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8 16:39:0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乌塔》教学设计3篇(荐)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乌塔》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乌塔》教学设计3篇(荐)

《乌塔》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漱、萨、腊、逻、辑”。

  2、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具准备:

  小黑板、地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感知课文。

  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看样去的?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

  2、检查词语的理解。

  3、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⑴分组通读课文,教师发现错误,及时引导学生纠正。

  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三、深入学习课文,集会文章思想。

  (一)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

  (二)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三)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四、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1、提出讨论的论题: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2、初步了解学生的看法后,根据该和不该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在班级反馈。

  3、教师根据情况行当评价。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打工挣钱

  乌塔

  周游欧洲

  2.阅读书籍,了解各国

  3.懂得自保、自救

《乌塔》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发表见解。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出示课文插图,看插图,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外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等的资料,谈一谈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有哪些不同之处,你认为外国孩子的哪些优点值得我们中国孩子学习,中国孩子的哪些优点是外国孩子所缺少的?

  四、课堂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乌塔》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2.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问题,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对文中的人物或事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独特的看法。

  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读课前导读,带着问题读书

  2、学生自学课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一位名叫乌塔的14岁德国姑娘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

  师:(乌塔是德国小姑娘,她已经独自游玩了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她还要去希腊呢!xx,你刚刚说的这些内容是在课文中第几段找到的?

  生:我是在第五自然段找到的

  师:你能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吗?

  (读第五自然段)

  3、认读生字词,读通句子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一课要认得的字所组成的词语。

  师:大家先自由读一读。

  生自由读词语:洗漱,惬意,号码,反驳,逻辑,正音)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问题: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好不好)

  2.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1)、师:同学们,刚才读了课文,谁能说说,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2)、师:一个只有14岁的小姑娘,居然独自游玩了那么多个国家,他是怎么去游玩的呢?想一想她在旅行当中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找。

  师:乌塔在旅行中是怎么做的?她为了这次旅行又做了哪些准备呢?课文的那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你来说一说。(第七自然段)

  师:你们都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3)、师:对于小孩子单独出去旅行的事,作者和乌塔互相交流了看法,课文的那几个自然段讲他们讨论这个问题的呢?大家找一找,把它标号出来好吗?

  (生找自然段,标号)

  师:找到了吗?谁来说一说?

  (6至9自然段)

  四、角色扮演,加深理解

  1、师:老师有个提议,我来扮演文中的作者,你们来扮演乌塔,我们面对面地交流可以吗?

  师:现在就开始吧

  (师生扮演对话,引导学生读课文的`句子和每人说只一点,不要长篇大论,尽量不请那几个不懂又说一堆的同学回答)

  问1:乌塔,你一个人游欧洲不怕危险吗?你的爸爸妈妈不担心吗?

  看来,你还挺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呢。

  问2:乌塔,那么你为了这次旅行做了哪些准备呢?这么长时间的准备啊,到底准备了些什么呢?

  问3:乌塔,旅游怎么多国家是要很多钱的,那么你的旅费是从哪里来的?——原来是这样啊。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交流的还挺不错的呢,乌塔的这些回答你们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知道的?

  生答: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知道的。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中的第一、二两句话吧。

  (生读)

  师:通过交流和读课文,乌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各自回答。

  (1)自理能力强。

  (2)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

  (3)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4)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5)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师总结:乌塔的独立,有计划,活泼开朗都值得我们学习。乌塔也同样问了一些有关中国孩子旅游的问题。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回答她的。作为中国的孩子,你又是怎么回答她的呢?同学们,交流交流吧。,读完课文以后同桌交流交流。

  生同桌之间交流。

  2、师:同学们,这一回呀,老师想来扮演乌塔了,你们就是中国孩子,我们再来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好吗?

  生:好。

  问1:你们中国孩子,也是这样旅游的吗?

  ——那不对啊,我也是家里的宝贝,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呀,不过我们的兴趣不同,有时候我就单独出去玩,为什么爱你们就不能让你们出去玩呢?(国情不同、家庭因素)——这回我明白了。

  (师生再次交流,顺势引导对比中外少年儿童的不同,点名国情不同、条件限制等)

  五、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讨论的非常热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肯定有很多话想说,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纷纷发表,师随机引导,引导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⑴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不可以)

  ⑵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这节课不是号召同学们全部都离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肚子去旅行,这是不现实的,但是至少我们应该像乌塔那样有独立的意识,最起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是应该能做的到的。

【《乌塔》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乌塔》教学设计03-25

乌塔的教学设计11-30

[优]《乌塔》教学设计04-24

《乌塔》教学反思04-15

教学设计01-14

教学设计08-23

灯光教学设计 《灯光》教学设计优秀06-11

《咏鹅》教学设计 咏鹅 教学设计05-26

手工教学设计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