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川田家》教学设计
-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渭川田家》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荆扉。
雉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
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
中国古代诗歌渊源流长,滋润、浇灌了一代代学子,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古诗对学生的陶冶是潜移默化、长期积累的过程。如何通过我们的语文课堂来让学生学习这些古诗,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呢?郑板桥曾在《家书》中说:“读书以过目成诵最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上匆匆,方寸之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景,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这则是强调了读书重在讽咏、品赏,见出美之所在。读诗亦然。
《渭川田家》是王维诸多田园诗中的优秀代表。欣赏本诗的关键在于体验诗中所描绘的那种安逸、宁静、怡然自乐的田园生活情趣以及诗人渴望返朴归真的心情。欣赏本诗,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来完成:
一、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孟子曾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诵诗、读书,必先知其作者之为人,必论作者之时代,进而去求作者之意,而后推作者之“志”,以意逆志,也就水到渠成了。因此欣赏这首诗以前,我先让学生说一下自己所了解的有关王维的生平、秩事等。然后给以简单介绍:王维,唐朝著名诗人,多才多艺,诗、画、书、乐,无不精通。二十一岁中进士,后因伶人违禁舞黄狮子事受连累,贬济州司库参军。《渭川田家》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接着教师给以过渡:一千多年过去了,功过是非都已成为历史,我们不再去评判,但他留给我们的诗歌瑰宝却依然放射着灿烂的光芒。由此引入这堂课的第二个环节。
二、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绿荫来。
课件出示《渭川田家》全诗。凭借学生已有知识,一时不能全面理解全诗,因此教师有必要给予一定的引导。首先,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标出生词,同桌讨论,做出合理的解释。再让学生分组齐读,注意诗的节奏与停顿。然后默读,要求逐字逐句细读、揣摩,整理诗文大意。指名回答诗文大意时,教师给予指导、纠正。如最后一句,“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这是全诗中诗人感情的一个归结,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帮助学生梳理其大意:我从此羡慕这闲逸的生活,现在国事衰微,为什么不归隐呢?也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们在阅读和品味优秀的诗歌时,常常会超脱于言语的意象之外,即到达诗的意境,并且总透着一种“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韵味。在领会诗的意境、品评诗的韵味的过程中,不同生活经历及不同认知水平的人,从不同角度去欣赏会生出不同的观点与感受,即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而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重读全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片断,然后用第一人称以故事的形式描述出来。诗中所描写的生活片断如:牛羊归圈、牧童归家、田夫归村、雉鸡归窝、春蚕归眠等。对农村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因此,学生描述起来难度不大。接着再课件出示《渭川田家》配画,让学生形象感知画面景象,并完成问题:①诗中所描写的画面片断有什么共同特点?可归结在一个什么字上?(归)②假如你是王维,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大悲,坎坷过后,面对此情此景,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并由第二个问题引发问题③你认为全诗最能体现诗人当时心境的是哪一句?回答后分析最后一句:诗人面对农村暮归景,在这种安逸祥和的气氛中不由生出羡慕之情,由此表达出万物皆归而独我未归的惆怅。由此理解全诗之旨。
四、读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一首诗欣赏完了,但我们的学习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善于举一反三,使知识扩展、深化。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因此我设计了本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诗文拉力赛,即把全班分成两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知道的王维的作品或与本诗主旨接近的诗文多。在紧张的比赛中,这堂课结束了。但学生“曲终人不散”,仍保持学习的兴奋点,激励他们去阅读、探求,使他们发现“更有高山待仰之”,感受学习的无止境,为终生学习埋下伏笔。
【《渭川田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田家四季歌教学反思04-11
《田家四季歌》教学反思04-11
二年级语文《田家四季歌》教学设计04-01
教学设计01-14
教学设计08-23
灯光教学设计 《灯光》教学设计优秀06-11
《咏鹅》教学设计 咏鹅 教学设计05-26
手工教学设计01-06
《春》教学设计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