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惊弓之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优秀《惊弓之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理解“惊弓之鸟、射箭能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
难点: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教学内容:
《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全文不仅用字极为准确,而且在写法上也极有特点,那就是:小至更羸对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课文的结构安排,都是通过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来谋篇布局的,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教学思路:
这节课我从更羸的名字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再由“更羸为什么有名?”延伸开去。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更羸有名表现在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让大雁掉下来,懂得更羸对事物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我将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一段话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逐层分析推理,师生接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同时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的推理过程,使学生受到正确思维方法的训练。接着,我让学生找出魏王的两句话,通过对魏王说的话反复品读,从中体会到魏王对更羸的佩服,从而更加深入体会到更羸的有名。最后理解“惊弓之鸟”的本意和寓意。
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本节课我始终让学生带着“更羸为什么有名?”这个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因为任何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儿童深刻思考,并能引导他们去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识能力,促进读写技能的发展。
2.动画演示法。课文第五自然段中的两个“直”含义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动画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这是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3.角色体验法。在教学中,我给足时间让学生体会魏王的两句话,通过揣摩魏王的心理,在不断的角色体验中,使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解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惊弓之鸟》(看老师写课题,提示“惊”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弓”字第三划是竖折折钩。)生齐读。
【我运用了直接导入的方法,力求简单明了,为下文学习指名了方向。】
(二)新授
师: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让我们一起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出示课件:
生自由读,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一个个挺直腰杆,认真读着,相信已经读得很好。现在我来检查一下,第一个问题: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谁呢?
生:更羸
师:“更”是个多音字,还可以组词为打更,三更半夜等。谁知道它另外的读音?你能给他组个词吗?看到“羸”字,你发现了什么?和“赢”字很像,怎么记住“赢”字,可以拆开记,羸:亡、口、月、羊、凡。
出示课件: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更羸,那更羸是什么人?
生自由说(更羸是个射箭能手……)
师:课文是怎么说的?生交流
出示: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出示课件:
师:你怎么理解“能手”(课件点红)?
师:比如某些同学很会画画,我们就叫他画画能手;很会唱歌,我们就叫他----唱歌能手。而更羸射箭百发百中,我们就叫他----(生)射箭能手,而且他可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是魏国──生(有名)的射箭能手呢。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师: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这一点的?自由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
生交流
课件出示: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师:是这句吗?是啊,更羸不取箭,只拉弦,就能让大雁从半空中直掉下来,这件事真奇怪,让我们再来读读。
“弦”注意正音,不要读成“玄”。师可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肯定:“弦”这个生字你读得可真准。
师:这是弓,出示“弓”的图片,这是箭,出示“箭”的.图片。弓上哪一部分是弦呢?拨动弦会发出什么声响?“嘣”师正音,后鼻音,谁能读好它
你能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
预设:嗯,弦声还不够响,大雁没听见,所以没掉下来。再读读。
再请一生读。
师:嗯,这么响,连老师都吓了一跳,难怪大雁吓得直掉下来。
师: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这句话中竟然有两个“直”,仔细读读,这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生读句子体会
交流(飞得急掉得快)
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句子。
师:是啊,(动画演示)大雁一听到弦响,就拼命地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又从半空中直往下掉,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奇怪的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生交流。三人次。
课件演示:
【阅读一篇文章,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深入阅读文本。我首先从更羸的名字入手,再引申到“更羸是一个什么人?”再从“有名”二字入手,引出两个重点句的研读,“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接着用动画演示配合老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这是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师:刚才你们交流到的内容都在课文的哪一部分?(9自然段)
师:谁来读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这段话一共有几句?你能从中读懂什么?生自由朗读这段话。
师:反馈:
①读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这是个生词,你来读──悲惨,再读──悲惨。理解“悲惨”。这是更羸──看到的,听到的)
前文中有一句话也讲到了这个意思?找找(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板书
课件出示:
②更羸大雁飞得慢,叫得很悲惨,看到这些,他想到什么呢?
生交流。
更羸看到大雁飞得慢,想到(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理解“愈合”(板书)
更羸听到大雁边飞边悲惨地叫着,想到(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孤单失群”(板书)
师引读:(它飞得慢,因为……
它叫得悲惨,因为……)
你看,这几句话中原因都在后面,结果在前面,这就是因果倒装句。
③正因为受过箭伤未愈,孤单失群,所以大雁听到弦响,就(非常害怕);因为心里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因为拼命往高处飞,所以(就要使劲);因为一使劲,伤口就(裂开了);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它就掉了下来)。(板书)
你们看,以上接读的过程,就是更羸的推理,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将更羸的推理过程说一说。(一层一层地对着板书说,再请一生连起来说完整)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这个句子,从而感受更羸分析推理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这样,把能力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课件出示:
师:(对着板书)这段话共有4句,第一句是更羸看到、听到,第二句由看到听到而想到的,第三、四句是由前面看到、听到、想到的而做出的推理分析,让我们再来读读。你佩服他吗?为什么佩服?
生交流
师板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推理分析。
师:我们佩服他,在场的魏王也很佩服他,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
生说并出示:“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
如果你是魏王,你会说,生初读。我还没感受到魏王对更羸的佩服,如果你是魏王,你还会说,又一生读,嗯,有一点点佩服。
如果你是魏王,你还会说,又一生读。嗯,让我感受到了你的确很佩服更羸。
我们一起读。
课件出示:
师:是呀,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让大雁从半空中直掉下来,真是眼见为实呀,可是魏王一开始相信吗?
生交流并出示:“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师: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半信半疑你能读好吗?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
课件出示:
出示:“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
读出相关语气。
课件出示:
【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加贴近人物内心,更好地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而我将这一部分放在学生理解了更羸的话后,就是想以此让更羸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鲜明,让他们得到更深的启示。】
师:是啊,魏王由开始的不相信,到后来对更羸由衷地佩服啦!难怪说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课件出示: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
师:他的有名不仅是他射箭百发百中,更在于他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推理。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题,“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
是什么置大雁于死地呢。(是那嘣的一声响)是呀,嘣的一声响,给大雁带来了惊吓,这是一只受不得半点惊吓的鸟,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异常恐惧。
课件出示: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至于该成语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
板书: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惊弓之鸟》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更羸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准确分析、严密推理到情况的落实,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优秀《惊弓之鸟》教学设计2
【教材简述】
这篇课文写的是射箭能手更羸在打猎时,见到一只边飞边鸣的大雁,经过仔细观察,不用射箭,只拉空弓就让大雁掉了下来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意图主要是告诉学生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是第三单元第二课,写的是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把大雁射下来了,难点在于怎样让学生学会主人公善于思考、勤于观察的思维过程,做生活的小能手,这也是三、四年级阶段孩子所缺乏的,所以课堂上要着重讲解。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大吃一惊、本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裂开”等词,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
讲读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了解有关大雁的知识;
2、收集有关大雁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成语,你能告诉老师吗?(点名答: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
2.很好,看来你已经把学过的`成语都牢牢记住了。(出示一些成语)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3.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惊弓之鸟(PPT呈现课题)
4.看老师板书课题:惊弓之鸟。
5.师:“齐读课题(学生读),很好,再来一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到底讲了什么样的故事,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带上你们的好奇,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遇到的不认识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学生读书)
2、通过预习,生字词都认识了吗?下面老师检验一下你们预习得怎么样?
(1)(PPT呈现生字词)齐读生字词两遍。齐读都会读了,那找同学读可以吗?
(2)点名读(要求学生仔细听,一起检查他读得怎么样)
(3)大家说他读得好吗?(生答:好),那我们用掌声鼓励一下吧。(如果读得不够好,下一人来读)
三、指导写字
1.看来同学们预习的很充分,生字词都掌握了,下面我们来写写生字。
2.PPT呈现“我会写”生字(齐读、点名读)
3.师:下面请同学说说你们认为这些字书写时都该注意哪些地方?(点名答,师进行集体点拨)
弓:第三笔要一笔写成;
魏:“委”上下对正,“禾”右边的一捺变为点,“鬼”第十四画是撇,第十六画是撇折,竖弯钩要伸展;
射:是翘舌音,结构上“身”做偏旁的撇不要出头;
箭:和箭相似的字我们学过的还有哪些(剪、煎)“前”的第三笔横较长,要托上盖下;
雁:里面是两个“人”,要左长右短;
弦:字音是“xian”而不是“xuan”;
惨:是平舌音,结构上左边先写两点后写一竖,“参”下面三撇宜长,最下撇最长;
愈:字音是“yu”而不是“yue”
痛:里面结构的左边一竖没有勾
4.教师指导范写:魏;射;箭;雁;痛
5.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走查看书写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成语故事。
二、学习课文
让学生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那课文讲了谁的故事?(生:更羸)
师指导学生:“更”是一个多音字。
同学们了解到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点名答:是一个能手;射箭能手......)很好,你从课文哪里知道的?
(PPT呈现第一自然段),那什么样的人能成为能手呢(PPT中能手变红)?
师:那我们试着理解能手是什么意思?(点名答:擅长某种能力的人)
师:文中说更羸是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PPT中射箭能手变红),射箭厉害的人。
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到九自然段
过渡:我们来一起看看他的射箭技术到底有多好,请同学们默读第二到八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体会。
全班交流
从文中哪里看他的射箭技术好?
(PPT呈现第二段)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很自信、爱观察)
指导朗读:用肯定的语气,读出更羸的自信(点名读)师:读得很有自信
师:“更羸说他不用箭,只要一拉弓,大雁就掉下来了,你信吗?是啊,老师也不相信,那文中谁不相信更羸呢?(生齐答:魏王)那魏王对这件事是什么态度呢?
生答:“第3自然段”(PPT呈现第三段)
师:这段中哪些词最能表达魏王的态度?(生答:信不过、本事)变红
指导朗读:读出怀疑的语气(点名读)师:从你读的语气中我们看出魏王对他的不相信
师: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表达魏王态度的?
生答:“第6自然段”(PPT呈现第六段)
师: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生答:大吃一惊)变红
师:魏王从信不过,怀疑到大吃一惊,说明了什么?
生:更羸真有这样的本事。(点名答)
指导朗读:读出惊讶的语气(点名读)师:读得很棒,同学们向他学习,再读一读这句话(学生读)
那更羸是怎么做的,让魏王大吃一惊?(PPT呈现第5段)
带动作朗读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更羸真的有这样的本事;他是怎么做到的)对呀,这是什么原因?
PPT呈现第九自然段
师:这段话中哪些是他看到的,哪些又是他听到的,用直线画出来。
生:第一、二句是看到的和听到的,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点名答)
板书:飞得慢 叫得惨
师:看到这些现象,更羸又是怎样分析的呢?(你来读一读他怎样分析的句子,“2句”)
师:答得很对,看得出来,这位同学也是一个很仔细的人。
板书:分析
师:更羸通过仔细观察,他分析出了大雁飞得慢是因为什么?(点名答: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大雁叫得惨又是因为什么?(点名答: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师:第二句话是采用了先说结果(飞得慢;叫得惨),才引出原因(受过伤......;离开同伴......)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写作手法呢,想一想。
师继续:是为了作出正确的判断,同学们以后写作中也可以试着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进一步分析,更羸知道了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大雁了?引导进入3、4句学习。
师:所以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害怕,就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啊,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
齐读
全文分角色读,男生组合女生组,教师旁白(要求:有感情朗读,读出大王的信不过、大吃一惊等语气。)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总结:更羸通过观察、分析、进一步观察、判断出来大雁不用箭,只拉弓就会掉下来,可以看出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点名答:聪明、机智、善于观察.......)同学都说得很好,更羸就是一个乐于观察,善于分析的人。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向他学习,做一个生活中的小能手。
板书: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师引导: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来,拼命像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答)惊弓之鸟(师指课题)
现在请同学们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点名答:被箭惊吓怕了的鸟)
师:答得非常好,“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弦的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鸟”是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PPT呈现成语解释)
四、作业
1、和爸爸妈妈分角色朗读课文。
2、写本课生字词。
3、做语文同步。
板书设计
飞得慢 善于观察
10 惊弓之鸟
分析
叫得惨
善于思考
【优秀《惊弓之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灯光教学设计 《灯光》教学设计优秀06-11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10-14
aieiui教学设计优秀12-23
《假如》教学设计优秀07-26
《咏柳》教学设计优秀10-26
[优秀]秋天教学设计07-04
《画》优秀教学设计07-14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11-29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