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01-07 10:00:3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锦集9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锦集9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

  2。 学会写字7个,会读10个字。并能用生字组词。

  3。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音乐激趣,谈话导入。

  1。 课前让学生唱歌。

  2。 谈话:同学们,有一个活泼充满好奇的孩子,他把自己的影子描绘得可有趣了。让我们一起走到他的影子世界去看一看吧。

  二,板书课题,启迪思考。

  1, 教师板书:影子。 谁认识这个词语? (影子) 有谁注意过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2, 让学生自由回答。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听录音范读。

  2, 学生自读,标出生字新词。

  3, 指名试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

  四, 学习生字新词。

  1, 出示小黑板的生字词:( 影子。 挥挥手。 蹦蹦跳跳。 嘿。 主人。 小矮人。 竟然。 有趣。 捉迷藏。 )

  2, 发挥班内小老师的优势,教认生字。

  五, 分析字形,自习生字。

  1,读一读字音。

  2, 说一说记法:从结构,加偏旁。部首相加等方面帮助识记。

  3, 让小部分学生到台上来表演: (挥挥手。 嘿。 捉迷藏等动作)

  六, 阅读,感悟课文,引导想象。

  1, 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我的影子有哪些变化呢?找出来再读一读,想一想。

  2, 小组交流自由朗读的收获。

  3,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课文的方式,把课文中最感兴趣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4, 教师带学生到操场上,在太阳底下做各种手的动作,让学生说说手的影子的变化。

  5, 师: 说说你们手的影子的变化。

  生: 我晃晃手,影子也晃晃手。我的小手变成小兔,影子也跟着变成小兔。我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生; 影子一会儿跑到我的前面,一会儿跑到我的后面,一会儿跑到我的左面去了,它好像在跟我捉迷藏。

  生:接着笑着说: 影子就像自己的小尾巴,你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

  师:是啊,影子就像调皮的小孩子,变来变去,真神奇!还有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用到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呢?

  6,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影子变化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7, 讨论: 一路上,影子总跟着我,可是它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

  七, 总结课文:

  同学们,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一定会发现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你会从中发现许许多多的秘密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教材简说

  跟随着小洁的目光,我们欣赏着蓝天白云、碧水青山,那跳跃的“青蛙”、展翅的“雄鹰”、赛跑的“龟兔”,栩栩如生,美不胜收。当小洁正想把面包纸扔进湖里的时候,她看见那清澈的湖水像镜子一样,映照出蔚蓝的天空和如画的山峦。谁忍心把这“镜面”打破呢?小洁攥紧了面包纸,一直到船靠岸,才把它放进了应该放的地方。

  遗憾的是,那面“镜子”还是被一个小孩弄了个污点。那块香蕉皮,吓跑了小鱼,就连湖水也“皱起了眉头。

  清澈的湖水需要我们每个人精心呵护。小洁只是在那面“明镜”面前,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正要撤开的手,但对每个人来说,在这一瞬间做出克制,并不是都能做到的。

  这点滴小事,反射出的是小洁美好的心灵。

  让我们把这清澈的湖水,作为一面永远的“明镜”吧。别忘记小洁那企盼的目光。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体会自然美与行为美的和谐。

  3、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4、促进阅读和想像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

  2、轻音乐和课文录音。

  3、收集保护环境的标语或广告。

  五、教学时数

  两课时

  一、激趣导入,感知美。

  在美妙的音乐中,师激情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欣赏一湾清澈的湖水。(出示课件)这一湾清澈的湖水你喜欢吗?好,我们就一同来学习27课《清澈的湖水》,带着你的喜爱之情,齐读课题吧!

  二、初读课文,感受美。

  1、风景美,文字更美。同学们,想读一读课文吗?请大家翻开书129页,放声读一读课文!哪个生字难读的打上记号多读几遍。

  2、大家都读得很认真。在学习中,你发现哪个字比较难读呢?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大家真善于发现问题。请把你认为难读的字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纠正字音。

  3、检查学习情况。大家都在积极学习。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开火车读生字,注意把生字读正确。(课件出示字卡,开火车检查。)读得可真棒!

  4、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读准了这些生字的字音。现在我们就随着小洁划舟湖上,去欣赏如诗如画的美景吧!(出示课文插图和课文录音)

  5、这里的景色真美呀!请同学们用“------”把文中描写景物优美的句子画出来,同桌讨论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板书:景美)

  三、品读句段,欣赏美。

  过渡:谁来给大家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1、山石奇特(课件出示“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

  1)指名读句子。

  2)你喜欢的是这句。能说说原因吗?(山石很有趣)

  3)这个句子中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你认为是哪个呢?(展翅欲飞)谁能做做这个动作?

  4)山石像展翅欲飞的雄鹰,像正要跳起的青蛙,像正在赛跑的石兔、石龟,多有趣呀!请你在图上找一找,认一认这些山石。

  5)谁能读,让大家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山石的有趣、奇特。读得好,有谁读得比他更好的?喜欢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

  6)大家都读得很好,那你会背吗?老师想试着背,好吗?我背不出来你可以给我提个醒谢谢同学们的帮助,跟你旁边的同学互相帮助,把这段话背下来。

  7)谁会背?

  8)老师跟大家一起合作着背诵,老师读前半部分,你们根据课文内容接后半部分行吗?

  9)这些句子使我们感受到山石的奇特。谁再把你找到的好句子与大家一起分享。

  2、湖水平静(课件出示:“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

  1)大家把这句读一读,湖水给你什么印象?(板:平静)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师述:对,湖水能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可见她的清澈、平静、明亮。我请一位同学读这句话,其他的同学闭上眼睛,让我们一同感受这美丽的湖水。

  3)请带着你的感受美美地读这句话。

  4)此情此景小洁的感觉是怎样的?谁来读?(课件出示句子:“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5)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

  6)山石是奇特的美,湖水是平静的美,大家可以继续汇报美的句子。

  3、小鱼活泼(课件出示:“哟,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

  1)汇报。“跃”是什么意思?

  2)大家都感受到了小鱼多有趣呀!多活泼呀!你想对小鱼说些什么呢?

  3)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这可爱的小鱼。读读这句话,看谁最喜欢小鱼,最能读出小鱼的活泼。

  4)老师也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我也来读读,行吗?

  5)读书的方法很多,像想象读、表演读……这句话怎么读才能读好呢?请大家分小组选择你们喜欢的方式朗读这句话。你们也来试试。

  6)看谁能把小鱼的可爱读出来。指名读

  4、读1——4突然前的自然段

  小船在微波中轻轻荡漾,微风拂面而来,蓝天白云、两岸山石奇特,小鱼在欢快游玩,这样的画面能不叫人陶醉吗?让我们随着音乐美美地读读课文一同去欣赏美的风景、感受美的语言。

  5、风景是美的,在同学们动情的朗读中,老师更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

  四、讨论,发现美。

  过渡:小洁在欣赏美景时又发现了什么?她在想些什么?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课件出示插图)仔细观察小洁,她手中拿着什么?她可能在想什么?

  2、她把面包纸丢到湖里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出示句子:“她跨步上岸,四处张望,好像在寻找什么。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

  3、你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什么?

  4、我们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扮演小洁,其他的同学朗读这句话,好吗?

  5、你还知道什么?(出示句子:“突然一个小孩把香蕉皮扔向小鱼。小鱼吓跑了,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美丽的景象不见了。”)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齐读,注意读出小洁生气的语气。

  6、师小结:小洁先是沉浸在美丽的景色之中,当洁净的湖水被破坏后,她感到“不满”,然后看到垃圾箱,她“眼睛一亮”这一神态变化反映了小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心理。(板书:人美)

  7、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注意把小洁的感情变化过程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五、拓展

  假如你是小洁,会对乱扔香蕉皮的小孩说些什么?

  板书:

  27、清澈的湖水

  景

  美

  人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的目的:

  1、 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并用

  切割制作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游戏活动中体验造型表现活动及人交往的乐趣,初步建立集体观念与大胆表现自我的信心。

  3、通过对作品、媒材、工具、制作过程的体验及探索,培养初步的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感知体验切割艺术的美,学习以形状、颜色、选材、切割制作动物并介绍自己的想法。

  2、 蔬菜瓜果的制作及切割布局。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用蔬菜瓜果制作的造型样品、录音机 、磁带 、头饰、 奖励标饰、板书 、吸铁石、教案。

  (学生)课本、蔬菜瓜果、头饰、刀。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讲授新课

  这是我们常见的食物,我把它简单的改变了一下,变成了一个很有趣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蔬果造型。[板书课题:蔬果造型]

  这是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新伙伴,他叫Jack。Jack 好像在说话,我们来听听他说些什么呀,哦!Jack向大家问好,同时还想问问同学们,为什么我的身体要用黄瓜来做,而不用别的什么来做呢?[学生回答,表扬奖赏发言的学生]Very Good!看来同学们平时喜欢看动物世界,知道鳄鱼有什么特征,那除了鳄鱼之外,根据黄瓜的形状和颜色特征,还可以做些什么有趣的东西?[学生回答,表扬奖赏发言的学生,板书“形式”﹑“颜色”],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用水果和蔬菜的特性也做了几件有趣的东西。[展示作品,可带下去走动,并适当做出一些动作],这是……。现在想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在欣赏的同时告诉大家,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要用这种蔬菜和水果做他,并观察一下他的制作方法。[学生回答,表扬奖赏发言的学生,板书“选材”﹑“切割”]欣赏完老师的作品以后,同学们就以自己手上的蔬菜和水果讨论一下,用他们做些什么。讨论好了以后可以举手跟老师说说,怎么会想到做这个东西的。[学生回答,表扬奖赏发言的学生]同学们的创意都很好,其实在做的时候并不是很复杂,能大致看的出就行,那现在同学们就可以做一做你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要注意安全。[学生做作业,板书“制作”]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教师放音乐]

  四﹑小结

  请做好了的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学生展示]说说你做的是什么,是怎样想的或是学一下你做的小动物的叫声,或是讲述一段或一句有趣幽默的话,还可以说说你做的东西用英语怎么讲的。[学生回答,表扬奖赏同学们]同学们不仅做的好,说的也好。通过这次制作,我相信同学们会对蔬菜和水果有了另一种认识。同时我们也要保护大自然,保护小动物哦。

  五﹑板书

  蔬果造型

  形状﹑颜色

  选材﹑切割

  制作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语文的三维目标

  语文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新课标对本年段的教学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养成一定书写习惯,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养成默读习惯。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

  本的表达方法。

  (三)口语交际

  1.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3.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 (四)习作

  1.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2.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学会修改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四、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年龄特点各老师做学情分析

  五、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24篇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乐园三大部分,而且教材仍然以专题组织单元。在学习了前七个单元的基础上,我们将教学以“国际文化和发展”为主题的第八单元。

  第一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围绕“神奇绚丽的自然之景”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海上日出》表现了喷薄而出的朝阳。《暴风雨》介绍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之美。《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让我们领略了祖国的壮美河川。古诗《江南春》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景。语文乐园让学生体会描写时间的词语和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语,积累语言,学习朗读方法。习作以《我喜欢的季节》为题,请学生写出最喜欢的季节和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之美,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学习这组课文,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文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揣摩那些写得生动、形象、优美的句子的表达方法。

  4、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2、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感受神奇绚丽的自然之景。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感受神奇绚丽的自然之景。

  单元课时安排:

  1海上日出 2课时 2暴风雨2课时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2课时 诗词诵读 江南春1课时 语文乐园(一) 5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课文中标有音节的词语。

  2、学习生字:

  穆 玛 涓 滔 脉 卉 罕

  二、分析

  1、边读边思考,理解文章大意:

  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思考:

  ⑴ 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⑵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

  2、学习词语、句子,感受文章写作特点:

  ⑴ 丰富的语言,例如:

  “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堪称”、“号称”、“美誉”。

  “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

  ⑵ 特定作用的句子,例如:

  “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三、总结全文

  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写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从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

  四、资料袋的学习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8,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创新训练】

  通过本文主题,你对生命又有什么新的认识,请说给大家听。

  【实践训练】

  1、课余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辨别这些声音,并用一段话形象的描写出来。

  2、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昆虫。

  【主要教法】

  直观教学,互动式教学法。

  【学法指导】

  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通过绘画,制作出有关蝈蝈的形象,以便学生直观的形象理解,布置学生课下认真进行观察,准备向其他同学介绍一种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

  【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

  法布尔

  (科学小品文)

  绿

  色 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 拟人

  蝈 生动

  蝈 习性:叫声—柔和,捕蝉—为食

  【教学设计】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出示课题:绿色蝈蝈。

  二、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学生交流有关蝈蝈的文章与图片,学生整体了解感知蝈蝈。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⑴ 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⑵ 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蝈蝈的外形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三、研读探究

  学生再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师生在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总结指导。

  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2、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师: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因为它能给人以形象生动的感受;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学生设疑:

  1、蝈蝈的叫声非常的优美,但是蝈蝈的发生器官与人的发生器官有何不同?

  2、如何看待动物中的同类相食这种现象?

  四、课堂练习

  1、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2、研讨与练习1。

  五、小结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在课堂中,学生设疑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今后要继续保持着一个环节。

  六、作业

  1、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2、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3、读一读、写一写。

  七、预习指导

  1、预习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

  2、搜集登月的有关资料。

  八、课堂回顾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要求】

  1、结合课文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含义,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大家想一下,我们平常在什么时候说“精彩极了”在什么时候说“糟糕透了”?课文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有关“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小故事?

  二、精读“童年故事”(1~14自然段)部分

  1、就自己喜欢的角色读课文1~14自然段,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富有感情。

  2、领悟:

  ⑴ “精彩极了 ”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他们所评价的对象一样吗?

  ⑵ 他们做出这些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⑶ 刚才大家就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了1至14自然段,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我读懂了……”

  (当“我”作了第一首诗后,父母分别做了什么评价,面对这些评价“我”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的父母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

  “精彩极了”是母亲的评价,这句评价是感情化了的。因为母亲对待子女比较重感情,所以为了鼓励子女,常会说些感情强烈却与事实并不十分相符的话。母亲看到七八岁的“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本身的质量如何,而会借着诗为话题,赞赏“我”写诗的行为。“糟糕透了”是父亲的评价。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父亲特别重视理性,所以他对“我”的评价过分强调事实而忽略了感情,没有考虑到“我”的承受力。不过,在这里,这位父亲说的“糟糕透了”是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而言的,他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洋洋得意”,此时,给孩子一些警告,可能更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长。

  4、请大家再一次朗读1~14自然段,注意:这次读要进入角色。那么,我们怎样读才能进入角色呢?

  母亲的话要读得激动,富有激情;父亲的话要读得严肃、冷静;“我”的话要读得天真烂漫,受到不同的评价时所表现的得意及沮丧的感觉。

  (过渡:妈妈对“我”作的第一首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对于“我”起到什么作用?)

  四、精读后来的认识部分(15~17自然段)

  1、自由读15~17自然段,划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或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⑴ 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⑵ 成年后,作者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

  2、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⑴ “两种声音”指的是_____。

  ⑵ “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的意思是__________。

  ⑶ “精彩极了”代表_____;“糟糕透了”代表_____。正因为有_____,所以作者才会努力地向前驶去,成为_____。

  五、再读课文,谈感受

  1、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巴迪的心灵,再一次感受父母最深沉的爱。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17自然段。

  2、在作者看来,爱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是哪两种?你有过同样的感受吗?

  六、作业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请把你想到的用二、三百字写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略读的方法,能够通过比较快的阅读,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中描写的主 要景物,交流景物有何特点。

  2、摘抄、默诵文章的优美句段,积累课文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用情景法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旅游一下!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课件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

  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三、根据“阅读提示”快速浏览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衬托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4)朗读四自然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颜色;

  “赛八寸的玛瑙盘”——面积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花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背诵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六、总结

  天山美丽如卷,大家从文字上就可以欣赏到天山的美,犹如漫步天山,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反思

  1、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受天山之美,通过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语“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2、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对略读课教学的把握还有些欠缺。略读课教学宜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学习,在师生或生生的交流中深化理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我认为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应是让学生积累语言,将大量的时间放在朗读和背诵积累上,和文章的写作方法上。而对于天山景物有什么特点,可以简单处理,而不必在景物特点上花费太多时间。这样做学生和老师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一些字上。比如雪峰的特点是高、大、白,溪流的特点是快、清、活,森林则是绿、密、幽,野花是高、多、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天山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做过边疆的热爱和名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课。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随机事件的概率》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概率》的入门课,也是一堂概念课。不仅要学习随机事件和概率的概念,而且要初步感受概率的实际意义和思考方法,将直接影响到对后续概率课程的学习。这节课不仅是全章内容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向学生指明了概率课程的研究方向就是进一步揭示随机事件的规律性。概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分支,它真正直接地反映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反过来服务生活。同时,概率也是每年高考的必查内容之一,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以及生活中的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计算,都是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含义和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同时,概率的定义与性质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基石,其中也蕴含了重要的数学思想,因此,我确定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如下:

  2、教学重点:①事件的分类;②概率的统计定义;③概率的性质。

  3、教学难点:随机事件的发生所呈现的规律性。

  4、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为教学辅助。

  三、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一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也在初步形成中,但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思维活跃却不够冷静、严谨,因此较片面。虽然概率来源于生活,却也要深刻地挖掘生活中的事例,学生会因为一点阻碍而产生厌学情绪,同时由于这堂课主要学习的是概念,学生会觉得枯燥而产生烦躁的心理。

  四、过程分析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主体,更是课堂的主角。设计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地带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并尽力带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知识的主动者,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走出学习数学概念的烦琐与困境。

  五 、教法与学法

  在课标的说明与建议中提出:概率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教师应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例,鼓励学生动手试验,正确理解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并尝试澄清日常生活遇到的一些错误认识在初中教材中,已经对随机事件和概率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和分析,因此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基础。但是初、高中教材中的表述并不完全相同,对比而言,高中教材的表述更加严谨,而且知识体系建立得更加完整,后续内容更加抽象。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不能简单的回顾、对比,而是要打下更好、更准确、更严谨的基础。 在经历用试验的方法探究概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统计意识、发展概率观念,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及交流与协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课前在全班同学中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是:学校要举办“三分球投篮”大赛,那么你会推荐班上哪位同学参加呢?调查结果:高一(3)班郑同学得票最高。

  问题1:全班三分之二的同学选择李同学参加比赛,但是大家能确定这位同学在比赛中第一个球能投进吗?

  学生齐答:不能确定。

  师:为什么不能确定?

  学生齐答:因为它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师:正确。我们把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那么同学们还能举出生活中随机事件的例子吗?

  学生1:明天会下雨。

  师:好,这是随机事件。那么从事件是否发生这一角度思考,除了随机事件,还有其他吗?(学生思考片刻)

  学生2:除了随机事件以外,还有一定发生和一定不发生的事件。比如: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这是一定发生的。掷一枚色子出现7点,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师:那么,我们把这两种事件分别称作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08页。(明确三种事件的概念)

  问题2:既然三分球的命中都有随机性,为什么大家会选择李同学参加比赛,而不是其他同学呢?

  学生齐答:郑同学赢的可能性比其他同学大。

  师:大家根据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

  学生齐答:平时比赛时这位同学的投篮命中率比较高

  师:也就是说大家使用投篮命中率来估计的。那么命中率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3:是把投篮命中的次数除以投篮总次数。

  师: 这实际上就是频率,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用频率估计概率。

  在此基础上,导出课题。

  (二)试验探究

  问题3:怎样用频率估计概率?

  师:抛掷一枚硬币正面(有数字的一面)向上的概率是二分之一,这个概率能否利用刚才计算命中率方法──通过统计很多掷硬币的结果来得到呢?接下来大家一起来做试验。为了减少误差,在动手操作之前,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试验的规范有哪些?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互换观点想法,教师巡回指导,听取学生不同观点,对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鼓。最后,全班交流,得出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1。质地均匀的1元硬币一枚。

  2。在同一高度(以数学课本竖直放置高度为准)竖直下抛,落地不计。

  3。全班共分15个小组,每小组抛30次,记录正面向上的次数。

  师:现在开始试验。(大约五分钟后,学生试验结束,统计试验结果,填入电子表格1)

  表1(小组抛掷情况统计表)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做出各组频率折线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表,你能估计抛掷硬币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是多少吗?

  学生4:大概在0。5到0。6之间。

  师:那就是还不能确定具体的数值是多少。也就是说数据还不稳定。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数据更稳定,能观察出明显的规律呢?

  学生:(思考片刻,几乎齐声回答)多做几次试验。

  师: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把各小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表2

  表2(各组累计硬币抛掷统计表)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做出累计数据频率折线图

  师:再次观察图表,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

  学生5:发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次数越来越接近0。5

  师:这种说法还不够严谨,认真观察图表,能说得更准确吗?

  学生6:应该说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次数越来越接近0。5,并在0。5

  附近摆动。

  师:好。接下来我们利用计算机进行抛硬币的模拟试验。 增加试验次数,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发现在大量重复试验下,正面向上的次数越来越接近0。5,并在0。5附近摆动。)

  师:历史上有许多数学家为了弄清其中的规律,曾坚持不懈的做了成千上万次的掷硬币试验。

  师:观察频率在0。 5附近摆动幅度有何规律?

  学生7:再次说明大量重复试验下,正面向上的次数稳定在0。5,并在0。5附近摆动。)

  师:你们认为出现的规律与试验次数有何关系?

  学生8:总体上试验次数越多频率越接近0。 5,即频率稳定于概率。

  师生共同小结:至此,我们就验证了可以用计算投篮命中率的方法来得到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

  问题4:为什么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

  师:其实,不仅仅是掷硬币事件有规律,人们在大量的生产生活中发现:对于一般的随机事件,在做大量重复试验时,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一个事件出现的频率也总在一个固定数附近摆动,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 由于大量重复试验的频率具有稳定性,由此可根据这个稳定的频率来估计概率。

  归纳: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概率m/n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P(A)=P。

  问题5:随机事件的概率P(A)有什么范围?对一个随机事件A,用频率估计的概率P(A)可能小于0吗?可能大于1吗?

  学生9: P(A)=m/n 因为0≤m≤n,所以0≤P(A)≤1。 用频率估计的概率P(A)不可能小于0,也不可能大于1。

  (三)巩固练习

  1。某射击运动员在同一条件下的射击成绩记录如下:

  ①计算表中相应的“射中9环以上”的频率(精确到0。 01);

  ②这些频率稳定在哪一个常数附近?

  ③根据频率的稳定性,估计这名运动员射击一次时“射中9环以上”的概率(精确到0。 1)。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抛一枚硬币有可能出现正面,有可能出现反面。

  (2)在上面的掷硬币试验中,掷一枚硬币正面出现的概率为0。5,是否连续掷两次质地均匀的硬币,一定是一次正面朝上,一次正面朝下呢?

  (3)掷一枚硬币正面出现的概率为0。5,所以抛掷一枚硬币16000次时,很有可能出现8000次正面朝上。

  问题6:频率与概率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学生思考、讨论后全班交流。学生不能概括、归纳得完整,由教师直接出示答案。

  (四)总结反思

  问题7: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教师梳理、概括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并揭示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作业及实践活动

  1。请同学们下课后多注意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事件。

  2、书本P113 练习1。2。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在初中的学习的基础上,有些学生具备了用试验的频率来估计概率的经验。但对于“为什么可以这样做”,缺乏思考,导致在分析问题、分析数据时会出现偏差。因此从学生熟悉的命中率入手,首先说明这种方法来源于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得出投篮命中的可能性不相等,由此引发认知冲突,导入新课。

  (2)选择抛掷硬币试验的原因:①所需条件容易实现,可操作性强;②硬币试验历史上积累了大量数据,更有利于问题的说明。规范试验的条件,使数据更真实有效。合理分组,可以减少课堂时间消耗,同时在培养动手能力与探索精神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对图表的分析本节内容的难点,需要把对数据、图表的直观印象转化为抽象的概率定义。注重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把图形上的规律用数去描述,把数据上的规律用图形去验证,这几个图表的给出可以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地得到相关的试验数据及整理描述数据,为分析数据作准备。

  (4)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辨析,进一步揭示概率的内涵──概率是针对大量重复试验而言的,大量重复试验反映的规律并非在每一次试验中反映出来。 反过来,试验次数太少时,有时不能合理估计概率。

  (5)通过小结与反思,明晰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与区别,渗透辩证思想,同时,深化新知,突破难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对核心思想方法有了更深的体会。 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评析:

  一、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根据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学习数学概念

  数学来源于现实世界,又反应现实世界。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对教学内容并非一无所知,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应当关注他们是否具备与进行的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知识与方法。在初中学生已经接触概率的概念,并且他们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对随机事件的大量感性认识。任课教师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三分球投篮命中率)引入,创设了一个生动的学习情景,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益于学生理解随机事件意义,体现数学的本质。无论是在随机事件概念、还是在概率概念的教学过程中,都将学生带回到现实中,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身处现实问题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借助综合、概括、比较、分析等思维活动,对常识性材料进行精微化,向科学概念发展,达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二、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概念的本质

  在课标的说明与建议中提出:概率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教师应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例,鼓励学生动手试验,正确理解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并尝试澄清日常生活遇到的一些错误认识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取决与这种方法能否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效掌握课堂知识,能否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锻炼思维,提升能力。学习不是教师“灌输”知识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内化为能力,知识可能随时间推移,会逐渐遗忘,但能力会不断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合理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环节,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显得尤为关键。在本节课中学生动手进行抛硬币试验正体现了主动探究,建构新知的过程。学生在动手试验的数学活动过程中,自己发现并感悟在大量重复实试验中,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发生的的频率所呈现的规律性的基本事实,体会试验结果的随机性和规律性之间的关系,顺理成章的形成了概率的统计定义。

  三、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恰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揭示概念的本质

  教师为上好这节课,作了精心的准备,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丰富的、直观、生动的信息,创设了浓厚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思考。本节课主要利用了多媒体设备的两大优势:一是强大的图表计算功能,二是计算机的可视化。在师生的共同探究过程中,利用Exel的计算功能和绘图功能,迅速统计小组试验所得数据,准确绘制频率折线图,不仅迅速、准确,能够同时从数、形两方面观察试验结果,而且有效的配合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为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判断、概括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较为广阔的空间,收到较好的效果。使得多媒体不仅仅表现“描述”式的数学,而且表现了需要深层思考的数学概念。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锦集9篇】相关文章:

1.【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8篇

2.【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锦集9篇

3.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锦集9篇

4.【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八篇

5.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9篇

6.【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五篇

7.【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六篇

8.【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七篇

9.【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