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心得

时间:2022-12-13 16:40:03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5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学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5篇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

  一个学期工作已经结束了,能够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进取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我,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此刻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以下几方面:

  一、备课方面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并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趣味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反馈,认真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

  二、教学方面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异常注意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加强师生

  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简便,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研究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本事,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狠抓学风

  我所教的这个班,上课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多学生,学习上有问题不敢问教师,作业完成不及时,这样就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你追我赶的风气,小组比赛,互帮互助,使一些后进生的成绩得到了提高。

  四、作业批改方面

  在布置作业时争取做到有针对性,批改作业时努力做到面批面改。让学生的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景,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景及时改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提高业务水平方面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进取征求其他教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我的不足。经常阅读教育教学资料,提高业务水平方面。

  六、培优转差工作

  对后进生我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我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辅导外,在课后为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一样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要经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先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同时,要异常注意给予辅导,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简便,提高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七、不足之处及今后的改善措施

  应调动学生更大的进取性,在教学中进一步的做到精讲多练,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在多样一些,在教学水平上继续提高,今后我将针对工作的不足有的放矢的去改善,不断提高。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的要求自我,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得体,举止礼貌礼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努力做得更好。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2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1、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3、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4、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5、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6、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维。

  1、教师的教学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问题同样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3、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4、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5、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6、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

  8、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3

  一学期即将过去,能够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进取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进取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资料,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资料标准及课程实施提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四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我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善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

  在《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到达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我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本事。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本事。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本事”,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善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构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提高,具备了什么本事。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学期即将过去,能够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4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坚持为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把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主题策略,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积极探索适合全体学生特点的课堂模式,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完善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打造“五四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五四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内涵

  “五”是“五步”,其含义是: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即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知能应用、知识总结。

  “四”是“四精”,其含义是:三个精心设计一个精讲,即精心设计导入,精心设计问题、精心设计练习,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精讲。

  “三”是“三体现”,其含义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养成教育。

  二、“五四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

  (一)五步教学流程要求

  五步教学流程只是教学过程的一般形式,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不管怎样调整,整个教学流程一定要体现双自主教学,达到课堂的高效性。

  (二)“四精”的要求

  1、精心设计导入,吸引学生。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就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注重起始环节,数学教学亦不例外。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是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我们比较重视新课“导入”,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每节数学课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新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导人新课如同桥梁,联系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导人新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作好准备。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能轻松愉快地学好数学,是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苦苦探索的问题。我认为优化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而要优化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给予整个教学过程一个

  2、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发展为中心,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探索中,紧紧地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起伏的情感体验当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得知识的办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的课堂上,把学生分成6人一组,并用自己准备好的画圆工具,一个图钉,一条细绳,一支铅笔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圆。由于用这套工具画圆看似简单但真正画起来一个人还难以完成,就必须合作操作。稍有不慎,就难以画出一个理想的圆。正是因为在反复克服困难中才好不容易画出一个圆,它便增加了吸引力从而深刻体会到画圆的各个要素的作用。因此学生在学习半径、直径的特点,以及圆心、半径的作用时,学生就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表现的异常积极。这样的学生才是一种享受。

  3、精心设计练习,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许多知识如果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和应用,那么一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全面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认为设计练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交替再现,达到巩固的目的。

  (2)、联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加深理解。

  (3)、练习设计要有对比性,防止产生思维定势及干扰。

  (4)、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帮助领会知识的实质。

  (5)、练习设计要有坡度,让所有的学生感受成功。

  4、教师“精讲”,提升教学效果。 “精讲精练”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它是一种高效呈现知识和高效指导学生学习的策略。

  “精讲”并不是少讲、不讲,是指教师对基础知识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解知识的纵横联系,讲清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讲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通过“精讲”,可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即动脑、动手、动口,因为学生注意集中听课,时间是有限的,讲多了影响教学效果。

  (三)、“三体现”的要求

  1、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教师要从权威的讲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引导者,每节课教师都要小结。每单元学完之后都要引导学生整理复习,这些平时都做的事情,平常放手让给学生做。教师注意形式的多样化,渐渐地学生就学会了对知识的整理,归纳和小结,而且能够用自己的表现方式来整理并交流,在学生们的交流中还能提出问题进行解答,举例说明等。若教师包办代替单元知识的总结,全篇一律的话,就没有了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探索。

  2、体现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课堂的平等关系与班级的温暖。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和谐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师应走进学生,亲近学生,了解和平等对待学生,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以人格感染学生,以学识打动学生,以要求规范学生,以行动引导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

  和谐的内容主要包括:

  (1)、师生间要和谐互信

  首先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要诚信,说话算数,不落口债,凡是答应学生的事应尽量做到,有特殊情况要向学生解释清楚,教师以诚待人,必须影响学生。

  其次教师要信任学生,有时学生忘记带作业或者说“我的作业本、书等忘记在学校了”教师不要训斥而要讲明什么时间把作业补充交给老师。复习的时候总有学生不懂或者学得“吃力”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鼓励,并故意给这样的学生机会去教给另外的学生,让他感到教师对他的信任。师生间的这样信任关系产生后,学生每次都能努力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2)、生与生间要和谐。

  一个班集体总有优生、差生,教师首先要做到一视同仁,人人平等,优、差生都可能犯错误,教师要做到及时教育、监督、不偏袒,做到公正、公平。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要及时发现表扬树立自信心,增加集体凝聚力。

  其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每个学习小组里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要有明确的分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条件,创设合作的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信息共享的快乐。

  3、体现养成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数学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习惯养成并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养成的,需要长期、反复的训练,才可以达到目的。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敢说、善说的习惯;培养学生阅读题目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5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史铁生

  时光荏苒转眼毕业半年多了,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人生最大的转折,由一个孩子变成大人,由一名学生变成老师,同样是在校园里,我却永远不再是一个听众。

  在这段时间里,我才真正知道什么是长大,什么是成人·······

  一.我的理想、我的梦

  20xx年8月的一天,我带着行李、带着梦想来这里报到,如同当年去大学报到一般,面对未知的明天,更多的是兴奋!但当我踏进学校大门的看到领导的那一刻,仿佛看到了大学辅导员灿烂的笑容,心里告诉自己,一切都没有变!培训的日子里,我知道了,这是一所崭新的学校,什么都是新的,包括我们未来的事业!开学的日子到了,走进九(17)班的教室,望着那一张张稚嫩的脸,不管之前听到了什么,我依然坚信我能够改变这一切,因为我有我的理想我的梦!在真正成为教师之前,我就在头脑里描绘出这样的职业蓝图: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是最好的演员,在我的导演下,他们各司其职在活泼不失严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到知识。在课下我是他们最好的大哥哥,我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各种问题,甚至我们可以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

  二.理想、梦破灭

  20xx年8月27日我开始了教师生涯的第一节课,尽管我对学校的教学改革早有心理准备,课前也下足了功夫(备课、听课、连上课要说的话都预演了一遍)。但到了课堂上才发现竟然连“学教练案”这四个字时都在打结,我也是第一次接触。更不要提什么“6+6+1”的教学模式了,我根本就用不来。刚开始的那几节课,常常是我准备的东西还没讲完,下课铃已经响了。而且课堂气氛沉闷,有好几个学生都不理我。我觉得大概是学生对我不够信服在考验我,就给他们增加书上没有的知识点,因为学生都喜欢博学的老师,结果课堂变成了我的独角戏,学生几乎没有反应了,课前设计的蓝图完全被打乱······那段时间,我的梦破碎了。

  班主任工作也不顺利,除了缺乏经验,这也和教学能力直接相关,毕竟和几为了改变混乱的局面,我决定在课下接近那几个“刺头”,通过几次交谈,我似乎成为了他们的朋友,

  三.反思、感悟

  20xx年9月在完成九年级的第一次月考之后,我被现实又一次敲醒了,我所带的三个班的物理平均分竟然比所有的实习大学生的平均分都低,排名几乎垫底。现在不同的是我不在迷茫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学生时代,日记里常出现“人生”二字,那个时候不知道什么是“人生”也不知道“人生”在哪里。现在我觉得人生就是生活,而我的生活大部分是我的教育事业,我在我的教育事业中感悟人生。曾经读过著名教育家加里宁的一本书,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很好地收敛自己,他应该感到,他

  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看似很平常的一句话,却包含着多么深刻的寓意,也就是说教师的情感、仪表、举止等直接影响到融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

  教师的情感是一个教师人生的关键,因为它决定了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情感,更直接影响教师处理问题的方法。工作以来接触的中学生基本都是90后孩子,他们的出生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年代,从小倍受呵护,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90后初中一般有这样的心理特征:生理上,身体偏胖但体质普遍不好;认知上,聪明、有一技之长但大多数人对学习没兴趣而且有强烈的叛逆意识;情感上,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他人的感受(这在重新组合家庭中、单亲家庭尤其明显);意志上,忍耐力差、吃不了苦,心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他们在行为习惯上:极力表现与众不同的个性,当他在某一方面不如别人时,他会选择以其他的方式获得心理满足(如上课捣蛋、穿奇装异服、浓妆艳抹等等);对网络有严重的依赖性,情愿把感情寄托在虚无的网络游戏或与素不相识的人聊QQ也不愿意与现实中的人多交流,迷恋网络小说。

  教师应当是一个播种、诱发和培育学生感情的艺术家,而不是冷淡无情的教书匠。教师要想使学生有丰富的感情、高尚的情操,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热爱学生、爱憎分明、善于表露真情的人;是一个在颂扬良好品行时能唤起学生的敬仰、爱慕之情,在鞭笞劣行时能激起学生的愤慨、羞恶之情的人。只有真诚地关怀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敬爱。

  我一直记得这样一个故事:麦克失业后,心情糟透了,他找到了镇上的牧师。牧师听完了麦克的诉说,把他带进一个古旧的小屋,屋子里一张桌上放着一杯水。牧师微笑着说:“你看这只杯子,它已经放在这儿很久了,几乎每天都有灰尘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麦克认真思索后,说:“灰尘都沉淀到杯子底下了。”牧师赞同地点点头:“年轻人,生活中烦心的事很多,就如掉在水中的灰尘,但是我们可以让他沉淀到水底,让水保持清澈透明,使自己心情好受些。如果你不断的振荡,不多的灰尘就会使整杯水都浑浊一片,更令人烦心,影响人们的判断和情绪。”

  在领导和同事的鼓励下,我勇敢地开始担当教师的角色,我努力地把自己在头脑中描绘的和谐师生关系呈现到现实生活中,希望我的快乐和真诚能够打动学生,让他们能够亲其师信其道!但是理想终归是理想,我预设的教学情境被学生弄得面目全非。

  由此,我进一步的想,学生所在的台阶低,我要把他拉上来,何不自己先降几个“台阶”呢?适当降低点儿标准,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正是为了逐渐达到高标准。就说这两个学生吧,原来每天说,后来是有些可说,这也是有了小的进步,如果把这些近步累积起来,就是大的进步。

  怀揣着希望上路——感受教育的生活。工作这一段时间来,有时我经常回想起大学的日子:成功的不成功的,快乐的和不快乐的,失去的和得到的,珍惜的和放弃的,很多往事变得模糊,但有时一低头,一伸手,恍惚间会浮现出关于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这半年来与学生走过的日子。每当这时心里总会有一鼓勇气把教师这条路走到底。有时想到要在这三尺讲台30来年之久会觉得漫长而难过,可是想到与学生陪伴就会觉得好过一些。和孩子在一起的日子总归是幸福大于忧伤的,微笑多余眼泪的,日子也在孩子们的笑声中和教师的教诲中哗啦啦的流。我和孩子们在漫漫时间中扮演主角,编写着我们之间最动人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在这些故事中,我体验了许多,懂得了许多,收获了许多,同时摸索到一些教育

  孩子的方式,在教育思想上成熟许多。此时此刻我实在想不出来华丽的辞藻来堆砌我的回忆,我只愿用最朴实的语言来与您分享我的心情。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6

  xxxx年11月22日,我听了海口市英才小学杨明丽专家作《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基本模式》的报告,感悟颇深,印象深刻,收获很多。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发现问题”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学习目标就不明确。而小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有效地实现。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与本课学习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以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合作交流中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所以,合作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课堂上加以落实,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展开竞争。面对实际问题,能够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表现,也是能否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实际的关键所在。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内化提升”合作探究是学生充分感知的过程,而展示交流是学生的感性知识相互碰撞的过程。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通过比较、质疑和反思,不断优化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成果,直至达成共识,内化为个体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形成科学结论,找出对解决当前问题适用的策略。问题一旦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会随之发生变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品质的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悟数学学习的乐趣,找到自身价值的体现,体验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的愉悦。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拓展应用”一堂课成功与否,结课很重要。教师要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时进行适当总结,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回顾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再通过拓展应用检验学生对新知理解和运用水平。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7

  不少对数学学习患有恐惧症的学生基本上都会陷入做题慢→_→用时多→_→解题少→_→做不完→_→心情差→_→变讨厌→_→心恐惧→_→能力差→_→做题更慢→_→解题更少恶性循环的怪圈,甚至到最后提起数学就头疼,看到数学心理就抗拒,学生一旦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如果不从自身内部打破,就会变得苦恼难堪。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呢?一般来说需要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恶补,牺牲自己休息时间,玩的时间进行恶补,把缺的东西补回来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就可以变回正常的学习状态了,特别是因为各种原因原来学习好,忽然变差的那种学生,会在短时间就收到良好的效果。

  恶补说起来简单,但是补哪些东西呢?可以补基础知识,因为基础知识就是大楼的地基,就是经商的本钱,基础知识越扎实,你才能盖出更高的楼,你的本钱越多,才能获得更多得利润,所以要把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方法,基本题型等进行恶补,这些是基础。学生可以先进行自我弥补,就是把自己以前学过的知识自己忘掉的知识再复习巩固一遍,增强知识的联系性,学生可以借助资料书迅速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补基础知识要注意自己是在哪个层次上,例如会基础知识就有知道→_→理解→_→记住→_→会用→_→推广等不同层次,会解题也有会做一道题→_→会用不同的方法做一道题→_→会做一类题→_→会自己出题进行变式训练→_→会灵活运用和创新不同层次。 不要放松现在的学习,部分学生可能想着我把前面的基础巩固一下就能提升自己的成绩,所以就放松了现在的学习这样也是不好的,这时的你更应该认真听讲,听老师如何分析题目,理清思路,选择方法,灵活运用,听同伴是如何总结知识点,解题方法和技巧,经验教训,要尽可能做到提前预习使自己课堂听讲更有效,要及时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分类,总结方法技巧,增强解题能力,提升解题信心。

  要多从自身找原因,认清学习是自己的事,除了自己任何人都不可能代替,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同样的班级中,使用同样的课本,同样的老师上课,结果却相差很大,主要原因在个人,不要用老师讲的不好,同学总影响我听讲等借口掩盖自身的原因,这样起不到解决问题的效果。另外在这个时候家长,老师的关注和鼓励会使学生信心倍增。 通过一段时间的恶补,相信你会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进入做题快→_→用时少→_→解题多→_→能力强→_→成绩好→_→有信心→_→喜欢学→_→做题更快的良性循环的圈子里。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8

  在二十年的教学经历中,我发现小学生身上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学习时间不固定、课堂上思想开小差、不懂装懂,懒于思考,学习缺乏动力,学习兴趣不浓厚,对学习抱有应付差事的心理,作业字迹潦草、马虎、粗心等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例如:不少学生在低年级时学习成绩很优秀而到了高年级后成绩开始下滑,一般来说这与不良的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因此说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有着密切关系。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培根说过“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教师教学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使小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使其终身受益,而且能使教师减轻教学负担,使家长省去为孩子学习不主动而产生烦恼和痛苦等等。

  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作为家长和老师就应该把怎样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首位。一般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准备习惯,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积极思考、讨论,提问习惯,学会手脑结合,注重实践习惯等等。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与遗传无关,而是与周围环境和教育密切相关的,是在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培养下才形成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执行的教学任务,也是父母培养孩子要履行的职责。

  (一)家庭教育

  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有的属于溺爱型、有的属于放纵型,在学习上更是放松对他们的要求,以至于孩子根本不知道刻苦努力为何事,还有的家长自己知识水平较低,所以对孩子也采取无所谓态度,认为“混个毕业证书就行”、“自己的孩子就不是那块料”等等,这都可能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作为家长要极力配合教师工作,多和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在校表现,正视孩子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去关心孩子。

  首先,要保证家庭和睦,让孩子有一个充满温馨的生活环境。

  其次,家长可以多陪孩子做一些亲子游戏,不仅能增进关系,还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例如:家长可以把孩子学习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写在纸条上,和孩子一起竞赛答题,最后比一比谁答的多且准确,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游戏过程中不要显得过于聪明,有时糊涂一点,向孩子请教更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树立他们的信心。

  (二)学校教育

  小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那么作为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课前准备习惯

  课前准备活动是一节课的开始,老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准备的模式:把上节课的课本收起,把下节课的书本放在桌子的正中,文具放进铅笔盒放在左上角,预备铃一响就安静下来,小小休息会儿,教师对学生的怎样坐,回答问题怎样站等都要给出明确要求。这些习惯的养成不是短期内就能达到的,需要老师的督促。因此,刚开始时,老师要尽可能每节课前早到教室,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做的好的及时表扬,做得不够好的要求他们向别人学习,尽量不要点名批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可以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来强化这种习惯养成,同时,老师应慢慢地将这种被动行为转变成主动行为,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并鼓励学生与以前的自己赛一赛,与同学赛一赛。我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定能够养成课前准备习惯。

  2.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

  课堂纪律的好坏、学生的听课状态的认真与否,直接影响到任课老师上课的心情和教学质量。

  实习时,刚进一年级的教室,小学生们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五花八门,有的趴在课桌上,有的靠在椅背上,有的歪着脑袋、抖着大腿,更有甚者爬到课桌上。这样的课堂秩序一点也不利于教学的进行,看到这样的情景,刚站上讲台的我有点被震住了,过了会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比赛。我在黑板上写上“一、二、三、四”代表四个小组,哪一组表现好的就在下面画上一个小动物,由于小学生都有集体荣誉感,看到我使出的这一招立即安静下来了。有的还提醒同桌注意,所以课堂纪律维持的很好,因此说,老师在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维持课堂秩序。

  有的小学生虽然坐的端正,但注意力不集中、易分散,究其原因,有一部分出在老师身上,如:课上的松松跨跨、无精打采,这就导致了学生思想开小差,耽误了听课。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

  (1)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

  (3)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①对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

  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

  ③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

  另外,作为老师对于备课一定要做足充足的准备,上课时要充满激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适当的和学生做一些互动的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增进了师生间关系。

  3.认真书写的习惯

  “写”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书写”,要求是书写方法、姿势正确。包括字体、大小写、笔顺、标点符号和格式正确等等

  培养小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老师的指导很重要,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所谓“身教大于言教”,因此教师自身在板书和批改作业时应该书写规范、整齐,不要写的龙飞凤舞,要处处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为学生作好表率。

  在平时,教师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写字时可用简单的儿歌来提醒,比如:书写要求“三个一”,执笔势歌:“拇指,食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在后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躺着”。每天可以教孩子专门练写几个字,写的时候先观察,了解字的框架结构。对于孩子在书写上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可以在作业本上贴上“小红花”,“小红旗”等来激励学生,还可以定期地进行书法小比赛,老师与学生共同做评委,把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张贴在书法园地中,供同学们观摩学习,从而尽快地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形成。

  4.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小学生大多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但由于有的孩子性格腼腆、害羞、怕开口,导致上课时不爱思考和提问,从而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而素质教育要求全体学生都应该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帮助这些学生扫除思想和心理上的障碍,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即使是点滴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进步,要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例如:在英语课上,有的小学生怕读错单词,所以懒的开口,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十分精心的组织教学,利用一切教学媒体创设情景,寓教于乐,让学生融入英语学习的环境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口练说,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创设一些全体参与的机会,例如“我是小老师”、“我是小小演说家”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上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浪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5、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所学知识的运用,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因此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完成作业习惯。作为教师,应反复嘱咐学生,做作业前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作业,不要抄袭别人。做作业时精神要集中,书写不能马虎,字迹要让人看的懂。作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等。

  对于表现好的同学应该表扬,我在批改作业时除了提出具体要求以外,还给书写正确、工整、干净的作业上贴上一个大拇指,简简单单的做法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学生明确如何写才算是规范的写法,并认真地去效仿,事实证明效果不错。

  (三)自身努力

  以上几点是就小学生整个课堂环节提出的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家长、老师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小学生自己课外也得注意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课外阅读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说:“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谈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是有益的。因此,小学生要重视课外阅读,,自己可以在家人和老师的帮助下选择一些课外读物进行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2.做事有条理、效率高的习惯

  现代社会讲求工作效率,它是当今社会未来时代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因此,小学生应从小养成做事有条理,效率高的好习惯,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会有极大的帮助。要想做到效率高,就必须加强做事的计划性,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除了以上提到的以外还有许多。

  在帮助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身上,对于孩子的表现要采用表扬与批评想结合的手段,恰当的批评和表扬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教学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学生可塑性大,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良好的习惯绝不是短期内就能养成的。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只有坚持要求、训练严格、耐心诱导、及时指点、反复强化、持之以恒,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得到形成和巩固。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9

  陈本帅老师从事物理教学工作近十年,对北京地区的中高考物理有着深入的研究,并有着丰富的一对一教学经验,能准确把握考试方向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中秉承“因材施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尽大限度的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

  如何做好一对一家教的两点教学心得

  一、因材施教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实际物理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更要结合学生实际、社会现实、生活现状等具体情况来确定对学生的教学方式。不同年级、不同体性、不同时段的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层次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把握住学生的自身特点及其各阶段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从而量身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千万不可将教师自己的多年所学,一成不变的教授给每一位学生。“一招行天下”的思想,在一对一家教中尤为大忌。

  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做题,不如教会学生做题的方法;教会学生做题的方法,更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北京地区的中学物理除现在的高三外,都已采用新课程教材,在知识体系上虽与旧教材只有几点出入,但对学生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应该如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方法呢?

  1、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学习过程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中下

  足功夫:教学过程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参与情境来引发学生参与,不仅是从行为上的直接参与,更是情感、心理、思维的参与;在“知识”上留有余地,提供适量时间给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探索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态度将使他终生受益。

  2、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掌握科学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创设引发学生好奇的物理问题情境、时空情境等等,使学生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这样方能有效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解疑心,从而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教师要在启发引导下,使学生相对独立地解决问题,这同样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中学物理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科学方法内容,如: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模型与模拟……等等,它们组成一个大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各种科学方法要多次讲解、多次运用,使学生充分掌握各种科学方法,并能做到自觉地、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方法的学习。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做到“举一反三”,从而达到“以不变应万变”。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家教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种延伸和补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而思,与家教老师;在学校,与老师、同学;在家里,与父母。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上的“集思广益”。同时在与同学的合作学习中,既可以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又可以通过横向比较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增加学习的目的性、能动性。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0

  (一)摸清学困生的成因是转化的前提。

  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具有多面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但只要能找到“病源”,从源头治起,才能“药到病除”。因此,找到“病源”是前提。可以从以下方面去找:

  1、询问“学困生”以前的老师,获得一手“资料”。

  这是了解“学困生”以前学习状态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得到“学困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还可以了解到“学困生” 家庭的基本情况,甚至获得转化该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做到转化“学困生”工作的延续性。

  2、采用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交流

  ①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状况。包括做作业的时间和习惯、看电视的时间、休息和起床时间、与小伙伴的玩耍情况等。

  ② 从侧面了解一些其学习、生活、家庭教育、学生的人际关系背景、成长历程等。

  ③在沟通中,有意识地向家长灌输一些教育方法,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共同的教育目标。为进一步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

  ④对于留守学生,首先要取得准确的联系方式(电话及手机),便于及时取得联系。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重点在课堂

  课堂是转化的主阵地,这是由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当前的智力、情感、毅力决定的。

  1、课堂中要关注“学困生”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大多数学生上课经常走神,爱做小动作,有的自卑感强。教师在上课时,如果总是把目光盯着优等生,课堂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优等生在施展才华,无形中就冷落了“学困生”,因此“学困生”大多数养成了不举手发言的“习惯”,久而久之,对上课所学的内容就漠不关心,最终成了课堂学习中的“旁观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发挥“优等生、中等生”的主体地位,同样也要积极地组织引导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让他们也学有所得。

  2、课堂中要“关照”学困生

  由于学困生受前所学的知识、技能、及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课堂中的学习可以说是举步为艰,如果此时教师不能关注到学困生,势必会让学困生自暴自弃、干脆放弃思考。这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对课堂进行调控,给他们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也有“跳一跳摘桃子”情感体验,克服自卑不自信的心理。

  3、课堂中要关注学困生的思维进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心中有学生,既要有优等生、中等生,更要有学困生。教师不仅要在备课时注重备“学困生”的思维起点,还要课堂实施中关注学困生的思维进程,了解学困生的思维是否与教学相同步,从而掌握现阶段的思维状况。既是课堂调控的依据,也为课后辅导打下了基础。

  这里要指出,我们应辩证地看待课堂中对学困生的关注,切不可将课上成学困生的“辅导课”,因此教师还应注意“度”的把握。

  (三)课前补是课内转化的关键

  课前补是指在每堂课前就本节课新知所需应用的原认知结构中应提取的部分,对学困生进行情况摸底分析,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练习,并且进行面批面改,帮助学生寻找原因。通过这种补习,可以提高学困生上新课时的注意力和投入程度,为新课的实施扫除了一部分知识、和思维上障碍,降低了学习新知的难度,从而达到学困生能较好地掌握新知的目的。一旦学困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学习的情感会得到生华,学习的兴趣也会提高,为后续的转化打下了基础。

  对于基础不是太差的学困生,将他们与自己选择的优秀生结成“互帮对子”。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弥补知识上的漏洞,并对他们加以方法上的指导。

  (四)巩固转化成果

  通过课内课外共同作用,学困生的知识结构、及非智力因素得到了转化,此时最重要的就是巩固“成果”。

  1、不断给学困生注入新的“活力”。

  在学困生的转化过成中,应恰当地运用激励方法。适时鼓励,不忘赞扬。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起着学生衡量自我的成败、认知自身能力的暗示作用。学生不断地得到成功的激励,才有动力。

  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①对学困生的转化不可操之过急,而要循循善诱。对学困生也不能一事同仁,学困生的知识技能水平也有差异。千万不要因为有的学困生进步快,有的进步甚微,而失去信心。要知道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

  ②布置作业要有梯度,每次作业都要适当安排基础题、扩展题、思维训练题等。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让家长也来参与“转化”工作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光靠老师在那里“单操”是不行的,必须求得家庭的配合,使家长、教师合为一股力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①建立“家校”联系网络

  教师将事先调查得到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制成表格,并向家长公布自己的联系方式。

  ②建立“家校”互动的平台

  每天让学生记录好家庭作业,希望家长定时检查学生记录的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监督学生按时认真完成作业,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家长每天都知道子女的学习状况,并参与到转化工作中来。

  ③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转化情况,树立家长对学困生的信心。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对数学学困生的成绩的提高、学习习惯的养成、情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社会、学校、家庭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就能把“学困生”培养成为祖国需要的合格建设者。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1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如何提高小学生整体数学素质,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特别是当前,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不断的反思,上课前认真准备,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

  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讲哪儿,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要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让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提高的。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特别多,在教学中,我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了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我作为数学教师每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以不断促使自己努力。

  但是,教学中,我明显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课堂气氛不活跃,合作流于形式等。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2

  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

  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一)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

  产生。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佷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三)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3

  当今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课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笔者结合常年教学实践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仍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将受用终生,而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结合数学教学,培养良好的习惯,包括那些内容呢?“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砖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习惯”。以及学生乐于课前准备、活于课堂探究、勇于课后延伸;及时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等习惯。新课标还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综合学习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那么怎样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点做起:

  第一、贯彻新理念、实施新教法,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善学生学习状态。

  倡导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及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采用适当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信学习、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

  第二、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培养这种学习习惯,使学生明确要这样做的意义。

  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算好,怎样做才能做得好;让学生明白要这样做的意义。例如,要求学生做应用题时,必须要先认真审题。这样做不但能从整体上把握好运算顺序,寻找简便计算方法,而且还能避免因看错抄错数据、运算符号而产生错误。学生明白了,就会认真审题,逐渐形成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再如学生写字时老师要经常告诉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即头要端正,不要歪斜甚至伏在手臂上,眼睛离笔尖一尺左右;腰要正直稍有前倾,不要俯向桌面;双臂要撑开些,保持一定距离,如果两臂缩拢,会书写不灵便;双足放平,脚踏实地,不要一前一后,或交叠一起。对于写字姿势不好的学生随时纠正,同时讲一些危害性。学生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写字姿势习惯。

  第三、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严格要求,认真检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细致的过程,必须结合教学过程进行。

  从小抓起,长抓不放。例如,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老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做得是否正确,还要检查学生是否按老师提出的要求来做,是否独立完成作业,按要求做的,及时表扬。做得好的,示范给其他同学看。让做得好的学生体验成就感,从而激励其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同时牵引写的不好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对有抄袭作业等有坏毛病的学生,应以鼓励性语言教育为主。如:“你如果独立完成,思路肯定是最独到的,相信自己!”、“如果你用心去写,肯定会把字写的最漂亮!”,随时反馈学生信息,对于学生点滴的进步以及时表扬,耐心帮助他们,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第四、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课堂上或是作业中,对于同一道题,不同学生思路不同,方法不同却“殊途同归”,自然包含着学生各自不同的独创因素,即创新意识,对于学生敢于另辟蹊径的做法、想法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甚至是不成熟的、或是错误的见解。教师都应从不同侧面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让情感在这里交融,知识在这里增值。切忌抹杀学生的独到思维。另外课后练习适当增加拓展创新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勇于探索钻研一题多解,以题简意深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得新颖、独到、变通的回答。从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五、教师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如教师工整合理的板书,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学生也会像老师那样字迹工整地认真书写。

  即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言传身教,起楷模作用。

  第六、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我们每个老师都应对学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努力地耐心培养。

  同时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合作,寻找最佳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4

  一、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传统教学相对比较注重结果教学。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等边对等角,而是可以先让学生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对折,让学生发现它们相等这个特性,从而进一步提出结论的数学理论推导过程。并且学生可通过折痕得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作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去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导出结论;同时,通过学生亲手操作,学生还会发现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等特性。这样,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教师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来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小刚的奶奶家里的三角形镜弄碎了,想重新配一个,该拿哪一块?请你给她拿个主意。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

  1、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不要运用不恰当的比喻,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例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出如下诱人的问题情境:而这正是要学的课题。于是教师便抓住引出课题,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即这样,就由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获得了判定定理。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方法。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象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2、教师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法国著名数学家包罗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具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

  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应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圆周率π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从中得到启迪,我选配了有关的史料,作了一次读后小结。先简单介绍发展过程:根据这一段教材的特点,适当选配数学史料,采用读后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人类对圆周率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受感染,兴趣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5

  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提了多少年,很多老师的教育已经不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是把它做到教育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但,只有教师把教育做扎实还不行,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就在最近一段时间,我就遇到了教育的麻烦事。

  小学一年级第四单元重点是2~10的分成。因为是一年级的学生,光指望课堂上是进行不了多少的,特别是小组学习,需要一个慢慢适应的阶段,所以有些作业是放在课下家长协助进行的。从刚开始学习,我就要求学生准备一些学具或者水果,每学一个数,都让孩子们在家里用学具或者水果分一分,并且在群里指导家长分完后说算式,并通过多次分成背下来。一个一个分的时候通过提问、抢答、找朋友等活动,发现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但还基本过关。等本单元结束后,再回过头来把所有的分成放在一起,完了完了,学生迷成了一锅粥,全班没有几个能背下来的。

  本着“遇到问题,多从学生角度来思量:学生会怎么想呢?碰上难题,多去问问学生:孩子,这个问题你怎么看?”的原则,我走访了好多学生。

  有些孩子说,学习新课时候,家长没有准备水果或者铅笔什么的,家里没有那么多,就没有分,上课分的时候也没有多记;有的学生说,家长天天忙,回来都九点多十点多,没有时间看孩子作业;有的说,家长说在学校老师会教的,在家不用分了

  教育,不只是学校的教育,而是家校一起努力,孩子才能变得更优秀。

  我们的学校,情况比较特殊,今年接受的新生基本上都是外来务工子女,有些孩子外出打工,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姥爷姥姥带,他们根本就不识字,怎么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呢?

  以生为本,不是只有老师来完成,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完成!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5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03-01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11-28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08-30

数学教学心得01-17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1-05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0-18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05-02

小学数学教学竞赛心得体会12-13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06-21

数学个人教学心得04-27