量,④刻画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它开阔,横贯江面,它势猛,有进无退,所以先呈线状,后呈墙状,至此则呈“万马并进”状。⑤写声势大,前面“千万匹”也写声势,但写的是客观的实景,这里则写主观感受。)

  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读这五句连续写形状变化的句子,读出由远到近气势越来越大的变化,(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及时点拔)

  通过以上对江潮声音、形状的分析,完成教学思路中的“动心”即首先通过分析语言文字,犹如身临其境,让学生动真心。其次为了突出声音与形状的前后对比,打破教材穿插介绍的格局,依照本地学生从未见过浪潮的特点来分别进行教学,即先理解声音的变化,后体会形状的变化。

  d.指导朗读第三段。我们能否把刚才描写声音与形状的句子合起来读一下呢?注意要读出江潮由远到近、由小到大的声势来,抽读了3、4自然段,大家评议,指出优劣,体会读法,接着再自己试读、抽读。完成教学思路中的“吐情”,即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读表达出来。

  e.复述重点段落。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能复述出来吗?再放录像,先看着画面,师生共同复述,再让大家各自试着复述。 这3、4自然段是全文的精华,也是重点部分,所以我想通过本段词句的训练,作为契入教学重难点的一个突破口,先是理解,辨析句子中的词意,再深入体会潮来时的气势,然后要求复述,力求使学生能够把这一段精彩的语言积累下来,为完成课后作业中的背诵作铺垫。

  (3)过渡学习第四段,大潮正浩浩荡荡地从东飞奔而来,霎时,潮头向西奔腾而去,这时的江面又是什么情景呢?依照前面的方法自学课文第四段,检查你读懂了什么?同时引导找出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霎时,过了好久)用“△△”标出,各说明了什么?“依旧”、“恢复”各是什么意思?能否用“恢复”说句话(板书、恢复平静)?

  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也与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了一次潮,钱塘江大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那么壮丽,那么雄奇(板书,壮丽、雄奇),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江潮的景美,作者的文更美,为什么作者会写得这么生动、形象、逼真呢?回味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板书:按顺序、抓特点)再次自由朗读全文,回味一下这美、这壮、这奇!

  教师的小结渗透了德育,渗透了文章的写法,达到了情感目标的实现和教学难点的突破,同时,又引导学生由部分回归整体再读全文,给人一种“课已尽,趣无穷”的感觉。

  4布置作业:我国能称得上“天下奇观”的景点很多,比如桂林山水,黄果树瀑布等,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图片,互相交流,

  (四)板书说明 1、观潮

  潮来之前 江面很平静

  天下奇观 潮来之时 声音 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形状 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过之后 恢复平静

  壮丽、雄奇 按顺序 抓特点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篇板书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将文中作者的思路线、重点词语线和感情线,三级交叉按照观察的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设计了词语式的板书,从而辅助于教法的实施和方法的落实,

教学说课稿4

  一、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以新课标准“坚持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指导思想,激发每个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由于学生自身条件、运动技能等方面有个别差异,在教学中采用异质分组的形式,使学生体验团结友爱和竞争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团结协作的意识,同时也可以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迎面接力跑是接力跑中的一种,依靠集体合作,运用传接棒技术,用最短时间跑完一定距离的集体项目。它既要发挥个人快速跑的能力,又要充分体现互相配合,密切协作的集体精神。在进行接力跑中,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位移速度。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次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喜欢探索学习,对迎面接力跑项目较有兴趣,这对实现教学目标极为有利。但小学生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差,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教师要加强安全教育,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教学目标:

  1、学生乐于参与迎面接力跑的练习中,并自觉的自主学练。

  2、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练习,发展速度、灵敏,增强身体素质。

  3、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活动,培养自尊、自信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交接棒的方法。

  教学难点:交接棒与跑的结合速度。

  六、教法与学法: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辅导、参与与促进作用,学生通过探究、协作、讨论、交流等方法进行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法主要采用:

  1.讲解法

  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与学生交流情感的主要方式。本课中,教学语言贯穿于整个过程,如发布口令、队形调动、基本动作的描述、重难点的讲解等。还要根据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契机,适时进行表扬、指正、鼓励、指导,有意识的渗透道德情感教育等。

  2.示范法

  即教师示范、学习同伴的示范、正确示范、错误示范等,这些示范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获得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观念和直接经验,便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3.重复练习法

  依据体育学科特点,学生要真正掌握交接棒动作技术、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必须亲身实践,才能逐步掌握相关动作。本课主要通过学生探讨、合作练习,使学生经过多次练习磨合掌握交接棒动作方法,并突破重难点。

  4.合作探究法

  通过小组的讨论和及时总结自评,让学生进行合作性练习,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七、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过程分为导入阶段---热身阶段---探究体验阶段---身心放松阶段四个部分。

教学说课稿5

   一、说教材

  对于教材的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zh ch sh r》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的第8课,学生之前学完了单韵母和部分声母。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声母zh ch sh r及其表音表形图:第一部分是4个声母和4个整体认读音节,配有森林学校在课间休息时的情境图。下课了,小猴坐在椅子上织毛衣,蜘蛛在凳子上织网,"织、蜘"提示zh、zhi的音,凳子和椅子的组合提示zh的形。刺猬在椅子后面吃果子,"吃"提示ch、chi的音,刺猬和椅子的组合提示ch的形。狮子蹲在椅子后面休息,"狮"提示sh、shi的音,狮子和椅子的组合提示sh的形。黑板上写着词语"日出",长颈鹿胸前挂着"值日"的牌子在擦黑板,"值"提示zh、zhi的音,"日"提示r、ri的音。地上,有棵小树苗在茁壮成长,树苗的样子提示r的形。背景中有一轮红日,"日"提示r、ri的音。

  第二部分是zh、ch、sh、r与单韵母ɑ、e、u组成的两拼音节,与u韵母ɑ、o组成的三拼音节,以及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zhí、chī、shī、rì。

  第三部分是"擦桌子、折纸"两个词语,其中"桌、纸"是本课要认的生字。左边是两幅图,第一幅图是大猩猩在擦桌子,第二幅图是青蛙在折纸。

  第四部分是儿歌《绕口令》,其中shì、shí是本课新学的音节。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桌、纸",要求书写的字母zh、ch、sh、r的笔顺。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思维、个性及知识储备,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学生刚入学不久,根据之前的积累和学习已经对拼音有了一定的掌握,但部分同学在一年级之前对拼音从未接触过,学习还相对有困难。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思维形象具体化,听辨能力还不完善。只有注重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和直观性,教学形式的趣味味,才能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潜在的课程资源,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体验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节课我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四个声母、整体认读音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辨析正确的发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学习的快乐,增强汉语拼音和普通话的学习兴趣,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的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zh ch sh r的发音方法。

  教学难点:zh ch sh r和zhi、chi、shi、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方法辨析。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课标的要求,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如朗读法、竞赛读,歌诀法、游戏法。

  接下来我将从四个环节着重介绍我说课的核心内容,即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良好的导入可以快速使学生进入上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整堂课奠定一个良好的氛围。

  我将采用复习新知,导入新课。

  复习声母z、c、s,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小朋友,昨天,我们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还记得吗?来,谁跟它们打个招呼?

  z、c、s是声母,zi、ci、si是整体认读音节。今天老师带大家学习新的字母宝宝,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复习旧知入手,利用游戏使学生打开思维,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条理、有目的地复习,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旨在让学生带着思考学习本篇课文。

  (二)新课教学

  按照新课标的理念,需要落实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拼音教学要充分体现趣味性,多采用游戏和活动;同时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不可缺失的。在此指导下,我设置了如下环节及具体教学活动。

  1、学习zh、ch、sh、r

  老师在黑板上打乱顺序摆出zh、ch、sh、r四张拼音卡片,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的插图,你们能在情境图里找到相应的声母朋友吗?请把声母卡片贴在对应的图下。

  小猴子在织毛衣,卡片zh;

  小板凳和椅子合起来有点像zh;长颈鹿在值日,她正在认真地擦黑板,黑板上写着"日出"两个字;

  小刺猬在椅子后面,合起来就像ch。

  2、领读声母zh、ch、sh、r,引导学生比较zh、ch、sh和z、c、s发音时舌头位置的不同,知道zh、ch、sh是翘舌音,z、c、s是平舌音。(zh是翘舌音,发音的时候舌头要翘起来。教师用手演示舌头翘起来的动作。)

  开火车比赛:老师出示带有zh、ch、sh、r、z、c、s的卡片

  3、学生自编儿歌。,"妈妈织毛衣,zh、zh、zh;弟弟吃苹果ch、ch、ch;两只狮子sh、sh、sh;红日当头照r、r、r"。

  4、学习zhi、chi、shi、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zhi、chi、shi、ri。声母z、c、s有自己的双胞胎姐姐,它们分别是zi、ci、si,zh、ch、sh、r也有自己的双胞胎姐姐,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他们都与i做朋友,手拉手会出现什么新的变化呢?板书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之后展开读音的教学,注意区分和zh、ch、sh、r的区别。发音的长短不一样,带领学生开始联系如何读。

  检验学生读的情况,设置小游戏:绕口令。区别si、shi、si等平翘舌音节。

  绕口令,"sì、shì、sì,shí shí shí,shí sì shì shí sì,sì shí shì sì shí,

  shí sì bù shì sì shí,s shí bù shì shí sì"。

  这样对比式的教学方式展开方便学生区分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读音的区别,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三)拓展延伸

  1、摘苹果游戏,看谁摘得又快又多。

  老师任意读出zh、ch、sh、r、zhi、chi、shi、ri、z、c、s、zi、ci、si中的一个声母或整体认读音节,然后由学生准确地找出相应的拼音卡片。四人小组比一比,看看谁得的苹果多。

  2、游戏巩固,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

  小朋友伸出手,老师读平舌音和翘舌音,如果听到的是平舌音,就把手举得平平的;如果听到的是翘舌音,那么就把手翘起来。

  (四)小结作业

  为了将课堂延伸到课下及生活,首先我会进行课堂小结,同学们先合上书回忆一下今天学到的本领,然后再打开书轻声读读;紧跟着布置作业,生活中学生还在哪些地方感受到了zh ch sh r的发音。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可以帮助学生重现教学过程。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重点突出、清晰直观。

教学说课稿6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从小,我们的爸爸妈妈就跟我们讲: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你一定也听说过《诚实的列宁》这样一个故事,列宁在姑妈家玩,打碎了花瓶,当时不敢承认。但后来还是鼓起勇气,告诉了姑妈,结果受到了姑妈的赞扬。正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一样:做一个诚实的人是多么好啊!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有关诚实和信任的故事:"我"深夜驱车回家,不小心撞碎了停靠在路边的小红车的反光镜,于是,"我"留下姓名和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后来,车主打来电话,向"我"表示感谢,双方相互解决了问题,并彼此体会到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诚实和信任。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的。一共11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1至三自然段,写作者深夜驱车回家,不小心撞碎了小红车的反光镜,他留下了一张纸条设法与车主联系。

  第2至10自然段,写"我"和小红车的主人在电话中的对话和相互的道歉与感谢,体现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

  第11自然段,"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这句小红车主人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精彩片断

  我很后悔,居然没有问他的姓名、地址,也不知道他的年龄、职业,但他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

  点评

  (1)写出了自己的后悔。

  (2)小红车主的那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也使读者难以忘记。

  欣赏

  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是故事的结局。虽然简短,但却让人印象深刻:小红车主的话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这个故事也将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

  抓住重点,表现中心

  写事的文章,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础U獯蠹叶贾?馈?br>但能不能就把那一桩桩、一件件事平铺直叙下来呢?答案是不行,如果那样写就成流水帐了。

  所以我们写一件事,得围绕要表现的中心,抓住重点来写。

  比如《诚实和信任》,课文就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事情发生的起因,结果也很简单,就一句话。而"我"和小红车主的对话却是是浓墨重彩,一字不拉地进行了描写。这就是因为这部分对话最能表现全文的"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与信任"这一中心,它是文章的重点。

  再比如一篇名叫《苦柚》的文章,买柚子的经过是重点,作者就用了很大的心思把这部分写得生动感人。首先细致刻画了卖柚子姑娘的外表,告诉人们这是一个文静、爱学习的学生;然后又用对话的形式表现了小姑娘的真诚与坦率,再写小姑娘为着想的美好心灵和不为金钱所动的高尚品格。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谈诚实的名人名言有很多,你搜集到了吗?和同学们交流交流,谈谈自己的体会。

  提示:

  (1)您必须保持诚实人的立场,这时常是冒险的人需要的勇气。--奥斯特洛夫斯基

  (2)举大体而不论小事,务实效而不为虚名。--苏轼

  (3)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的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周恩来

  (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5)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丝毫妥协。--陶行知

  附课后练习4提示:

  "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最起码、最基本的品质。有了"诚实","信任"才会在彼此间产生。课文用《诚实和信任》作为题目,就是要引起人们对"诚信"的关注和思考,告诉人们,"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和信任。

  除了《诚实和信任》,还可以用《诚实比金钱更重要》、《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诚实的心灵》作为题目。

  五、万花筒

  相关资料

  信任

  安迪鲁尼贾

  昨天,我从宾西法尼亚州的哈里斯堡前往本州80里外的莱韦斯堡。天色已晚,我急着赶路,不料有好几次我开的车被迫跟在缓缓行驶的大卡车后面,我紧握着方向盘,焦急不安。

  车子总算驶在了空旷的高速公路上。当我即将通过一个十字路口时,红灯亮了,我急忙把车刹住。我四下看了看,路上没有一辆车,至少1里之内没有第二个人,而我却坐着,等着红灯变成绿灯。我开始对自己为什么没有闯红灯而感到懊悔。我当时并不担心被拘留,因为那儿根本就没有警察,我的车开过去一点事也不会有。

  当晚我来到了莱韦斯堡。晚上12点钟上床睡觉时,这个问题又一次在我脑子里出现。我想我之所以停住了车,不但因为这是我们大家彼此遵守的条约,而且也是我们大家的彼此遵守的合约:我们大家都彼此信任,决不闯红灯。

  我们一直彼此信任做正确的事,听来很让人惊奇,是不是?我们确实这样做了。信任是我们的首要愿望。我们不能无缘无故地不信任别人,疑虑满腹或相互猜疑,这种态度不是我们天生具有的。

  彼此信任真可谓一桩好事,因为一个良好的社会结构取决于相互信任,而不是相互猜疑。我们现在拥有的良好社会秩序,都会因为我们在大部分时间里彼此不信任而变得混乱不堪。在意大利,向政府纳税真是件可怕的事,有许多人只是牢骚满腹而不交所得税,因为国税务局使用了些法律手段。但是他们多半还得信任一点:我们会支付我们应该支付的税款。我们言而有信;说来就来;说交付就交付;说付款就付款。在这些事情上,我们都相互信任对方所言。如果我们言而无信,就是违背了常规。我们做事也常有不认真或不可靠的时候,这些都被视为背信弃义的行为。假如某个人或某个组织辜负了我们的信任之心,就会遭到唾弃,失去信誉。

  我讨厌看什么某某银行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伪造帐簿的事。因为我信任银行,所以我不会每天都走进银行,让职员把我的钱拿出来,给我看看钱是不是还在银行里。买一罐咖啡或一瓶牛奶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不会把它们买回家里后,再称称看是不是够分量。生活中没有时间去猜疑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人或与你做生意的每一家公司。

  仔细观察我们周围的人和事,并且把人们对他人的信任程度与他们在生活中的成功大小相比较,真是件趣事。从长远的意义上说,老实人,涉世不深的人,那些认为别人都像自己一样诚实的人,比疑心重重的人的生活更加美满,更加充实。即使他们偶尔受了骗,也同样比那些谁也恍诺娜诵腋!?br>我为自己在红灯路口停车而感到骄傲。为了让大家都知道从哈里斯堡到莱韦斯堡的路上我的表现多么出色,我非得一吐为快不可。

  练习4答案与提示

  1、读一读,并比较一下带点字的韵母。

  提示:

  "拍"与"霞","拍"的韵母a在前,i在后;"霞"的韵母i在前,a在后。

  其他情况与之类似。

  2、比一比,再组词。

  提示:

  末(期末)欺(欺负)状(形状)陪(陪伴)

  未(未来)期(学期)壮(壮观)部(部分)

  3、照样子写出成语。

  提示:

  功勋、业绩和崇高精神永远流传,不可磨灭。(永垂不朽)

  形容态度镇定,好像没有那回事似的。(若无其事)

  4、给下面的一段话加标点。

  提示:

  当我念到小学三四年级,能够自己翻看《小朋友》、《儿童世界》一类杂志的时候,书籍就开始让我着迷了。一本样子并不起眼的小书,打开一看,里面竟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

教学说课稿7

  一、指导思想

  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营造自主体验、愉快合作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

  二、教学分析

  蛙泳的腿部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现代蛙泳技术强调以臂为主,但腿部动作的作用不容忽视,对于初学者更是如此。蛙泳腿的技术可以分为收腿、翻脚、蹬腿、滑行四个紧密相连的动作阶段。

  三、学情分析

  班级是初中两个年级的学生,每个班男女各20人,共有学生80人。把男女分开组成一班对男生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之前对蛙泳有点接触,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处于身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组织器官还没有全面发展。

  四、重点与难点

  授课内容:蛙泳蹬腿

  教学重点:蹬腿时要充分发挥腿部肌肉的力量,逐渐加速。蹬夹开始时,动作应比较柔和,而最后伸直小腿和脚掌的动作则要快速有力。

  教学难点:

  学生在蹬腿的时候容易撅屁股,还有在蹬完腿后直接划手,没有滑行过程

  五、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基本了解蛙泳蹬腿,知道其动作路线

  技能目标:使百分之五十以上同学在本届可学会蛙泳蹬腿及滑行过程

  情感目标:使学生身体协调性得到发展,提高在水里面的感觉(水感)。

  六、教学方法

  1.镜面示范法:在主教材教学上,做出正规动作,同时对动作要点进行详细讲解和慢动作示范。

  2.正面示范与讲解: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和直观示范,使学生能较清楚地认识到"蛙泳蹬腿的角度,与发力着力点"等技术。

  七、教学流程

  (一)准备部分(8~10分钟)

  1先绕泳池跑两圈

  2进行徒手操

  目的:跑步和徒手热身操可使学生身体各关节充分的舒展开,在练习的过程中不宜受伤,使身

  (二)基本部分(25~30分钟)

  1.教师下水讲解结合动作的示范,学生认真听教师的讲解观察示范动作。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体会不同节奏下的动作变化。

  3.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旁指导,在接近下课时候,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展示本堂课所学内容。

  踩水比赛游戏

  体协调性提高,有利于本节课练习。

  1.所有学生排成两排按"一二三四"报数,同一个数字的同学组成一组。

  2.每组学生一个人下水老师进行计时,看谁在水下面踩水的时间长,决出哪组赢得同学多

  (一)结束部分(3~5分钟)

  全体快速集合,进行放松练习,充分放松肌肉。教师再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重难点再次进行强调一遍。

  八、教学效果预计

  课的运动强度适中,心里负荷强度120~130分,运动密度30-35,预计大部分同学能较好的掌握并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

  九、本课的特色

  1.本节课主要是纠正和学习动作为主,提高学生动作的精确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协调性。

  2.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说课稿8

  一、课题:

  所用教材: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三章第3节第69~70页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初中阶段打好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了解研究方法的基础。这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能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是关于力的初步概念的形成及控制变量法、归纳法等科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教学要求是B级。这些内容既是对前面学习的“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知识的延续和跃迁,又为后面“二力平衡、重力”乃至初三的压强、浮力等内容进行铺垫。可以说本节内容是构建整个初中物理力学体系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理解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4)知道力的三要素。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及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3)体会透过众多的物理现象分析和归纳出本质的认识论的观点。

  (4)体会物理就在身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重点:

1、力的概念;

2、力的三要素。

  难点: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本节重视力的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伴随的科学方法,以大量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及情景作为知识背景,通过归纳和简单的分析、推理,从而引出概念和规律。

  因此,教学中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边活动(举例、讨论、实验、阅读等)、边分析、边归纳,层层深入,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设计时注重:情景设置生动、设问方向明确、互动目标鲜明、演示实验清晰等教学环节,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思维引导。主要表现在:

  演示实验,给学生带来震撼:手指轻压桌面,能使桌面凹陷下去?通过精心设计的“微小形变演示仪”将现象放大,使学生惊讶的同时对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有了直观认识;再通过分组实验加深印象。

  分析归纳,注重拓展学生思维:老师通过设问、安排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大量的实际现象中进行提炼,得出初步结论,使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体会学习的经历。

  关注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实验、阅读、设计等活动,不仅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而且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互助意识,同时也能独立进行探究、创新。

  四、课堂教学分析:

  引入课题

  投影“神州 6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空?

  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

  物理学中的“力”的含义是什么?

  1、观察、思考并根据已有知识尝试解释;

  2、个别说,其他补充;

  结论

  展示日常生活、体育运动和工农业生产中的现象,提出问题;

  分析归纳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举例、引导得出“物体间不接触也可有力的作用”;

  建立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概念;

  演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介绍实验器材;指导学生完成《活动卡》P49~P50活动;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发生改变”;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10、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9~71“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 素”;

  举例;

  讨论归纳;

  分组实验(活动卡P49“活动”)

  阅读课本P69;

  完成《活动卡》P49~P50“观察和描述”、“活动”;

  讨论、概括“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哪些情况;

  讨论、概括“力的作用效果”指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哪些变化;

  阅读理解;

  练习;

  10、探究:完成《活动卡》P50“进一步探究”;

  通过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设计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现象中进行概括,进而对力的初步概念有较科学的定义;

  通过阅读、活动、实验等多种手段进一步促进学生较完整地理解力的初步概念;

  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刺激学生主动学习并有学好物理的信心和决心;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进行科学方法的渗透;

  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现象进行概括、归纳,领会得出结论,并进行运用;

  通过实验的设计探究,对学生进一步渗透“控制变量法”这种科学方法的教育。

  通过练习,加深对力的初步概念的理解;

  通过实验设计和探究,加深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解释和分析,加深对物理知识的“学以致用”。

  进一步掌握科学方法。

  练习

  见《“力”课堂工作纸》

  五、板书设计: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力的初步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说课稿9

  《梦想的力量》是一篇读起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的课文。课文充满了浓浓的人性美,小瑞恩的善良、富有同情心令我们倍受感动,文中还有许多人在小瑞恩的感召下伸出了热情的双手,献上了爱心,这同样使我们感受到爱的温暖。

  根据目前的情况,现在的学生都不太懂得关心别人的现况,设计这篇课文我意在教育学生做人要善良、富有同情心、懂得关爱他人,做事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想美梦成真,必须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奋斗。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谈话导入,引出梦想

  2、初读课文,感知“梦想”

  3、 品读课文,明晰“梦想”之路(抓住字、词、句去感受瑞恩的善良、坚强和执著)

  4、研读课文,感悟“梦想”力量

  5、联系实际,以学导行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因此,教学开始前,我首先让孩子们听周笔畅的歌曲《梦想在望》,让学生在感官体验和生活经验是理解的基础让学生初步感知梦想。这样既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让学生初步感受美好梦想会带给人希望和力量,为下面谈感悟做感情铺垫。第二步的初读课文,感知“梦想”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前对我们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目标指向,获取初步的感观印象,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积极性。我让学生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了梦想。我在课堂上能紧紧围绕着两个重点思考题“瑞恩的梦想是什么?梦想是如何实现的”展开读书,思考。“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学生一找就知道了,也初步感受瑞恩的为人善良、有爱心。关键是梦想是如何实现的,从中去体会梦想的力量,这一环节是学习课文的重点,我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以学定教,适时进行补充、引导、点拨,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局面,在学生汇报感悟的时候,我适时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充分体会出瑞恩身上美好的品质和坚定执着的精神,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到自身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梦想,今后怎样更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让学生明白美好的梦想会给人带来希望,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动力。做到了学文明理,以学导行。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我能顺利完成,但课堂永远充满了遗憾,回思课堂,有待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一、 因为这是略读课,要我们在一节课内完成,要完成各项任务势必有很多地方都做的不足,在课堂上如能紧紧把握住学生的情感脉络,多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就能更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虽然这篇文章语言朴实,但是蕴涵丰富的情感,学生多读不仅能拉近与文本的距离,读出感情,而且越读越有体会。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多读,学生才会真正读懂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让他们明白要想美梦成真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付出艰苦的劳动。

  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还不足,我还不够放手给学生研究感悟的空间,体现不了学生主体作用。

  三、我认为学生的发言面较窄,有部分学生充当了听众的“角色”

  路漫漫长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地查漏补缺,使自己的教学技能不断提高。

教学说课稿10

  一、说教材与学情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属于高一课本第一章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能够初步运用实验的手段来探究学习化学,通过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常用的分类方法,在大脑中对“离子反应”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又没有学习,所以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电解质。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2、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实验来导出问题,解决问题。新课引入用实验,知识的巩固、升华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发挥化学实验最大作用,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

  2.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未知到已知、由个别到一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优化教学过程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便于学生学习,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用故事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

  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铜离子遇氢氧根离子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失去了毒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所以精心设计同学们熟知的故事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1,由学生归纳出“离子反应”概念。

  [实验]:硫酸铜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

  (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讨论、总结,从而得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课件展示]:播放动画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

  目的:这样导入新课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对定义有

  本质理解,并把学生引入主动学习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并讨论,得出“离子反应”的定义。 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教师设问]:“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电解质溶液混合都能发生反应呢?”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讨论反应原理)

  [教师设问]:通过分析,反应过程中离子的数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是部分离子还是所有离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得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目的:通过动手实验,不仅增强了学生实验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好奇,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明白实验在化学科目中的重要地位。

  2、突破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写 拆 删 查

  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拆”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以硝酸银与氯化铜反应为例子,详细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教材“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结论:强酸、强碱、易溶于水的盐写成离子。

  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氧化物,单质,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

  (不完整的由教师补充,然后让学生练习)

  在此,使学生所掌握知识具体化。通过“引导→设问→讨论→总结→练习”五步曲,攻克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第三步“删”是书写过程中最易掌握的内容,只需认真对待就可以了。

  [教师设问]:第四步“查”也不容忽视,应检查什么?

  (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结论:检查(1)质量守衡(2)电荷守衡(3)电子得失守衡(若是氧化还原反应)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从具体问题上找出答案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教师总结] 书写四步中,“写”是基础,“拆” 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考试当中的热点问题。对该知识点学习过程教师要多安排一些时间,通过教师提问、学生上台书写等多种形式以达到突破重点的学习目的。

  教师精心设置训练题目,学生练习并讨论,启发学生,得出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即“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3、讨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课件展示]根据提供的试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书写符合要求的离子方程式并分析其反应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归纳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变教材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可以更加方便于所有学生观察,使众多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大教学知识的容量,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地领悟难点知识。

  (三)小结

  [课件展示]离子反应小结

  采取学生先小结,老师后总结的方式,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课堂练习

  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内容特点设计练习内容,该练习对本节所学内容起到巩固作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节重点知识的掌握。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教学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P100例1、2。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3、教学目标:

  (1)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同学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同学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同学进一步体验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3)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说教法

  1、通过直观、图示,让同学充沛感知,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同学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笼统思维。

  2、采用引探教学法,依据同学认知规律对例题进行加工调整,在探求知识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引导,以调动同学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同学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类事物的实质属性。

  2、引导同学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同学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导入 激趣揭题

  (课件出示)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经,有一天,他们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给三个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别装进三个袋子里,上面标注着长度:0. l米、0.10米、0.100米,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我的肚子大,我吃长的。”说着拿回了注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气,上前对师傅说:“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该让给大师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说:“两位徒弟别吵了,无论哪个袋子都一样呀!”唐僧听了悟空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师傅对悟空的话点头微笑呢?这是因为大师兄悟空掌握了小数很重要的性质,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其中的奥妙了”。(板书:小数的性质)

  这样的设汁,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同学喜闻乐道的故事中,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调整例题 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米尺投影图

  (2)引导同学观察米尺图,提问:

  A、0.1米是几分之几米(1/10米)?用整数表示就是多少分米?(l分米)

  B、0.10O米是几个几分之1米?(10个1/100米)1/1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厘米(1厘米)?10个1/1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厘米)

  C、0.100米就是几个几分之1米(100个1/1000米)?1/10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毫米(1毫米)?那么100个1/10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0毫米)

  结合同学回答,例1 图上的标注应改为: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个1/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个1/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 1分米= 10厘米=100毫米

  所以 0.l米=0.10米= 0.100米

  这样,同学根据小数的意义,主动从“0.l米、0.10米、0.100米”动身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同学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数学课程规范)强调:数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同学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样教学,也正是使本节课牢牢地扎根于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因而是有意义学习。

  接着教师指着“0.l米= 0.10米= 0.100米"这个等式,并标上考虑符号“→”,先让同学从左往右观察、比较,提问三个小数0.1、0.10、0.100有什么不同?(小数的位数不同,但在0.l米的末尾添上一个“0”或两个“0”,表示的实际长度不变,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考虑箭头“→”,让同学从右往左观察,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这样教学,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同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同学归纳概括事物实质属性的能力。

  2.教学例2

  在例1的学习过程中,同学已经初步掌握了探求新知的方法。所以例2的教学,教师出示自学提纲,提倡同学先独立看书,然后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1)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2)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局部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3)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4)怎样比较0.30和0.3的大小?(0.30是30个1/100,0.3是3个1/10, 因为10个1/100是1个1/10,30个1/100也就是31/10,所以两个小数的大小相等)。

  这样使同学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笼统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同时,通过看书交流,培养了同学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两道例题,让同学进一步掌握规律,全面概括出小数的性质。

  3.呼应课始,揭示奥妙:由于悟空掌握了小数的性质,所以他面对两位师弟的争执说:“无论哪一袋都一样”。

  4.联系生活,再现新知:还有同学们在商场看到货物的标价为2.50元、3.00元,这样写,不但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而且让顾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几元几角几分。

  (三)巩固深化 拓展思维

  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一阶段是同学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过程。在这一阶段,特别是抓住同学的求胜心理进行了练习、要进一步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确保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

  1、判断下面小数哪些0去掉是对的,哪些0去掉是错的?

  8.080 8.0 880.00 80.80 800

  2.判断下面各组两个数是否相等?为什么?

  0.25和0.2500 0.25和0.205 0.7和0.07 3和300 3和3.00

  3.闭眼听判:

  “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样设计、让同学对新知识的各种误解进行辨析、判断,使得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

教学说课稿12

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汉语拼音《y w》。

  首先分析一下教材。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导入,由拼音王国开舞会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激起幼儿在游戏中,情境中学习新知识。

  第二部分是发音及字形,引导幼儿记住yw的发音,纠正个别幼儿不正确的发音。情景图。树杈上挂着一件衣服,两座房子的屋顶连着。图中有两个声母。图画提供学习字母的情景,用以激发兴趣,引入本课要学的两个声母y w.

  第三部分是声母y w与表音表形图,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及四声,用以读准它们的音,认清它们的形。重点是yu里的u的演变过程第四部分是图与相应的拼音词,用以练读拼音词,巩固所学的声母及整体认读音节。

  第五部分是送yw回家,找出它们在四线格的位置,指导书写顺序及格式。

  接着说说我这节课的指导思想。这是一节新授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学习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该扶的扶,该放的放,实现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顺口溜,自己评价书写情况等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让学生读整体认读音节的四个声调由学生来当小老师,汉语拼音是一个枯燥的内容,结合小朋友刚进校的心理与生理特点都不能把拼音的教学教成单纯的知识传授课,应该与游戏,趣味活动相结合为宜。

  根据学前班这个年段孩子的特点,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认知方面:学会声母y w,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及四声,能读准音,认清形,了解yu 书写时两点省写的规则,正确书写。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和发现问题的习惯,乐于运用所学的知识。情感方面: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是y w及yi wu yu的发音。难点是yu的演变过程。

  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拼音王国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联欢舞会,六个单韵母也来参加,一起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吧!

  iu的爸爸妈妈也来参加,我们来认识他们。

  二、 教学yw的发音及字形

  请学生与y打招呼,你好你好yyy 集体打招呼,个别打招呼请学生看字形结合生活,想象它像什么?

  请学生看字形结合生活,想象它像什么?

  出示图片,说说图上的什么与y像。编顺口溜 树杈树杈 yyy 小i的妈妈是大y出示卡片w 请幼儿与w打招呼,你好你好www

  请学生看字形结合生活,想象它像什么?

  出示图片,说说图上的什么与w像。编顺口溜 屋顶连着www 小u的爸爸是大w三、 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

  (1)舞会开始了,教师播放音乐,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和视频一起欢快地舞蹈。

  一小段后,教师说,iuv 三个字母宝宝没有小朋友们勇敢,可以自己单独跳舞,那可怎么办呢? Y妈妈说:"宝宝别怕,妈妈与你一起跳。"(相机出示字卡yi,)W爸爸说:"宝贝别怕,来 爸爸和你一起跳。(相机出示字卡wu)小v 见同伴们都有大人带,而自己却孤零零的 ,急的大哭起来,y妈妈说,宝宝别哭,我来和你一起跳。于是小v停止了哭泣,并擦掉了眼泪(相机出示字卡yu,并将两点折起)(2)提问yiwuyu的演变过程,重点是yu ,为什么yu上没有两点呢,结合舞会的故事小结及一首儿歌,小v见到jqxy去掉两点还念v.

  (3)认读音节,请小老师来读带调的音节,幼儿跟读,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出示蝴蝶,小蝴蝶也来参加舞会,看它飞在谁的身上,我们就大声的读出来。蝴蝶飞在yiwuyu的四个声调的音节上,打乱顺序的飞,幼儿读。

  四、图片与相应的拼音词,用以练读拼音词,巩固所学的声母及整体认读音节。

  依次出示图片 雨衣、五指、阿姨、鱼、乌鸦、请个别幼儿从黑板上找出与之相应的音节并贴于上面。集体认读。并请其他幼儿评价是否正确,并给予掌声鼓励。

  五、 教学书写。在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先看卡片上y的格式,然后由学生当小老师告诉大家怎么写,再和我一起书空写。请幼儿猜猜w的家会在哪儿?然后出示正确答案。请幼儿一起书空。

  最后说说学法。上课刚开始情景导入,用以激发兴趣,引入本课要学的内容。学生已经对声母有了初步的兴趣,背诵了大量的有关声母的儿歌或顺口溜。教学时要分别用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之间互助合作、互助学习、互助评价,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说课稿13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无标点诗歌,篇幅不长,但要学生完全理解有一定难度。诗歌共三小节。其中2、3两节,描写了风像个小孩子似的调皮捣蛋:一会儿把晾在竹竿上的衣服吹得鼓鼓的,露出各种怪模样,像在试穿;一会儿吹走了毛巾、手绢,还吹走了圆帽子;语言清新活泼。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小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风就像是一位好朋友在与我们尽情地嬉戏玩耍。教学中,要通过各种目标明确而又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并能结合画面展开想像,边想边记忆。

  学情简析

  通过一年的学习,在识字方面,学生们都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不必手把手地逐字教学,可鼓励他们自主识字,让他们来做小老师落实生字的音、形,温故而知新。

  在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有些基础好的学生还能读出句子的语气。这篇课文的语言富有童趣,比较儿童化,而且篇幅也不长,预习时大部分同学都能读通。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认识本课生字8个,积累有关词语,认真描摹4个左右结构的生字。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我们可以将这8个生字分散在整个阅读教学中,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且每一个生字教学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些强调的是读音,如后鼻音“绳”;三拼音“绢、环”;有的是结合书写,重在笔顺、部首,如“此、裤”。这样的识字教学就体现了层次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标二: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顿读;并积累描写风调皮的词语、句子。本篇课文是以儿童的语言写生活,语言活泼、画面形象,所以教师可以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们产生强烈的读文渴望。让孩子学得愉快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期望。老师要努力在课堂中创设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

  如挑战读,同桌分角色读等让学生的朗读更富有生气。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感受到风的调皮可爱,进一步体会小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

  目标三:说的练习,让学生说说风还像什么。语文教学是开放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内容可以是多元化的,但必须要求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目标四:描摹“裤、此、汗、铁”。复习左右结构的书写顺序,摆好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左窄右宽。老师要重点关注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通过之前对学生的写字训练,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笔顺规则及在田字格中将字描写好的方法。所以在这堂课上,教师没有必要手把手的教每一个字的笔顺。而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教师起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设计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学时,适时地运用一些小游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即出示一个关于“风”的谜语,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情绪自然就被调动起来。而且通过阅读谜面又使学生初步了解“风”的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为后面理解词句,练习读文,埋下伏笔,可谓省时高效。

  二、自主识字,合作互动,重点反馈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识字能力,对大部分学生已能认读的生字只要在读文中巩固即可,其余生字则分散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时要抓重点,如反馈自学情况时,要结合生字音、形、义的不同侧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指导。如“此、裤”重在字形,“此”的笔顺需要指导;“裤”的部首要加以强调,可以再积累一些同是“衣字旁”的字,并指导学生写一写,为后面在田字格中描写打下基础;读文反馈时,关注“绳子、彼此”的读音,这两个词语比较容易读错,可以多请几位学生练一练。词义理解可采取多种形式,“彼此”可让学生查查字典,一些表现“风”调皮的动词可让学生做做动作,或看看媒体、图片加以理解。

  三、反复读文,读中感悟

  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以读为本,肯定学生,赏识学生。学生在读书实践中感知、感悟,在想象朗读中提高语言感受能力,在评读中获得方法,提高朗读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学习、理解一步一步引向深入,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

  本篇课文篇幅不长,语言清新活泼,学生要读通并非难事,难的是要体会“风”的调皮可爱、感悟小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要突破这一难点必须要以反复读文为载体。每次训练读文都必须有明确的要求,这样的朗读才是有效的。如教学第3节时,先自由读文,找找圈圈表现“风”调皮的词语;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播放媒体,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动词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读文,最后可以小组形式读读、演演。为避免机械训练,朗读形式要多样,自由读、男女生分节读,表演读,比赛读,老师引读等,激励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阅读情绪,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读有所悟、学有所得。

  四、发挥想像,训练说话

  教学中围绕课文内容,注意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说说风还像什么。这部分说话练习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不必局限于一种风。可以按不同季节的风来说,如:“柔和的春风;刺骨的寒风;凉爽的秋风”。也可以按不同的地点来说,如“森林、草原、大海等处的风”;不仅如此,还可以让学生画画说说、演演说说,或是模仿课文的某一小节说。学生通过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既展开丰富想象,又训练了规范说话。从而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说课稿14

  说教材:

  本课选自三级教材第四讲,有了前面三讲《从此不怕写作文》、《写好我喜爱的动物》、《写好我喜爱的小物件》的基础,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要按照一定顺序介绍事物的外形特点的方法,但是在运用上还不是很自如。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按一定的顺序从几个方面抓住特点来介绍自己爱吃的水果;

  2、在阅读范文中积累好词佳句,并灵活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3习作中要做到语句通畅与连贯,用词准确。

  说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并具有仔细观察水果和蔬菜的愿望。

  说重难点:

  能够按照一定得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介绍水果及蔬菜。

  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三年级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所以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注重提高他们的习作兴趣,打消畏难情绪。

  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就是指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这节课中我充分调动学生身上的“五员大将”——眼、手、鼻、口、心,同时又创设多个情景,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说到写。另外,作文源于生活,重在积累,得益于练笔。

  作文过程是观察、活动、思维、想象、表达等有序的训练的过程,而整个过程需要对话的支持。三年级学生刚学习作文,他们需要在交流互动中借鉴、模仿、领悟、创新。这节课我通过生活中的素材,创设情境,平等对话,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学生写的困难的问题。

  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题篇香蕉一个学生每人带一种爱吃的水果

  说教学过程:

  教学情景一:看图说话,激趣导入

  师:金色的秋天来了,爱吃水果的同学可以一饱口福了,因为许多水果正绽放着它们成熟的笑脸,等待着我们去品尝呢?快来看一看都有谁在等待我们吧!(课件出示水果图片)

  师:说说你看到什么?紫金色的葡萄。毛茸茸的桃子。红红的大苹果。

  师:你最爱吃什么水果?因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我爱吃的水果》(板书课题)在此,我创设了一个情境。所谓的情境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把学生带入真实或虚拟的场景、氛围、活动之中,使外部的环境与学生内心的情感建立密切的联系,强调通过观察、感知、体验唤起学生的思维、想象。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语言的描述,情感的传送,起到主导的作用。所以一开始我就创设了这样的情景,从而激发兴趣,渲染气氛,为下面的活动对话奠定基础。

  教学情景二:欣赏习作,指导观察

  师:我知道你们今天也带来自己最爱吃的水果,请拿出来。

  师:我们可以用身体的什么器官去了解它呢?

  老师边引说边板书,用眼睛(看),看什么?(形状、颜色)

  用手(摸),摸什么?(表面)

  用鼻子(闻),闻什么?(气味)

  用口(尝),尝什么?(味道)

  师:你们都有喜欢的水果,猜老师最喜欢吃什么呢?老师最喜欢吃的水果是香蕉。师:(手拿出香蕉)看香蕉是什么颜色?淡黄。土黄。

  师:请同学摸一下,并说说摸的感觉,好吗?很光滑。

  师:闻一下,又怎样?很香。

  师:(把香蕉打开)说说里面的样子。奶黄色

  师:(请学生吃)说说你吃的味道和感觉。香甜甜滋滋软乎乎。

  师:刚才大家说得不错,能不能把刚刚说的连成一段话说一说呢?学生自由说,指名说。师:老师把它写成一段话,自由读,并且比较一下,你更喜欢谁说的呢?为什么?可以动笔画一画。

  (出示)瞧,香蕉弯弯的,像月牙,又像小船。它穿着淡黄色的外衣,顶端的枝柄就像绑了一个小辫子,显得十分可爱。我用手摸一摸,它的皮非常光滑,把它靠近鼻子闻一闻,一股淡淡的香气扑鼻而来。再把它的外皮剥下来,露出奶黄色的果肉,我忍不住轻轻地咬上一口,软乎乎,甜滋滋的,叫人吃了还想再吃。

  师:说说这段话有哪些写得好的地方。(按顺序、比喻、拟人,好词)

教学说课稿15

  我采用的教材是六年级人教版教材,本堂课的主要思路是通过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四大块进行分析说明。我将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将学生的体验与生活穿插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的积极性,通过练习到演练,并把器乐演奏与唱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实践能力,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我。

  一、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和了解中国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二胡的形状、音色和演奏方法。

  2、欣赏《二泉映月》等作品,初步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及音乐家。

  3、指导学生感受二胡的音色及表现效果及简单的演奏。

  二、 教学重难点:

  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练习F调的基本单音。

  三、 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的教学难点重点,在授课中,我讲以开放、合作作为我的教学理念。运用谈话法,以平等的形式与学生交流,并讲解示范让学生能形象、直观的了解并模仿教师演奏。通过每小组分组练习训练对每组进行综合指导。

  尽量让学生以练习、讨论为主,老师做到引导、点拨启示的作用。让学生互相交流、协作学习、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二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欣赏与表现的结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综合体验。在欣赏完两首乐曲后,教师设计了“我来演”这样一个环节,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如表情神态、演唱、舞蹈动作、诗歌语言将欣赏乐曲的所思所感表演出来。

  四、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导入、新授、探究、巩固、拓展。

  1、导入:我会采用自己示范演奏几首经典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真的好想你》来导入本课。让学生体验乐曲所表现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二胡的兴趣。

  2、新授:让学生认识中国民族乐器二胡,了解它的基本结构、音色特点、演奏姿势、呼吸、气流控制及指法。描叙与京胡在结构上演奏上的区别及独特的地方。

  3、探究:指法和气流是演奏的两个重要的方面。指法和气流的控制是本课的重点,我会采取讲解示范法来完成,并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演奏特点:二胡演奏的一些技法如揉弦、滑音、打音以及右手运弓的轻、重、缓、急的具体运用,同能否演奏出这类乐曲所赋予的神采和韵味是分不开。揉弦又叫颤指,是由意大利语翻译而来,现代二胡的揉弦借鉴了小提琴的揉弦技巧。 二胡演奏中要改变弦的张力有两个方面的因素,这是根据左、右手不同的“操作”形式决定的,即左手手指的指压和右手运弓时弓毛对琴弦的压力。左手手指按弦时手指对弦的压力使弦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张力的大小,特别是揉弦(无论是“压揉”还是“滚揉”)指压的大小能够较明显地改变弦的张力,从而在力度上有变化。另外左手换把时,特别是“跳把”,左手手臂上、下移动(尤其以从低把位移至高把位最为明显)产生的摆动力量由手臂传递给手指指关节而作用于琴弦,这种“摆动力”同样可产生一定的力度。

  4、巩固:选用学生熟悉的儿歌《两只老虎》。先示范演奏,然后让学生个别练习。

  5、拓展:安排一个音乐活动,每组派代表上来展示,倡导快乐的学,轻松的用。采用综合指导教学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活动分小组进行,让每个小组先一名优秀的乐手上台演奏,进行展示,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的评价。

【教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园语言教学说课稿11-04

《养花》说课稿11-29

《牧童》说课稿11-28

《叶公好龙》说课稿11-22

个人说课稿11-15

《绝招》说课稿11-12

中职说课稿11-12

《抱抱》说课稿11-04

关于说课稿11-03

水调歌头说课稿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