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校园欺凌心得体会

时间:2025-01-29 10:02:1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反校园欺凌心得体会

  • 相关推荐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反校园欺凌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反校园欺凌心得体会

反校园欺凌心得体会1

  这周三,老师给我们看了《校园欺凌讲座》,我对校园欺凌有了新的认识。

  讲座主要讲了怎样才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和怎样让自己免受校园欺凌。讲述的人叫“宗爸”,他言语幽默,这一严肃的问题变得有趣起来。刚开始,宗爸就给我们举了个例子:美国有一部电影名叫《大象》,可是里面一只大象也没有,这个电影讲的是美国高中生被人欺负,心里从委屈变成憎恨,于是他就在网上购买了枪,在校园里疯狂扫射,来报复那些欺负他的人。为什么取名叫《大象》呢?国内国外有句话叫:“你认为大象会跑进你的屋子里吗?如果真跑进了,我会装作看不见它。”所以用这个名称来,反映人们对校园欺凌忽视。为什么会造成校园欺凌呢?因为有些人在学习上受到了挫折,他并不想承认,所以通过欺负弱者来证明自己的强大。

  “宗爸”给我们罗列了几条校园欺凌的行为,比如辱骂他人,我自己就是一个受害者,还有几条,我也没有想到过,比如玩笑过度、恶作剧和强行交友等。如果每一条都算上的话,那么人人都是受害者,“宗爸”给了我们免受校园欺凌的妙计,我总结如下:多交朋友,人多力量大;生命是第一位的',不要留恋身外之物;好汉不吃眼前亏,打不过就跑;如果有机会,要放下面子,让大人帮助你;被打时手抱头,躲在墙角或趴在地上保护腹部;如果没有任何办法,那就拼个鱼死网破,兔子急了也会咬人,更何况人呢?

  看完了讲座,我有几点建议:

  第一点、要做到不欺负别人,也不被别人欺负,这样才不会产生校园欺凌;

  第二点、如果别人欺负了你,要及时告诉老师、家长和朋友,防止恶化;

  第三点、为人处事要宽容大量,不要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发生口角,也不要心怀怨恨,想着报复别人。

  做到了这三点,才能真正摆脱“校园欺凌”的阴影。

反校园欺凌心得体会2

  在中国,大多数校园欺辱事件处于被忽视状态。校园欺辱大致可以分为身体欺辱、语言欺辱和关系欺辱(比如刻意排斥、散布谣言等),媒体曝光的一般都是比较恶性的身体欺辱。即便极少数被曝光的案例,事后处理往往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多由学校内部处理了事,少部分由公安机关介入,但处罚也很轻。因为被忽视,对被欺凌的孩子来说,要么忍气吞声,要么以暴易暴。有网友回忆往事,说:“我最痛苦的事情在于,我要把我本质上变成一个跟加害者一样的施暴者,才能保护自己。”

  现在,事情开始发生一些变化,网络的发达,自拍的流行,让原本隐蔽的校园凌辱得到越来越多的曝光很难说是“愈演愈烈”,也许只不过是以前我们不知道而已。而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也逐渐让人认识到对校园欺凌不该如此轻忽最近发生的中国留美学生欺凌同胞事件,施害者在美国可能面临终身监禁的刑罚,这给国人带来了极大的震动。

  但大体而言,我们对于校园欺凌的认识仍然处于萌芽状态。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复杂,非常难以处理的事情。留美学生欺凌事件让很多人提议立法严惩,但严刑苛法并不足取因为这是最后的手段,走到这一步,本身已经是教育的失败。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在刑法中增加一条关于校园暴力的法条,而是一项专门的《校园欺凌防止法》。这项法律的主要功能并不是研究如何处罚施害者,而是建立各种制度,规定各方责任。

  由于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它比一般的暴力犯罪问题要复杂很多,牵涉到政府、学校和家长等方方面面。比如说,普遍认为学校应负主要责任,但目前中国的`教师是否有精力和能力处理相关问题?再比如说,家长责无旁贷,但在家长责任和学校责任之间如何区分以防止卸责?考虑到中国国情,有大量外来人口子弟和留守儿童,这对于校园欺凌的成因和形式有什么样的影响?……对我们来说,现在最需要的是最基本的调查研究工作,然后制定出一个本土化的校园欺凌行为预防和控制计划。

  当一件事情开始引起注意,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给它指出一条正确的方向,而何谓正确,则需要大家一起来商讨。

【反校园欺凌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校园欺凌的心得体会06-01

预防校园欺凌心得体会09-28

预防校园欺凌心得体会12篇07-12

校园欺凌检讨书05-07

校园欺凌防治工作方案06-07

预防校园欺凌倡议书06-07

校园欺凌自查报告07-16

校园欺凌自查报告04-16

反诈心得体会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