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读后感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寒假期间,我读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本书,对其中一位语文老师的教学案例印象尤为深刻。这位语文老师以“苹果”为主题,设计了多学科的各种教学活动。
站上讲台多年,从一开始的拼命三郎,执着勤恳地诲人不倦,到取得一点成绩后逐渐开始的迷茫,迷茫于自己这样任劳任怨手把手地教,是救了学生还是害了学生?这样的迷茫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曾几度让我想逃离这个我深爱的三尺讲台。因为,这不是我想要的课堂。后来,随着现代电子的发展,我开始了交互式电子白板课程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但这仍然不是我心中憧憬的课堂。我想看到的是孩子们真正能用自己的头脑思量问题,能用自己的小手亲自实践,能够让孩子自觉自愿地沉醉在学习中,不浪费课堂上的每一,这样的愿望埋在心里一直不敢说,因为太过于理想主义。可是,心没死,却又无路可走。虽然知名教师的荣誉挂在头上,但是我很羞愧,只能在自己的教室里做一些小小的改变,但似乎也总让我快乐不起来。离退休的越近越不安:我的教学究竟带给了学生什么?他会自己学习吗?他会自己思量吗?我到底怎样教才干实现这些愿望呢?……
直到这个寒假读到这本书,看到这个高中语文老师的课堂并不是基于学生理解上的设计,才解开我心中的疑惑与矛盾。那时,北京亦庄的说这样的课程是不参加考试的,正像这位语文老师一样也存在这个问题,就是很少有评估手段能测试出学生是否真正深入解了课程内容。以活动为导向的课程往往能激发孩子们的爱好,也能环绕一个主题提供各学科的关联,但是这样学习的最终价值值得思量,学生在多样活动中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有价值的内容标准?在诸如叶子粘贴画写作创意完成信息检索等活动生获得了怎样的理解?也就是说离开课程体系设计这样的活动课程仍然无法实现学生对应学的知识的深度理解。
那么,怎么设计才干让学生们理解教学设计呢?重复读了很多遍,明晰“学生理解”的目标,探究“好设计”的方法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的双重目的。结合书中设计“苹果”课程的语文老师的做法,认真钻研教材,弄清晰每个单元的主题,环绕单元主题设计多学科多样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们既能够参与活动又能够实现课程目标。
当然,这样为理解而教的设计要想真正实现还有很大的难度,很多的艰难如何克服还需更多的思量,但是至少它指明了一些方向,让我不再彷徨,遵循“计划——修订——教学——评估——反思——调整”这样的循环不断努力前行!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01-14
教学设计08-23
灯光教学设计 《灯光》教学设计优秀06-11
《咏鹅》教学设计 咏鹅 教学设计05-26
手工教学设计01-06
《春》教学设计04-24
《村居》教学设计04-26
赛马教学设计05-07
《挑山工》教学设计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