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五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
2、了解按游览路线连段成篇的方法及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3、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双龙洞的奇异的景象,激发学生热 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搜集资料、丰富课外知识,运用有关课外材料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孔隙”和“内洞”是全文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读中感悟,了解到“孔隙”和“内洞”景观特点。
【教学用具、学具准备】
石钟乳、石笋图片数张,维美光盘。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金华──罗甸──山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简介作者叶圣陶。
3、学习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4、逐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5、练习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学生读课题)。
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了。在山上,我们看到了哪些景物?
二、学习课文
1、学习二、三段:
⑴ 默读,画出沿途景物。
⑵ 看到文中景物描写,你想说什么?
⑶ 有感情读2、3段。
2、学习第五段:
⑴ 过渡语:
山上景色美,双龙洞呢?读课文,看我们随叶老游览了哪些地方?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板书(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⑵ 很多同学对“孔隙”和“内洞”感兴趣,那我们就先学习这两处,看孔隙。
⑶ 课前,不少同学查阅了双龙洞资料,谁来说说你了解到的孔隙什么样?(学生简介)
⑷ 如欲观赏内洞美景,唯有平卧小船、擦崖逆水而入,这种游览方式堪称一绝,我们也去感受一番!
⑸ 自由读,结合语句谈谈游览孔隙后给你留下的感受。
个人学习后,小组内互相补充。
⑹ 汇报:
窄小 船小
低矮 行船方式
乘船姿势
乘船感觉
⑺ 看过孔隙光盘。
3、学习6~8段:
⑴ “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过了孔隙就到了内洞,我们看到了什么?结合文中语句谈感受。
⑵ 汇报:
① 看到黑、大,洞顶的双龙和各种石钟乳和石笋。
② 读中感悟,双龙、石钟乳、石笋的美和奇特。
知道双龙洞洞名的来历。
③ 师生展示石钟乳图片,加深体会。
4、学习第4段:
⑴ 过渡语:
学完内洞,咱们再来看看外洞和洞口,请你们自学。
读一读课文,看看外洞和洞口有什么特点?
⑵ 自学汇报:
洞口 宽 外洞 高 大
三、了解过渡句作用
1、学完双龙洞,作者介绍的最详细的是哪个地方?为什么作者不先写这儿?这样重点不就更突出了吗?
(游记要按游览顺序来写)
2、指板书,说说作者的游览路线。
3、把文中描写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找出来。
4、请你们按顺序读读,体会它们的作用。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内天然形成的景观令人惊叹,其实,我们国家还有不少自然形成的奇异景观,介绍你知道的景观。
五、作业
搜集祖国奇异景观资料,两周后办图片展览。
第 三 课 时
1、检查朗读。
2、检查字词情况。
3、处理课后练习,指导仿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教学任务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下)课本第五第六单元都是文言文单元,《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二十几篇的文言文,而且课外也接触了不少文言文。所以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语感,而且也积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的用法.这篇短文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很深,学生理解大意应该不难。但是他们毕竟才是初二的学生,以他们现阶段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难以完全理解文中韩愈所要表达的感情.基于此种情况,本堂可课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背诵课文,这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而对于内容则点到为止,不作过深的讲解.
三、教学目标
1. 能够当堂背诵课文.
2. 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3. 掌握几个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四 、教学过程、安排
(一)导入 新课
由《神雕侠侣》中杨过遇小黄马的经历导入 。
小黄马是一匹千里马,而杨过则象是我们传说中的伯乐。小黄马在遇到杨过之前,最多也只不过给奴隶他的人运运柴火,还要遭羞辱;遇到杨过之后,本是一匹干蹩的瘦马变成了一匹日行前里的宝马。今天我们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
(二)正音正字
祗(zh?) 骈(p?an) 一石(da) 食(sì)马者 其真无马邪(yé)
(三 )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和重音。
2.领读,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的读。
3.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
4.学生在看完注释后大声朗读两遍。
5.男女同学各一名代表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6.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
7.学生齐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出示讨论题,学生分组选择题目讨论。
(1) 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
(2) 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3) 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4) 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5) 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6) 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要求: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用原句回答)
讨论明确: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④,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⑤,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⑥,其真不知马也。
2.翻译课文
这篇短文文字不深,不须逐字逐句的翻译,让学生在前面对照注释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大家共同讨论。
教师指出几个常用的.实词、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名词 鞭子 代词 代词 sì 动词 通饲喂
策 其 之 助词 食
作动词 鞭打 语气词 动词 shí 名词 食物
3.在此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
(1) 同桌间互相听读
(2) 男女生比赛朗读
(3) 全班齐读
(五) 研读课文,品味意境。
1 教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 作者所说的食马者 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学生不难理解:
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千里马比喻人才
3 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怀才不遇,愤懑不平)
4 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
5 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铿锵悦耳,声情并茂
6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
(六) 拓展延伸
讨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五 教学检测反馈设计
背诵课文并给韩愈写一封信,抚慰他怀才不遇,愤懑难平的心情.
六 自我评价
我以为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亮点有三:
1.导入 新颖.<<神雕侠侣>>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非常爱看,以之导入 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范读、领读、大声读、小声读、男生读、女生读、个人读、齐读,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训练,也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当堂成颂。像《马说》这样的经典名篇能够背诵,从长远观点看,这是最使学生受益的。其三就是对讨论的问题没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讨论,而是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作出选择,这样能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上来,成为课堂的主角。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媒体:
1、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习内容,课文特点,学习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1、口头填空:这是一只—————————————————的白鹅。(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候……)
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 (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四,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作业
1、写生字。
2、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订正。
2、导入:你还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二,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1)鹅的叫声很高傲。
(2)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 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1)厉声_______厉声__________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_____大叫(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
(2)鹅的步调___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_______出场。(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
三,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这问题研读,交流。
如:(1)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 最可笑的是什么
(2)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 是怎么侍候的
(3)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 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4)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1)食料简单的句子。(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2)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3)鹅老爷脾气的句子。(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4)有人侍候的句子。(堂倌,非……不可)
(5)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返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 (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五,作业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准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听爷爷说汉字》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会用“聪明”、“恍然大悟”造句
2、初步了解汉字的几种构字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准备:磁带、小黑板
三、教学重难点:了解汉字的几种构字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汉字是记录我们汉民族语言的文字,距今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是我们的祖先发明创造的,可有意思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爷爷说汉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指导
1. 自渎课文提出要求
(1)把课文多读几遍,要读正确、读流利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爷爷说的话,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我”说的话。
2、检查自渎效果
(1)、出示词语
嘿 恍然大悟
A、指名认读
B、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形容突然醒悟过来
C、指导书写:两字都是左右结构。“嘿”的第9画是竖不能写成横
D、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2)、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3、听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录音范读
(2)、学生边听边想:爷爷说了哪几个汉字,这些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3)、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教师小结:
爷爷说了“木、休、沐”3个字。这几个字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早出来的,下节课我们再听爷爷一一介绍,请你们回去好好读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初步了解汉字的几种构字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学会用“聪明”、“恍然大悟”造句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检查
1. 听写词语
擦掉 字义 当初 参天大树
聪明 森林 依靠 恍然大悟
2、指名读课文思考:爷爷说了哪几个汉字(“木、休、沐”)
一、细读课文
1、自由读123自然段,思考:爷爷是怎么样介绍“木”字的?
2、理解爷爷说的话:
(1)、指名读第一句
最早的“木”字就是这样写的,它的上半部分代表枝叶,下半部分代表树根。
A、在这句话中“最早”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B、指导朗读,体会“最早”的含义
(2)、指名读第二句话
你看,这像不像一棵小树呀?
A、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指名读)
B、让学生用不同的句式回答最早的“木”字像不像一棵小树
(这像一棵小树;这多像一棵小树呀)
(3)、出示卡片“木”字
师:这是最早的——“木”字,上半部分代表——“枝叶”,下半部分代表——“书根”;这多像——“一棵小树”
(4)、指名读第3句
我当初给你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你快快长大,成为森林中的一棵大树。
A、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爷爷为什么给“我”起“林木”这个名字
B、理解“参天”的意思:高高耸立在天空中
C、指导朗读
D、教师小结:是啊!林木的名字寄托了爷爷的希望,他多么希望林木长大后能像他的 名字一样成为有用的人才啊!同学们,你们的名字也可能包含了长辈的美好愿望,回去查查自字典,问问家长,好吗?
3、指导朗读 林木的话
师:林木听了爷爷的话该有多高兴啊!林木的话应该把他的那种高兴劲读出来(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
4、分角色朗读1、2、3自然段
教师小结:爷爷首先给我们介绍了最早的“木”字。这样的字有什么特点呢?(字形像一幅画)。在最早的`时候很多的字都像一幅画呢!(出示日、月、水、火等象形字)问:这些字,你们认识吗?看看多有意思啊!
二、读4—9自然段。思考:爷爷又是怎么介绍“休”和“沐”的?
1、说说爷爷是怎样介绍“休”的(一个人依靠早大树旁边,这不是在休息吗?)
A、指导朗读
B、把这句话换个说法(一个人依靠在“大树”旁,这就是休息)
(让学生明白“休”字就是根据一个人靠在大树上所表示的意思造出来的)
C、理解“恍然大悟”
“我”听了爷爷的话,一下子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字形表示字义)
D、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属于这类字?
E、师:那“沐”又是怎么造出来的呢?(指名读爷爷的话)
F、说说像“沐”这样的字有什么特点?(一部分表示字义,一部分表示字音)
G、小结:像沐这类字在我们汉字中占了80%,所以,用这样的方法早出的字很多
H、练习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第10自然段
1、理解“赞叹”
“赞叹”可以换成什么词?(称赞)这里为什么不用“称赞”?
2、、指导朗读
用赞叹的语气齐读“我们的祖先真聪明”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听爷爷介绍了三种造字的方法,同学们都明白了吗?(看板书)有的字像一幅画,有的字表示字义,有的字一部分表义,一部分表字音,这说明我们的祖先真聪明
六布置作业
1、读读下面的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字形
笔 清 燕 王 看 战 雀 灶 醒 鸣
2、造句
聪明······
恍然大悟······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10 听爷爷说汉字
木 字形像一幅画
休 字形表示字义
一部分表音
沐 字形
一部分表义
八、我的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点,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背诵课文。
【教学教法应用】
小组讨论法,质疑问难。
【教具】
生字卡片、头饰、图画、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四幅挂图,问:这四幅分别画的是什么季节?怎么看出来的?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师述:这四幅有趣的图和几句优美的文字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课题:2、四季)
生齐读课题
二、新授课
1、初读课文。
⑴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画出生字;数一数共有几句话。
⑵互助学习生字。
①本文的生字你认为哪些的`读音应该注音,能给大家提个醒吗?
②谁能说说这篇课文有几句话?(4句)
③请一人来读第一句(出示挂图)
2、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⑴学习第一句
①谁来说一说(板书:说),这句话写了什么?(草芽对小鸟说,他是春天)板书:草芽图
②本句中,你有何不懂的问题?请你问一问(板书:问)用是说一句话。
③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春天来了呢?我们来议一议(板:议)
④感情朗读描写春天的句子(板:读)
⑵总结:同学们学得真不错,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学的,师或生边述边板书:说、问、议、读。用以上的学习步骤学习二、三、四句话,四人一小组,自学开始。
⑶学习二、三、四句
①谁说一说这三句各写了什么?
②谁有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③师述:夏天,热情奔放;秋天,硕果累累;冬天,银装素裹。
你能把这三句话的感情读出来吗?愿意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⑷分角色读文: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草芽、小鸟、荷叶、青蛙、谷穗、雪人;每句话的一二行大家读,第三行演员读。每个演员都要尽情发挥,表演起来。
三、总结
1、播放音乐和出示四季的风景画。
师述:春天,温暖的阳光融化了的山涧的冰雪;夏天,新嫩的绿叶有美丽的花朵为伴;不知不觉中,秋天便消失走近了我们的生活,天空那么开阔,高远;冬日,皑皑白雪珍藏了过去。而明天,将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开始。
2、学习本文你懂得了什么?
3、齐背课文,每位同学都尽情表演。
【板书设计】
2、四季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2-06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3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9-09
教学设计方案(实用)07-07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11-10
教学设计方案(15篇)10-15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9-12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8-16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