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社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23 10:00:0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人教社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

  • 相关推荐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社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社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有趣的声音世界”是《音乐》(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内容。本单元以一个奇妙有趣的声音世界作为小学生音乐课程学习的起点,从熟悉的声音入手,在充满乐趣的音乐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培养学生专注聆听音乐的习惯。《大雨和小雨》是一首与声音有关、描述自然现象的歌曲,结构规整,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域适中,音乐形象鲜明,具有儿童歌谣的特点,非常适合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演唱。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声音充满好奇心和新鲜感,对生活中的各种声响有一定的积累和辨别能力,能在游戏活动中快速接纳新知。本课的教学内容从声音游戏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在聆听、辨别、表现各种声音的过程中,提升探索声音奥秘的兴趣,辨识音乐基本表现要素,感受音乐与生活的关联。

  教学目标:

  1.听辨、模仿生活中的声音,产生对声音的探索欲望和兴趣,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声音与音乐的关联。

  2.准确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表现出欢快的情绪,能用强(f)弱(p)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

  3.在唱游活动中感受歌曲的节拍与节奏特点,通过合作编创与表演的方式参与歌曲表现。

  教学重点:

  音高、节奏以及情绪的准确表达。

  教学难点:

  在多种音乐活动中感知、探索生活中的声音与音乐之间的关联,能够大胆自信地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塑料袋、铃鼓、硬纸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问好。

  2.借用《问好歌》旋律,教师更换歌词,师生对歌。

  例如:小猫怎么叫?

  火车怎么叫?

  闹钟怎么叫?

  在演唱中,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教师旋律对答歌词。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初步构建音乐与生活间的关联,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

  二、参与游戏,激发兴趣

  1.音乐游戏一。

  师:你还能模仿哪些生活中的声音呢?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尝试表现声音的长短、大小,如高跟鞋走路声、救护车声、呼噜声等等。

  2.音乐游戏二。

  (1)延续音乐游戏一的线索,创设梦想情境,以《森林狂想曲》为背景,听辨大自然中的声音。

  (2)通过“师生合作模仿森林中各种声音”的方式,进一步构建音乐情境,帮助学生多维体验并表现各种声音的长短与强弱,初步感受和声的魅力。

  3.音乐游戏三。

  (1)延续音乐游戏二的线索,教师抖动硬纸板模仿打雷声音,用塑料袋模仿下雨的声音,导入新课《大雨和小雨》主题。

  (2)指导学生在安全前提下,探索塑料袋怎样发出声音,进行展示和评价。

  (3)师生共同进行“下雨啦”情境表演,引导学生通过控制动作幅度来表现雨声“越来越大”和“越来越小”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的创设,尝试创作各种音响,使学生充分感受、表现声音的变化。

  4.音乐游戏四。

  师:雨终于停了下来,森林里又传来了一阵脚步声。

  教师模仿大巨人和小矮人的脚步声,引导学生进一步聆听并感受声音的强弱对比。

  (1)教师出示两个分别标有强弱记号的纸板,不同的纸板配以不同的脚步动作示范,帮助学生识记强弱两种力度记号。

  (2)师生围成一个圆圈,顺时针行进,并用动作快速准确表现音乐中随机出现的强弱两种力度。

  【设计意图】在逐层递进的音乐游戏中,使学生充分体验参与和表现音乐的乐趣,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对声音和音乐产生好奇心,能在探究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初步理解“声音可以塑造音乐形象”这一概念。

  三、审美体验,掌握技能

  1.以《大雨和小雨》为背景音乐,师生围绕“强弱”开展节奏游戏。

  (1)教师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做拍手、拍腿的节奏拍击,感受拍的节拍特点。

  (2)用节奏型创编一组动作,边听歌曲旋律边做出动作。

  (3)将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另一只手掌上交替“行走”,两个乐句分别交替左右手进行,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并表现乐句。

  (4)学生两人一组,面对面,伸出右手手指放在对方的左手上,两只手指交替“行走”,加大游戏难度,引导学生默契合作。

  (5)加入强弱力度变化进行拍击节奏练习。

  【设计意图】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反复聆听、趣味化游戏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歌曲情绪、力度以及节奏等音乐要素特点。

  2.揭示课题《大雨和小雨》,完整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以及歌词的特点,提示个别字的发音,如:淅、沥、嘻。

  3.观看歌曲相关视频,音画结合,进一步感受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4.学生随教师钢琴伴奏慢速、轻唱歌曲,对学生演唱中出现的音高、节奏等问题进行指导。涉及开口音的字,如:大、哗、啦等,教师进行示范,学生模仿演唱,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

  5.根据曲谱中雨点大小的提示,边演唱歌曲边伴随音乐用手中的塑料袋发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过程中,注重提示学生,根据演唱的音量和强弱变化控制好塑料袋发出声音的大小,使学生初步了解演唱和伴奏的关系。

  6.完整演唱歌曲,用不同的力度准确表现歌曲中大雨和小雨的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聆听与律动的铺垫,用游戏构建音乐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熟悉歌词与旋律,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准确、熟练、自信地表现歌曲。

  四、拓展提升,巩固新知

  1.播放教师以碗敲击《大雨和小雨》旋律的音频,学生听辨演奏“乐器”。

  2.教师现场准备一个瓷碗,在碗中注入不同位置的水,敲击碗边。学生会发现水位不同,敲击出的声音高低也不同:水位越高,敲出的声音越低;水位越低,敲出的声音越高。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敲一敲、听一听。

  3.教师小结:生活中的声音只要是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就有可能变成美妙的音乐,希望同学们大胆想象、细心听辨,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4.伴随音乐师生律动出教室。

  【设计意图】使用生活中学生常见的物品,巧妙地与歌曲相关联,激发学生探究欲,鼓励学生创意实践,提升审美情趣。

  五、教学反思

  《大雨和小雨》一课的教学对象是还处于入学适应期的一年级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儿童早期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转折。课程的合理设置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状态。本节音乐课将“声音的强弱”融入情节连贯的情境故事,以唱游的方式,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体验、表现与创造。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对知识与经验进行转化,建立音乐与生活的关联,进而激发出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情感。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少了畏惧与害羞,敢于大胆想象与模仿,在持续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改善自身肢体协调性和表现力。更重要的是,在“故事牵引——自主探索——故事牵引——集体实践”回旋式的教学进程中,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专注力奠定了基础。

  从内容呈现方面来看,本课教学密度稍大,如果以长短课形式进行效果会更好。

【人教社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1-29

小雨沙沙沙教学设计03-03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3篇06-10

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教学设计07-06

一年级上册《j q x》教学设计06-09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01-25

平移和旋转的教学设计11-13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04-04

妈妈和孩子教学设计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