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动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劳动的教学设计1
课时目标
1、 了解作者第一次挑煤的艰难
2、 赏析重点句子、反复品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体会作者是一个懂事、勤劳、坚韧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体会第一次挑煤的艰难
教学安排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劳动的开端》这一课。谁能概括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破题深入,初步理解课文。
你的回答告诉我你是一个读书很仔细的孩子。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再读题目(读)。课文中有一句话照应了题目,是那一句?
生: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板书)
不错,就是这句,齐读这句话(读)。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我从那时候开始走上了打工赚钱的道路。
“我”指的是?
生:吴运铎
“从此”是指?
生:从我第一次挑煤开始。
“艰难”是什么意思呢?
生:艰难就是非常的艰苦、困难。
你所理解的“生活”是什么呢?
生: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衣食住行。
那你的生活是怎样的?
生:我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有好吃的,漂亮的衣服,出门可以坐车,还有爸爸妈妈疼爱我,周围的人都关心我。
那当时的吴运铎小小朋友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呢?
生:当时的吴运铎家里穷得都揭不开锅。
什么叫揭不开锅?
生:就是没米做饭了,全家都吃不饱。
生:他们只能喝野菜粥。还要受欺侮。
说得太正确了!你还能看出当时的穷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吗?
生:工人进出连腰都伸不直,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说说你对这个比喻句的理解。
生:当时的人民很苦,就像狗一样,说明地位之低下,劳动环境之恶劣,而且窑主随便挑个地方,挖个斜洞就叫人下去采煤了。
想象一样,人们像狗一样爬进去,又像狗一样爬出来,这个比喻是多么生动形象啊。
所以,作者从此(生接读)——我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
这就是他(读题):劳动的开端!
而这样的劳动是(生接):艰难的。到底艰难在哪呢?现在请你们翻开书,仔细阅读第四到第二十八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挑煤艰难的句子,反复品读,批注你的感悟。
三、全班交流
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像个瘦猴子,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当时的作者身体很瘦弱,不堪重负,所以挑煤对他来说非常艰难。(板书:身体瘦弱,不堪重负)
是啊!要是对于一个强壮的成年人来说,还有没有那么艰难?
所以,作者说,从此(生接读)——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生: “睡的正熟??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
老师把这一句话变了一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浑身疼痛。“
体会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感受?
生:用打比方的说法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就像掉进了万丈深渊。
“掉进万丈深渊”是一种怎样的疼痛啊?带着你们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读)。
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那种仿佛调入万丈深渊的痛。但是为什么作者会突然摔到地上呢?
生:因为桌子被人抽调了。
从这个:“抽”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办事人员的冷漠,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负。(板书:人情冷漠,备受欺侮)
读到这里,你是怎样的心情?
生:对于办事员,我很愤怒,对于作者,我很同情他。
那么,把你的愤怒和同情读出来好吗?(读)
所以,作者说,从此(生接读)——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好, 继续谈。
生:“不一会儿又要爬山。这山原来没有路······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打秋千。”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山路很难走,担子又很重,作者挑得很辛苦。
这也是一句比喻句。孩子们,你们走过山路吗?你们背着重物走过山路吗?
生:很累、很难走,一不小心还要摔倒。
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老师来读一读这段话,你们想象画面。(教师读)。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小小年纪的作者挑着沉重的担子,一步三滑地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很艰难。(板书:路途崎岖,一步三滑)
所以,他说,从此(生接读)——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继续。
生:“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一样疼” 作者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肩头疼痛难忍的程度,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苦。
孩子们,你们能够想象被滚水烫过的感受吗?那是一种怎样的疼痛啊?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读) 所以,他说,从此(生接读)——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面对如此艰难的体力劳动,我们的作者还是选择了去挑煤,他为什么非要去挑煤不可呢?
生: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了“家里穷得揭不开锅”。
正确的,因为贫穷,使得他不得不小小年纪就要起养家的重担。还有吗?
生:因为当时的劳动人民生活的很苦,大家都是这样的,“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孩子都去挑煤”
是啊,在当时,贫苦的孩子们没有机会读书,都是早早的要去干活儿。
生:在当时,人们都是很冷漠的,没有人帮助他们。“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负”
没错。你很会读书。
是啊,小小年纪,就要担负起成年人做的苦力活,从他第一次挑煤的经历中,你觉得小运铎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孩子。小小年纪就知道为家人减轻负担。(板书:有责任感)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坚韧的孩子,面对如此繁重的劳动,他始终坚持着,就算受了如此重的伤,第二天还是去了。(板书:坚韧)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当他受了很重的伤时,也不愿意母亲看到伤心。(板书:懂事) 孩子们,这是一个多么有责任感、坚韧而又懂事的孩子啊!即使遍体鳞伤,也不愿意母亲为他操心。当他回到家后,与母亲有一段对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读母亲,生读儿子)
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母亲会这么说,怎么做呢?请你拿出纸和笔,发挥你的想象,写几句话吧!写一写、展示。
三、总结
孩子们,这一课我们就学完了,学到这里,你想说什么呢?
生:我觉得小运铎的命运太苦了,他的那次劳动太艰难了,当时的社会太黑暗了。我们真幸运,能够生活得无忧无虑。
生:我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啊!我们一定要珍惜!
是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是靠祖先们的辛勤劳动换来的,如果没有他们的艰苦付出,就没有幸福生活,孩子们,我们是幸运的,没有生活在那个艰难的年代,但是,我们仍旧不能忘记劳动,因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明天!
四、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
身体瘦弱,不堪重负 人情冷漠,备受欺侮 路途崎岖,一步三滑
我——有责任感、坚韧、懂事
劳动的教学设计2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3-5种不同蔬菜的择菜的方法。
2. 能根据蔬菜择菜方法的相似之处,进行归类。
3. 培养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心他人情感、要懂得感恩。
二、 教学重点:
掌握3-5种不同的蔬菜的择菜的方法
三、 教学准备:
准备3-5种不同的蔬菜
四、 教学时间:1时
五、 教学过程:
(一)谈话:
T:上周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劳动任务,那就是择菜。择(zhai)菜也就是把蔬菜中不宜吃的部分剔掉,留下可以吃的部分。我想同学们一定利用双休日进行了练习了,是吗?
(二)交流活动
1.你的经验我分享:
小组交流,出示交流要求:
(1)说说你学会了择哪些菜。
(2)择每种菜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2.让我来露一手:
班级交流,利用实物投影,请1-2位同学边演示边交流
3.归类并说依据
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根据择菜方法的相似点,请你给黑板上的'蔬菜归归类。
可以分成四类:
去根、去黄叶或老叶:青菜、韭菜、白菜、芹菜剥壳:茭白、毛笋、蚕豆、毛豆刨皮、去籽:丝瓜、黄瓜、蛇瓜、冬瓜去顶、撕茎:豇豆、扁豆、南瓜藤、芦蒿(三)学生练习择菜,老师巡回指导。
T: 今天我们每个小组都带来了几种蔬菜,接下来要请同学们来练习一下择菜。在这之前,关于择菜,还有一个基本的常识同学们一定要知道哦。
(1)择菜不仅是要把不宜吃的部分剔掉,对于一部分蔬菜来说还是一个整理的过程,这样便于清洗、便于切。例如:韭菜,青菜、芹菜等。
(2)择菜要求:
A各组择完你们所带蔬菜。
B摘完后将择好的蔬菜摆放整齐或装入容器。
C将桌面整理干净。
D小组成员能相互帮助。
(3)好了,现在就请同学们动手吧。
(4)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点评。
五、总结:
今天同学们学会了择菜的最最基本的方法,然而,方法不是绝对的,它是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改变的。例如,毛豆我们可以根据你做菜方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择菜方法:它既可以剥壳炒着吃,也可以剪去两头煮着吃;大青菜,如果你要做糖醋菜帮,在择菜时就可以把菜叶和菜帮切开等等。
六、拓展:了解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择菜的误区:
择菜的学问还远远不止这些,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组信息:
资料一:很多人吃芹菜时只吃茎而扔掉叶子,其实,从营养学上来说,芹菜叶比茎的营养要高出很多倍,还有抑制癌症的作用。其中,芹菜叶中胡萝卜素含量是茎的88倍、维生素C含量是茎的13倍、维生素B1含量是茎的17倍、蛋白质含量是茎的11倍、钙的含量则超过茎2倍。
资料二:莴笋叶子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叶黄素含量都高于莴笋的茎。
资料三:掐掉豆芽的两头、扔掉青椒生籽的白色海绵部分、扔掉冬瓜的白色芯部。 其实,豆芽中营养最丰富的部分并不是白嫩的芽柄,而是淡黄色的芽尖,而根则是纤维素最高的地方。费时费力地什么“择菜”,得到的实在是负效益。青椒和冬瓜的白色芯部都是维生素C含量特别高的地方,丢掉也很可惜。
总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关择菜的学问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可以利用你们课后的时间去进一步地了解,老师相信随着你们生活经验的积累会变得越来越能干的。
七、 各小组参观其他组的劳动成果。
劳动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听赏歌曲《劳动最光荣》时,能对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做出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反应。
2、熟悉《粉刷匠》这首歌曲,能大胆、自信地用声音和动作参与歌表演。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懂得“什么是劳动,劳动最光荣,热爱劳动,珍惜劳动的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
自信地参与表演活动,能愉快地与他人合作。
教具准备
课件、录音机、电钢琴、自制打击乐器、小房子图片、歌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感受音乐
1、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师:一棵小树五个丫,不长叶子不开花,会写会算又会画,我们大家都爱它。
2、律动模仿,调节情绪
(录音机播放音乐《劳动最光荣》)
二、听赏音乐,体验劳动
1、听赏歌曲《劳动最光荣》。
(课件播放音乐《劳动最光荣》,让学生边看画面边将音乐完整地听一遍)
师:(1)歌曲告诉我们谁是爱劳动的,谁是不爱劳动的?它们是怎样劳动的?
(2)我们应该向谁学习?
2、做一做,猜一猜。
(1)学生写出自己喜欢的,亲身经历过的劳动。
(2)动作模仿劳动场景,请其他同学猜一猜。
3、师生一起随音乐模仿你所喜欢的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
(课件播放音乐《劳动最光荣》动画)
三、引导掌握,快乐学习
1、唱一唱
(1)初听《粉刷匠》音乐。
(课件播放音乐《粉刷匠》动画)
师:这位波兰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复听《粉刷匠》音乐。
(课件播放音乐《粉刷匠》动画,教师用形象的卡片展示歌词,板书:《粉刷匠》)
师:小粉刷匠是怎样刷墙的?
(3)教师随琴范读歌词。
(4)学生随琴齐读歌词。
师:我们平时刷墙的时候会出现一种什么声音?
(5)学生用“刷刷”来模唱歌曲旋律。
(6)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小沙锤”来模仿“刷刷”声。
(学生把沙子装进事先准备好的矿泉水瓶)
(7)学生一边用“刷刷”来模唱歌曲旋律,一边用“小沙锤”伴奏。
(8)学生在熟悉歌词和旋律的基础上,随琴演唱歌曲。
师:粉刷匠的小鼻子为什么变了样?
(9)请同学们体会着粉刷匠的`心情,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演一演
(1)分组讨论,创编动作。
(2)学生分组展示歌表演,其他同学演唱。
(课件播放音乐《粉刷匠》歌表演。)
3、画一画
(1)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小房子”图片发给同学们,请他们用彩笔一起来“粉刷”自己的“小房子”。
(2)教师展示“粉刷”的最漂亮的“小房子”,提出表扬。
师:住在自己粉刷的小房子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3)请同学们用最美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粉刷匠》。
(课件播放音乐《粉刷匠》歌表演。)
四、课堂小结,德育渗透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歌表演《粉刷匠》,听赏了歌曲《劳动最光荣》,你们觉得这一节课过得快乐吗?
师:这些都是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语言是音乐,动作是音乐,琴声是音乐,劳动是音乐,音乐是美的,所以劳动也是美的。老师希望你们像歌曲中的小蜜蜂、小喜鹊、还有小粉刷匠学习,学习他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用你灵巧的双手,为社会、为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个真正勤劳的,热爱劳动的好孩子,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你的美。
(随音乐《劳动最光荣》走出教室。)
五、板书设计:(略)
劳动的教学设计4
劳动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搞好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方法。提高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因此为了搞好本学期的劳动教学工作,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五年级共有45人,学生整体素质不错。但思想较浮躁,大多数同学热爱劳动,几个别学生劳动态度不端正。
二、掌握基本知识情况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不爱动手操作,劳动态度需要端正。
2、劳动课受条件的限制,缺乏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
三、熟悉教学内容、重难点、课时安排本册劳动课共15课。
内容分为三部分;
①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
②手工制作;
③生活小常识。
这些内容不仅注意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教材的重难点是手工制作这一部分,本学期共有19周,安排了16课时,每周一节正课。
四、本册劳动课的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高尚品质。
3、提高学生对劳动生活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4、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创新精神。
五、本学期教学工作安排
通过我对班级情况的了解和对教材内容的熟悉,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对劳动课教学工作做以下安排。
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通过了解,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好的思想教育,告诉他们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最光荣的,讲一些热爱劳动的小故事,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2、认真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
3、积极进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劳动课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方法,学会总结规律,在学生掌握了简单劳动方法的同时,学会创新,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技能,陶冶了品德。
4、改革劳动课的评价制度
改变过去单一的理论测试的评价制度。本学期要从三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劳动。①平时的劳动(如值日、义务劳动)②对待劳动课的态度③家务劳动。即:一方面从学生平时的值日,义务劳动等情况,评出等级;第二方面从学生在劳动课各方面的表现评出等级;三从家长反映在家中的劳动情况评出等级,最后进行综合评定,这样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5、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6、经常带领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大胆创新,勇于竞争的实践能力。
总之,在本学期教学中,要以以上的总体计划来完成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劳动的教学设计5
一、情况分析:
学生分析:本学期我担任的五年级3个班的劳动技术课教学,每班人数约为50人。从上届任教老师了解到该年级的学生上课纪律较差,少数学生在课堂上有随便不遵守纪律的现象,这就影响了上课的质量。当然,该年级的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自觉的,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上劳动课的,喜欢动手做小制作。这是本学期上好劳动技术课的一个有利因素,问题主要在于使班级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我也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提高本年级的教学质量。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课改后实行的新教材,以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编排了一些看看、说说、做做的内容。尤其强调实践性,要求学生都要亲自动手实践,以提高动手能力。本册教材内容主要有:
一、烹饪,
二、小木工,
三、小塑料工,
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教师还应根据实际适当补充校本教材,以提高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烹饪,初步认识并学习掌握最基本的烹饪技能。
2、了解木制品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广泛用途,学习木工技术的一般性知识。认识常见的木工工具和常用的木质材料,并尝试使用部分工具和材料制作小木工制品。
3、了解塑制品与生活的关系。
4、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动手实践、生活自理能力等能力。
5、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创新意识和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
三、各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第一单元:烹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烹饪,初步认识并学习掌握最基本的烹饪技能。
2、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从事家政劳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烹饪,初步认识并学习掌握最基本的烹饪技能。
第二单元:小木工
教学目标:
1、了解木制品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广泛用途,学习木工技术的一般性知识。
2、认识常见的木工工具和常用的木质材料,并尝试使用部分工具和材料制作小木工制品。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创新意识和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认识常见的木工工具和常用的木质材料,并尝试使用部分工具和材料制作小木工制品。
第三单元:小塑料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塑制品与生活的关系。
2、通过操作实践,掌握简单技巧,培养初步的技术意识、创新意识和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塑制品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制订计划,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2、经常开展劳技制作竞赛。
3、多采用集中课时或分散课时,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4、对学生的劳动成果及时反馈,表扬、鼓励学生,提高他们上劳技课的积极性。
5、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备好每一堂课,尤其做到亲自动手。凡要求学生会做的小制作、小物件,首先自己会做,并在课堂上认真做好演示,激发学生上劳动技术的兴趣。
6、努力学习信息技术,摸索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课整合的方法。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7、关心好差生,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做好个别辅导,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
8、写好教学反思,取得上劳动技术课经验。
劳动的教学设计6
一、揭题,走近作者
1、理解:“开端”(板书课题:劳动的开端)
2、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出示自学提示:(1)读准字音,了解词意;(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作者的第一次劳动,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第一次劳动的无比艰难) 板书:艰难
3、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读出了作者的艰难?
三、用心读课文,学习“艰难”
1、大声读课文,画出描写”艰难”的语句,写写简单的批注。
2、交流:
板块一:受欺又受伤
板块二:人小担子重
板块三:路远且难走
四、读对话,体会“坚强”
1、作者劳累了一整天,最终换来的是遍体的伤痕却一无所获。这是多么辛酸,多么痛心,多么艰难,多么感人至深的劳动啊。请默读23-29段,你又从中读出了什么?
2、为什么作者的肩膀又红又肿,第二天还去挑煤?
五、总结全文,拓展文本
出示:填空
小运铎半夜起来挑煤的时候,我们正在( ),当他挑着煤在山路上、一步一滑踉踉跄跄往前走的时候,我们正在( ),当他被饥饿和疲劳压倒、倒在床上的时候,我们正在( )。相比之下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的( ),他的生活却是如此地( )。但他并没有屈服,第二天,他终于用稚嫩的肩膀把煤挑到了车站。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六、课外延伸
(滚动播放吴运铎的经历。)
吴运铎爷爷的童年就是在劳动的磨炼中成长起来的',他的革命生涯更是充满了艰难与险阻,但他从不屈服,一直忘我的工作着。《人民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的保尔》,从此吴运铎这个名字传遍了神州大地。他把自己的传奇经历写成书--《把一切献给党》更成了人们生活的教科书,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有段话充分反映了他的顽强的战斗精神,无私无求的革命精神。
(齐读)—顽强战斗,以创造性的劳动克服一切困难。即使自已变成了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让自己的同志大踏步地冲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峰高无坦途,我自当奋力。
七、作业
读《把一切献给党》
板书设计
劳 动 的 开 端
艰 难
↙ 坚 ↓ 强 ↘
路远且难走 人小担子重 受欺又受伤
劳动的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3.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
1.学习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的.基本操作。
2.学习制作简单的手工制品,如纸飞机、纸折花等。
3.学习观察和模仿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如折纸动物、折纸飞机等。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认识工具
1.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常用的手工工具,如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2.示范和讲解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如何握剪刀、如何使用胶水等。
3.让学生进行跟随练习,如剪纸、剪绳子等。
第二课时:制作纸飞机
1.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纸飞机,并讲解制作方法。
2.示范和讲解制作纸飞机的步骤,包括折纸、剪边、弯曲等。
3.让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制作,并互相交流分享制作经验。
第三课时:制作纸折花
1.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纸折花,并讲解制作方法。
2.示范和讲解制作纸折花的步骤,包括折叠、剪边、拓展等。
3.让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制作,并互相交流分享制作经验。
第四课时:观察和模仿手工艺品
1.展示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如折纸动物、折纸飞机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其制作方法。
2.让学生选择一种手工艺品进行观察和模仿。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作该手工艺品,并提供有关的指导和帮助。
4.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
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评价其技术操作是否正确、熟练。
2.评价学生在模仿手工艺品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评价其作品是否富有个性。
3.评价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互相帮助和交流。
劳动的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会歌曲描绘的劳动场景,逐渐产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歌曲的整体聆听、哼唱,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通过创编动作,表演歌曲《劳动最光荣》,逐渐提高歌曲分析能力。
【知识与技能】
从情绪、内容等方面欣赏歌曲,了解歌曲表达的热爱劳动的内容;能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从情绪、内容等方面欣赏歌曲。
【难点】
了解歌曲表达的热爱劳动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使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小猫钓鱼》片段,提示学生聆听动画片里的歌曲。
教师总结:动画片《小猫钓鱼》的主题歌是《劳动最光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
顺势引入课题《劳动最光荣》。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
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并提问: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欢乐;快速)
教师总结:歌曲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速度是中速稍快的。
2、复听歌曲
教师使用多媒体再次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并设问: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回答。(小动物们劳动的画面)
教师总结:歌曲描绘了一幅小动物们在积极劳动的.美好画面。
(三)探究学习
1、聆听歌曲
教师提问:歌曲中唱到了哪些小动物?
学生自由回答。(雄鸡;鸟儿)
教师总结:歌曲中唱到了雄鸡、鸟儿、小喜鹊、小蜜蜂、小蝴蝶。
2、再次聆听歌曲
教师提问:应该向哪几种动物学习,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喜鹊;蜜蜂)
教师总结:应该向喜鹊和蜜蜂学习,因为喜鹊造新房,蜜蜂采蜜糖,很勤劳。
3、朗读歌词
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思考:歌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词表达了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
4、哼唱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歌曲录音,引导学生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四)巩固提高
1、教师将学生分组,请同学们5人为一小组,8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
2、提醒学生注意与组内其他成员的配合;
3、创编完成后请各组进行表演。
(五)小结作业
1、小结:通过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会歌曲描绘的劳动场景,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2、作业:课后搜集其他有关劳动的歌曲进行聆听,下节课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板书设计
劳动的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养小动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爱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心。
2. 让学生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共同照料小动物。
二、教学准备
1. 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养的小动物,如小鸟、小鱼、小乌龟等。
2. 养小动物所需的场地和设备,如鸟笼、鱼缸等。
3. 与小动物相关的绘本、图片等教具。
4. 学生个人记录本和观察记录表。
5. 喂养小动物所需的食物和水源。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向学生介绍养小动物的好处,引发学生的兴趣,如小动物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温暖,并让学生认识到养小动物需要负责任的态度。
2. 观察与记录
将小动物安置在适合它们生活的场所(如鸟笼、鱼缸等)中,让学生观察小动物的行为和生活习性,并指导学生用个人记录本记录下来。同时,可以准备一些与小动物相关的绘本或图片,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更多关于小动物的知识。
3. 组建小组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照顾一只小动物。每个小组需要制定照顾小动物的计划,并共同分担照顾的任务,如喂食、换水、清理鸟笼等。
4. 照料小动物
学生按照小组计划,轮流进行小动物的照料工作。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小动物得到良好的照料和呵护。
5. 分享与总结
每个小组可以定期进行小动物养护经验的.分享,交流彼此的发现和困惑。同时,可以进行一些小实验,观察小动物对不同食物的反应或对不同环境的适应等。
6. 结束
教师可以总结这个活动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继续爱护动物并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可以询问学生对这个活动的感受和建议,为以后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四、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记录本中的记录,评估学生对小动物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小组分享和小实验的结果,评估学生对小动物生活习性的理解和归纳能力。根据以上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劳动的教学设计10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体验劳动的欢乐,从小培养爱劳动的习惯。
3、教育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珍惜父母的辛苦和劳动。
二、课前准备:
1、搜集名人或身边感人的劳动故事。
2、观察班上最爱劳动的同学有谁,用一句说话夸夸他。
三、班会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看看我们教室的环境怎样,你感觉到什么?这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是我们的值日生用他们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劳动创造了美、创造了完美的生活,劳动是最光荣的!
(二)学会尊重劳动者
我们背着书包走在宽阔平坦的马路上时,当我们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吃着美味可口的饭菜时,你是否会想到那些为我们创造完美生活的'劳动者?你是否体会到这些劳动者们所付出的艰辛呢?假如这些劳动者都停止了劳动,我们的生活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劳动仅有分工不一样,没有贵贱之分,劳动者是最值得尊重的人。让我们为这些可敬的劳动者送上最美的赞歌吧!
下面请欣赏诗朗诵《劳动之歌》
劳动如多彩的光是那么明媚,劳动创造出千般快活,劳动使机器在飞速地动,劳动使万物承载世界,我要为劳动者唱赞歌。无论坚守在什么岗位,无论岗位是多么平凡,都是劳动创造新的生活。劳动是事业的根本,劳动才能获取新的生活。劳动是人类永久的旋律,劳动是勤劳者心灵之歌。
(三)分享劳动的故事
劳动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他们无一不都是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去创造一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享这些感人的劳动故事吧!从他们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四)表扬爱劳动的同学。
劳动是可敬的,劳动是光荣的。同学们,擦亮我们的眼睛,看看我们班上最爱劳动的同学有谁?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让我们向他竖起赞赏的大拇指,说一句赞美他的话!
(四)点燃热爱劳动之情。
劳动是光荣的,但劳动也是辛苦的!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会怎样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呢?
(五)班长发起爱劳动,惜成果的倡议。
劳动光荣,懒惰可耻。我们应从此刻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吧!
劳动的教学设计11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劳动和就业的意义;如何解决就业;劳动者的权利及如何依法维权。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对大量实例的讨论应认识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树立怎样的就业择业观,在法制社会,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要有助于提高学生择业、就业和维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树立劳动光荣、劳动平等的观念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2、学情分析
高一对初中与高中政治教学的差异性的适应能力还不强,对于政治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成为重点考虑的问题。课堂教学以大学生为主线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从而生成知识,升华情感。
3、重点难点
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难点:就业的意义。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4、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新课
通过歌曲《劳动最光荣》,让学生感受劳动者的风采,引出课题---新时代的劳动者[幻灯片2:标题]。
情景一:体验劳动之美
课堂小调查:你参加过哪些劳动?你还了解哪些行业的劳动?
生:扫地、擦黑板、做家务、学习……
农民种地、工人做工、教师讲课……
师:读书、做作业是脑力劳动,扫地、大扫除是体力劳动。引出劳动含义,劳动是劳动者体力和脑力的支出,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各行各业都是不可或缺的,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幻灯片3:各行业的劳动者]
有一个职业被称为“城市美容师”,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生:环卫工作。
师:是啊,是环卫工人,他们是每天早晨第一个身影,他们让城市更美好,[幻灯片4:环卫工人工作图片]。面对环卫工作的辛勤劳动,我们该做些什么?
生:不乱扔垃圾。
师:是啊,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乱扔垃圾,关心关爱环卫工人,在美丽城市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是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看了这两幅图片,我们该如何对待劳动呢?
生: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尊重劳动、保护劳动。
师: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劳动的含义和意义。[幻灯片5:知识总结]知道了劳动是光荣的,人人都应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大家想想我们的劳动要怎样才能实现啊?(通过就业)。对,人们的就业是体现劳动的最主要方式。
情景二:托起就业之梦
师:说起就业,老师想起一件事情,我有个学生小张专业,大四面临就业,而今年高校毕业生高达765万,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小张各地的招聘会参加了不少,也投了无数,却一直没有成功。谈起求职路上的艰辛,他说,还是上学舒服,人干嘛非得要就业啊?
问题设置:小张的这种观点对不对?人们为什么要就业?[幻灯片7展示图片、材料]
学生概括总结就业的意义。[幻灯片8展示知识总结]
分组讨论探究:
展示小张及室友甲乙丙丁的观点,把学生分为五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选出一名代表回答。(3分钟时间)[幻灯片展示观点]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析,在甲乙丙丁观点评析后由学生总结出就业观。
师:那小张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就业要靠党和政府。你怎么看?
生:不对,应该依靠自己。
师:那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该做些什么呢?
生:结合课本总结。
知识总结:
引导学生从劳动者个人、国家、企业方面总结
畅想未来:我的职场规划
你未来的职业理想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情景三:走上维权之路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张成功实现了就业的梦想,去了一家企业。但是最近,他好像遇到烦心事了,经常从微信朋友圈里发,我摘了一则:[幻灯片展示]
问题设置:
请运用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张的哪些劳动者权利受到侵犯?
2、为什么要实现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3、小张应该怎样做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讨论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课文知识回答,老师总结。
师:小张现在怎么样了呢?自己创业当老板了
课堂小结:找一名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大家都有自己的理想,现在都在为这个理想而奋斗。要好好学习提高素质,做好一个新时代的劳动者,用劳动创造未来,让劳动托起中国梦!
谢谢大家!
劳动的教学设计12
活动目标:
1、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动作表演来区分音乐的ABC段。
2、学习用拖地、刷马桶、擦玻璃的合作合拍的表现音乐。
3、尝试合作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的欢乐。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通过音乐活动培育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力量及肢体的表现力量。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健身活动
白雪公主离开小矮人后特别惦念他们,不知道他们现在生活的怎么样,今日白雪公主想请我们她去森林里探望小矮人,你们情愿吗?
播放(波浪舞)音乐,幼儿跟随教师走进场,穿过森林走过小桥绕过草地,来到树林小木屋(ppt展现森林小屋场景)。师生做敲门状。可能小矮人们都去工作了,我们去房子里面休息一会儿吧!
2、分段练习,熟识音乐(小矮人家里很乱)
(1)A段音乐,学习拖地板动作
师:小矮人家的地板脏了,我们来他们拖一下吧。教师发觉在拖地板的时候动作不标准,这样是拖不洁净的,拖地要这样拖。
(2)B段音乐,学习刷马桶的动作
师:看小矮人家的马桶这么脏,还长满了细菌。那我们要用什么刷马桶?用马桶刷,围着马桶四周刷。
(3)C段音乐,学习擦窗户的动作
师:小矮人家的窗户很脏了,我们来擦洁净吧,用什么擦玻璃呢?抹布还有双面擦,用双面擦贴上去擦玻璃。
进展三段音乐和拖地、刷马桶、擦玻璃动作的相结合的嬉戏。
3、师:小矮人家里有个的落地窗一个人时没法擦洁净的,必需要两个人合作才能擦洁净的'(启发孩子们相互合作的精神)。
4、在教师的指导下再次经音乐和动作相结合进展的综合嬉戏。
完毕:完毕音乐起,小矮人回家了,我们藏起来,给小矮人一个小惊喜吧。教育孩子做一个爱洁净,爱劳动的人。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音乐分成三段,让幼儿在情境中熟识三段音乐,并情愿用动作表现,注意幼儿制造力的培育,鼓舞幼儿有创意地表现,教师准时赐予应,强化幼儿行为。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合音乐表现动作,幼儿有不同表现方式也可以,整个活动中,幼儿都积极胆表现自己,能够合着音乐表现自己的理解。通过三段音乐让幼儿表现出简洁动作,并通过让幼儿小矮人清扫房间这个情境中,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在清扫之前引导幼儿做好预备工作,系上小围裙,带上小手套,幼儿也很喜爱这样的环节,可以跟随音乐做预备工作。让幼儿在完整的音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包括预备工作。让幼儿清扫不同房间,进一步让幼儿熟识音乐,教师采纳退位策略,适时引导,并留意个别幼儿的需要,准时赐予鼓舞。通过出示客厅里的窗户图片,一个人没法擦,需要两个人合作,引导幼儿自由结合,两个幼儿面对面站好,一起合作擦玻璃,增加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幼儿在自由结合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幼儿人际关系的进展,也可以促进幼儿语言力量的进展。让幼儿和自己的同伴在愉悦的互动中完成音乐的表现。通过出示清扫洁净的房间和小矮人出场,激发幼儿的成就感和满意感,引导幼儿感受劳动后的欢乐,情愿做一个爱劳动的人。整个活动幼儿都在一个开心的情境中感受、表现、创作,呈现自己对音乐活动的理解,从而领会音乐活动的特魅力。
劳动的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1.学会唱歌曲《人人叫我好儿童》
2.发声练习
3.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歌曲《人人叫我好儿童》,能与他人一道用自然的声音演唱这首歌。
2.感受发声练习所表现的情绪和意境,并用欢快而富有弹性声音来演唱。
3.通过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来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声音、表情、肢体语言等来演绎发声练习所表现的情绪与意境。
2.以歌词内容为主开展爱生活、爱劳动的情感教育
教具准备:磁带、录音机、琴、动物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跟着音乐《小猫怎样睡觉》律动进课堂。
二、导入。
师:睡觉的小猫是很可爱,但是你喜欢老是在睡觉的小猫吗?〈生〉为什么?〈生〉
师:对,勤劳的小猫谁都喜欢,你看它肩挑着什么向我们走来了?
三、发声练习。
①〈师作范唱,强调小猫看到鱼的吃惊的表现〉
师:小猫挑着钓鱼杆是怎样走来的?
②〈练习前4小节,请4—5位学生来表演,强调脚步是轻快的声音也应是自然而富有弹性〉
师:看见那么多的鱼,你会怎样表现?
③〈练习5—9小节,请4—5位学生来表演,突出“唷”字的唱法,强调看见很多鱼吃惊的表现〉
师:看看哪只小猫钓的鱼最多了?
④〈请学生单独或合作来表演,强调声音、表情、动作等〉
四、唱一唱(学唱人人叫我好儿童)。
(1)范唱。
(2)小朋友们,我们跟着小鸟、小溪一起来唱一唱。
(3)学生整体学唱。
五、编一编。
让学生创编动作,再让学生唱一唱。
六、欣赏歌曲。
师:小猫钓了那么多鱼也该休息一下了,来听听音乐吧!
①〈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第1次〉
师:我又发现了一种勤劳的小动物,你发现了吗?是谁?〈生〉
②〈师边作范唱同时在黑板上出示相应的动物卡片〉
师:它们当中谁是不勤劳的?〈生〉
如果是你,你最想做它们当中哪种小动物呢?为什么?〈生〉
③〈将相应的小动物标志分给学生〉
师:听听它们是怎么劳动的?
④〈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第2次〉
⑤〈提问学生,各种小动物是怎么劳动的?并用动作表演〉
师:小动物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劳动吧?
⑥〈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第3次,分别用自己的`动作跟着音乐一起律动〉
师:看,那么多勤劳的小动物,你最喜欢向谁学习?为什么?〈生〉
师:在生活中,你认为自己是个勤劳的人吗?哪方面体现出来?
七、课堂小结。
师:你们都是勤劳的孩子,但老师觉得小朋友们现在最最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在好好学习之余再去劳动,那是最好的,希望我们班的没一个小朋友都可以成为一个学习好又爱劳动的人!你们能做到吗?〈生〉
师:今天的收获还真不少,钓了那么多的鱼,让我们背上自己的钓鱼杆一起回家去咯!
〈播放《劳动最光荣》4次,律动出教室〉
劳动的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整理房间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教学方法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整理房间的习惯和技巧。
教学准备:
1、整理房间的示范物品(相框、书籍、玩具等)。
2、整理房间的'工具(扫帚、拖把、垃圾袋等)。
3、教学时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老师借助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的房间,询问学生房间是否整洁。
2、老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整理房间?”“整理房间有什么好处?”
3、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整理房间的目的和意义。
二、展示整理方法(10分钟)
1、老师选择一件示范物品,比如一个相框,教学生如何将其放置整齐。
2、老师请几个学生来表演如何整理相框,然后让全班同学评价他们的表演是否达到了整洁美观的效果。
3、老师通过多个示范物品的整理过程,引导学生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
三、整理房间的步骤(15分钟)
1、老师向学生介绍整理房间的步骤:清理垃圾、整理物品、扫地、拖地。
2、老师让学生分组,每组负责清理教室的一个区域。
3、老师设置限时任务,使用教学时钟,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4、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利用工具进行整理。
四、实践操作(20分钟)
1、学生按照划分的区域进行实践操作,清理垃圾、整理物品、扫地、拖地。
2、老师在实践过程中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3、学生完成整理工作后,老师让学生欣赏整理后的效果,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努力进行肯定。
五、总结讨论(10分钟)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房间的整个过程,总结出整理房间的步骤和技巧。
2、老师带领学生讨论整理房间的好处和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整理房间的重要性。
3、老师鼓励学生将整理房间的习惯带回家,并和家人一起共同整理房间。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请学生用文字描述自己整理房间的经历和感受。
2、老师要求学生下次课时带来家庭作业,进行展示和分享。
教学延伸:
1、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带学生到教室外进行整理活动,如清理操场、花坛等。
2、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整洁干净的房间,让学生感受到整理房间的重要性。
3、可以请家长参与活动,与学生一起整理房间,培养家庭整洁意识。
备注:以上整理房间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提供一种参考和启示,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劳动的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绿豆的生长过程;掌握绿豆芽的培育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
1. 教学材料:绿豆、水杯、饮料瓶、湿纸巾、水、阳光。
2. 教学环境:教室和校园。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小朋友,你们喜欢吃绿豆芽吗?你们知道绿豆芽是怎么长大的吗?
2. 教师出示一些绿豆和绿豆芽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第二步:展示和讲解(10分钟)
1. 教师将一颗绿豆放在水杯里,让学生观察绿豆。
2. 讲解绿豆的生长过程:种子 → 发芽 → 生长 → 结实。
3. 通过图片和文字,讲解绿豆芽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4. 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关于绿豆芽的问题。
第三步:实验操作(15分钟)
1. 学生分成小组,在每组中分配任务:一人负责准备水杯,一人负责洗绿豆,一人负责放入水杯。
2. 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将饮料瓶底部剪掉,用湿纸巾覆盖在饮料瓶口上,倒入适量水,放入洗净过的绿豆。
3. 学生将装有绿豆的水杯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等待观察绿豆发芽生长的过程。
第四步:观察与总结(15分钟)
1. 学生观察绿豆发芽生长的过程,记录观察到的变化,包括发芽的时间、发芽的形态、根和茎的.生长情况等。
2. 学生按照小组进行讨论,总结绿豆芽的培育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五步:展示与分享(10分钟)
1.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培育绿豆芽的过程与结果。
2.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提问或提出改进的建议。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
第六步:拓展延伸(10分钟)
1. 学生观察其他植物的发芽过程,如花生、大豆等。
2. 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了解绿豆芽的营养成分和健康食用的方法。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绿豆的生长过程,掌握绿豆芽的培育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动手能力。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如合理使用资源、处理废弃物等。
【劳动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设计11-22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11-11
劳动的教学总结08-20
《标志设计》教学设计10-26
标志设计教学设计10-04
教学设计06-30
教学设计08-23
灯光教学设计 《灯光》教学设计优秀06-11
《咏鹅》教学设计 咏鹅 教学设计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