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敬畏自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
2、理解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3、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的含义。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艺作品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以及逻辑推理的严谨性,增强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方法:
阅读,朗读,分析,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爱护自然的警句,格言导入。
二,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三,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并从中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加以引导。
2>明确论述思路:
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进一步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进而述宇宙生命,最后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同时巧妙的`运用对比手法。分说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两大方面构成对比,两个方面又有对比。
四。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议论性散文,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了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2、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字是那些?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3、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人员自然才会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五。研读欣赏。
1、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
以议论为主,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
2、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运用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
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等。
3、文章运用了那些写作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对比,拟人,反问
4、本文语言上有何特点?
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结合”研讨与练习二”
六。体验反思。
1、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了文章后你有那些想法,试举例说明。
2、你对于”敬畏自然”持赞同还是反对态度,还是有其他观点?
七、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
人类生命与大自然对比
人类智慧,自然智慧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度拟人
自然智慧,宇宙生命反问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篇2
《敬畏自然》是严春友写的一篇文章。该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敬畏自然教案设计具有教学课堂模块明显、思维启发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精当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一起来学习下!
敬畏自然
教学目标:
①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③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
①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树立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课前准备:
学生:①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②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①准备与自然、与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②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速读文章两遍,把握文意。
②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③学习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①可以用爱护自然的警句、格言导入。
②也可以用大自然受损的图片资料导入。
③也可以用类似“罗布泊消失”的自然现象导入。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壮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阅读本文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敬畏自然
目标:①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③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2.感知内容
⑴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
要求:自选难读难写的字同位相互交流识记,如: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⑵反复阅读文章两遍,初读可以自提问题,再读可以圈点勾画写下感受,理解评价。
充足的时间阅读后,进行课堂交流。交流之中,学生可以互评,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而后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如:
①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②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
③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⑶课堂交流
提示学生讲观点还要学会讲根据,可以用文中的话理清因果,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教师引导学生发言后帮助学生整理归纳:
①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②表达文章观点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③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我们整体感知到人类应该敬畏自然,敬畏,就是敬重又畏惧,敬畏就是爱护。人类要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应该时时刻刻想到爱护自然,求得人类自然和谐发展。对于这一观点,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让读者明理呢?
2.自主探究
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提出质疑见解,学会质疑。
3.小组讨论,交流发言
教师可以将各小组讨论题集中归纳,如:
①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
②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③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④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呢?
师生可以互动式参与讨论,学生可以说,教师帮助引导归纳:
①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②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的方法,最后引出中心也是结论。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从智慧--生命--敬畏自然与生命。
③也许印象最深的写法有对比、有拟人、有反问。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句,读一读,并比较一下用法的不同,从中看出用对比、拟人、反问的妙处。
④文中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可联系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二)做一些反思和理解。同学之间可以交流一些看法,教师引导评价就可以了。
体验反思
1.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自己学了文章后有哪些想法,能不能举例说明?
2.对于作者否定“征服自然”、倡导“敬畏自然”的观点,自己持什么态度?赞同呢?还是有其他观点?
3.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同学交流“人与宇宙”的资料或看法。〖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进行讲述,也可以另立题目讲述,主要目的在于巩固并延伸文章内涵,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
拓展延伸
1.比较学习郭牧华的《敬畏头顶的星空》、张晓风的《敬畏生命》、蒙田的《热爱生命》。
2.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专题讨论,课上交流。
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
爱护自然
严春友
人类生命 与大自然 对比
人类智慧、自然智慧 拟人
自然智慧、宇宙生命 反问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敬畏自然》教学反思03-16
《敬畏自然》说课稿12-22
教学设计:自然之道07-29
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03-02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02-24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4
教学设计01-14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04-09
《泉水》教学设计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